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第二篇 自证抉要
《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智圆法师.译讲 ︱
如此,凡是对于一切尽所有法的了知,认为“我明知了彼彼义”时,现出某种所知之相,此是就所作业或境分而立名言;思量以何者了知时,认为是以此自心,即是从有境作者分而立名言;心以彼彼无二方式明知而领受彼,此是按运作分而立名言。无有安立如此的所知、能知分的世间识,虽此点亦不容有,谁能说有如此情形?诚应审思!
像这样,对于所有一切万法的了知,如果认为“我现在知道了此义、彼义”时,现出了某一种所知的相,这就是从所作业或者境这一分来安立名言的;如果思量“现在是由谁来了知”时认为是以自己的心来了知,便是从有境作者这一分来安立名言;认为我的心知道此义,以能领受这一分,将所领受的那一分以无二的方式明知而领受,则是从运作的方式这一分来安立名言。所以,这三分仅是从一个明知境相的识体上安立,并非别别的三(如三角形三顶点的三),而是无别的三。
如果你说具有这样能知、所知分的世间识也不允许安立,谁会承认有这样的情况?总而言之,你应详细思维,是不是在一个假立的识上可以安立不同的三分?虽然安立不同的三分,但不成为别别三体,这就是最关键处。如果你能认识,则“自”与“证”并不矛盾:三者没有别别体,所以称为“自”;有不同的三分,所以安立“证”。
仔细观察自己的心,当出现“我现在知道牙疼”的心时要想:感觉疼痛的心生起时,是不是呈现出一个牙疼的相?确实有!它很具体,是那种钻心的疼、是有一个所知的相,那么就从境这一分安立名言,把它叫做所领受或所证知。
再问:当我出现这钻心的牙疼时,谁是明知的作者呢?当然是当时的心!这样就可以从作者这一分安立名言,把它叫做能领受者或能证知者。
再问自己:这个心是以什么方式证知所境呢?
答:是以不二的方式。不是观众看电视那样的证知,也不是斧头劈柴那样的运作,那些都是心境对待的证知。我的是一种特殊的证知、是能证和所证无有别体或无二的方式。以能领受的心,证知了所领受的境,从运作的方式立名,称它为“自证”。像这种在自识上假立不同的能知、所知两分,谁能说不合理呢?
再者如同梦境、眩翳显现、分别意前的总相也有现似蓝色相之识。对此思量,则以现起“蓝色之相”、“能取彼之识”、“以彼明知彼”此三者之相故,依次可分为所受、能受和领受三分,然而真实义中不应有此三者异体,唯是识自己现似蓝色之相故,成立自证。
作者在此引导学人悟入自证。世间之中明显有三类现相, 可以成立自证:一、 在梦境里;二、在眩翳的显现中;三、分别意前的总相,也会变现好似有一种蓝色相的识,对此“带蓝色相的识”去思量的话,心中也会现起三方面的相。
比如说梦中见到一片蓝天。实际当时除了第六意识,没有其他法。在该刹那的第六意识中带有一个蓝色的相,如果对识观察就会发现:这里既有蓝色的现相,又有当时领受蓝色的心,还有以心对蓝色的领受,一定有这三方面的相;如果没有蓝色的天空作为境相就不成为心,如果没有心识也不能明知蓝色的境相,如果没有当时心识的运作,也不能明了地证知蓝色。如是从正反两面确定,一个做梦的识上,依次可以分出所领受境、能领受识以及此识领受此境别别三分。
但是名言真实义当中,不应该有这三分异体,因为是唯一的识显现出蓝色的相。识当下生起时就具有其境相,境相也有其明知者,而且还有识对其境相的明知,这三者其实并非别别独立的三个事体,以此缘故成立自证。其他眩翳显现和分别意识前的总相也都是如此。
譬如眩翳患者在自己的眼前见到一片蓝色,其实这并非识之外的蓝色,也不是脱开蓝相之外有一个独体识,而是识出现的同时就呈现了蓝色境相、明知它的识以及对它的明知,这三者本不可分。也就是一个识上具有三分体性,所以这种由眩翳变现蓝色相的识也是自证。
分别意前的总相譬如闭上眼睛在意识前浮现出一种蓝色。这肯定不是识外的境,因为当时生起识的时候,就带有此境相。在此意识上,既有所领受的蓝色,也有其能领受分,也有由识对蓝色的明知。虽然有此等不同的三分,但其实不是别别脱离的三个事体,只是分别识本身呈现出蓝色的相,因此成立是自证。
未如是知而以粗心向内观视“心如何自证自己”时,尚现不出所证、能证二者之故,何况成立所作、能作、运作三者异体?既连不同分也无别别故,遂认为“心如何自证呢?”即不能自证。
如果对方没有像这样认识到“一识三分”,只是以粗略的心向内观察一下:我这个心怎么来证知自己呀?在心上怎么也看不到有能证、所证的不同两分,何况进一步成立能作、所作、作三者别别异体?既然连别别的不同分都没有,那怎么以心来自证自取?以“此”来证知“彼”的运作又怎么成立呢?所谓证知,不是一定要有相对待的能证和所证、并以此能证来证知彼所证吗?如是才可能有证的运作!既然分不出两分,就没办法成立自己证知。
斥曰:此心也太粗!对此,若有所证、能证异体,岂是自证?适成他证!凡有彼彼境相的一个识体上,有由世间名言假立的能作、所作、运作三分,唯是心粗之故,不知如何趣入观察。如何有的道理,如同上文所述。
驳斥:你的心太粗了!对于此“自证”的现象来说,如果有别别他体的所证和能证,就成为以所证之外的另一个心去证知,哪里还是自证呢?恰恰成为他证了!所以,所谓的自证决不是能所对待的“证”。然而,凡是有境相的一个心识自体上,有由世间名言假立的能作、所作、运作这三分,只是你心太粗的缘故,不晓得在一个识上怎么观察它的不同三分。其实,一个识上如何具有不同三分的道理,在上面已经做了很详细的解释。
总之,此自证实为现量成立,但被宗派观察染污而未生定解之故,只是不取自证的名字罢了。
总的来说,自证是各个人的心上现量成立的。但是如果心被宗派观察染污了,会一直认为没有自证,对自宗以上所说的这些道理反而产生疑惑、不生定解。
那些没学过各种宗派的世人,他无需别人教也不会怀疑“自己的心自己知道”。然而你经过了一些宗派观察的污染之后,就开始拒绝承许这些事实,并且还会带着一些非理的犹豫。从而在我宗谈到自证的时候,你不能接受、不能承认。
以此缘故,只不过是你学了宗派之后就非常排斥用“自证”这个词、只不过是不取自证的名字而已,其实“自证”是每个人心上都出现的现相。
亦即:如若内照细察而思量,于自心上所现的彼彼一切,不必前后轮番而自己明知,并无疑惑,此即是自证现量。
也就是说,你只要往内心观照细察而思量一下:在我心中显现的这一切,不必要前后轮番、当它正生起的时候,自己就能直接明知、没有任何疑惑,其实这就叫“自证现量”——无论心里起什么念头、有什么感受,当时无需借助其他识,或者推理、譬喻等,自心是什么心就明知什么。
本来如此仍说无有自证,犹如手中持物竟说未持而诳语般,堪称稀奇!
心上的状况本来就是这样,心一旦生起自己就能证知、不会蒙蔽。可是你仍然说没有自证,就像手里拿着东西,还说没拿到那样,这也太稀奇了!也就是说,你的心生起时,自己都证知明了、不需要其他识再去证知、不需要延续到后后刹那,也不必借助另外的方式。但你还要矢口否认,说自己不证知,这也太固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