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二、于他无励生悲

《般若品释解义疏》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释︱ 智圆法师.疏解 ︱

诸求自乐者,争爱为起因,

引发恼与喜,忧劳及争执,

身互砍杀刺,以多罪劳活。

数数来善趣,数受诸安乐,

死已堕恶趣,常受难忍苦。

三有多险地,真实性非彼,

彼复相违故,三有无真实,

彼中难可喻,无边苦海住。

彼中善力弱,寿命复短促,

且为营寿康,饥饿疲惫眠,

内外诸侵害,伴愚行无义。

无义命速逝,慧观极难得,

复串习散乱,焉有遮方便?

为令堕恶趣,彼中魔精勤,

邪道复众多,难从疑超越。

暇满难再得,佛世亦难值,

惑流难超越,呜呼苦相续!

如是虽极苦,愚犹不自知,

众生住苦流,呜呼当悲愍!

如人数沐浴,复数入火中,

如是住极苦,犹自以为乐。

似若无老死,住于享乐者,

先遭弑后堕,恶趣受极苦。

何时能成就,无量福聚云,

善出乐具雨,熄众生苦火。

何时心无缘,诚敬积福德,

为著相衰者,演说空性义。

一、见苦生悲

(一)观见众生为现世圆满之小义所欺诳、虚度光阴而生悲

如是唯求一己快乐的众生,以争怨、爱亲二者为因,引发内心的恼乱与欢喜。并且,求不得而忧苦,追求所欲而劳作,与他人争执,自他身体互相砍、杀、刺戳;此外,三门造诸罪业而积财,极辛劳以谋生。如是其心被现世圆满的小义所欺诳,而虚度光阴。

“争怨”,即为使名誉、财富等不为怨敌所夺,而与怨敌争斗。“爱亲”,指爱重自己的亲友。以争怨、爱亲的缘故,心里会不断生起恼乱与欢喜。恼乱是苦苦,欢喜是坏苦,一生就这样在苦乐交织中度过。人又有很多欲望、希求,当欲求不能满足时,就灰心忧苦,彻夜难眠。为了求到想要的名誉、地位、财富、男女等,日夜不停地劳作。

再者,为了获得财富,身体不惜做杀生、偷盗等恶业,口里说各种妄语、绮语等,心里起种种贪、嗔、痴的念头,所造的罪业合计起来不计其数,而且期间需要付出极大的辛劳。

“现世圆满的小义”,指现世的名誉、地位、财富等圆满,因为这些圆满意义极小,而过患极大,故为“小义”。“心被欺诳”指世间的名、利、财、色等本来只是苦的自性,但却表现为幸福、快乐、温馨的假相,所以众生的心时时被这些假相欺骗。如此,由于自己的心被世间所谓的成功、圆满等假相所骗,把一生的精力都投注其中,结果一生辛苦,换来的却是恶趣极漫长的苦难。

(二)观见众生于三有上下轮转不已而兴悲

此等众生时而以福德力数数来到种种善趣世间;受用欲乐已,复以罪业力死殁,又堕入长劫难忍的恶趣苦中。高、下、苦、乐不定的三有结生,相续流转。

此处“福德”指世间福德,并非以出离心、菩提心或无二慧摄持而修积的福德。由于这不是随顺解脱的善根,而是源于我执、为求取世间圆满所作的修积,所以果报只是一度享福,过后便落得一无所有。

此等众生以修积世间福德的力量,一次次地升到人、天等善趣。然而好景不长,受用完五欲享乐后,又被罪业力牵制,死后堕在极为漫长、深重的恶趣苦中。龙树菩萨说:“虽得天界大欲乐,及诸梵天离欲乐,后堕无间为火薪,忍受众苦无间绝。”以有漏善业之力感现的天界欲乐及定乐,在能感业力穷尽时,决定会彻底变坏,而随恶业力堕在无间地狱炽燃的烈火中,成为遍体燃烧的“薪柴”。

“高、下、苦、乐不定的三有结生,相续流转”,这一句是从总体上揭示轮回循环的苦相。“不定”,即没有固定的处境。有一段惑业之力,便显现一段轮回境遇;此惑业力一旦穷尽,便又随另一段惑业力,显现另一段境遇。如此,轮回中并没有固定不变的境遇,总是在高低、苦乐等两极中来回变换。起初以行善之力升至高处,而享受欲乐或定乐。福尽祸来,又以恶业之力堕到下界,备受身心之苦。

比如先前坐在三十三天的庄严宝座上,成为普天下士民恭敬礼拜的天王,后来天福享尽,又堕落为牛脖子上的一只小虫;之前是威风凛凛、受用圆满的转轮圣王,死后却转生为富人家中下贱的奴仆;前面还在天宫的瑶池里,与美丽的天女共游嬉戏,后面则堕入地狱无极河滚烫的灰水中,上下漂转,全身烫得糜烂;过去挥金如土,极享奢华,后来沦落街头,沿街乞讨。由此可见,轮回中高、低、苦、乐的处境毫无定相,只是随业不断流转。

“三有结生相续流转”,指被一段段有漏业力牵引,依次在三有种种生处中受生。由于一直未截断新的惑业生起,导致随惑业力连绵不断地变现有漏蕴,这叫做“相续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