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证菩提慈观诸众生
洞悉诸法毫无骄矜气
轮王盛位国政如唾弃
释迦天中天前虔敬礼
广寒芸香福地唯一怙
略闻德名息灭恶趣怖
事业光芒普照十方所
雪山怙主尊前我信涌
一切世间素不相识的大慈亲、断证功德达到究竟境界、无与伦比的导师——释迦狮子,在四十九年的时间里,开演了以三转*轮为主的无边法义,对于其中的心髓,佛法的性质、利益以及究竟的果位等,在此我不揣愚陋,稍微作一下介绍:
首先,佛教的分类,正如世亲菩萨所说:
“佛正法有二,谓教证为体”。
其义是说,具足善巧方便、胸怀大悲的世尊,看到一切如母有情,由于缺乏智慧的光明,虽一心希求快乐,却不知成办快乐的因缘;即使微细的痛苦也不愿尝受,却不待劝勉地积集痛苦的因。世尊为了把他们安立在永离痛苦、安享法乐的佛位上,宣讲了教、证二法。这是佛法的内涵。
其中教法是指律藏、经藏和论藏,分别主要开示了增上戒学、增上定学以及增上慧学。此三藏称为教法。对于三藏如理地讲听、闻思即是“受持教法”,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受持教法的情况。
而证法是教法所开示的主要内容——三种增上宝学。三种增上学被称为证法。对于三种增上学中的任何一种,修持并令在自心上生起来,即可列入受持证法的行者数。
除此之外,不管你有着如何的神变威力、飞腾空中、预言未来及权势财位等,若无讲闻三藏、修持三学,都不可称为受持佛法的人,这种道理我们要清楚明白。
总之,除了闻思学习三藏教理,修持三学解脱道外,再也没有其它受持佛法的情况,因此世亲菩萨说:
“有持说行者,此便住世间。”
既然对于受持教证二法,要闻思修持,那么,我们应如何对于三藏教理闻思学习呢?
首先,我们一定要依止一位善知识。如果不依止一位上师善知识,根本就谈不上闻思经教。而且这样的一位善知识,并不是随便哪一位就可胜任的。他应该是一位能引导全圆道体的善知识。如果这位师长虽有着犹如心地善良的少许功德,却不能引导弟子趣入解脱、一切种智的解脱道上,那么,即使弟子有着如何大的智慧与精进,也由于其上师或阿阇黎未通达显密全圆道体及各种明处的原故,这位弟子毕其一生,仅仅片面地修习皈依、本尊法、念诵或者气脉等,即便能生起少许证德,但他的智慧和精进却不能让他成办更为广大的利益,这种事例亦屡见不鲜,实在是件值得扼腕叹息的事情。
由此可见,依止一位能引导全圆道体的善知识是多么地重要。在准备依止某位上师前,首先,我们应仔细地观察这位上师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条件,值不值得依止?一旦发现具备条件,值得依止时,当如《道次第》等中所说的那样,从意乐、加行两方面如理地依止。
《经庄严论》中说:
“知识1调伏2静3近静4,德增5具勤6教富饶7,善达实性8具巧说9,悲体10离厌应依止。”
若是具有此中所说十种条件的师长,我们应知他是一位具量的善知识。那些希望善待自己的人士应欢喜踊跃地去依止,莫与贤圣失之交臂。
然而时值五浊恶世,具量的善知识实在难以值遇,虽然如此,我们也应慎重,最低限度,也应当依止这样的一位善知识:
具有胸怀绍隆圣教的大志;遵循往昔圣贤的教悔;私心淡薄;不炫耀自己的功德;能够不辞辛劳地利益弟子等。
现在,即使是这样的善知识也不容易遇到,相反的,那些对于圣教经论茫然无知、唯钻入名闻利养的樊笼中、贡高我慢、妒贤嫉能、在贪嗔痴的唆使下,欺世盗名者,正有着日趋增多的现象。
更有些连神通的正因——止观等名字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却显示出有大神通的神情,给他人指示来世的去处,信口胡言见神见怪等。
在对于宗派中各自的扼要不明就里的状态下,妄加评论宗教、派别之间的是与非,东拉西扯,挑拨离间,以自己受持某一教派为由,竭尽己能作抵毁其它教派的言行。而往往这一类人,连如何安立自宗见行的情况都不明白,却妄言自教见解如何清净,他教的见解如何低劣,如此等等言说不一而足。可悲的是,他只在自己的心识上薰染着多么恶劣的习气,不知不觉中积下了投生地狱的沉重恶业。这一部分人犹如狮子虫一般,对于真正弘扬佛法的大德,怀着难以抑制的嫉妒心,百般毁谤,唯恐那些大德超过自己,唯恐自己的狐狸尾巴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而失去利养恭敬。
他们不仅违背了佛法的宗旨,而且对社会的稳定、人民的生活、良好的道德风尚,都带来极大的破坏。把原本清净殊胜的佛法搞得乌烟障气,实在是打着佛教的幌子破坏佛教的败类,是盗窃法财谋取私利的恶贼。
正如世亲菩萨所说:
“大师世眼久已闭,
堪为证者多散化,
不见真理无制人,
由鄙寻思乱圣教”。
如上所说,明了上师善知识应具备的条件,并且能分辨虚假者的面目,而后依止一位具量的善知识,这是关键的第一步。它关系到自己一生的走向,今世以及来世的福祉,我们岂有不慎重的道理?
了解依止上师的重要性后,作为弟子又需要什么条件呢?
如《四百论》中说:
“堪为听法之器的弟子,应该居心正直,具有智慧,并且有着强烈的希求心。同时,不要把法师的功德观为过失。对于同行道友也不可妄加指点。”
其中所言“居心正直”者,是不可有党派之执,不可贪著己方、仇视他方;
“具有智慧”,是指有明辨善恶美丑的慧力;
“希求心”是指对于无倒开示趣入解脱、一切智清净道的经论,乐闻好学。
具备这三个条件,即可称为具量合格的弟子。
如果没有上述条件,起码应在依止上师时,恭敬承事上师,有着希求来世的心,及有着尽自己的心力来修持佛法的良好愿望。这些条件是不容或缺的。
若不然,自己毫无主见,跟在别人后面随波逐流,听到有一位上师灌顶,马上跑去灌顶,唯恐落在他人的后面。但过不了一年半载,又反戈一击地对曾受法恩的师长诋毁打击,无所不用其极。这些种种恶劣的行径,其实就是自己直入地狱之因。我们平时所讲的“违犯三昧耶戒”的极大罪行,也是这种情况呀!
现在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大多数人在寻找上师时,根本不去仔细观察这位上师是否有闻、思、修等的功德,甚至把精通障眼法的江湖骗子,顶戴为大成就者。这些自欺欺人的不正之风尽现了五浊恶世的种种丑态。
往昔释迦世尊,乃至后来印藏层出不穷的善巧成就者,犹如天穹笼罩大地般,难以尽数。他们对于闻思修莫不拿出毕生的精力去参究领悟,难行能行,方达到崇高的境界,预入圣者之流。
而那些在不进行闻思修的情况下,其证德成就,却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者,一定无有是处。不管哪一位高僧大德的行传中都不会有这种情况。否则,我们的无等释迦佛对众生宣说的:“要想成佛获得成就,应难行能行,发大精进,于多劫中积集二种资粮”的金科玉律岂不成了谎言,这位世出世间的具量大师岂不成了无事生非地让有情徒劳无功的饶舌者?
卓尼格西大宝师曾说:
“没有善知识温煦的阳光,没有闻思雨露的滋润,若仅由邪行的寒风而能摧生出大成就者蘑菇的破土而出,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哪位智者不会说它是不祥之恶兆呢?”
另外,上师活佛乘愿再来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前世未尽的悲愿事业,在生生世世中,饶益圣教、救度有情。因此,在这一生里,不管是利他方面,还是讲修方面,都应留下串串光辉的足迹,万不可凭借着前世耀眼的光环,不知厌足地从信众手中敛聚财宝,却用于今世的挥霍,甚至纳妻生子,被私利和烦恼所操纵,唯恐天下不乱,妄言惑众,挑拨寺院僧众之间的关系,于己于人造下无边的恶业,亦让那些真正的大德们为之含羞,令护持佛教的信众们心寒。这样有损圣教的行为不是一个合格的佛弟子所做的。一个普通人作恶,除他自己之处,对圣教不会有大的损害;但是如果大活佛的行为有所闪失,那么将会导致整个地区圣教的衰败。
法王一切智考虑到这些现象曾说:
“乘愿再来此世的最主要目的,是圆满地完成上世未竟的事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做自盗家财的败家子,破坏前世所建树的事业。”
贡唐旦白卓美也说:
“若为绍隆佛法而受生的话,一定要在闻思讲修上留下一些功绩。若只是为了享受五欲,聚敛世间的财产,那么,投生为一位富家公子也就足够了。”
不过,由于时运之多舛,世事的风云变换,那些委身于俗务的上师活佛中,依然有许多人对于佛教、众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把他们与前面所说的“冒牌货”区分开来。
总而言之,凡是对佛法有信心,希愿修行的善男信女,对于前面所述上师弟子的功德过患都要了然于心,如理如法地依止一位具量的上师,是一件至关重要的大事。
具量的上师、具器的弟子聚会在一起,就像鸟儿具有了丰满有力的双翅,自由地翱翔在天空一样,趣登圆满的佛地亦是指日可待的事了。这个事实于诸多古德先贤的语录中都可以找到有力的证明。
在了知上师及弟子的种种情况后,进而修持佛法,佛法的心要可摄为见、行两个方面,见解指“缘起见”,行指“无害行”。
缘起见是指不管虚空等无为法,或者山河大地等有为法,无不是观待其它的因缘、组成部分而成,由此称一切法皆是缘起。
例如:以国家间的相互关系来说,一个国家的经济、交通、商务等发展,如果不观待其它国家,乃至人际的交流,是根本无从谈起的。
同样一个国家或一个团体的领袖,如果对下属没有正直无私的心,其才能对国家或团体没能做出很大的贡献,他也无法得到下属真正的尊敬及良好的声誉。就算做一件骗钱这样的恶事,还需要有施展伎俩的对象和有望得逞的时机呢!
同理,一切人及动物,绢飞蠕动,鳞潜羽翔,各自的苦乐无不依赖于其它的因缘条件,细细思维下去,对于“缘起”的内涵就容易领会了。
由于一切法皆依缘起而生起,所以说:一切法除了唯分别安立外,没有丝毫的自体真实性。虽然诸法唯名言安立,而其中的因果、作用等的安立,又是那样的合理、有条不紊。
这种究竟的缘起性空见,在印藏诸大成就者的论著中,特别是文殊怙主——宗喀巴大师所著的《中论大疏》、《入中论大疏》、《辩了义不了义论》、道次第广略胜观章等论著中,有着详细地阐述,望从中了知。
佛法的正见如前所述,在行为上又如何呢?
正是由于“缘起见”的原因,在行为上不可作伤害他人的事情。所言“无害行”是指自己虽有足够的能力、机会去伤害对方,但由于看到伤害他人之后带来的一系列恶果,从而心生不忍,而舍弃这种错误的行为。
为什么一再说要养成不伤害他人的良好行为呢?
此中并非仅仅是因为若伤害他人,则违背了佛的教言,我们应反过来体会一下自己的经验,若作了伤害他人的行为,自己定然会坐卧不宁、心神难安,从现前乃至将来引生的种种苦恼来看,也不可伤害他人。
例如:如果自己准备作伤害某个人的事。其间定然费尽心机,使尽千方百计,最终虽使他受到痛苦和伤害,如将他投入监狱等,就此虽达到了目的,但从此之后,自己将会生活在无休止的恐怖阴影里,时刻提心吊胆,担心对方的亲人、朋友对自己报复,每时每刻都似乎受到敌人的监视窥探,丝毫也不会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失去了没有做伤害之前的宁静安祥。这是众所周知的情况。
又如:一家人不论食物、衣服、住房等条件如何,只要家庭和睦、温暖,即使是粗茶淡饭、蓬门筚户,一样也可以充满欢笑地生活。相反,即使穿着锦绣华服,吃着山珍海味,住着别墅豪宅,但如果没有亲情的关怀,彼此间只有利益的争夺,尔虞我诈,他们过的也只会是辛苦守护的痛苦生活。没有人会把这样的生活看做幸福。若果真如此,不要说拿一生的时光去赌,仅仅一天也会有着度日如年的感觉。更有伤心绝望之极,对未来与生活完全失去希望,走上轻生绝路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又何止少数?
由此可见,所言“不要伤害他人”,追根究底说来,是因为自已人生的苦乐,需要依靠他人来达到的关键所在,大家不可等闲视之。
在当今社会中,品行恶劣的人,为了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也会无所顾忌地操起刀枪,干出灭绝人性的事情,而人们对此也渐渐习以为常了,有的甚至把那些忍让的谦谦君子,斥为“懦夫”、“胆小鬼”。反而把那些为了蝇头小利而大动干戈的蛮横之徒,赞誉为“英雄”、“有种”。
呜呼!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如此这般的恶习陋俗,无论是与世间道德,还是与出世间的圣法,都是格格不入的啊!这种推波助澜之人,也实在可称之为“人中的败类”、“社会的滓渣”。由于浅陋无知的愚痴,尽情地在大众中表演着丑态,远离了善的坦途,落入恶的深渊。
纵观国家地区之间的地界之争;宗教、民族间的矛盾;乃至为了一小片放牧的水草纷扰争执的场面,无不是对世界的和平、国家的安定、人民的幸福,埋下了潜在的危险,有的就已成了伤害的事实。这些都是违反了“无害行”的教言。
在科技无比发达的今天,世界人民都笼罩在核战争的恐怖阴影中,这都是因为我们的内心缺乏一种善待他人的苗芽。
无论是现在或将来,担任国家或团体职责的工作人员,各自的信仰都会是千差万别的。如果其中有些皈依了三宝并且受了皈依戒的工作人员,由于昧于善恶的取舍,而只是为了一己之利,把国家扶贫的大批资金物品或者用于投资办公场所、发电厂、森林、道路建设之类的资金,千方百计地据为己有,用以充实自己家人的受用。这种行为可称为是最恶劣、下贱的了。比如,偷盗了一个人的财物,况且被视为下贱的恶行,何况是用狡诈的手段剥夺成千上万人应得到的利益?反之,一位官员以正直、坦诚、大公无私的心,服务大众,关心人间的疾苦,送去温馨的关怀。如果他是一位佛教徒,不仅可以说他受持了清净的正法,也可以说是正切实地实践着广大的菩萨大行。比起那些仅仅口头上念着“嘛呢”,表面上摇着经筒,捻着念珠的那些做表面功夫的人胜过千万倍。即使这位官员不是佛教徒,以他的内心和行为,理所当然地会得到众人的爱戴、称颂,成为在世间被人们学习的楷模。他来世的道路上无疑会充满着阳光、欢笑。权衡其间的利弊得失,国家机关团体的工作人员,无一例外地应怀着正直无私的心,表里如一地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事业,是何其地重要!
另外,被信众弟子虔诚供奉的出家人,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应当提升内在的证德,以报答信施之恩,如果能切实地净化由享用信施带来的障碍,不仅于己无过,还会成为众生的福田。岂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如果把这些信施的血汗钱用于经营俗家之事,一掷千金,挥霍无度,则会把自己往昔所积的福德消耗殆尽。在漫漫的来生,定会堕入无边的地狱中饱受难言的苦楚。到那时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只能饮泣无奈地去承受难忍的现实。
因此我真诚地合掌祈请:千万不可在清净的佛门中,造下如此难赦的广大恶业。愿各位释迦弟子垂悲眷顾,谨慎防范那些下劣的行径。即使无力利益圣教,也不要作侵蚀佛教的狮子身中之虫啊!
佛法的见解及行为如上略述。那么又如何切实地修持有着如此见行的佛法呢?
最初,必须认识并皈依三宝。“三宝”是什么呢?
如我等无与伦比的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三乘圣者各自内心上的灭谛、道谛是法宝;声闻圣者、缘觉圣者、菩萨圣者、佛圣者等,内心证得灭、道谛的补特伽罗是僧宝。
而各种佛像,不管工艺、质量,是上乘抑或平庸,则为假名佛宝。各类佛法经函乃至一首偈颂,为假名法宝。四位凡夫比丘以上为假名僧宝。虽然对假名佛、法、僧三宝,恭敬供养,亦成为恭敬供养真实的三宝。反之如果对其毁谤嗔恨,不恭敬顶戴的话,亦成为毁谤轻视三宝。大家对此不可掉以轻心。
为什么安立这样的三个皈救处呢?
犹如一位病入膏肓的人要想恢复健康的身体,一定需要妙手回春的医生,药物及无微不至的护士。这三者缺一不可。
同样,像我们这些轮回中的众生,受着无始以来轮回恶趣痛苦的煎熬,被三毒沉疴无情地折磨着,要想从此无明大病中苏醒过来。当然需要如大医王般的佛宝,无倒清净地指出轮回的本质,烦恼过患等,然后开出从烦恼中摆脱的良药妙方——法宝,及如何精进用功的情况,还有相关的学处,同时,要让法宝在内心如理如量地生起,还需要如护士般的僧宝,在修行的道路上,相互提携,勉励修道。以上所述即是安立为三个救护处的理由。
对于这样的三宝,如果自己没有怀着全身心托付的信心去皈依,就还未进入佛弟子的行列。即使你怎么到处宣传:“我是成就者”、“我有神通”、“我有威力”……如此等等。而内心连皈依的味道都没有的话,就不是佛门弟子。外道当中也有许多人精通各种学术,具有神变、神通,获得坚固的三摩地。但他们岂能和佛弟子混为一谈。这在印藏许多的经论中都有详明。
相反,即使这个人家境贫寒,也没有神通证相,但若其内心生起了真实的皈依心,他就可以堪称为佛弟子。即使他只礼佛一拜,绕佛一匝,亦堪称为佛弟子的修持。否则,辛辛苦苦地磕十万大头,绕佛数万匝,供养百千万的资产,因为没有皈依心,不能称之为佛弟子的修持,当然也应了知,这样也成不了证得解脱、一切智的因,甚为堪惜!
如今更有些身披如来法衣之人,为他人占卜吉凶、预计未来,谎话连篇,目的无非是从信众手中捞得些许财物利养,特别是把从牧人手里得到的牛羊,毫无悲悯地押送屠宰场。对那些希求善法的善男信女,宣讲相似佛法,挖空心思地取得大量财物后,而去从事各种非法行当。如此勇于承当俗家事业、徒具僧人外表,就连皈依的境、皈依的性质都茫然无知,连一条戒律都不知守护的愚人,即使作为佛弟子的资格也谈不上,更不是清净的比丘、沙弥了。
由此我衷心地呼吁:那些稍有良知的人,请不要把如来的清净法衣当作世间招财的幌子。
又有些人嘴里说,要先修加行,遂后念了几十万遍皈依等,或守斋一段时间,以及对密集、胜乐、大威德等本尊的念诵进行了几年时间的近修,遂自认为是闭过关专修过的人,心生傲慢、自我膨胀,实际上对其中各个本尊生圆次第的细节都不了解,而妄言见过本尊,得到殊胜成就,满口大妄语。对于信施,肆无忌惮地挥霍浪费,并对如此的行为得意洋洋。这种人只不过把自己对皈依、菩提心无知愚昧的空白画面故意拿出来炫耀一番而已。
如果没有皈依、菩提心,虽修诵本尊法,亦如天变成魔般,徒招祸损。
从前有一个人闭关修大威德念修法,由于没有清净的皈依和菩提心,后来投生为曲水的土地神。
印度有一个修阎摩敌法的瑜伽士,生为厉鬼,当他准备来西藏时,被阿底峡尊者施予食子,又赶了回去。
澎波地方有一位修习大威德本尊的瑜伽士,后来投生为饿鬼,外形却是大威德金刚的样子,经常到他以前的弟子那里,等候吃一些祭烟。
他们落到如此这般的可怜地步,都是因为自身没有皈依、菩提心、坚固的本尊瑜伽等所致,岂是本尊没有威力?念咒没有作用?
因此,准备闭关,修习各本尊的念诵法时,先要有皈依摄持下的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三者。
最好于此三者,生起觉受证悟,如果没有证悟,至少也要通达教理,以此为基础,在获得清净灌顶及口决后,然后修持生圆次第等。这实在是让我们暇满的人身具足意义的最胜方便,大家于此心要不能有丝毫的轻视和麻痹大意。
上面所提到的“皈依”,在我们内心如量地生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自己对轮回、恶趣苦满怀畏惧;
二、深信三宝有能力救护自己。
有没有清净的皈依,就依赖于自心上是否具有这两个皈依的正因。如果自己不畏惧轮回恶趣苦,自然生不起希求寻找皈救处的心;对皈依境没有信心,就不会把他当做自己的依靠。偶尔忆念亦不过是虚言浮词,全无恳切之意。因此,清净的皈依,必须具备前面所说的二因。
因此,一般世间的人会到国王、天龙鬼神那里寻求保佑;诸外道把寻救的目标锁定在梵天、帝释、大自在天等。这些皆不堪为我们的究竟皈依处。因为连他们自己都依然束缚在轮回中不得自在,又如何能救助我们脱离轮回呢?
由此可见,所言“皈依”,不是口头上念诵皈依的偈颂就可以了的事,而是要像一个罪犯企盼权重位尊的高官的赦令一样,对轮回恶趣的苦狱充满恐惧,全心全意地依靠三宝的救护,在这种情况下,热切翘首期望救助的心所即是“皈依心”。
判别是否是佛弟子的标准,就是看内心上有没有这样的皈依心。
皈依的种种殊妙功德,无量无边,对此显密经典以及道次第的论著中有大量阐述,若想详细了解,请参阅广、略道次第等经论。
概括说来,如:从此以后,成为真正的佛弟子;可以受取各种戒律;过去所集的业障渐得净化;又能轻易地积集广大的福德资粮;人及非人不能为害;不会堕落恶趣;暂时或究竟长远的愿望如意成办等……。
如《摄波罗密多论》中说:“皈依的福德,如果有形色的话,以三界作为容器还嫌它狭小呢!”
皈依的学处有:
所应遮的学处及所应修的学处等。
归纳起来,即皈依佛宝后,不可皈依其它的世间自在天魔等大力鬼神。现今有些沙弥甚至受戒的比丘,稍有病痛等不如意事,便跑到世间天神小庙里虔诚地鞠躬顶礼,闭目祷告,召告神灵,这种奇怪的现象,犹如一个少女未着片缕游行世间一样丢脸,损坏了佛教和僧人的形象,较之前者恶劣犹甚。如果认为除三宝之外还有一个皈依处,皈依戒也就荡然无存,就不可称之为佛弟子了,怎么还会是沙弥比丘呢?
实际上,现在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不少僧俗人士稍微有点意外之事发生时,只是向猛历的护法祈求保佑,托付事业……而把诸佛菩萨置之一旁,不加理睬。
有的寺院僧人亦是另外建起大殿,把护法供养起来,每天毫不间断地供养祈祷,而诸佛身像却尘埃满布,连一杯起码的供水都没有。这种颠倒的现象足以表明某些自称为佛弟子的人对于皈依学处,以及佛陀、教法的愚昧无知。而这些令人伤心的情况确实存在着。
皈依法后,不可伤害有情。伤害有情此中严重的,如杀害其生命、棍棒殴打、掠夺资财等。较轻微的,如不如理的徭税、令牲畜背负难以承受的负担等各种情况……,无法尽言,对此皆应杜绝。总之,在自己力所能及,且有因缘对于有情乃至其中绢飞蠕动所做的任何损害,都是伤害有情,所以,我们应该小心谨慎才是,一切对于有情直接或间接的伤害行为都要断然舍弃。前面所述“无害行”时,所包含的一切恶劣行为都是应该遮止的学处。总而言之,皈依法后,对于善恶的业果要如理地取舍。
皈依僧后,不与外道人共住。那些心存邪见,认为“三宝非真”、“因果非有”“信佛是迷信”等的言说者、思想者,即是此处所讲的外道人,和他们不要有亲密的交往。
所应修持的学处中,皈依佛后,对于各种佛像无论何种材料所做,造型是否优雅、精巧,都应把他当作真佛一样恭敬供养。
我们往往对于印度、尼泊尔的佛像,或者金银铜所造、价格昂贵的佛像,似乎更有信心,摆放在装潢精美的佛龛里,包缠着层层绸缎,什袭珍藏。而对于泥塑的佛像,信心就渐趋低迷,如果哪一尊有了裂纹破损。或者有其它不称心的地方,干脆丢弃到暗室仓库里,以免影响观瞻。这便违反了皈依戒。显而易见,我们只是把这些佛像当作一种财产、一种装饰品,内心哪里有对三宝的恭敬心呢?
另外有不少寺院,大殿中最主要的位置摆着所说“我们的大宝上师”的像片,而释迦佛的像倒靠边摆在不显眼的地方,甚至找不到了。真不知他们的大上师到底是谁的弟子。也不知他们作为佛弟子的究竟源头在哪里?真是一幅“吃着施主的饭,却不知施主是谁”的鲜明写照。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佛像作抵押品,更有甚者,以贩卖佛像为生。有些人还竟成了大老板,似乎除此之处,再也找不到其它发家致富的途径似的。有的奸商甚至勾结盗匪,买通寺院的香灯师,盗取寺院中古代的佛像、唐卡等贵重的稀世之宝,然后变卖出去牟取暴利,并且发展壮大成为专营此利的犯罪团伙。这些人眼前好象“发了大财,生活幸福”。其实正如谚语中所说的“恶人堕入地狱前,福气似乎比火旺”一样,这种福气只不过是炎热地狱的前兆,真是可怜!他们只顾狂歌乱舞,对此一无所知。眼前的风光犹如“灯灭猛一亮”那样,善恶报应终会到,如影随形放过谁?
皈依法后,对一首偈颂以上的经文都应怀着是真正法宝的想法,不可买卖经书;不要把经书放在光秃的地上或遍满灰尘的不净之地;也不要把经书与碗杯胡乱地放置在一起;或者把鞋袜与经书拿在一起走;用牙垢沾附经书;翻书时用手蘸着唾沫等。凡是对经书不恭敬的行为都应一律克服掉,顶戴如法宝。
如果不恭敬经书,会导致一切生中愚昧无知,有着很大的过失。
如夏热瓦大师说:“我们对于佛法,毫不顾忌地把玩戏笑,不恭敬法及法师,这即是破坏智慧的因由。现在我们愚痴到这般田地已足够了,别再积集愚痴的因了,如果再比现在还愚痴的话,到那时,我们还能干什么呢?”大师所说的话的确为至理名言。
皈依僧后,对于僧人的衣服碎片,一块红黄色补丁,也应如僧宝一样恭敬。现在有些人看到个别僧人不如法的行为,遂大放厥词,到处传播出家人这样那样的过失。这实在是错误的行为。出家人里面外相平庸,而其内在证德巍巍高如须弥的龙象,凭你那不净的心怎能领受呢?无非是妄造恶业罢了。一部分徒具僧人外表的人,并不能称其为僧人,要把两者区分开来进行客观的评价。面对僧众积福抑或造恶,后果都非常广大,应慎重地处理。
我们皈依的是三宝,不是二宝。对于出家众不可造谣中伤、含沙射影,也不可心怀轻蔑,应常心存恭敬,恭敬才能得福,才能积聚广大的资粮。对此学处我们应认真修持,慎勿放任自流、徒自毁伤。
如果我们在皈依三宝上,思想有所变动,还不能以此为究竟。皈依三宝虽能遮止几次投生恶趣,但仅此犹不能获得究竟安乐的解脱。因此,在皈依的基础上,佛陀又开示了如理地取舍善恶。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解一下追求解脱者所应修持的四谛的情况,此中亦包括了业果取舍的道理。
所以就四圣谛的道理略述如下:
《渡轮经》中说:“此是苦圣谛,此是集圣谛,此是灭圣谛,此是道圣谛”。
此中列示出了四圣谛。释迦世尊在鹿野苑,开演三转十二行相四谛法 轮——初转法 轮,此即佛法的大总摄,震古烁今、殊胜绝代。
在世尊未应世以前的岁月,乃至现在,除了我等大悲世尊外,不管是世间骄慢的诸天,如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猛励天、六面童子天等,还是威德显赫的转轮王,他们都无一能道出此殊妙圣法的一毫分。无论是哪一位有智慧的人,如果反复地缜密思惟这难以堪信的四谛真理,都会情不自禁地对它的开示者生起难以抑制的信心。
宣说四谛的原因者,如经中所说“应知苦”那样,六道众生被惑业束缚着,无有自在,恒常地被三苦交相煎迫。如果不了解这些种种苦相,还错误地以为快乐无比!又如何能生起脱苦的愿望来?又如何希望寻找痛苦的根源?故佛陀最初开示了苦谛。
又如经中所说“应断集”那样,任何一位有情都希望快乐、厌弃痛苦,因此要彻底地根除痛苦,但痛苦不会如拔一根刺那样就能把它轻易甩掉。那么,如何才能消除痛苦呢?犹如若斩断了大树的根,它的枝叶花果自然会枯萎那样,我们如果能彻底地断除产生痛苦的基础——业、烦恼两种因,痛苦便如枝叶般永不复生。因此,佛陀讲了“应断集”。
又如经中所说“应证灭”那样,认识了苦集后,观察能否断除“集”时,发现造集苦业的根本是我执无明。一旦把它的贪著境破除后,这个我执大魔自会消灭于无形,由此就可证得灭谛。
而要证得这样的解脱、灭谛,又需要什么因呢?这就需要我们在内心上生起观证无我智慧所摄的道谛,并长时精进不懈地修习,就可证得灭谛。现证无我智是轮回的根本——遍计或俱生我执无明的真正对治法。所以在经中说“应修道”。
四谛的次第如上所说。
就像一位顽疾缠身的人,开始清楚自己患了病。然后查出病因在哪里,而要想彻底地痊愈,就需要配合服药治疗等。
正如弥勒菩萨说:
“如病应知断病因,
当得乐住应依药,
苦因彼灭如是道,
应知应断应证修。”
如前所述我们应知苦,如果没有把本来是苦的东西当作苦,就勿庸再谈希望得到从中脱离的解脱。因此对于苦的情况介绍一下:
首先以人中苦为例:从最初入胎到未生下来之间,在狭窄、黑暗臭秽的母胎中,要住九个月零十天的时间,受着种种压迫、寒热之苦。如果我们现在呆在一个没有门窗而且充满垃圾的铁屋里,恐怕一天都没法呆下去,从中可略知住胎苦之一二。
生产时,幼嫩娇弱的身体似乎从拉丝孔里向外拉一样,始得生下来,如老牛剥皮一般痛苦,当放置到垫子上时,即使再柔软的垫子,也感觉像被投入荆棘丛生的山洞一样,当风徐徐吹来,犹如万刃刺身。如是种种痛苦,不一而足。
衰老的痛苦:一位韶华正茂、血气方刚的少年,随着岁月无情的流逝,渐渐地齿脱发白,皱纹爬满了本来光润美好的面庞,体力衰退、耳聋眼花。这种日薄西山、桑榆晚景的老人行相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你曾经俊逸潇洒、风流倜傥,还是绰约多姿、美丽动人,一旦时光不再,都免不了身弯似弓、色衰珠黄,昔日满脸的青春变为岁月的沧桑。即使站起坐下之类平常的举动也需要拐杖的帮忙。又到哪里重拾旧日的风光?昨日黄花似的飒爽也成为了咳嗽中夹杂的叹息。这些人们似乎早已习以为常,如果把几十年的老苦骤降于身,委实无法忍受,由于时间的欺骗,又有几人能在英姿的影子中看到逐死方息的老苦呢?在这种虚幻的蒙蔽下,我们不知道老苦的发生,更不会察觉到他那诡异的脚步,正慢慢地走来撒碎我们青春的梦想。
假如一位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年,一夜之间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人。这种情况也许会让他就此失去生活的勇气。昨天还作着青春的梦幻,谁知道今天却已坐立维艰!我们也会为此目瞪口呆,世界各地的新闻一定会争相报道,以为是一个罕见的病例。事实上,仔细思维一下:有什么稀奇的呢?那种老相迟早都会降临到活泼可爱的孩童身上。短短几十年的光阴犹如白驹过隙般,回想经过的人、事,莫不恍如昨天的故事。
噶当派格西格摩巴曾说:“衰老渐渐地到来,还不足为怪,如果骤然降临到我们身上,委实没有忍受的余地。”
对于病苦的情况,我们比较容易了解。尤其是现在,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对于人类以及其它动物的生存,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威胁。形形色色疫病的莫延,不知让多少人的身心笼罩着死亡的阴影,容貌憔悴,形体羸弱,再好的饮食不敢随意享用,而苦辛的药物每日必服。同时家人亲戚又百般牵挂,到处探访名医良方,为了治愈疾病倾家荡产,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生命。这种情况非常常见。这种痛苦折磨着渴望得到幸福快乐的人们,身与心的苦楚岂是笔墨可以形容了的?
也许,你会这样想:我现在没有什么病痛,四大调合,身心安泰,病苦对于我而言,是一件遥远、陌生,甚至是无关的事。其实我们只要到大城市的医院里,去观察一下各种年龄的病人,有的肢体伤残,有的命在旦夕,有的刚刚从手术室推出来,脸色苍白,还没有脱离危险,有的因为化疗的负作用而辗转痛楚,哭泣、呻吟甚至号叫声,会让你了解到疾病的痛苦,才能真正明白,现在这样身心健康的美好时光是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
死亡的痛苦:只要投生在三界之中,最终必定死亡,这是轮回的本来面目。一旦死亡来临的时候,不管有着权倾朝野的威力,还是有着富可敌国的财产,也不管有着怎样的才华、智谋,都无法阻挡死亡的到来,终将孑然无奈地奔赴那不知是什么状况的后世。
临终时,往昔亲爱厮守、难舍难离的师友、父母、亲人、妻子、儿女,如今哪里再有携手同行的机会?即使与生俱来的身体都要遗弃在此世,独自忧愁、彷惶地飘零在生死旷野,更何况其它的呢?现在一别,以后更是千生万劫难再相见。即使相见,也已是面目全非、互不相识了,想到这些怎不令人潸然泪下?
在死亡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应用你的智慧看清楚死亡的本质。不要再贪着世间的虚幻魔影,用我们还拥有的生命力量,在日常生活中,勤勉地止恶行善,胸怀利益众生的大志向,将身心融入高尚纯洁的菩萨行,于因果问心无愧。这样的人,现世的人生是美好、自在的。当死亡不期而至时,内心也不会茫然恐惧,而会在轻松、愉快、安祥的氛围里,给自己的人生旅途划上一个另人羡慕的感叹号!而世间的财富、权利等等,都无法给你一段美好的生命之旅。
相反,如果仰仗着青春年少、精力充沛,终日声色犬马、罪恶累累,与虚幻魔影共舞,如此草草地打发掉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死后,果报无一遗漏地会落在自己身上。即使有金蝉脱壳般的诡计,但在阎罗王面前也无法施展。此时大姓高门,高官帝王,天王鬼神,其中谁又能成为你寻求庇护、贿赂脱罪的助伴呢?此时除了痛哭号叫之外,任何人都无计可施。
在人中亦有如下众苦,亲爱的人不能相聚,饱尝分离、牵挂、恋慕、忧戚之苦;怨憎的人,偏偏狭路相逢,恐其加害,念念不安之苦;对于心中所爱的东西,如痴如醉,爱涎绕心,不管如何勤求,最终还是如泡影般破灭之苦,如是等等,众苦纷聚,逼恼身心。
阿修罗中的苦:他们的财宝、女人等,被天人掠夺后,心中充满仇恨。嫉妒之火猛烈炽烧,片刻难安。与天人战斗又常常以失败告终,谋划报仇雪恨,又无力回天,饱尝嗔恨之苦。
天人中,临终五衰相现,预示着自己即将舍离生活的天界,并可看到将来投生的地方。若是将堕入恶趣,心中忧悲苦痛,犹如万箭穿心,这样的痛苦深度比起昔日自在飘逸的天界欲乐,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
恶趣中的苦,更是痛苦的渊蔽,比起前边所述善趣之苦,更是判若云泥。
以畜生为例,我们可以看到的如牛、马、驴、骡等,备受承载之苦,稍不卖力,即遭鞭抽仗打,被毛皮之中寄生的无数小虫吃着肉、喝着血,终日里,风里来,雨里去,用愚昧低贱的身躯忍受着痛苦,强撑着难堪的重负。
我们再观察一下狗之类的动物,它们的住处、饮食……。摇头摆尾、乞人哀怜的形态目光,当被人无端追杀时,夹尾逃命的惨状,若我们自己置身其中,将如何面对这些既成现实的痛苦?
其它如山野田间、江河湖海中,形形色色的野兽、水族,都在顽强快速地生育繁衍着。在这个阳光灿烂普照的世界上,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多少幕弱肉强食、捕捞猎杀的惨剧。
这些由业力蒙蔽、愚哑可怜的众生,有的被牵到屠夫面前,仍不知死到临头,还在欢跳嘻戏。谁知道,刚刚还活蹦乱跳,转眼间已身首异处,剥皮刮鳞、掏肠挖心。
人类为了逞一时的口腹之欲,每一餐,不知有多少生灵在油锅里抽动?杯筹交错间,不知又有多少新仇旧恨,明记在因果的帐簿上?循环往复、无有尽期。
对这些虐待动物惨不忍睹的场景,我们却达到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的地步,实在是莫大的悲哀!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自己仅仅误被芒剌所伤或火星溅灼时,尚且呲牙咧嘴地叫痛。那些被虐杀的动物又如何忍受得了危及生命的无妄之灾呢?
现在的各大城市的豪华酒店里,以各种各样的虫蚁、鱼蟹为原料,以各种殊异的烹饪手段制做菜肴珍馐,为了感官的剌激,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孰知在歌舞升平、推杯换盏的繁华泡沫里,潜伏下了多少招感恶劣异熟果的种子?
任何一位有爱心、有良知的人士,如果看到那些愚哑众生所受的痛苦,定会寝食难安,哪里还会把自己的肠胃当作埋藏可怜生灵的化尸场呢?
总之,我们如果仅仅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把这些动物毫无悲悯地推到痛苦的深渊里,那么,为了这一点眼前的安逸,我们将会付出无数世的代价偿还夙债,饮泣无奈地面对深重的恶果,究竟的解脱更是遥遥无期。因此,我衷心地希望那些有识善良的人士,于此多加谨慎,从这些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上去培养爱心,才会有快乐健康的生活。
饿鬼的痛苦,由于饥渴的逼迫,到处寻求饮食,又由于业障的关系,在远处虽看到了香甜的果实、清洌的溪水,但到了近前,却都变成了臭秽的脓血,无法食用。更有甚者,百千万年,得不到一滴水,一口食物;即使得到又往往无法随心受用,总是有这样那样的违缘,终是杯水车薪,难疗饥渴之苦。
地狱的痛苦,为寒热烧煮、恶兽撕咬、兵器割身等无量无边的剧苦,每日万死万生,不得间隙。生时自身尝受着的是纯苦无乐,欲罢不能,就是想死都是奢望。无奈地在业网的捆绑中受尽辛酸。其中的痛苦在各种经论中广有阐明。在恶趣中畜生、饿鬼、地狱三者的痛苦,依次递增,地狱之苦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亲友书》中这样说到:
“在这个世界上,每天用锋利的刺刀猛厉地扎刺三百下所受的苦楚,比起地狱中微不足道的小苦,也赶不上它的一小份呀!”
如果想详细地了解恶趣中受苦的情况,可参阅广、略道次第等经论。
那么,前面所说六道众生的痛苦,是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呢?当然不是!连外界农作物的结实成熟,尚且需要水肥、温度、种子等各种因素才能有望收成。更何况内在苦乐的报应,岂能无因自生?
轮回中的这一切痛苦,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缘,即是烦恼和业。
《四百论》中这样说:
“犹如身根遍布整个身体,愚痴亦遍布其它一切烦恼。”
此是指其它一切烦恼都依赖于愚痴——我执无明而生起,进而造集各种各样的恶业。
从我执如何依次产生其它烦恼的呢?
例如,开始执着有一个“我”,这个“我”不依赖五蕴,单独存在而显现在自己心目中,从而对自己生起贪恋的心来,同时,自然会排挤、嗔恨异已分子,党同伐异;对那些不关痛痒的人,则生起痴心,漠然置之,这样就生起了贪嗔痴。
在烦恼的唆使下,为了己方的利益,杀盗淫妄,无所不为,因此引发家庭间的纠纷,团体的竞争,乃至国家民族宗教间的冲突战争,从而给自己他人带来了重重劫难。
又由于愚痴无知,对于三宝、因果生起邪见。过去有的外道,为了升天用各种牲畜祭祀,或者用“猪”、“狗”的生活习惯来约束自己。更有甚者采用自我折磨的方式:或用四堆烈火及炎热的太阳五火烤自己,或跳到三尖刀上,……,由于愚痴,非因计因,自己还以为是解脱的捷径,实质上于解脱毫无意义可言。现在也有些附佛外道,打着佛教的旗号到处宣扬相似佛法,把佛法的真髓歪曲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此我热切地盼望着佛弟子中,具有真知灼见的大德,奋大狮子吼,把如同法 轮功等诸如此类的一切伪佛法,彻底地撕下它伪善的面纱,击浊扬清,还佛法以清白,光正气于天下。复愿那些聪慧善良、希求佛法的人们不要随逐于愚痴邪见,应当如理地遵循因果的道理,虔诚地皈依三宝,全身心地投入到利他的菩萨事业中去,是至关重要的,这就是佛法的心髓啊!
在我执无明的发动下,造集各种能引之业,由此业力在三界中辗转受生。
能引业有令我们投生到善趣、恶趣的两种业。或者分为现世就要领受的业;来世领受的业以及来世以后要领受的业三种。如是等业的分类、性质、特点,以及出生果报的情况等,请参阅广、略道次第及其注释,以便详细了知。
总之,如果我们造做不善业时,在加行(准备动机等)、正行(造做)、结行(造后对此业的认识及回向)三方面都完备的话,这种恶业即使是一件并不太大的事,但势力却非常大。在作善事时,如果以上三个环节中某一方面不清净的话,表面上虽作了一件很大的善事,但其势力反而微不足道。因此善恶业势力的大小,是要看做之前的准备工作、内心的动机意乐,正行时的情况,以及结尾的回向等各个环节是否清净,是否完备等来决定的。
从善业因中产生安乐,不会产生痛苦;反之,从不善业因只会产生苦果,不会产生安乐。其间的关系,不会有丝毫紊乱。正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亦如龙树菩萨所说:
“从不善业中产生一切痛苦,从而辗转颠覆于三恶趣中;由善业则会令一切生中投生在善趣,享受无尽的荣华宝贵。”
当今的现实情况是:没有慧力分辨善恶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自己一方面不去止恶行善,漠视因果,另一方面却希望来世投生到一个美满的去处,今世也能享受幸福、快乐,于是经常地乞示、占卜未来的吉凶祸福,如果卦相好的话,立刻喜上眉梢;若是稍微差些,立即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这些人都是希望得到无因之硕果,犹如缘木求鱼,岂不是天方夜谭的故事?理所当然地会被人视为笑柄。
由烦恼及业两种集的控制摆布下,在轮回中虚生浪死,受尽多种身心的痛苦,那么,又是如何证得遮除苦及苦因的灭谛的呢?其体性又是怎样的呢?
拔除前面所说的染污无明的贪著境后,领悟人无我、法无我的智慧,令于身心上生起。并由数数串习的力量,破除遍计及俱生的染污无明,就破除后的这一点上,称为灭谛,灭谛分为断除无余烦恼障的小乘灭谛和断除无余二障的大乘灭谛两种。
要证得灭谛,需由在内心上生起道谛的力量才能获得,因此,凡夫的内心上没有灭谛。
为何我们可以获得这样的灭谛呢?这是因为像我们这样的任何一位有情,其内心是没有丝毫自性的,同时又可以造作任何事情,我们的内心有着极大的可塑性,即可以增盛,又可以衰减,无所不能。
例如: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虽是一个性情暴燥、品行不良的人,但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良师善友的教导熏陶,反而变得温文尔雅,成为一位举止得体的正人君子。这就是内心可以改造的鲜明例证。
只要我们发起雄心壮志,能够坚忍地改造我们的内心,那么烦恼障、所知障的消灭并非是遥不可及的事。
如:我们有时把本来有的一件东西,误以为没有。后来,一次偶然机会,让我们真切地看到这件东西。那么,原来认为没有这件东西的错误看法,自然泯迹于无形。
同样的道理,我们是最初生起了执着我、我所有自性的邪识,但后来,经由闻思经论密意,内心生起了领悟无我的智慧,这样我执无明就露出了马脚来,我们就看清了它伪善的面目。我们通过反复串习这种无我慧,就可以彻底消灭我执无明,其它由此而生的烦恼也会像无根的枝叶,凋零枯萎。
如果我执无明,以及由此引生的贪嗔等烦恼完全消失,未来将是一片光明和安乐,痛苦和忧伤将会随之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四百论》中说:
“由于消除了愚痴的原故,自然也消除了一切烦恼。”
只有依靠道谛,才能令我们证得灭谛,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不会得到灭谛。
道谛总的修行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首先,当我们领悟到从有顶天乃至无间地狱间的一切轮回世间,都是不稳固和不可靠的,皆是苦的自性,犹如糠秕没有真正的价值,通过观察明白了这个道理,生起希求从中脱离的心。当我们生起了如是毫无造作的出离心的时候,标志着在我们的内心上生起了资粮道——趣向解脱的第一步。
恒时串修资粮道,当获得缘人无我、法无我的修所生慧或者止观双运道时,就进入了第二个阶段——加行道。
于加行道中,对人无我、法无我数数串修,当内心生起了人无我、法无我光明显现的现前智时,即获得了道谛、圣道,此为第三阶段——见道。
在见道阶段,修习遍计所断及其种子的真正对治法,一旦获得了俱生所断的真正对治法时,即成为第四阶段——修道。
依小乘来说,断除全部烦恼障,与证得阿罗汉为同一时间,即是第五阶段——无学道。
但若依大乘应成宗,获得八地与断尽烦恼障同时,从八地开始断所知障,断尽所知障同时,即证得无上菩提的果位——大乘无学道。
在大悲及世俗菩提心殊胜方便的摄持下,修习彼道,为修大乘道,不仅能断尽烦恼障,还可令所知障罄尽无余。如果没有这些殊胜方便为助件,则仅能断尽烦恼障,对于所知障则无能为力。
因此,修习圣道能否转为获得大乘菩提的方便,能否断除所知障,就看是否是在菩提心、大悲殊胜方便的摄持下进行修行。
所以,对于我们初学者,应尽自己最大努力令这些最胜方便在我们内心上生起,即使只是薰染一点贤善的习气,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初修行时,无论是多高的见解,多深的密咒道,尽管也能精勤地修持,但如果没有大悲、菩提心,其后果往往不堪设想。
过去印度有一位婆罗门名叫扎那恰,修习阎摩敌本尊法,用咒术威猛法杀了许多人,死后堕入无间地狱。
龙多大宝上师曾说:
“没有大悲心虽获得相似的坚固生起次第,念诵也非常多,仍会如婆罗门扎那恰那样,反而会堕入地狱。殊胜的上师尊曾详细地讲过这个故事。”
因此,我们初业学人,对于教理应广泛地闻思,探寻出解脱道的前后次第,识别出其中的捷径与歧途,然后尽己所知毕其一生精进修持所闻思的法,令其在内心上生起是非常重要的。且不要在对修行次第盲目无知的状态中,就去闭关专修,想依靠一时的狂热,当天就想成圣证果。实际上,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容易给邪魔以可乘之机,误入邪途,欲得解脱反而有违心愿,身陷囫囵,欲升反堕。
同时,对于圣教的显密教法,平等对待,不落党执。不可因为怀着对于某一方的不究竟的相似信心,而去诽谤另外一方。要知道,显密教法在互为助伴的情况下,才是证得佛位的最上捷径,万万不可在愚昧无知的情况下,造做下果报惨烈、无以复加的谤法恶业。
同理,对于佛教内的任何一个教法,皆不可凭着自己的邪知偏见,信口雌黄,现出一副贡高我慢的浅薄卑陋相,妄言黑白,沽名钓誉,还做出一副胸有成竹、嫉恶如仇的姿态。由于逞一时的口舌之快,不得不用无数劫的巨苦作为代价,有识之士,岂可不慎?所以说:尽己之力弘扬自己所学习的法门,接引有缘众生,不去做诋毁其它法门的罪业,这才是一位真正佛门中的龙象典范,堪当荷担如来家业,燃正法炬、续佛慧命。
前面我们略述了佛法的教证二法、见行、皈依以及四谛的情况。
了解了以上法义并具备信心、智慧、精进的行者在日常修法中,当如何去实践呢?
首先要积集资粮、净除罪障,以六法而为加行,简单地叙述如下:
第一加行法:洒扫住处,端严陈设身语意所依。
如同将要迎请贵宾或大人物到家中来,一定要把住的地方打扫得一尘不染,并且摆设上最好的器皿,献上丰盛的水果、食品,即使是经过的道路也都会打扫得一干二净。同样,当我们修法时,迎请上师诸佛菩萨的驾临,自然要令处所整洁干净,安布佛像、铃杵、塔、经书,随力献上清净的供品,怎么能有一丝不尽心的奉侍呢?
因此,不要以“我是重内修的瑜伽士”,“我是贫穷的僧人”以及“不垢不净”作为理由,而放纵行为,衣服上沾满油污,蓬头垢面,房子里垃圾杂物遍布,尘埃飞扬,充满着令人厌恶的不净气味。此种情形,恐怕除了达到任何显现皆为本尊幻化境界的瑜伽士外,其它人大概一刻也不愿呆下去,即使不得不停留下来,也只能屏住呼吸,更不要说生起身心舒畅的感觉。
有的寺院里面不注意清洁卫生,瓦砾、垃圾、破衣服,随处抛弃,使清净庄严的道场,几乎变成垃圾场,散发着臭味。“没时间”打扫的原因却是忙着修行“加行六法”,念经时眯着眼睛,嘴里念着加持地基的颂子,以及迎请一切众生的怙主降临的迎请文。这些只不过是装模作样罢了,其实并没有能迎请到佛菩萨的信心。如果一位贵客要到来时,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会悉心地安排住宿环境、饮食等,可见这样的人把佛菩萨看得还不如一位能给自己带来利养恭敬的贵宾尊贵。
当然,修行人能够布衣蔬食,于岩洞茅蓬里过着少欲知足的生活,是再好不过的事,但如果内无知足之心,只是为了博取利养恭敬而外相现出一副苦修的样子,矫饰威仪、诈现有德,这样自欺欺人的行为,根本不是真正的修行,只是自讨苦吃而已。
现在的大多数人只是追求感官的刺激,越来越不重视内在功德的修养。如果一个出家人,本来舍俗出家,圆顶方袍,本应以法衣为庄严,作人天的表率,三界的楷模,却以这种清净的外相,随心所欲地游戏于诸大城市中,世俗人杂居处,歌舞游乐场所。这样毫不顾忌自己出家人身份的放荡行为,不仅让他人讥嫌,亦是浪费着自己宝贵的生命时光,应该停止这样无意义的生活,一心安住于净化身语意的修行中。
在布设身语意三依时,中间应供一尊释迦牟尼佛像,无论其质地优劣、造型美丑,都应把他当做真佛安放在那里,恭敬供养。另处还可供上二胜六庄严的圣像或唐卡、传承法门的祖师,以及有法缘的上师的照片等,但未必全部供上,但一定要观想为真身而做供养。应当令其净洁无染、端严陈设,随自所能供养水、香、灯、花等供品。
像这样净洒住处,布设佛像、供养等等,不是为了自己感觉舒适或他人的赞叹,应该是在贤善的动机下,端严陈设身语意所依,这样就会产生极大的利益。如小路尊者就是由于打扫的功德,消除了业障,通过努力最终业尽情空,证得阿罗汉果的。
第二加行法:奉献清净的供品,端严陈设。
清净的供品指的是在得到这些供品时,没有谄曲的因,在献供时,没有不善的动机。
因谄曲是指为了得到这些供品,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如:出家人以五种邪命获得供品;在家人以种种犯罪、欺骗等手段,以危及他人利益乃至生命的手段得来的供品,用以上这些方式获得的供品即为因谄曲的供品。
现在用这样的东西供养还不如什么也不供的好!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供养佛菩萨是为了令诸佛菩萨心生欢喜,慈悲护念,用以上的供品供养,不仅不会令佛菩萨心生欢喜,反而以这些愚昧的行为令他们蒙羞悲哀。
所谓动机谄曲是指做供养时,怀着为了名闻利养、争强好胜等等不善的动机。因此我们奉献供品,最低限度也要怀着有利于后世的心,为了后世的利益而供献。
“端严陈设”,是指摆设供品时,要次序井然,尽量令造形优美,随所力能而做陈设,而不是胡乱地堆在一堆了事。
另外,在献供时,最好是自己亲手奉献,若由于嫌麻烦,委派弟子、仆从献供,得到的利益极为有限。
阿底峡尊者到了晚年,年衰体弱时,仍然不辞辛劳地亲手奉献。后代的弟子们对这样的行传怎可不效仿随行呢?
所献的供物,不要用变质的食品或是自己没法处理的不喜欢的东西,应尽自己所能,用最好的东西来做供养。若是吃的炒面不新鲜了,便用来做成供品,或者,订购旧的酥油作供品、供灯等等是绝不可以的。不要妄想瞒天过海,以为佛菩萨不会知道,容易欺骗,以这种幼稚可笑的愚痴行为,自己的善品不唯不增,反将损耗殆尽。
当然,那些真正舍弃世俗尘劳、专心修行的瑜伽师或无力承办供品、身无分文的贫苦之人,也不必因为自己没有财物供养而羞惭,只要怀着贤善广大的心,即使只供一杯水、一朵花……,也是无上的供养啊!
春天的锦簇百花、绿树的苍郁葱笼,溪流的清洌甘甜……,如是一切悦意的自然、人文景观,都可以用心观想供养诸佛菩萨,就看我们有没有这份心意了。
有些人虽然有充裕的条件,但由于悭吝心强,把财物积蓄起来,而象征性地供一支花、供一杯水等,这样会导致后世投生为饿鬼,这种情况在道次第论等论著中有所阐述。
献供的具体作法者,以供水为例,首先要擦洗干净供杯,摆放时,如果杯与杯之间相融太远,就有着远离上师的缘起;若相互挨着,则使自己根性迟钝;献供时,如果发出碰撞的声音,将会出现疯狂等违缘障碍。因此,正确的献供是,摆供杯时,杯子间距离远近适中,动作轻柔舒缓,摆放整齐,无参差不齐的情况。
若长时间把空着的杯子搁置在供台上,则我们的福德,会由此衰减下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应先把杯子重叠在一起,向最上面的一只杯子里注水,并念“嗡阿吽”加持,然后把这只杯子里的水分别倒在下边的杯子中,再把杯子按预定的位置摆在供台上,这样依次进行下去,直至所有的供杯摆设在供台上,而其中没有一只是空的。
在献供水时,不能大模大样地用一只手提着壶倒供水,应像给一位国王敬茶一样,双手秉持,恭敬奉献。
注水时,水流的形状应像麦粒一样,首尾细中间粗。倒入的供水不能从供杯中溢出来,这是破戒的缘起;水也不能太少,如果太少,代表自己福德浅溥,并会日趋衰损。所以最好的限度是水平线低于杯口一粒麦子的距离。
而供灯时,灯的光明要明亮灿烂,并且尽可能地长时间燃烧。
第三加行法,在舒适的座垫上,以毗卢八法或随意威仪安乐而坐,在殊胜善心的状态中,至诚地皈依发心。
座垫后面稍高,前面低一些,这样可以减少臀部的不适疼痛,长时禅修身体也不会产生困倦。
毗卢七支的坐姿分别为:
1、两腿金刚跏趺或半跏趺;
2、两手作等持印(定印),右手在上,左手置下;
3、腰应挺直,脊椎骨应当如铜钱上下重叠一般地垂直,如此可提高身心的堪能性;
4、头部应略前倾,下巴内收,略抵喉结;
5、唇齿保持自然,不要刻意地闭拢或张开,舌尖抵住上颚;
6、双肩高低平衡,舒展如翅;
7、眼视鼻的两侧,易断沉掉。
以上七法,再加上数息观,即毗卢八法。
数息观者,当鼻孔向外呼气时,不要用力急促发出声音,只需舒缓呼气即可,同时观想,许多邪恶的动机全部被排出。然后缓缓吸气,观想贤善的动机在内心上生起。这样一呼一吸为一次,不需用念珠计算,这样反复多次,令心在不散乱的状态下,默计次数。这样作可以令粗大的烦恼平息下来,令心住于等舍的状态。
以毗卢七法或随宜威仪坐安乐座后,在殊胜的善心状态中皈依发心。
首先应观想皈依境。因为色须寺日用念诵功课中的加行法,内容清楚易懂,所以大部分内容依照此念诵仪轨列示如下:
纠正动机时,如是思惟:
自己在轮回大海中饱受众苦煎熬,同样,其它的一切有情也受着同样的痛苦,而他们在轮回中都曾无数次地做过自己的母亲。在作母亲的时候,也像今生的母亲一样对自己疼爱哺育,舐犊之恩无能酬报。鸦知反哺,羊解跪乳。我今生以具有智慧的人身难道就置慈母于痛苦之处,自行享乐吗?如果是这样,世间还有较此更加无耻下流的行径吗?因此我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把一切有情从痛苦中解救出来的重担。然而现在,不要说一切有情,就连一个有情的利益,我也无法令其达到究竟。即使证得了声闻缘觉两种阿罗汉果,也没有能力承办一切有情的利益,只能少许利益有情,不能将一切有情安立于究竟解脱的佛地。而能承办一切众生利益的能力,只有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的佛陀才圆满具足。因此,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我必须证得圆满正觉的佛陀宝位。
如是三番思惟,以生起强烈的意乐心来。
随后观想皈依境:
观想自己的面前虚空之中,八大狮子擎举着高广的宝座,其中种种莲花日月垫上,端坐着释迦牟尼佛,体性则是自己的根本上师,身紫磨金色,头具顶髻,一面二手,右手镇地,左手等持,上托甘露盈满的钵器,身披法衣,郁金花色,相好端严,以澄净的光明为体,于自身所发的光蕴中金刚跏跌而坐。四周围绕着根本传承的诸上师、本尊、化身佛、菩萨、独觉、声闻、勇父空行、护法众、每尊面前精美圆满的座上,陈列着各自所说的教法,显现为光明的经函相。
诸尊熙怡欢喜地注视着我及身后以父母为代表的现为人相的六道众生,自己随念诸尊的功德及大悲,生起极大的敬信心。
住于这样的状态中,而作思惟:
自己及一切有情从无始至如今,在轮回中受尽种种痛苦,尤其三恶道中的种种大苦,现在依然不知哪里才是苦海的边际,不知道苦海究竟有多深?这一次偶然获得难得义大的殊胜暇满之身,又值遇到极难值遇的圣教佛法,若不在此时根除一切轮回的痛苦,证得最胜解脱圆满正觉的佛位,那么将来仍将受无尽的轮回,尤其三恶道的痛苦。而有能力从这些痛苦中救护我的,唯有安住在面前的上师三宝,我为了利益一切有情,必须证得佛陀的宝位,因此我当皈依上师三宝。
这样思惟以后,随力念诵“皈依上师”若干遍。念诵方法者,若是念一百零八遍,在前五十四遍时,观想净除于皈依上师时的一切过失和障碍。后五十四遍观想,得到上师身语意的加持,一切功德善品增长广大。在以后的观修中,除各自的特法外,方法是相同的。
然后观想:
上师能仁及周围的传承上师身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无始以来积聚的一切罪障,尤其是损伤具德上师的法体,违背上师的言教,扰乱上师的心以及不信、凌辱等一切违背如理依师法的罪障,犹如烟汁炭水一般,从所有根门及毛孔中排出,自身变得清净莹洁。如是一切依止上师的罪障,皆得清净,一切寿命福德、教证功德皆得以增长,特别是上师身语意的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有情都进入到上师的庇护之下。
念“皈依佛”时,观想金刚持佛的周围环绕着密集、胜乐、大威德三尊,以及喜金刚,时轮金刚,贤劫千佛,三十五佛,药师八如来等。诸尊身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由此无始所积的一切罪障,尤其是皈依佛后,所造恶心出佛身血,毁坏佛塔等,一切违背皈依学处的所有罪障,皆得清净,自身变为莹澈的光明之体,一切寿命福德及教证功德皆得以增长,特别是佛身语意的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自他一切有情都进入到佛的庇护之下。
其后随力念诵“皈依法”,心中观想:皈依诸尊面前经函中降下五彩光明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是诽谤正法,售货典当,置污秽处的罪障。其中诽谤正法者,如以信解共通乘为由,而诽谤大乘;或以信解波罗蜜多乘为由,谤密咒乘;密乘之中,或信解下下部,而诽谤上上部;亦或胜解上上部而诽谤下下部;还有诽谤说法师“有无辩才”等,由诽谤说法者而成为诽谤其心续上的一切正法。如是等等一切违背皈依法的罪障皆得以清净,一切寿命福德教证功能皆得增长,自身变为莹澈的光明之体,所有法宝的加持进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一切有情皆得以进入法宝的庇护之下。
随力念诵“皈依僧”若干遍,观想从菩萨,声闻,缘觉、勇士、空行、护法的身中降下五彩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诽谤贤圣僧,离间和合僧、侵夺僧财等一切违背皈依僧的罪障皆得以清净,自身变成莹澈的光明之体。一切寿命福德教证功德皆得以增长,僧宝的加持进入一切自他有情身心之中,一切有情皆进入僧宝的庇护之下。
随后诵皈依颂“诸佛正法贤圣僧,直到菩提我皈依”,观想诸尊身中降下五彩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
诵发心颂“我集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愿成佛”,观想:我依布施、持戒、修持等所生的一切善根,为了利益一切有情,惟愿速疾速疾证得圆满正觉的佛位,发起愿菩提心。
进而思惟: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须速疾速疾证得圆满正觉的宝位,为此,必须修学六度四摄等一切佛子大行,发起行菩提心。
如是发心后,观想上师能仁身中又化现出一尊上师能仁,溶入自身,自己清晰地瞬间变成上师能仁。
从自成的上师能仁身中放光,照触周围的一切有情,令一切有情皆安住于能仁的宝位。其后反思我这样将一切有情置于佛地,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想像而已,实际上自己并无这样的能力,这到底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因是我贪着自方、慎恨他方,由爱自而嗔他的贪嗔,令一切有情备受痛苦,若能令一切有情安住于远离贪嗔的平等舍心该有多好!愿他们能够安住,我当令他们安住,祈求上师本尊加持令我具此能力!这是修平等舍心。
其中“若能安住该有多好!”是欲无量;“愿他们能够安住”是愿无量;“我当令他们安住”是增上意乐无量;“祈求上师本尊加持令我具此能力”是加持无量。修舍无量时应具有这四种无量,其它三种与此类同。
次当思惟:
一切有情若能具足安乐及安乐之因该有多好!愿他们能具足,我当令他们具足,祈求上师本尊加持令我具此能力。这是修习慈心;
一切有情若能远离痛苦及痛苦之因,该有多好啊!惟愿他们能够远离,我当令他们远离,祈求上师本尊加持,令我具此能力,这是修习悲心;
一切有情若能不离善趣及解脱的胜乐该有多好!愿不远离,我当令其不离,祈求上师本尊加持令我具此能力,这是修习喜心。
这样修习以后,观想一切资粮田诸尊身中降下五彩甘露,注入自他一切有情身心之中,无始所集的一切罪障,尤其障碍自他有情,修习四无量心的一切疾病魔障皆得以清净,身体变成莹澈的光明之体,一切寿命福德教证功德皆得以增长,自他一切有情皆安住于四无量心之中。
殊胜发心:
为利一切如母有情,无论如何我当速疾速疾证得圆满佛陀的宝位,为此我当趣入甚深的上师本尊瑜伽,依之修习道次第引导!(随力念诵七遍或二十一遍)
此时观想皈依境化光从自己眉间融入内心,并胜解获得加持。
第四加行法,明观资粮田:
观想自己面前的虚空中,八大狮子高擎着宝座,其上稍后有八狮擎举的略小宝座,座端杂色莲花日月垫上,体性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外相现为释迦牟尼佛,身紫磨金色,顶髻庄严,一面二手,右手说法印,左手等持印,上托甘露盈满的钵盂,身披褐黄色法衣,相好殊特,以澄净的光明为体,金刚跏趺,安住于自身放出的光蕴之中。
上师能仁的心中放光,数量等同诸位上师的数目,照向上方光端的莲月座上,修行加持派的诸传承上师围绕着金刚持安然而住;右方光端的莲月座上,广大行派的诸传承上师围绕着至尊弥勒安然而住;左方光端的莲月座上,甚深见派的诸传承上师围绕着至尊文殊安然而住;前方光端的狮子莲月座上,与自己有法缘的诸位上师围绕着具恩根本上师安然而住。周围诸本尊、佛、菩萨、勇父、勇母及护法等智慧众围绕安住,诸尊面前各各有一庄严圆满的供桌,其上摆放着各自所说的教法,呈现为光明的经函相。资粮田的外围,随所化机,向十方散射着不可思议的幻化显现。
一切主从诸尊顶上有白色[嗡]字,喉间有红色[阿]字,心间有蓝色[吽]字。观想清晰后,观上师能仁心间[吽]字放光,从自性处迎请与自所修相同的智慧尊。
念诵迎请文:
清净法界不动转,
悲视十方无量众,
三世绍隆佛事业,
上师偕眷降此处。
无余有情大依怙,
威赫摧灭众魔军,
清净遍知一切法,
祈佛眷从降此处。
世尊无数旷劫中,
悲悯群生修大悲,
宏愿无边悉圆满,
勤利众生即此时。
故从法界双运宫,
显示神变加持德,
为渡无边有情类,
遍净偕眷降此处。
杂吽榜霍,智慧尊溶入三昧耶尊,成为遍摄一切皈依处的本性。
沐浴圣众:
资粮田诸尊本身并无需要清净的罪障或污垢等,但为了净治我们自身的罪障,应沐浴资粮田圣众,如经典中说:法身虽无垢,恭敬承事故。
念诵偈文:(随文作观)
此妙浴室异香馥,
水晶为地极晃耀,
炽燃宝柱甚悦意,
珍珠伞盖具光焰。
犹如佛陀降诞时,
诸天神众献沐浴,
我今亦以净天水,
如是沐浴资粮田。
嗡萨瓦达塔伽达阿毗克迦达萨麻雅室利耶阿吽。
佛身语意无惑染,
为净有情三门垢,
献此浴水沐世尊,
愿净有情三门垢。
嗡萨瓦达塔伽达阿毗克迦达萨麻雅室利耶阿吽。
此乃布施自性水,
能净悭贪不净垢,
馥郁施香薰染水,
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戒律自性水,
能净坏戒不净垢,
馥郁守护香薰水,
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忍辱自性水,
能净嗔恨不净垢,
馥郁慈香薰染水,
敬献圣众沐尊身。
嗡萨瓦达塔伽达阿毗克迦达萨麻雅室利耶阿吽。
此乃精进自性水,
能净懈怠不净垢,
馥郁勤香薰染水,
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禅定自性水,
能净散乱不净垢,
馥郁三昧香薰水,
敬献圣众沐尊身。
此乃智慧自性水,
能净邪慧不净垢,
馥郁妙智香薰水,
敬献圣众沐尊身。
嗡萨瓦达塔伽达阿毗克迦达萨麻雅室利耶阿吽。
以诸无等净香衣,
拭擦诸佛菩萨身。(拭身)
嗡吽掌舍阿嘎雅毗穴达那耶娑哈。
三千界中皆蒙熏,
以诸妙香涂佛身!
犹如清洗紫磨金,
诸能仁身光炽盛。(涂香)
涂已虔诚复献上,
香飘妙色胜法衣,
亦以细柔舒心缕,
最胜宝饰庄严具,
严尊大行普贤圣,
悲智文殊观自在。
轻薄柔软妙天衣,
具不退信我献于,
已获不坏金刚躯,
愿我亦得金刚身。(供衣)
佛具相好本性饰,
不须余饰为庄严,
仍供宝饰愿众生,
悉得相好庄严身。(供饰品)
悲悯我与众生故,
愿佛神变威德力,
乃至我能供养时,
世尊安住不离此。(请安住原位)
第五加行法:摄集积净关要,奉献七支与曼荼罗。
在此之前,观想皈依境和资粮田,是为了在这些圣众面前顶礼、供养圣众,以七支供的方式积集资粮,净化罪障。对于我们修学佛法来说,积集资粮、净化罪障是至关重要的。
七支供中,第一支为顶礼支。顶礼分:身、语、意三方面的顶礼。
其中的身顶礼:如大家普遍了解的那样,有展礼、踡礼两种。展礼是身体全部仆倒于地而顶礼,此礼拜方式出自《华严经》“善财童子如树木倒地,全身仆地而作顶礼。”踡礼指头、双手、双膝,五处触地而顶礼。
顶礼时,两手掌心若合扰成扁平状,这是外道的礼拜法,因此,我们顶礼时,应空心合掌,将大拇指放入掌内,外形犹如摩尼宝。将双手依次置于头顶、眉间、喉间和心间。当合掌至头顶时,是安置未来成就佛的无见顶相的力量。当合掌至眉心时,可感得白毫相。合掌至喉间,可感得六十音支佛语的梵音相。合掌至心间,可感得一切智智。此法行有着净化身语意罪障的重要性。在这样的礼拜中,积集资粮、净化罪障两者都具备了。
另外,顶礼时身体不可长时爬在地上,手指不要弯曲成拳头状。据说这样会形成投生为腹行或圆蹄动物的因。因此手指应舒展开来置于地上。起的时候,要迅速站起,这样做有着迅速脱离轮回的缘起,因此顶礼时,不要懒惰地趴在地上半天不起来。
将这些顶礼的规则记在心里,哪怕只顶一次礼,也应如法去作。我们顶礼时,计数的目的是为了随喜自己的善业,令自己生起欢喜心来,不可单纯地追求数量而反而舍弃了顶礼的实质。在真诚贤善的发心的基础上,顶礼的数量当然多多益善。
经中说顶礼所获得的福报是:顶礼时身体所压的地上尘沙数量的一千倍,即将来受生为转轮王的次数。
顶礼并不局限于展礼和踡礼。礼敬之事也可以附带地或偶然地来作,比如我们在路上遇见身语意所依等,虔诚地鞠躬、合掌也算得上是顶礼。
语顶礼为如实地称颂赞叹诸佛菩萨、上师等的功德。
意顶礼为随念上师等的功德,心中生起殷切的信心。
顶礼的利益,于显密经续中讲了许多,这里只就它的对治法加以说明。顶礼对治五毒中的我慢。如果向其他的智者、修行人顶礼,说明心存信敬之意。若是贡高我慢,认为自己比他们还要伟大、善巧,自然不会向他们恭敬承事了,并且在烦恼炽然猛火的驱使下,嫉妒排挤,肆无忌惮地欺凌蔑视,极尽其能事,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有目共睹的了。
顶礼时,应胜解自己的面前虚空中,安住着十方三世的上师诸佛、佛子,以他们为礼敬处。不仅如此,做供养等一切善行时,都应如是胜解观想,这样做有着殊胜的利益和目的。
七支法行的第二支为供养支:
分为实设供养、意变供养两种,或者财物供养和修行供养两种。
财物供养:在上师、本尊、佛菩萨等供养境前,端严陈设饮食衣服、八供、八吉祥图、七政宝等,尽自己拥有的资财供养,同时那些美好的自然景观,无主守护的一切妙境,如清澈的泉水,鲜艳的花朵,亭亭的绿树等都可以观想过来而作供养。
修行供养:遵循上师的教言,依教奉行,发起无上菩提心,修习所闻思的法义,下至守护一条居士的戒律等,皆是修行供养,也是无上的供养。
另外,供献新鲜的茶及食物,并非出家人的专利,我们任何一位佛弟了都应在自己受用之前,供献于上师佛菩萨面前。在皈依戒中,曾提到随念三宝的恩德,恒时供养新鲜的饮食等。所以说只要是佛弟子,都应如是而行。
在供养时,观想诸佛、佛子欢喜享用后,剩下来的犹如甘露一般被自己受用,如是可令自己感得:无疾病缠身,来世没有宿债逼讨,一切生中不会匮乏资财受用等,有着如此多重要的意义。
供养可以对治五毒中的悭贪。悭贪成性的人,于财物等自己舍不得受用,更舍不得上供下施,如守财奴般地将财物积蓄起来。而一旦大限到时,不得不撒手人间,由血汗换来并精心守护的钱财,可能被他人用来挥霍取乐,或成为亲人争斗诉讼的祸根,完全由不得自己。这种悲剧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第三、忏悔支:
罪即不善,主要摄为十种。其中身三种为杀生、偷盗、邪淫。口四种为妄语、离间、恶口、绮语。意三种为贪、嗔、邪见。佛所说的这十种不善,并非只是为佛弟子规定要守护的,无论你是否信仰宗教,是佛教徒还是信仰其它任何宗教,乃至国家、政治团体,一定要守护这十种不善。
具有超越时空、地域、种族的真知灼见的伟大佛陀,金口所说“要舍弃十种不善”的圣言,是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宗教家或政治家所难以总结和揭示的。
许多真正的学者、科学家,在认真观察考查了这些佛法的心要后,都由衷地发出充满智慧的赞叹的心声,抛撒着美誉的花朵:
“佛法是真理的表白!”
“佛法是一门心灵科学!”
……
说这些话的人都是充满着智慧和正直心的人,是真正寻求真理的教外人士。这与那些因为无知肤浅,把佛教视为迷信、消极避世、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人相比,有着极大的思想差异。
对佛教的误解,主要是因为对于佛法博大精深的内涵——基道果、二谛、智慧方便、三身的安立,乃至身中气脉的运行情况,宇宙的形成过程等,没有深入地研究,没有参阅印藏大师们对此详细阐述的论著所致,单凭眼睛所看到的佛门中一些没有依理实践的不良现象,便妄加毁谤,否定一种流行于世界二千余年的教育体系,实在是一种盲目、无知、疯狂的行为,只要能心存正真地研究思惟一下其中的义理,那些邪妄的分别也就自然会销声匿迹。
下面正述忏悔的方法:
若想忏悔十种不善、五无间等诸多恶业,应依四力对治,其中依止力者:是请释迦牟尼佛为首的十方诸佛、佛子作证,生起皈依心,并发起殊胜的菩提心。
破坏现行力者:是生起如不慎中毒的追悔心。追悔心于忏悔中最为重要,如果此心没有生起,定然不会生起后不更做的防护心,悔罪即成空言。要生起追悔心,又要对业果生起深忍的信心,才会生起希望断除罪业、勤修善行的心来。
对治现行力者:是正做净化罪业的方法。依所缘分六种:
一、依甚深经典,如受持读诵般苦波罗密多等契经文句;
二、胜解空性,趣入人无我、法无我的光明法性,深极忍可本来清净;
三、依念诵,是遵照仪轨念诵百字明等殊胜陀罗尼咒;
四、依形象,由敬信心,造立佛像;
五、依供养,尽力地供养上师佛菩萨身像;
六、依名号,受持诸佛、佛子名号,如称诵药师八佛及三十五佛等名号。
遮止罪恶力者:是对于十种不善等,纵至命难,亦不染犯的防护心。这种至诚的防护心,要依初力的追悔心才能生起。难断之过在一年、一月乃至一昼夜不犯。易断之过,永久不犯。
以此四力,可对治一切罪业,连五无间罪及定业亦可净除,如经中指鬘王、阿闍世王的故事那样。我们且不可对于恶业放置不理,以免招感极苦的异熟果报。
第四、随喜支:
可分为二种:
一、对自己的善根修随喜;
二、对他人的善根修随喜。
如何随喜自己的善根呢?
应这样思惟:自己在今生中得到暇满的人身,值遇尊贵无比的解脱之道——佛法,并且具足各种闻思修的顺缘,都是因为在过去世中,持守净戒、止恶行善、勤行布施、忍辱等善法功德所感得的。如是思惟令心欢喜,进而对于今生所行的种种善行,如实地随念,令心欢喜踊跃,这样会使所积的善根势力辗转增长。
随喜他人的善根,应对古圣先贤们的崇高品德、殊胜的言行等稀有传记,心生真诚地随喜赞叹。如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最初发起殊胜的菩提心,历经三大阿僧祗劫,积聚圆满的智慧、福德资粮,最终获得圆满正觉的佛位,无间地作着利益众生的事业。我们应随念此等光辉的足迹,生起至诚欢喜随行的心来。
另外对于他人的善行,不能因自私狭隘的嫉妒心,掺杂进个人的知见,以至于不见其功德,反见其过失,我们应修没有嫉妒和竞争心的随喜心。若对于他人所行的善行,心怀轻蔑,则自己的善品不唯不增,反将损耗贻尽。
相反,论著中对于随喜的功德这样说道,如果对方的证悟层次比自己低,我们所获的功德便是对方的一倍;如果与对方证悟相同,我们所获的功德便与对方相等;若对方证悟层次比自己高,我们也能获得大约相当于对方一半的功德。
如果我们对佛菩萨等先贤的事业心生随喜,虽然心量高低悬殊,我们也能获得大约相当于他们十分之一的功德。
了解了随喜与嫉妒的功过差别,那么,不管对方的态度是好是恶,所做的善行是大是小,我们都应心生随喜,以谦卑的心随喜他人所作的任何善业,这样我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积聚下广大的福慧资粮。因此,我们应当谨慎心行,使之不堕入狭隘的嫉妒暗窟里。
由此,圣者之王宗喀巴大师说:“佛说随喜善事是最殊胜的修行,不用辛劳就可摄集广大的资粮。”
如果自己业习粗重,嫉妒心重,就应广修随喜支,这样修对治法后,当再见到别人的善行时,就不再会痛苦难忍,做出嫉贤妒能的蠢事,另一方面,却能无需费力,便积下广大的福慧,再三思量,难道你还会做出错误的抉择吗?
第五、请转法 轮支:
释迦世尊成佛后的四十九天里,默然而住,未转法 轮。于是梵天王供养千辐金轮,启请转无上妙法 轮后,世尊以悲心最初向五比丘宣讲四谛法 轮。由此因缘,五比丘内心上生起见道证量。可见证法 轮需要依靠教法 轮。而教法 轮又依赖于他人的劝请,所以便有了请转法 轮支。
请转法 轮时,若有曼荼罗盘,可以在曼荼罗上置九堆供物,观为千辐金轮以供养资粮田中的上师、诸佛、佛子,祈请他们转法 轮。
请转法 轮支是谤法的对治法,一个不恭敬法及法师,认为其为虚诳的愚人,是不会请转法 轮的。
第六、请佛住世支:
诸佛世尊拥有十力、四无畏法,尽摧四魔,哪里会有死亡的恐怖呢?但由于所化弟子的福德,以及是否劝请住世等因缘所致,佛的殊胜化身,还是会示现涅槃相,所以我们要不失时机地祈请永久住世、不入涅槃。
在诸大寺院里,对于祈请具德的上师们常久住世的供养,都非常重视,亦隆重举行。我想应该是考虑到请佛住世的关键所致吧!
另外,佛菩萨的化身,为了利益众生,随愿来去,达到了生死自在的境界。就弟子这方面,亦不应仅仅局限于请佛住世这一点上,如果不对上师起邪见倒行,不作令上师担忧的坏事,而能够依教奉行,令师欢喜,那么上师一定会长久住世的。
请佛住世时,在曼荼罗上置五堆供物,胜解为金刚座(饰有交杵的法座)而为供养。供养后融入资粮田中的法座里。
在请转法 轮和请佛住世时,应当胜解上师诸佛佛子在自己的祈请下,都欢喜地应允下来。
第七支、回向支:
在噶当修心典籍中,称最初的“纠正动机”和最后的“回向”为“初后修二事”。是说修法时最初要纠正动机,最后要至诚地发愿、回向,这两件事至关重要。
如何回向呢?
所回向的东西是自他积集的一切善根。欲令善根永不竭尽,而回向无上菩提。以自己所积的善根,饶益正法及众生,这其实是令大小善根不被嗔心摧残的无上方便。
如《海慧请问经》中说:
“犹如滴水落海中,
海水未竭彼无尽。
如是回向菩提善,
未获菩提亦无穷。”
回向善根有三个方面:
一、回向自他相续中佛教的增长,如云:“恒河沙数菩萨愿,受持正法愿内摄,如是说故诸善根,悉能回向宏佛教。”
二、回向一切生中善知识的摄受,如云:
“无上大师之圣教,如今值遇乃师恩,
是故回向愿众生,悉为善士所摄受。”
三、回向一切有情获得圆满菩提,如云:
“敬礼供养悔露罪,随喜劝转请住世,
尽我所积少分善,一切回向大菩提。”
时值二十一世纪的原子时代,外界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地、水、火、风的无妄之灾频繁发生;内心的暴戾之气渐渐驱散内心的慈悲祥和,造成瘟疫顽疾层出不穷,战争的硝烟等天灾人祸此起彼伏并有益演益烈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人们死于非命。由此内忧外患,人类承受着形形色色的身心痛苦。我们也应该为了息灭这些痛苦,让世界充满着和平和幸福,而回向:“愿普世间没有战争、饥馑,没有粗暴的思想和行为,即使这些的名字也不再听到。愿人们怀着慈悯的心!愿世间到处充满着吉祥,充满着欢喜安乐!”
所有的回向简略言之,可依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所作的回向而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集学论》中称此回向是无上的回向。
善根回向圆满菩提是嗔心的对治法。诸大论中一再宣说,若把善根回向圆满培提,就不会被嗔心等逆缘所摧毁。
前面是对七支法行,简略的介绍,现在对于供曼荼罗的情况简要的介绍一下。
“曼荼罗”是印度语,翻成汉文,意为“受取心要”,此处可理解为:从依止善知识乃至无学位的全圆道次第为心要,而受取心要,即是在内心上生起这些功德。其它密续经典中另有着各种不同的说法。
关于曼荼罗的材料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用金银铜等制成。若条件不允许,石板、陶瓷或木头皆可。至于放在曼荼罗上的供堆,最好是珍宝、谷物、香药,如没有这些,用石子和砂子等亦可。曼荼罗的尺寸越大越好,最小不可小于自己的茶碗。
供曼荼罗的方法者:
左手握少许供物颗粒,并且持着曼荼罗,右手和左手一样握少许供物作为种子,并用手腕向外右旋擦曼荼罗三次,同时观想擦去一切罪障,然后向左旋擦三次,信解获得资粮田中诸圣尊身语意的加持。
按规矩,当作供养曼荼罗时,所供养的圣境的那一面为东方,当作祈祷曼荼罗时,自己这一面为东方,以祈求加持。
安置供堆也有二十三堆、二十五堆、三十七堆等不同说法。我们这里就以普传的三十七堆为准,它的安置情况另见图例,其中标示甚祥。四洲、须弥山、日月等是秽土,应把这些不净世界在第二刹那观想为诸佛净土而供,可得到供养净土的功德。
有人会有疑问,须弥山和四大洲等不是自己的财物,如何供养呢?
其实不然,因为这些外境为众生共业所感,由自己业力所感的四洲、须弥山等一应俱全,所以可以用做供养。
供曼荼罗的利益者:
如果有着具量的动机及广大的所缘,就可以得到供养四洲、须弥山等的利益。
例如,阿育王在前生年幼时,将沙土信解为黄金供养释迦牟尼佛,于是获得供金的功德,后来能在一夜间建成八万四千座舍利塔。
华漠比丘尼由供曼荼罗得以亲睹观音大士的真容。
宗喀巴大师,在沃卡曲隆,精进不懈地修曼荼罗等苦行,而得以领悟空性见。
由此可见,精进供曼荼罗对于积集资粮是多么地重要!
以上对于七支供以及供曼荼罗的情况,简略地做了一些说明,下面把一系列的念诵仪轨列示如下:
初顶礼者:
俱胝圆满乐善所生身,
能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馀所知意,
释迦主尊之前我敬礼。
具大悲心如来金刚持,
胜观谛洛巴与那若巴,
吉祥种毗巴及阿底峡,
修行加持传承我敬礼。
弥勒、无著、世亲、解脱军,
胜军、调伏军及名称祥,
狮贤、二孤萨黎、金洲师,
广大行派传承我敬礼。
文殊、破有无边龙猛尊,
月称以及大理杜鹃师,
善护佛意圣者父子等,
甚深见派传承我敬礼。
具足讲修妙诀阿底峡,
噶当教法祖师仲敦杰!
四瑜伽师及三昆仲等,
噶当教派传承我敬礼。
开辟雪域车轨宗喀巴,
事势正理自在嘉曹杰,
显密教法之主克珠杰,
父子传承诸师我敬礼。
遍摄归处上师金刚持,
随机调伏显现知识相,
能赐殊胜共同诸悉地,
具恩诸上师前我敬礼。
遍视无量圣言之眼目,
有缘趣向解脱妙津梁,
悲心撼动方便善开显,
此诸善知识前我敬礼。
集密、胜乐、欢喜嘿汝嘎,
及大吉祥金刚怖畏等,
四密续部无数坛城主,
本尊诸天众前我敬礼。
恒为兄弟修习菩萨行,
共同发愿稀有善资粮,
同于贤劫之中至究竟,
千尊圆满正觉我敬礼。
善名、大宝、妙金、无忧恼,
法称、神通、药师、释迦佛,
广大希愿意趣悉圆满,
八大如来之前我敬礼。
集谛痴暗种子令解脱,
根本拔除痛苦毒箭者,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等,
三藏正法之前我敬礼。
文殊、金刚手与观自在,
地藏以及除盖障菩萨,
虚空藏与弥勒、普贤尊,
八大菩萨之前我敬礼。
善修甚深十二缘起故,
无需依靠他人善领悟,
获得自然自觉之智慧,
诸圣缘觉之前我敬礼。
能仁付嘱主持圣教幢,
支分生与不败、住密林,
具时、金刚妃子、贤尊者,
金犊、跋黎堕阇具金者,
圣巴沽拉以及罗怙罗,
小路、宾度罗跋罗堕阇,
大路、龙军、隐形及不变,
上座并诸眷属我敬礼。
最上殊胜空行刹土中,
具足神通神变大能力,
如母爱子看护修行者,
三处空行众前我敬礼。
昔于如来薄伽梵跟前,
承许护佑如法修行者,
犹如守护子女不暂舍,
诸护法众之前我敬礼。
护国以及圣增长,
广目及与多闻子,
调伏眷属护四门,
四大天王我敬礼。
于彼一切应敬前,
自身化作无量身,
量等一切刹尘数,
以最上信我敬礼。
敬礼圣妙吉祥童子!
所有十方世界中,
游于三世人狮子!
我以清净身语意,
遍礼一切悉无馀。
以彼贤行为愿力,
一切如来意现前,
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尘数佛。
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住菩萨众会中,
无尽法界亦复然,
我信诸佛皆充满。
诸功德海赞无尽,
普以音支大海声,
称扬一切佛功德,
我今赞叹诸如来。
供养:
以诸妙华妙华蔓,
伎乐涂香胜伞盖,
最胜灯明妙烧香,
我悉供养诸如来。
诸妙衣服最胜香,
未香积等妙高峰,
一切最胜庄严具,
我悉供养诸如来。
所有无上广大供,
我悉供养诸如来,
深心信受贤行力,
顶礼供养诸如来。
供曼荼罗:
嗡班杂普弥啊吽,
大自在金刚地基;
嗡班杂惹克啊吽,外铁围山围绕;
中央须弥山王,东胜身洲,南瞻部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
身及胜身洲,拂与妙拂洲,谄及胜道行洲,俱卢与俱卢月洲;
众宝山,如意树,满欲牛,自然稻;
轮宝,珠宝,妃宝,臣宝,象宝,马宝,将军宝,宝藏瓶,
嬉女,蔓女,歌女,舞女,华女,香女,灯女,涂女;
日,月,众宝伞,尊胜幢;
其中人天圆满富乐无不具足,以此奉献具恩根本传承诸吉祥上师正士,以及善慧能仁大金刚持诸天众眷属。为利众生,愿哀纳受。又愿受已,以大悲心加持自他一切有情。
香涂地基遍敷众鲜花,
须弥四洲日月为庄严,
观为清净佛土而奉献,
愿诸众生受用清净刹.
自他身口意三受用三世善资粮,
微妙宝曼荼罗以及普贤供养聚,
以心摄取供养上师本尊并三宝,
惟愿悲悯纳受加持自他众有情。
伊当姑茹惹那曼札拉冈尼雅达雅弥。
忏悔:
(若愿意可诵《堕忏》、《总忏》等,略者如下:)
我由贪嗔痴增上,
从身语意之所起
诸所造作恶不善,
我今一一皆悔除。
随喜:
十方一切佛菩萨,
独觉有学及无学,
一切趣中诸有情,
所有福善我随喜。
请转法 轮:
十方所有世间灯,
现证菩提得无滞,
我今劝请诸世尊,
旋转无上妙法 轮。
请不入涅槃:
诸佛若欲示涅槃,
我悉合掌而劝请,
利乐一切有情故,
唯愿久住刹尘劫。
回向:
敬礼供养悔露罪,
随喜劝转请住世,
尽我所积少善根,
一切回向大菩提。
供养广曼荼罗后,以三事而作祈祷:
皈依上师三宝,惟愿汝等加持我之相续。我与一切如母有情,从不恭敬善知识起,乃至执著二种我相,所有一切颠倒心,惟愿加持消灭;恭敬善知识等一切不颠倒心,惟愿加持顺易生起;惟愿加持息灭一切内外障缘。
第六、加行法,如教授启请,决定令与相续和合:
为了令上师诸佛菩萨的加持进入我们的内心,那么,由前面所说的积资净障,进而向无二无别的上师本尊启请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启请上师诸佛、佛子,是为了获得他们身语意的加持,应该以这样的胜解而启请。道次第启请文有多种传承的情况,此处,我们依黄教法王于讲授《菩提道次第广论》时,所编撰的上师传承启请文。其实依任何一种教授传承次第启请文念诵都没有差别。
念诵启请文时,每颂的最后一句皆念两遍。在念第一遍根本上师启请文时,胜解所有障碍,即内心生起深、广道次第的不顺品得以净化。念诵第一遍广行派、深见派传承上师启请文时,则胜解障碍生起各自广行、深见道次第的障碍得以净化,念第二遍时,胜解这些上师化现出第二尊融入自身,由是内心生起了相应的证德。
道次第传承上师启请文如下:
吉祥大宝根本上师尊,
安住于我顶上莲月座,
由大恩德之门哀摄受,
伏请赐予身语意悉地。
无等向导大师「薄伽梵」,
最上补处至尊「无能胜」,
佛陀授记圣者「无著」足,
三大佛菩萨前我启请。
南洲智者顶严「世亲」尊,
获中观道「圣者解脱军」,
安住信地「尊者解脱军」,
三大开世间眼我启请。
成最稀有之处「最胜军」,
深道净治相续「调伏军」,
广大行藏「毗卢遮那」师!
三大众生亲友我启请。
宏扬般若胜道「狮子贤」,
普持佛陀教授「孤萨黎」,
悲悯摄受众生「具善」师,
三大众生商主我启请。
娴熟菩提心法「金洲」师,
主持大车轨辙「燃灯智」,
光显妙道敦巴仁波切,
三大圣教栋梁我启请。
无等善说导师释迦顶,
遍集诸佛智慧「文殊」尊,
见甚深义胜圣「龙猛」足,
三大善说顶严我启请。
显明圣者密意「月称」师,
「大理杜鹃」为彼最长子,
佛子「第二正理杜鹃」足,
三大正理自在我启请。
如实观见甚深缘起故,
主持大车轨辙「燃灯智」,
光显妙道「敦巴仁波切」,
南洲二大庄严我启请。
瑜伽自在吉祥「贡巴瓦」,
深三摩地坚固「内苏巴」,
遍持毗奈耶藏「塔玛巴」,
边地三大灯炬我启请。
承担精勤实修「虚空狮」,
获得正士加持「虚空王」,
舍弃世间八法「狮子贤」,
「贤善佛子」足下我启请。
具菩提心视众如爱子,
获得本尊摄受并加持,
引导浊世众生善知识,
「虚空幢」师足下我启请。
绍隆佛种知识「博朵瓦」,
观慧无与伦比「霞惹瓦」,
继承菩提心法「伽喀瓦」,
三大满众生愿我启请。
教证主宰菩萨「笈浦巴」,
无垢「教法自在」大智者,
三界「众生依怙」大宝师,
三大上座尊前我启请。
具足净戒香馥「桑钦巴」,
十万律藏之王「措那巴」,
至对法海彼岸「蒙扎巴」,
三大众生向导我启请。
具有甚深广大正「法」故,
成诸有缘众生之「依怙」,
以诸「贤」善事业宏圣教,
吉祥上师足下我启请。
成就大自在者「尸罗燃」,
如理依止知识「童子光」,
大乘道净相续「杰贡」足,
三大佛子菩萨我启请。
主持稀有德藏「桑结温」,
获得正士加持「虚空王」,
舍弃世间八法「狮子贤」,
「贤善佛子」足下我启请。
具菩提心视众如爱子,
获得本尊摄受并加持,
引导浊世众生善知识,
「虚空幢」师足下我启请。
无缘大悲悯藏观自在,
无垢智慧之王妙祥音,
雪域智者顶严宗喀巴,
「善慧名称」足下我启请。
大善贤哲「智慧狮子」足,
周遍实知「根敦主巴」尊,
现证三身果位「善贤宝」,
具德上师三尊我启请。
妙音喜笑根敦嘉措军,
语之昊日善妙吉祥贤,
贤成大德福德吉祥贤,
正量善士三尊我启请。
莲花妙手福德大海尊,
奉行深义教授法贤德,
遍主昆敦昌盛任运成,
大善贤哲三尊我启请。
胜者善慧大海语自在,
具恩大师善慧法称尊,
一切遍智善慧胜宝幢,
妙音喜笑金刚我启请。
善友知识妙音乐金刚,
无比大座具胜语自在,
最胜导师胜王贤劫海,
无比正士三尊我启请。
隆多阿旺罗桑上座尊,
阿旺捏札邦隆化身名,
教理自在持法语自在,
智慧大海诸尊我启请。
法王心子补处胜珍宝,
众生明灯释迦胜宝幢,
不空贤哲成就具德主,
显扬圣教三尊我启请。
言教众中至尊胜法幢,
圣教大德虚空法幢尊,
圣者至尊善慧胜法幢,
无比上师三尊我启请。
成就自在精进胜宝幢,
众生舵手正法宝幢尊,
总持耳传宝藏吉祥海,
具恩上师三尊我启请。
显扬善道慈尊语自在,
无比化身具德智慧尊,
全持大师智慧胜宝幢,
明解脱道三尊我启请。
执持善慧教藏吐杰名,
其之心子语自在法持,
学者顶严智慧大海尊,
贤胜导师三尊我启请。
文殊怙主佛善规宝藏,
执持绝伦全持法中王,
善慧尸罗慈氏广大海,
三门礼敬至心作启请。
语在慧藏善缘能仁教,
如同夏日大海广弘故,
离畏三界自在遍十方,
摧伏仇敌胜军我启请。
圣教之中如第二能仁,
执持教证正法无能比,
摧伏仇敌事业遍三界,
至圣调御上师我启请。
言语自在文殊妙金刚,
智慧甘露盈满般若瓶,
持教游戏大海庄严师,
至圣莲手观音我启请。
直观一切广大经典眼,
善缘走向解脱胜津渡,
由悲感动善用方便尊,
令人明了善友我启请。
(猛力启请传承上师)
然后,如果不另外速修道次第,应念诵观修《胜道启门颂》,每一颂的最后一句亦念两遍,念第一遍时,观想障碍相应道次第在内心上生起的不顺品得以净化,第二遍时,观想由上师及诸佛、佛子的加持,在内心上生起了那样的道次。最后的“速获金刚持位求加持”则只念一遍即可,如是忆念文义而作念诵:
一切功德之基具恩主,
如理依止乃是道根本,
善了知已自当多策励,
以大恭敬依止求加持.
侥幸一次得此有暇身,
当知最极难得具大义,
遍诸昼夜相续恒无间,
生起取坚实心求加持。
身命动摇犹如水中泡,
速疾坏灭之故当念死,
死後如影于形紧相随,
黑白善恶业果恒随逐。
于此获定解已罪过聚,
纵极细微亦当作断除,
尽力成办一切善资粮,
常不放逸谨慎求加持。
受用无饱一切痛苦门,
不可保信三有众圆满,
见过患已于彼解脱乐,
当生大希求心求加持。
以此清净意乐所引发,
正念正知极大不放逸,
以彼圣教根本别解脱,
作为修持心要求加持。
正如自身沉没有海中,
一切慈母众生亦如是,
见已荷负救度众生担,
胜菩提心纯熟求加持。
惟有发心若不学三戒,
当善了知定不成菩提,
故应发起猛力大精进,
学习佛子律仪求加持。
于颠倒境弛散能息灭,
且能如理观察真实义,
由是止住妙观双运道,
速于相续中生求加持。
共道净治转成法器已,
一切乘中最胜金刚乘,
有缘士夫最上之津梁,
速疾顺易趣入求加持。
彼时成就二种悉地本,
谓护清净律仪三昧耶,
获得不假造作决定解,
纵舍生命守护求加持。
复次续部心要二次第,
诸般扼要如实通达已,
勤行四座瑜伽不散乱,
如正士语修习求加持。
开示如是妙道善知识,
如理修习诸友坚固住,
内外一切中断障碍聚,
悉皆速疾消灭求加持。
一切生中不离清净师,
恒常受用正法大吉祥,
地道功德完全圆满已,
速获金刚持位求加持。
收摄资粮田:
上师能仁心间发光,照在周边安住的其他圣众身上,由此从四大天王等的边缘处,渐次由下向上融入。最后融入安住在四大莲瓣上的诸位本尊,四位本尊亦融入能仁的心间。
其它的融入情况为:广行传承诸上师融入弥勒菩萨;深见传承诸上师融入文殊菩萨;修行加持传承诸上师融入金刚持;结有法缘的诸上师融入具恩根本上师。此时缘中间的上师能仁;右边的弥勒菩萨;左边的文殊菩萨;上方的金刚持;前面的具恩根本上师,对此观想清楚后,生大欢喜心,思惟:“我是亲见诸佛菩萨的人啊。”
然后,弥勒、文殊二尊化光融入主尊能仁,金刚持作为智慧萨垛,由能仁顶部进入心间。为了缘起的缘故,根本上师不化光,而是犹如麦粒嵌入酥油般,收入主尊能仁心间的金刚持。其它的狮子座及如意树等,融入主尊的狮子座及莲花垫。主尊能仁亦化光融入自己顶上的上师,主尊的莲花垫亦融入上师的莲花垫。上师呈现为释迦牟尼的行相。与观想相关的念诵文如下:
“上师能仁心间发光,照触周边安住的无边寂静忿怒圣尊,从边缘渐次化光,广行传承诸上师融入弥勒尊,深见传承上师融入文殊尊,修行加持传承上师融入金刚持,结有法缘的诸上师融入具恩根本上师,弥勒文殊二尊复融入能仁;莲月垫融入能仁狮子座。具恩根本上师复融入能仁心间;金刚持从能仁顶上融入能仁心间,以智慧萨垛的行相安住。狮子座、莲月垫亦融入能仁的狮子座莲月垫。最后能仁融入自己顶上的具恩根本上师。如是自己顶上,狮座莲花日月轮垫上,行相为释迦牟尼佛,体性为具恩根本上师尊。身紫磨金色,头具顶髻,一面二手,右手镇地,左手等持,上托钵盂,甘露盈满,身披郁金花色三衣,相好严饰,光明莹澈,于自身所出光蕴之中,金刚跏趺而坐。”
如是把此体性为具恩根本上师,行相为释迦牟尼佛的圣尊,观为摄集一切皈救处的体性,略供七支供及曼荼罗。
祈请如下:
吉祥大宝根本上师尊,
安住于我顶上莲月座,
由大恩德之门哀摄受,
伏请赐予身语意悉地。
俱胝圆满乐善所生身,
能满无边众生希愿语,
如实观见无余所知意,
释迦主尊之前我敬礼。
师为无上大师佛陀宝,
师为无上救怙正法宝,
师为无上向导僧伽宝,
普摄归处尊前我敬礼。
实设意变供养尽奉献,
无始所积罪堕悉忏悔,
凡圣所修诸善皆随喜,
乃至轮回未空请安住,
为诸众生旋转正法 轮,
自他诸善回向大菩提。
四洲须弥日月并七宝,
宝曼荼罗普贤供养聚,
供养上师本尊及三宝,
伏请悲悯纳受垂加特。
安橛启请:
就像在一个地方猛力钉橛一样,我们也应为了现前或究竟的利益,唯向顶上的上师一处启请,即安橛启请。不要频繁地换启请的对象,以为或许别的比这个更好,其实不然,启请的对象太多,反而不能成就,此处,由总摄三宝及皈依处之门而祈祷上师:
具足四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离障法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大乐报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种种化身体性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上师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本尊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佛陀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正法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僧伽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空行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护法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
总摄一切归处上师尊,能仁金刚持前我启请。(作安橛启请)
我及如我一样的一切有情,漂泊沉浮于三界,为轮回恶趣众苦逼恼,深怀忧惧,而从其中能救脱的方便甚深道就在上师能仁手中,因此,唯愿此刻即赐与我及如我一样的一切有情。
若广者,应在此净修道次第的所缘行相,以依止善知识为例,如道次第中所说,依止的胜利,不依止的过患,意乐加行依止情况等,通过止修观修尽力令起觉受。如是从暇满难得到止观双运之间,渐次在生起前者的觉受后,再趣入后者。最低限度,也应对道次第中的重点,略加忆念,以薰染全圆道体的贤善习气,即使稍微回想一下道次第论中所说的一小部分内容,亦有无比大的利益,岂是得到神通、定力,或受生为转轮王等所能比拟的?我们曾经无数生中得到共通的禅定、神通,也曾无数次地受生为转轮王,然而亦不过如此,直至今日,还是个轮回“老众生”。而我们能够听闻修持菩提道,却唯有今生始遇。如此稍纵即逝、失不复得的时机,我们应该牢牢地把握,岂能漠然置之?
无论是否净修道次第的所缘行相,最后都应缘顶上的上师能仁诵:
顶礼、供养、皈依上师释迦牟尼佛。
嗡牟尼牟尼麻哈牟尼耶娑哈。(念诵名咒数量随宜)
愿我承此善根力,速疾成就上师佛,
一切众生尽无余,悉令安置师佛地。
于此长时策励所积集,二种资粮广大如虚空,
愿我成为佛王而引导,无明遮蔽慧眼诸众生。
乃至未获佛位一切生,愿为至尊文殊哀摄受,
圣教次第全备最胜道,得已修习当令诸佛喜。
自所如实通达诸扼要,猛力大悲引动善方便,
愿除一切众生意中暗,长久住持佛陀之教法。
最上大宝圣教未普及,或虽普及转衰诸方所,
愿由大悲摇动我心意,光显如是利益安乐藏。
诸佛菩萨稀有事业中,善成就此菩提道次第,
愿赐吉祥於诸求解脱,恒久增长诸佛之事业。
成办修习妙道诸顺缘,消灭违缘一切人非人,
愿於一切生中恒不离,诸佛所赞叹之清净道。
若时我於最胜大乘中,如理精进修习十法行,
而时愿具力者恒助伴,吉祥大海周遍一切方。
绵亘雪山环围此净土,无尽安乐利益所生处。
圣观自在威德持教诲,愿尽有际莲足常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