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归依已所学次第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六)》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二、共学)
共学分六:初者,随念三宝功德、差别,数数归依者,谓数思惟如前所说,内外差别及三宝中互相差别并其功德。
随念三宝功德而数数归依就是按照上面所说,数数地思维内外道在大师、教法、徒众上的差别,以及三宝自身在相、业用、信解、修行、随念、生福等方面的差别,以及三宝的各种功德,这样来修归依。
所以前面是基础,首先要把前面的内容做到很熟悉,对前面的这些知差别、知功德等要非常熟悉,之后就能在心里随念。以随念功德、差别的心能够数数地归依。随念功德会起信心,随念差别会有如理了知的智慧,能够非常相应地做各个门类的归依。
第二,随念大恩恒勤供养,嚼噉之先亦当供养者,如《三摩地王经》云:“由佛福德获饮食,愚夫不知报佛恩。”此是以获饮食为喻,随自所有一切乐善,悉应了知是三宝恩,由报恩德意乐供养。
随念三宝的大恩恒时勤作供养,下至在饮食之前也应当供养。这就是要求已经成为三宝弟子的人,应该时时地念恩和供养。就像既然是父母所生,那当然事事都不能忘记供养。如《三摩地王经》所说:由佛的福德我得到这份饮食,愚夫却以为是自己的福德而不报佛恩。这是以得到饮食作为例子,其实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安乐、善根,都要了解是三宝的恩德,由报恩的意乐来供养,这就是总的原则。
譬如我得了一件好衣服,要想到这是三宝恩德所致,所以我不应自己先享用,而应当以报恩的意乐先供献在三宝前。或者我得了一个很好的电子产品,手机、电脑等,也要想到这是三宝的恩德所致。得到了房屋、小车,也应当想是三宝的恩德所致。下至我今天身心愉悦,得到和风、暖阳、美景等受用,都要想到是三宝的恩德。没有三宝我不会行善,也就得不到安乐,是三宝的教导、护持、救护我才得到了这份受用,也因此知恩念恩,以报恩意乐向三宝供献。就要这样养成贤善之心。好比一个孝子,他得到什么都想到这是母亲的恩德。如果没有母亲,就没有我这一切,所以得到好食供母亲、好衣供母亲、好房子供母亲、好鲜花供母亲。总而言之,一切都供母亲,这是由于他的报恩之心自然发起的善心,我们应如是学。
此中复二,谓供养事及供养意乐。
以下对于供养作广泛的叙述。这是我们修学的很大的课题,要贯彻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各个方面,让供养三宝成为我们日常一贯的行持。为此我们需要了解供养的事物有哪些,以及以何种意乐来供养,了解这两个方面以后我们就会善巧供养了。
首先供养事包括十种,宣说如下:
初中有十:供养身者,谓亲供养真佛色身。供养塔者,谓供为佛所建塔等。
供养身是指在佛住世时亲自供养佛的色身,譬如为佛供养饮食、卧具、汤药、舍宅等。供养塔就是供养为佛修建的塔等。
现前供养者,谓前二事,现自根前而设供养。
就是指前面说的佛像和佛塔现在自己根前而供养。
不现前供养者,谓佛、佛塔非现在前,普为一切佛、佛塔故而设供养。又若于佛般涅槃后,为供佛故造像及塔,若一数等,亦非现供。
不现前供养就是佛和佛塔不现在面前,但心里作意普为一切佛和佛塔我作供养,这就叫不现前供养,可以作意而供。如果是在佛涅槃以后,为了供佛的缘故,造立佛像、佛塔,一种多种,也是非现前供养。
若供此二随一之时,作如是念而供养者,谓此一法性即是一切法性,是故现前供养此二,亦即供养其余三世一切诸佛,及供十方无边佛塔,此是俱供现不现前。
所谓俱供现不现前,就是作现前供养或者不现前供养时,心里这样想而供养,这一个法的法性也就是一切法的法性,所以我现前供养佛和佛塔也就是在供养其他的三世一切佛以及十方无边的佛塔,这就是俱供现不现前。也就是在供养现前的佛和佛塔的时候,由于作意一法的法性是一切法的法性故,呈供一切的佛和一切的佛塔,包括在根前现的、不现的全部都作了供养。
论说初者获广大福,第二较前获大大福,第三较前获最大福。故于一佛或佛像等修供养时,应忆法性无所差别,先当遣意供养一切,极为切要。
《瑜伽师地论》里说,现前供得广大福,非现前供比前面得到更大的福,俱供现不现前得到最大的福。因此我们要取上者而行持,也就是面对一佛或者一尊佛像等修供养的时候,我们应当忆念一法的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法性,法性是无二的,应当首先发起心意供养一切。
譬如面前有一尊释迦佛像,然后作意这一法的法性就是一切法的法性,现在我遍供十方三世一切佛。或者到了某个白塔前,我对它敬献一朵鲜花,这样做供养的时候,不只是局限于供这一座塔,应当缘想此塔的法性就是一切塔的法性,因此要遍供一切塔。
总而言之,在供一物时起遍供一切的心,这是至关切要。
自作供养者,谓非由于懈怠、懒惰、放逸增上而令他作,惟自手作。教他供养者,谓念自己略有少物,然诸有情贫苦薄福无力供养,若教此供,当获安乐。由悲愍心,惟教他供。又亦劝他共供养者,谓自他俱共同供养。
这里说到自供、教他供和自他同供三种供养方式。
自供就是自己主动地供养,不是由于懈怠、懒惰、放逸增上指使别人去供,唯一是自己亲手来作供养,这叫自作供养。
教他供养,是以悲心想到我自己有一点东西,但是其他有情很穷苦,福薄,没有财力供养,如果我叫他供养,让他得安乐。这样以悲愍心为因教导他人供养,这叫教他供。
又有劝别人和自己一起来作供养,就是想要陈设供养时,不是只为自己一人着想,还想到我的父母、妻儿、亲友、仆人、下属或者举国人民,一切的内道的同梵行者、外道众等,有一种共作供养的心,想到你们跟我一起来作供养多么好啊!这就是以自己的力量摄持别人一起来行供养,这叫做自他同供。
此三福果,大小如前。
如同前面所说,自供养得到广大福,教他供得到大大福,自他同共得到最大福。
总而言之,我们的心越广大越好,越有利他心越好。前者当然是大福德,但如果把自己放下,更多地考虑到众生,让他们去行供养,由于有悲心的缘故,福德就更大。如果想到要以我的力量带动大家一起来行供,那就福德最大。
财敬供养者,谓供种种衣服、饮食、卧具、坐具、病缘医药、供身什物,薰香、末香、涂香、华鬘、伎乐及诸灯烛,敬问礼拜,奉迎合掌,唱种种赞,五支遍礼,右旋围绕。
财敬供养包括两方面,财供养和恭敬供养。财供养就是以财物为供养,恭敬供养以各种身语意恭敬的行为来作供养。这实际是外内的两供,外供是指财供,就是在三宝前供养各种饮食、衣服、卧具、坐具、治病的医药等资身的日用品,或者供养熏香、末香、涂香、花鬘、音乐、烛光、灯光等等。内供就是在三宝前恭敬地启问、礼拜、迎接、合掌、唱诵赞文,五体投地地顶礼,右旋围绕。
又供田等无尽奉施,又供摩尼、耳环、臂钏诸庄严具,下至供养诸小鸣铃,散诸珍奇,缠宝缕线,供养诸佛或佛塔庙。
财供又有这样的做法,比如供养三宝田地等的无尽奉施,因为田地等可以源源不断地出生资具。或者供养摩尼宝、耳环、臂钏等庄严具,下至供养各种的小鸣铃,散很多金银钱币等的奇珍,在宝物上缠绕彩线,供养佛和佛的塔庙。
广大供养者,谓以如是利养、恭敬常时供养。此复有七,谓所供物众多、微妙、现非现前、自作教他、至心欢喜猛利胜解而为供养,复将此善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广大供养就是以如是的利养、恭敬常时供养三宝。所谓的广大有七点,一是所供物非常众多、微妙、现前与非现前、自作以及教他作、至心欢喜猛利胜解而作供养,而且把善回向无上正等菩提。
我们供养的心要推到极其广大,它表现在供物、供境、供的行为、供的意乐、供的回向等等。总而言之,不能缩小心量,我们供的时候尽量陈设很丰盛的供品,而且要选择特别妙好、殊胜的物资来呈供。而且供的时候,心量特别地宽广,不但是现前的东西,以及以心缘想不现前的所有供品都供献三宝。心还要特别广大,不仅自己亲自去摆设供养,而且教导他人去作供养。在供养的时候至心欢喜,用猛利的胜解来作供养。供养之后所得的善根一致回向无上正等菩提。这样使得心胸极其宽广,达到周遍法界,无所不供,达到至诚的心来供献三宝,达到把一点一滴的善根全部都回向无上正等菩提,不求低劣的果报。
非染污供养者,谓不由轻蔑、放逸、懈怠而教他供,自手供养,殷重供养,不散漫心而设供养,不以贪等杂染供养,不于信佛国王等所为得利敬而为供养,以随顺物而设供养。
非染污供养的行相就是从遮止身心、供物、等起等的染污方面而说的。这里是在教导不要由轻蔑、放逸、懈怠的心指使别人,要自己以手亲自供养,而且是以非常殷重的心来作供养,不是散漫的心而设供养。还要没有贪著名利等的杂染心而供养,也不是在信佛的国王等具权势者面前、为了得到利养恭敬而设供养,而且是用随顺物或者非常合适的供物来作供养,这就叫远离染污的供养。
在修供养时,我们要检查自己的心,有的时候自己用轻蔑、放逸、懈怠的态度教别人去供一下,没有发起虔诚、恭敬的供养之心。或者供养的时候心很薄,不是以殷重的心来供养,漫不经心的,用很轻浮、不恭敬的态度来供,这都是有染污。或者有的时候是想贪取到恭敬,让别人看了好看,显示自我的功德,为了摆排场等等来设供养,这就是有贪染。或者为了表示我胜过对方来设供养,这是有竞争心。或者想我供的很好,有一种洋洋得意的态度,这是骄慢心等等,染著这些烦恼来设供养都是不清净的。
要像西藏传说的奔公甲的一把灰那样,他正在供养时想“今天有某某大人物要来”,忽然之间他意识到这是为了求名利而做,之后他撒了一把灰在供台上,所以被赞为是最好的供养,因为他的心不染著这些求名利的垢染。并不是在很多大人物面前、信佛的国王、大的富豪、官员面前,为了得到他们的赏识而获得地位、尊重、权势等,以一种谄媚的态度来设供养。
随顺物者,谓诸净物远离不净——雌黄所涂、酥所灌洗、局啒罗薰、遏迦花等及诸所余非清净物。
供物要特别地合适,也就是以随顺物供养,指的是很清净的物品,远离了不净。譬如雌黄所涂、酥油灌洗等,或者有毒的花和其它不清净的物品等等,这些不能献给三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