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小语
       
- 
          作者:  梭巴仁波切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206
          
 
- 
 
 
        修行小语
        
        331.
        
        如果可以雇一个人为我们修行佛法的话,
        
        不会有任何有情留下来,
        
        因为无量诸佛中的任一尊佛,
        
        对一切有情有充份的悲心,
        
        会为我们成办一切,我们早就成佛了,
        
        根本不必费心修任何一个法。
        
        332.
        
        如果你修行,
        
        一切诸佛菩萨都会与你同在,
        
        环绕著你,支持你;
        
        在你死亡的时候,所有圣众都会与你同在。
        
        333.
        
        修学佛法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调伏自心,并获得自身的成就。
        
        另一个原因是利他,
        
        深入而广泛地向他人清晰地阐释佛法。
        
        佛法若能学得越多,就越能利益有情。
        
        你能给他们更有深度、令人满意的解释。
        
        334.
        
        回向的时候先观空。
        
        这样回向空性,可以把功德保护起来,
        
        往后当沉重的嗔心生起的时候,
        
        才不会被完全摧毁。
        
        335.
        
        回向功德有两个要点,可以让功德源源享用不完。
        
        第一个要点是,虽然你自己累积的功德很小,
        
        但回向的时候,
        
        可以回向你及一切诸佛、菩萨、众生三世所累积的功德,
        
        以增广回向的功德及力量。
        
        第二个要点就是要把这么大的功德回向成就圆满正等正觉,
        
        其功德会让你源源享用不尽,直到成佛。
        
        336.
        
        没有持戒的人不能了生死。
        
        没有持戒,就像残缺的肢体,
        
        无法走路,也无法到达所欲之处。
        
        337.
        
        不管如何,
        
        每天起码念诵一遍菩提道次第颂,非常要紧。
        
        这样,每天都会在内心留下整个成佛之道的印象。
        
        每天都更接近实证整个菩提道次第,
        
        也就是,每天都更趋近佛果,
        
        同时每天更接近引导所有众生脱离一切苦难,
        
        带领他们成佛的境地。
        
        338.
        
        何以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何以内心一点也没有变化?
        
        何以没有任何证悟?
        
        我们的心还是老样子,甚至更糟!
        
        这是因为没有在菩提道次第中、
        
        在菩提道次第的每一步骤上,老实地修心。
        
        339.
        
        每天修持依止上师,
        
        然后禅修菩提道次第,从暇满人身到业果。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你修持密续,就做本尊仪轨的禅修。
        
        但是主要的心力应该放在菩提道次第。
        
        如果你将主要的心力放在菩提道次第、菩提心和空正见上,
        
        会获得非常卓越的密续成就。
        
        340.
        
        尽可能的以饶益其他有情之思、菩提心的动机,
        
        来度过一天当中的其余时间。
        
        无论你为中心或公司、工厂而工作,
        
        尽可能的怀著饶益他人之思、菩提心的动机去做。
        
        这样一来,你的生命毫不浪费。
        
        如果你怀著菩提心的动机而工作、睡觉、做每件事,
        
        无论你做什么,全都变成法行。
        
        341.
        
        然后,视你有哪些粗重的烦恼,
        
        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相关的技巧和对治法。
        
        如果你的心比较没耐性,
        
        如果嗔心非常容易生起,那么你必须加修安忍。
        
        342.
        
        倘若你年复一年地修持,
        
        心中却什么也没发生,
        
        那么你必须检查一下,
        
        你是否遗漏了哪一位你结下法缘的上师而没有依止他。
        
        如果你因为不喜欢他而漏掉了这样的一个人,不去修依止上师,
        
        那就是你修持上的错误。
        
        343.
        
        也要检查一下,
        
        你是否对某位上师造了什么沉重的恶业,
        
        邪见或其他的过失,
        
        没有净业或发露。
        
        如果你做了什么干扰圣心的事而没有净业或发露,
        
        那么就会引生障碍。
        
        无论你修了多少,什么也没发生。
        
        344.
        
        修持净业和积聚功德,
        
        并不一定是指修持金刚萨埵、礼拜或献曼达。
        
        也不必然是传统的前行法门。
        
        当你以强烈的慈悲心为其他有情工作并忍受艰辛,
        
        那是难以置信、极具威力的净业。
        
        345.
        
        如果你依循上师的教导并承事上师,
        
        这含括了一切,
        
        从礼拜到献曼达,到金刚萨埵法门。
        
        所有这一切前行都包括在依循并圆满上师的教诫、承事上师这项行为之中。
        
        346.
        
        萨迦班智达说,
        
        由于承事上师、遵循上师的教诫,
        
        并圆满上师的愿一秒钟,
        
        你累积的功德等同一千劫修持布施你的头或肢节、身体给其他有情,
        
        然后再布施那些功德。
        
        347.
        
        就好像你到医院就医,
        
        能否得到医师的帮助,取决于你的业。
        
        要遇到正确的医生,你需要功德。
        
        能否得到本尊的帮助,
        
        和这个医生与病人的例子是一样的。
        
        它依业而起作用。
        
        你多迅速获得助益等等,取决于你的功德。
        
        348.
        
        把家和办公室当作修行。
        
        这是很棒的修行,很大的挑战。
        
        在你到办公室前先思惟:
        
        我将要去实修佛法:三主要道、六波罗蜜。
        
        办公室是修行密乘的地方──把每个人看成本尊。
        
        每件事的体性都散发出大乐!
        
        没有任何事是烦人或混乱的。
        
        349.
        
        一天中享受的任何一种五官享受:
        
        衣服、音乐、美景…等,
        
        都思惟将它们供养给心轮中的本师释迦牟尼佛,
        
        藉由这种方式,不断地供养佛,
        
        可累积功德,
        
        亦可藉此减少对五官享受的执著,
        
        而能以平静的心来受用。
        
        350.
        
        上床时思惟自己将修睡眠瑜伽,
        
        以便利益一切众生而觉悟成佛。
        
        以吉祥卧姿躺下,此为佛陀圆寂时所躺卧的姿势,
        
        并回想一切众生的仁慈和痛苦、
        
        怀著对一切众生的慈心入睡。
        
        观想释迦牟尼佛在枕头上,
        
        你则以他的腿为枕,
        
        佛陀发出柔和的光进入你的身体,
        
        虔诚地忆念佛陀的智慧、功德入睡。
        
        351.
        
        文殊谕示宗喀巴大师离开寺院,隐居起来,
        
        专修菩提心,视上师为佛,禅修菩提道,净障集资。
        
        不在这些上面下功夫,
        
        即使你修一百年,也悟不了道。
        
        光是想要进步,无济于事。
        
        必须造下(相应的)因,
        
        其中之一便是累积功德。
        
        352.
        
        献曼达涉及在心理上献上整个宇宙:
        
        所有的星球及世界、所有的受用物,
        
        特别是自己非常贪执的对象,
        
        这一切都供养给资粮田。
        
        藉由献曼达,
        
        在今生及来世,你会具足修行所需要的一切顺缘。
        
        透过观想在曼达上空布满你需要的一切东西,
        
        然后供养出去,
        
        你便造下获得这一切东西的因。
        
        353.
        
        因为献曼达有大果报,
        
        应当尽自己能力所及,供养最好的东西。
        
        如果你有足够的钱供应自己生活的舒适品,
        
        却用低劣的东西供养,
        
        你的供养唯一的果报是减损自己的功德。
        
        354.
        
        我们往往把自己囚禁在自我爱惜的牢狱中,
        
        爱惜其他有情犹如锁匙,把我们释放出来。
        
        我们马上会感受到解脱的自由。
        
        355.
        
        没有修学佛法、没有任何证量的平常人,
        
        包括国王和总统,
        
        事实上是住在监狱里:
        
        家庭责任的监狱,没有独自修行的自由;
        
        自我中心的我爱执监狱;
        
        忌妒心和欲望的监狱;
        
        嗔恨心的监狱。
        
        356.
        
        像身体,只不过是一些秽物的容器,
        
        相信它是洁净的:这是另一种幻想的牢狱。
        
        有许多种错误的概念和见解,
        
        我们陷于这类牢狱当中。
        
        这些牢狱从无始以来就存在。无始的牢狱。
        
        357.
        
        现在,你已经值遇了佛法,
        
        如果你禅修,尤其是菩提道次第,
        
        你能让自己从这所有牢狱中解脱。
        
        358.
        
        外界的人认为只有犯人知道牢狱,
        
        但外面的人不知道自己陷于所有其他无始以来就存在的牢狱。
        
        这是根本的苦,使他们身陷苦趣。
        
        外在的牢狱跟那些内在的牢狱比起来,
        
        根本不算什么。
        
        359.
        
        你应该将你最主要的心力用于最能利益众生的事情上。
        
        你可以透过禅思菩提道次第来判断利益为何。
        
        没有道次第,就没有办法判断什么是对众生最有利益的,
        
        或为你自己带来迅速的成就。
        
        360.
        
        首先要考虑的是圆满上师的心愿或依上师的教诫而行。
        
        不这样的话,
        
        假使你认为你为中心或上师工作而漏掉某项功课或学习等等,
        
        然后去做别的事,
        
        或许会得不到什么结果。
        
        361.
        
        只要能最迅速带来证悟,
        
        并为众生带来最大的利益,
        
        那就是最有力的法门。
        
        并不一定需要闭目端坐几个小时。
        
        362.
        
        如果你做得到,
        
        就做能够带来最大利益者,
        
        不然就做中等利益者,
        
        再不然就做利益最少者。
        
        这并不需要太多技巧。
        
        善巧有赖智慧。
        
        363.
        
        基石有二:善心与依止上师心。
        
        这两者之中,依止善友是关键。
        
        缺乏这一点,通常连菩提心也不会生起。
        
        一切都封锁了。
        
        364.
        
        即使你为上师或其他人工作而漏掉自己的功课及禅修也无需后悔,
        
        因为做这些祈愿文原是为了其他众生,
        
        为了带领他们达致证悟。
        
        但如果是因为你懒惰,
        
        那就变成一大损失。
        
        不然的话,并无损失可言。
        
        365.
        
        无论我们为自己回向什么,同样也回向给一切有情,
        
        因为一切有情都跟我们一样,
        
        只想获得安乐,不想受苦。
        
        通常我们还会回向功德祈请佛法常住世,
        
        如果实现的话,众生的安乐自然就会来。
        
        没有实现的话,安乐就不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