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第二篇 自证抉要
《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智圆法师.译讲 ︱
因此,诚如法称菩萨所说:“识所受非余,领受亦非异,能所无二故,如是自体明。”
法称菩萨也说:识所领受的并不是其他,而是自己。生起某种心时,当下所领受的是它自身、领受的运作也是识自身的显现,非是识外发生。实际上没有能取和所取别别的两体,所以是心识自体明知。也就是说,不像色法不能明了自己、须要借助自己之外的识来证知,心识本身即具有“明知自己”的体性,因此称为“自证”。
《中观庄严论》云:“识者遮六尘,明了体而生,非尘自性者,此即自证识,一体无分者,三体非理故,以彼自证者,非有能所证。”
以问答的方式解释这两颂:
首先对方问难:你们安立的自证不合理。因为所取的境相是识本身、能取或者能证知者也是识本身,两者无二一体,应成自己的作用在自身上运转,这显然不成立。否则“斧头能够劈到自己”等妨害无可避免。
对此分两步作答:第一颂从正面阐明自证识的体相,第二颂指出在一个自证识上并没有能证、所证、证知的别别三体。我们所安立的不是能证、所证互相观待的自证识,而是指识本身就是自明自知的体性,所以没有你们所出的过失。
什么是自证识?从遮遣色、声等非明知的六尘(也就是无心色法)的体性而安立所谓识,才能承许产生了明知体性的识。因为万法的体性只有两种:要么自身不是明知的体性,需由它以外的心识来证知;要么自身是明知的体性,不必借助其他来明知。以此能够明显地分判出色法和心法的体性差别。也就是无心的色法不能明知自己,需要借助他证识来明知。例如色尘要借助眼识,才能被证知是什么颜色、形状等;声音也要借助耳识,才能被证知音调的高低、大小等。但心识决定是明知的体性,这种不属于无心六尘体性的法,或者遮除了非明知体性的法,就是自证识。
这种承许并没有“自作用在自体上运转而成了自内相违”的过失。因为说到是以自证为体性的识、不是以自身之外他体的法来证知,所以你认为的“在自证识上有所证的境、能证的心和自证知别别三体”并不合理。
识本身能证知自己。并非在识之外出现一个取自己的识,或者所证知的境和能证知者别别不同,就像斧头劈木头的运作,能作和所作是对待的两法。如果这样承许,那就成了他证。而我们所说的自证识,是指从它刚生起的时候,就是自明的体性,不是靠其他法来明知它。因此可以确认,自明或自证作为识的本来体性,就像水是湿性那样,名言中心识的究竟体性不外如此。所以,在名言中安立自证极为恰当,并没有不合理处。
是故,虽不必新立自作用于自心上转,然以此就“自明体性不自蔽,未成自蔽而有明知”,于此识可无害建立“自证”名言。
建立自证名言的唯一关要在于:“心识是自明体性而非自蔽”,并不需要再安立自己的作用在自体上运转。
对方认为,一定要有一种能证者在所证境上运转的情形,才有所谓的证知。我们说,自证有其特别的安立方式,心识显现时的自性就是自明,不需要安立什么能证者在所证境上证知的运作。能明白这一点才是关键。
你宗认为,如果承许自证的话,就有自作用在自体上运转的过失。因为既然有运作,必然就有能作和所作的对待,这与“自”相违。如果承许“自”,就无法成立自作用在自身上运转;如果承许能证者和所证境对待而发生证知的运作,又成了他证,这就是自内相违。
我们回答:不必建立自作用在自身上运转,因为心识最初生起的时候,就是自明的体性,否则就成了无心的色法。
此处,关键要明辨无心色法和心识的体性差别。瓶子等境相没有心,所以都不是自明的体性,只有依靠明了的心识,才能被证知;从来没有土木金石等,能明了自己是什么样的体性。而识并不像色法,明知自身的体性不必要观待其他。如果需要观待其他,那就跟色法没有差别了。因此,色法无心,不能自明自知;心法跟色法不同,是自明的体性。这就是心法有别于色法的基本特性。
很容易现量观察到,任何心识显现的当下,都具有自明的体性。因此,安立自证是识的自性最为恰当。
比如看电视时,显现的那些画面是无心的色法,不可能明知自己是什么形状、颜色,而观众的心识才能够证知此对境。心识自身则不需要其他法来明知,因为不是色法,它本身具有明知的体性,以这一点承许是自证。
人们通常会说,灯自己照明自己,或者船夫自己把自己渡过了河。也就是说,黑暗中的桌子、瓶子等由灯来照明,而灯自己不必要以其他来照明,因为它本身就是明了的体性;其他乘客要由船夫渡他们过河,而船夫是自己渡自己,不需要别人渡;与比喻类似,这里所谓的心识自明了,是一种名言的假立。从刚出生,它的体性就是明了而成为自证,并不是由第二者来证知才说为证。所以也不需要安立“自己在自身上运作”这件事。
如同灯光自身是明,不需要之外的其他法来照明,叫做自明。灯光不是作为所明的对象而被能明者照明,因为所明的对象一定是被黑暗覆蔽,但灯光没有被黑暗覆蔽;同样,仅仅对于生起了明知自身的体性,称之为自证。
如何呢?即如同对于现见瓶而立“知境”的名言,如是自相续中起何识以自己现见而知,对此为何不能立“自证”名言?因此,“自证”这一点在世间中实为无欺无害而有。
具体怎样安立自证的名言呢?
如同看到一个景泰蓝的花瓶,当时眼识明了地证知了它。它不是不现前的事,而是花瓶上的细节都见得清清楚楚,对此就安立“知境”的名言。名言中便是如此安立,不必细究;如果用胜义理去观察,当然无法安立。“名言中”就是说,只按现在的眼识等怎么取境就怎么安立;
与安立“知境”道理相同、非常简单,有情自己心里起了什么样的识,自己现量了知,对于这一点为什么不能安立“自证”的名言呢?因为自识是现前的事、没有丝毫隐蔽,即使在最初现起的时候也不需借助其他,自己就能知道。比如现在很郁闷,心里很明确自己郁闷。因为感觉郁闷的心本身自明自知,不必要借助其他法证知。
对于自证这件事,同样不必要做胜义中的观察,因为一观察就无法成立;仅仅名言中自心如何明知就如是安立,怎么不能说自证呢?所以,“自证”这一点在世间当中其实是无欺无害而有的。
所谓“无欺”,指所说的情况没有欺骗性,是如实而说。所谓“无害”,指名言之中不存在的事当然会被名言量违害,而真正有显现的事情,永远不可能被名言量违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