乙一、暇满难得
《系列三.大圆满龙钦宁体前行引导文.普贤上师言教讲记一-听闻轨理》 ︱ 益西彭措堪布 译讲 ︱
丁二、行为
丁二,行为分二:一、应断之行;二、应取之行。
戊一、应断之行
初中分三:一、器之三过;二、六垢;三、五不持。
己一、器之三过
今初(器之三过)
闻法时我们需要受持的善妙行为,包括励力断除以及积极争取两个方面。以此想要受持行为的心,才有可能趣入真实如法的行为当中。
所断行为,即断除器的三过、六垢和五不取。我们的心相续好比一个容器,如果存在过失,则无论听闻多少法,都必然会造成严重的过患。不仅常年得不到法益或非常低效,还会使正法成为造下非法的因素等。所以在受法之前,先须明确认识自己内在有哪些不良因素、将造成我学法过程中出现哪些过患等,继而一一遣除,才能使每学一段法都有一段相应的利益。
器之三过者,如颂云:“耳不属如覆器过,意不持如漏器过,杂烦恼如毒器过。”共有三过。
器的三过,如偈颂中所说:耳朵不系属于说法的音声,就像覆口器的过失;心不摄持法,如同漏器的过失;心相续中杂有烦恼,如同毒器的过失。
容器口如果不朝上承接,就无法纳入倾注而来的甘露;如果器底有破漏,即使倾注再多,也不会存留;如果器壁有杂染,即使倒入胜妙的甘露,也会被毒化而变成毒液。所以,为能如量如质地领受胜妙甘露,需要远离此三过失。
三者可以分别对应学者闻法时的过失。以下一一解释。
第一,闻法时,自身耳识须不驰散他处,而与说法音声系属后听闻。若不如此,则如向覆口容器倾注汁液般,身虽住在闻法场所,自身却不闻一个法句。
首先远离覆器过,是指闻法时耳识不应驰散在其他处。如果心神溜到其他地方,则无论法师说了多少,都丝毫无法入心。口说绮语、东张西望,看其他书本或缘其他音声,闻法也就由此失去了意义。因此,就好比容器口正对着倾降的汁液般,我们需要放下万缘,一心谛听说法者的音声,使得法语句句通过耳根渗入心田。
第二,于如是所闻的法要,自以为闻法解义就放置了,其实内心并未持到。此如向漏器随倒多少汁液亦无法存留,闻多少法仍然不知置于自相续上修持。
其次要了解什么是漏器的过失。一般人以为自己听得很明白,其实心里并没有取得法义。同时自己也很难发现这种状态。如果不能检查并改变,自己不免听多少就漏多少,无法领纳任何法义。但是,人们往往被慢心遮障,即便实际上每一次都没有得法,他的心仍然很放松、很无所谓。看起来好像在听,也似乎什么都懂,其实根本没有领会法义,没有有意地执取此次所闻佛法的最关键处是哪里,同时也不去检查自己有没有掌握,或者即使没能掌握也不去弥补。
就当今末世的情况来看,很多人心力非常差,而且对自我评价过高,这两方面因素结合,导致多年闻法一直处在自欺的状态中。譬如听闻了广大意乐的发心该如何发起,好像没有什么不清楚,他以为自己听到了声音,大概每一句话也能听懂,就以为是受持了法义,实际在被考问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根本没能真正理解。是什么原因呢?一是慧力不够,不能明晰地取得法义;其次是自我评价过高,以为自己懂,于是每一次听完都放置不顾,结果多年以后,对于最基本的法义都还仍然没有吃透。
譬如《前行》,很多人以为自己老早就学过了,但被问到什么叫等起时,才发现根本说不清楚。广大意乐的菩提心如何发起?不清楚。或者更细致一些——菩提心到底是如何引起的?它的缘起如何?他就更说不出悲的一分是从何引起,智的一分又是从何引起,乃至悲的一分要怎样修知母、念恩、报恩,以及力求将诸母有情安置在佛果等等,内心统统没有概念。或者,三殊胜的必要性何在?为什么最初要以发心来摄持?何谓正行无缘殊胜?上中下三种的要求如何?自己应该如何行持?末后的回向印持又该如何做?对于这些他一概不曾领会。
往后一级一级地进行下去,每一段法义都有其中心要点。即使不能全部获取,我们至少也应该吸取其中的要义,使内心明确:今天法师讲了什么,法义的要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操作,以便落实在自心上去修持等等。也就是首先在见解上了达,然后转入修行。如果根本没有获取法义,只是处于一种自欺的状态,或仅仅停留于表面的形式,那么他所以为的“听到了”,只是因为自己是个汉族人,能听懂汉语。其实除了记得课堂上的一个个笑话,也许根本就得不到任何法义,这种是属于漏器之过。
这一问题在当今时代非常严重,一般人听完就忘,几乎根本无法记持,这种程度的失念与过去时代完全不同。过去虽然没有任何录音设备,甚至连书都没有,但人们反而记得清清楚楚。如今科技发达的时代,自有书籍送到手上,每个字都清清楚楚地现量见到,每个人也都拥有非常完备的录音设备,但是往往录了一大批,过后基本都不听,因此内心根本记不得法义。下课以后被追问时根本不知道内容,是典型的漏器之过——不但漏,而且漏得精光。其实假使能有少许的复习、研讨、思维等,也不致如此。或者是说,可以通过复习、研讨、思维的方式来弥补漏器之过。
不仅要采取弥补措施,而且也不可太杂太乱地学法,每一次听闻至少抓住要点,记住它最关键的几点。譬如学习密乘广大方便的等起,就要知道该如何观修。起码需要把握的一点是,实相里没有此等不清净法,一切都是佛。之后观法师是佛,眷属是佛,住处是净土,时间是常相续轮,法是了义的大乘法,清楚这五点要义,并且懂得如何操作,才叫做记持了此次所学法。听的时候觉得蛮不错,听闻以后觉得很热闹,但内心把握不住任何法义,其实就是已经漏光。长此以往,即使学习很多年,连基本的法理也无法在心中受持,更不用说每一个细节。
此处也讲到,哪怕听法再多,然而下至其中一分,也不知道如何纳入自相续来修心,是什么缘故呢?他没有受持。一是不了知佛法都是开示修心的教授,佛法教导的修心之处在哪里;其次是没有生起一种欲乐——希求闻后受持,去实修此法。由此导致佛法与自相续完全脱节,既不能将佛法铭刻在心,也不能依法运用而趣入修持。
第三,在闻法时,若以欲求名声、地位等有过失的等起而听闻,或者与贪嗔痴等五毒妄念相杂而听闻,则法不但无益于心,且法成了非法,如同于有毒容器注入胜妙汁液般。
第三是毒器的过患。譬如容器内壁染毒,会导致无论倾注多少胜妙甘露,却由于与毒相混的缘故,统统变成毒药。同样,心相续的容器如果在等起方面出现了偏差,希求以闻法得到名闻利养、别人的恭敬等,就会使佛法降格为实现自己现世名利的工具。
等起决定了心的缘起,希求名利不仅不能得到更多功德,反而会将正法变为非法。一切都在于心,心想名利,难道一切会变得非常高尚吗?不可能。利用闻法求名利能有丝毫正法的内涵吗?不可能。所以,我们首先需要调整等起,每次都以非常清净的意乐来闻法。
所以大家应当在闻法之前发起清净的大乘心,用非常清净、纯正的动机来闻法。广大意乐菩提心就是为能利益周遍虚空界的一切有情,自己誓愿求证佛果;为求佛果,自己一定要修学佛果之因——殊胜的圣道。以此意乐受持佛法,就是清净的等起。如果想到:通过听闻这部法,将来我可以得到很多名誉,可以给别人传法,能收取很多供养、受到他人恭敬等等,这些就是世间名利心。这种根本的毒素,会使得无论听闻多少法,都全部变成毒素。况且,利用佛法来谋取世间的名利,自己岂不是成了法贩子?
其次,闻法的心态需要非常清净,不可杂有贪嗔。如果在闻法前或闻法期间生起贪念,自心就会马上被障蔽而无法受持清净法。如果生起嗔恚或高慢,由于内心染污的缘故,更是一句法也听不进。
总而言之,我们在闻法时,需要保持等起和听闻心态的清净,避免毒器之过。混有五毒烦恼不可能蒙受法益,是因为根本已经被污染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