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事师五十颂释

  • 作者: 索达吉堪布译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16079
  • 分享到:
译 序

此《事师五十颂释》,是藏地雪域格鲁派的一代宗师、文殊菩萨化身的宗喀巴大师所造,其中对依止上师的方法作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凡是入佛门的人,首先就是要寻访一位名师,这说明人们已深刻地认识到:上师对于修学菩提正道的佛教徒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能被一位尽善尽美的上师摄受、速得成就,是修行人无不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心愿。

藏传佛教的各宗各派均十分重视依止上师。按照格鲁派的传统,一般来说,上师在传法灌顶之前要传讲《事师五十颂》,使弟子了解师徒之间的利害关系,以免有后顾之忧。宁玛派及其余宗派,也将依止上师放在首要位置。

依止上师,不只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风,对于汉传佛教的学人同样重要。诸多佛经续中口径一致地强调:依止上师是成就的根本。如经云:“当知胜义俱生智,唯一积资净罪障,具证上师之加持,依止他法诚愚痴。”《弥勒请问经》亦云:“弥勒,当知诸声闻、缘觉、无上佛陀之解脱及彻见诸法之智慧,皆来自于依止善知识;弥勒,当知众生之一切利乐,皆源于自之善根,自之善根亦来自善知识。”所以,在依止上师这一点上,无有显密宗派的差别。

在邪师恶师遍满大地的当今时代,许多人冒充善知识、上师来欺骗坑害众生,以至于那些头脑简单、是非不辨的佛教徒上当受骗,真正详细观察上师、如理如法依止上师的人实在少得可怜。由此可见,让更多的人学习掌握此《事师五十颂释》大有必要。此部论典虽然在海内外有许多译本,但是有的词意过古,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与藏文原意略有出入,故而我今依据甘肃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宗喀巴大师文集》中的版本,将此论翻译成汉文。

对于总的佛弟子,尤其是密宗的修行者,首先要观察上师,得法以后应当依照此论中所说的方式,以一颗虔诚清净的信心如理如法恭敬依止,以求上师的无上意传加持融入相续,最终获得虹身成就。

事师五十颂

巴布拉尊者造

索达吉堪布译

成就具德金刚萨埵因,上师莲足之下敬顶礼。
诸多无垢续中所宣说,略而言之此当敬谛听。

得受殊胜之灌顶,金刚上师之面前,
十方世界中所住,如来三时敬顶礼。
以大信心三时中,手捧具花束曼茶,
合掌供养于上师,恭敬稽首礼其足。
在家抑或新僧侣,为断世间人诽谤,
陈设佛经等之前,持禁戒者意礼师。
供养坐垫身起立,帮助上师做事等,
具禁戒者皆当行,不作顶礼断劣事。
上师以及诸弟子,相同失毁誓言因,
是故勇士先观察,上师弟子之关系。
具慧弟子切莫依,无有悲心憎恨害,
骄傲贪执爱炫耀,不护根门之上师。
稳重平和具智慧,安忍正直无谄诳,
了知密咒续部事,具仁慈心通论典,
了达十种真如义,擅长绘画坛城事,
精通传讲密宗法,极具敬信根调柔。
身为弟子若故意,轻蔑如是之上师,
则已轻侮一切佛,故彼恒时受痛苦。
诽谤上师之弟子,患传染病危害病,
中邪瘟疫染诸毒,大愚之人依此死。
遭受恶王及毒蛇,水火空行与盗贼,
妖魔鬼怪众所杀,堕入无间之地狱。
何时何地永切莫,扰乱金刚上师心,
设若愚者如此作,定于地狱受炖苦。
佛经真实而宣说,诽谤上师之众生,
长久住于无间狱,此等恐怖地狱中。
是故一切精勤者,永远亦莫恶言谤,
智慧高超不炫耀,贤德金刚阿阇黎。
称心如意之供品,恭敬奉献上师尊,
依此今后不遭受,瘟疫病等诸损害。
于自誓言阿阇黎,难施儿子与妻子,
自之生命亦恒献,何况不定之受用?
无数俱胝劫之中,亦难证得佛陀果,
于诸具足精进者,上师即生亦赐予。
恒时护己之誓言,恒时供养诸善逝,
恒时亦供上师尊,上师等同一切佛。
欲求无尽果位者,自之稍许悦意物,
至极珍爱物品间,悉皆供养上师尊,
供养上师即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
供养上师乃福田,积累资粮成佛果。
具有慈悲慷慨施,戒忍功德之弟子,
上师与佛金刚持,切莫观为异体也。
畏惧如毁佛塔罪,师影尚且不应跨,
鞋子坐垫乘骑等,不能跨越何须言?
大智慧者以喜心,听从上师之言教,
合理之事若无力,禀师无能为力也。
由依上师而获得,悉地善趣及安乐,
是故一切精勤者,切莫违背师言教。
上师财物护如命,师爱之人亦如师,
师之眷属如亲友,专心致志恒思维。
坐于高垫与先行,头上带有围巾等,
双足放于坐垫上,双手叉腰皆莫为。
上师如若已起身,切莫躺卧与端坐,
恒时圆满而精通,此等承侍上师事。
随意口吐唾液等,坐垫之上伸双脚,
轻拍缓捶与辩论,上师之前皆莫为。
搓手唱歌与跳舞,弹奏乐器亦莫为。
谈论诸多闲杂语,师闻附近切莫为。
应当恭敬垫上起,以恭敬心而端坐。
夜晚过河恐怖途,得许可后当前行。
上师能见之眼前,具智慧者身扭转,
倚靠柱子不应为,亦莫抻拉手指节。
洗足以及沐浴身,擦拭以及搓揉等,
首先顶礼再为之,最后亦可随意行。
倘若称呼上师名,师名之后加尊者,
为令他人恭敬之,言说尊称之敬语。
请求上师予吩咐,口中当说谨遵命,
双手合十不散乱,洗耳恭听师吩咐。
发笑以及咳嗽等,应当用手捂住口,
事情成办圆满后,当以柔语作陈述。
上师之前调柔住,衣等仪表当整洁,
双膝跪地手合掌,欲闻法等祈三遍。
承侍一切行为中,当无贡高我慢心,
知惭畏惧护根门,当以新媳姿态住。
娇媚姿态等诸行,上师之前当断除,
其余类似之事宜,自己观察当舍弃。
开光灌顶与火施,摄受弟子传佛法,
上师若在彼境内,未经开许前莫为。
作开光等所得物,悉皆供养上师尊,
上师接受供品后,其余随意自享用。
不摄上师之弟子,于上师前当禁止,
自之弟子承侍己,起立顶礼等行为。
供养上师任何物,以及上师赐何物,
具有智慧之弟子,应当顶礼双手接。
不忘正知与正念,自之行为谨慎者,
道友行为越轨时,当以喜心互制止。
病人对于事上师,虽未顶礼求开许,
已做一切遮止行,具善心者无罪过。
于此多言何必要,能令师喜皆当为,
师不喜事悉断除,于此应当尽力行。
所谓悉地随师生,此乃金刚持亲言,
了知此后诸行为,竭尽全力令师喜。
意乐清净之弟子,已于三宝前皈依,
此部事师五十颂,应当施彼读诵也。
传授欲学密咒等,令彼堪为妙法器,
后当读诵与受持,密宗十四根本戒。
为利随学师弟子,造此无垢之论典,
以我所积诸善根,祈愿众生速成佛。

大智者巴布拉上师所造的此《事师五十颂》,印度堪布班玛嘎绕瓦玛与雅钦大译师比丘仁钦桑波将其从梵文译为藏文,并对词义作了详细校正。

事师五十颂释

宗喀巴大师造

索达吉堪布译

那莫革热玛则恭卡雅(顶礼上师文殊师利)!

虽成诸佛之父然现菩萨童子身,
虽以爱语安慰有情然令魔众畏,
虽恒住于无上果位然做众生仆,
祈愿文殊菩萨以奇事业恒庇护。

如理依止容易恩赐予,一切圆满功德唯一门,
依师方法事师五十颂,我当尽心尽力而宣说。

如诸续之王《大幻化网》第一品中云:“最初希求成就者,依止上师而获得,倘若无有上师尊,无法获得诸悉地,故当宣说师法相。”因为一切共同、殊胜悉地的根本,即是由如理如法依止殊胜善知识得来,故而以五十首偈颂宣说依止上师方法的《事师五十颂》。

本论分三:一、初义;二、论义;三、末义。

甲一(初义)分二:一、顶礼;二、立宗。

乙一、顶礼:

成就具德金刚萨埵因,上师莲足之下敬顶礼。

对何者顶礼呢?于上师的莲足下顶礼膜拜。这里的“莲足”是指下身,通过如此礼拜来表达极为恭敬之意。

如何进行顶礼呢?依照经典中所说,以三门恭敬如理的方式稽首顶礼上师。

为什么要礼拜上师呢?《喜金刚》第一回第七品中云:“西日无二之智慧。”也就是说,上师是成就具无二智慧的金刚萨埵果位的根本因。关于金刚萨埵,如《宣说金刚顶十六勇士续》中云:“何为金刚萨埵尊,殊胜菩提之智慧,彼者必定称金刚,智慧金刚所产生,彼称金刚萨埵也。”与三菩提真如无二无别的法身智慧即是金刚,由法身中出现的色身是萨埵,金刚萨埵也就是表示三身之义。

乙二、立宗:

诸多无垢续中所宣说,略而言之此当敬谛听。

忠诚劝告诸位听闻者:对于这里所讲述的依止上师的方式,不仅仅是口头上,而是表里如一、以极大的恭敬心来谛听。

接下来,断除他人认为此论是以自己分别念臆造的疑虑。

若有人想:“如果此中所讲的依止上师的方法,是以您个人的分别念所造的话,那有什么可信度呢?您怎么知道应该这样依止上师呢?”实际上,此《事师五十颂》只不过是摄集许多无垢续部中所说的内容在此宣讲而已,因此理应诚信不疑。是哪些续部中说的,在以下行文中有说明。

如果又有人想:“既然如此,那从这些续部中了知就可以,您造论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其实不然,虽说彼等续中有这方面的内容,可是在续部中极为详细、上下不一、零散存在等,因而在这里归纳汇编而宣说,并非无有意义。这完全是为了遣除某些人认为此《事师五十颂》与诸续部重复而无必要造此论的疑虑。

甲二(论义)分三:一、依师之方式;二、依止之时间;三、如何堪为法器。

乙一(依师之方式)分三:一、总说依止之方式;二、特殊依止之方式;三、依止方式之摄义。

丙一(总说依止之方式)分二:一、略说依师之方式;二、广说依师之方式。

丁一(略说依师之方式)分三:一、恭敬上师之合理性;二、做到恭敬之方式;三、观察恭敬对境与所依。

戊一、恭敬上师之合理性:

得受殊胜之灌顶,金刚上师之面前,
十方世界中所住,如来三时敬顶礼。

虽然灌顶有能成熟之因灌顶、能解脱之道灌顶与解脱之果灌顶三种,但此处指的是得受第一能成熟之因灌顶的上师,为弟子的应敬处。本颂中的“殊胜”是指清净之义,即依照续部中所说而如理进行灌顶。关于授予灌顶的金刚阿阇黎,《窍诀穗•第五穗》中云:“金刚即菩提心,宣说菩提心之自性世间出世间之行为者,乃为金刚阿阇黎,即上师也。”

对于上师,如果安住于东方等十方的一切如来也是于上午、中午、下午三时之座间前来顶礼,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诸位弟子应礼上师就更是不言而喻了。这里主要是说明务必要恭敬上师的理由。

关于这一点,《吉祥密集续》第十七品中云:“善男子,简而言之,十方世间界中住世之所有佛菩萨于三时中莅临,如来于彼阿阇黎前以供品供养后返回各自佛刹,并以金刚语赞道:吾等诸佛之父亲,吾等诸佛之母亲……吾等诸佛之导师。”归纳这其中所说之义,在《大幻化网》第十品中也有如是宣说。月称论师、则乐瓦、贤德巴、无垢藏等许多成就者关于这一内容的注释中(没有了义、不了义的分析,而是)直截了当地作如是解释。他们与《事师五十颂》作者的观点一致,我本人也跟随他们的这一共同观点。之所以说如来尚且恭敬承侍上师,其余的所有弟子就更不用说了,也是为了强调说明特别要恭敬上师的理由。《时轮金刚大疏》中引用了“得受殊胜之灌顶”这一偈颂,其中对此是以了义、不了义两种方式加以阐述的,对如来的意义也是以其他方式说明的,虽然同是一个论典,可是由于出处不同而两种说法不尽一致。如前所说,此处是为了阐明初学者对于得受灌顶的上师需要特别恭敬的理由,对此如果按照其他的方式解释,就不能成为应恭敬的理由了。一般说来,续部中的每一金刚句都有多种不同说法,其实它们之间互不相违。

在具足法相的上师前,诸佛作礼的观点也并非是不合理的。如《修胜义续》中云:“具功德之菩萨摧轮回,自身显示梵天世间界,彼即具德上师非他者。无量佛陀亦恒供养之,十方佛陀菩萨恒礼之。”《经集论》中引用《宝蕴经》云:“阿难,若有菩萨入于马车内欢喜享受五种欲妙,彼无有余者拉车,阿难,如来亦以头引彼菩萨之马车也。”这里所说的也是相同的道理。

戊二(做到恭敬之方式)分二:一、总说应敬之方式;二、特殊应敬之方式。

己一、总说应敬之方式:

以大信心三时中,手捧具花束曼茶,
合掌供养于上师,恭敬稽首礼其足。

作为弟子,应当于上午等三时中,在为自己开示金刚乘道的上师前,以顶礼膜拜其足的方式恭敬承侍。

若有人想:“那是不是说单单顶礼就可以了呢?”并非如此。事先要供养中间放有花束的曼茶,再双手合十虔诚作礼。依照恰罗扎瓦的译文“供置花曼茶,合掌礼其足,如此敬上师”,则更好理解些。总而言之,要以无比清净的大信心而敬重上师。

己二、特殊应敬之方式:

若有人想:如果自己是一位出家人,而金刚上师是一位在家人;或者自己是一位已经受了近圆戒的僧人,而上师是未受比丘戒的一般新僧人,那么自己也要依照前面所说的方式恭敬上师吗?

在家抑或新僧侣,为断世间人诽谤,
陈设佛经等之前,持禁戒者意礼师。

在自己是一位出家人、上师是一位在家人等情况下,一般而言,在需要顶礼等时,应在面前摆设经书、佛像等,身体直接顶礼三宝所依,而心里观想礼拜上师。因为身体若直接对上师顶礼,有世间人在场的时候容易使他们诽谤教法,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避免这一点。当然,如果无有所避讳的人,也就不应当这么做了。“持禁戒者”是指受持出家学处的沙弥等僧人。

若有人又想:“如果对在家等身份的上师身体不直接顶礼之时,是不是所有的承侍都不应当做呢?”

供养坐垫身起立,帮助上师做事等,
具禁戒者皆当行,不作顶礼断劣事。

如此上师之前,不需做洗脚等的劣事以及五体投地的顶礼,除此之外的所有承侍,具禁戒的弟子都应当尽力而为。

那么,对上师该做什么承侍呢?

上师未来之前敷设坐垫,上师到达之时起立迎接,全力以赴协助上师办事,供养财物等承侍,都是受持戒律的弟子应该做的。《胜乐上释》中云:“上师虽是在家身份或沙弥,然而供养坐垫等承侍需做,顶礼、洗脚等承侍不需为。”佛在续部中说:“所谓的不顶礼上师,也是指除了讲经说法以外的时间,在传法时前面陈设经书等而作顶礼。”《无垢光释》中也对这两部论中的说法进行了阐述,并且《胜乐上释》中也宣说了对于新受戒的比丘金刚持上师同样应当作礼拜等一切恭敬之事。

声闻部对此是这样辩论的:“你们大乘的经典中说出家僧人对某些在家人作礼,本来戒律中说顶礼的对境是本师和那些戒腊高于自己的僧侣,这两种说法显然是相互矛盾的,因此,大乘并非是佛语。”

《燃智论》在驳斥此种观点时,旁征博引了许多讲述出家人顶礼在家菩萨的佛经。所以说,在通常情况下,比丘对在家金刚持上师顶礼并非是不合理的。但是,如果任何时候都毫不忌讳地这么做,则会引起某些人的非议,这样一来,对佛教之根本的戒律必然会造成危害,为了避免这一点,而说不要直接对在家上师礼拜。在不产生任何诽谤的某些场合中,持戒的出家人仍然需要对在家上师顶礼。此外,《无垢光释》中说:“如果有比丘金刚持在的时候,不能对在家金刚持上师承侍。”其密意是为了使人们对戒律尤为恭敬,进而令佛法长久住世。

对此,有些金刚大阿阇黎发表看法说:“所谓的在家身份或新出家者,是就他们尚未作金刚上师之前而言的,否则与上面所提到的一切佛陀也顶礼金刚上师的说法已经相违。”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上面特殊地说明了为避免别人诽谤,出家僧众不能对在家身份的上师作礼,如果按照你们的观点,顶礼的时间是在当金刚上师之前的话,那么作礼时间就错乱了。

戊三(观察恭敬对境与所依)分二:一、师徒需要互相观察之原因;二、观察后当取舍之理。

己一、师徒需要互相观察之原因:

若有人想:“那么,所恭敬的对境上师与能恭敬的弟子二者在结为师徒关系之前,是否需要相互观察呢?”

上师以及诸弟子,相同失毁誓言因,
是故勇士先观察,上师弟子之关系。

本颂中的“勇士”,是指传授金刚乘教言的上师以及听受的弟子。上师在传授金刚乘教法之前,首先要慎重观察弟子是否堪为法器。同样,弟子在得受教言之前,也需要详细观察上师是否具足法相。通过如是观察,而抉择是否应当结为师徒关系。

如果未经过此种观察,而草率地结成师徒关系,则上师会因为对非法器泄露密法而失毁誓言,弟子也由于不能守护所承诺的所有誓言而破誓言。正是鉴于上师弟子二者同样都会有破誓言的可能性,所以相互观察了解才是有必要的。

在观察时,上师如果发现弟子不能堪为法器,则不可传讲密法。《金刚鬘讲续》中云:“犹如狮子乳,不应置土器,大瑜伽续部,切莫传非器。”见到未经观察而随意灌顶的严重过患后,彼续中又云:“十二年间需观察,若不了知久观察。”

己二(观察后当取舍之理)分二:一、所舍上师之法相;二、应依上师之法相。

庚一、所舍上师之法相:

若想:“如果需要观察所依止的上师是否具备资格,那何种人不具备上师的条件呢?”

具慧弟子切莫依,无有悲心憎恨害,
骄傲贪执爱炫耀,不护根门之上师。

具有智慧的弟子不能依止哪些上师呢?即从“无有悲心”到“爱炫耀”之间的所有过患样样俱全的上师。“无有悲心”是指不愿意救度苦难深重有情的无有悲心者,不能堪任密乘的善知识。“憎恨”是指嗔心十分强烈。“害”指的是言行举止喜欢损害他众或者怀恨在心。“骄傲”指贡高我慢,傲气十足。“贪执”是指爱财如命,死抓不放。“不护根门”即三门松懈,不守诸学处。“爱炫耀”是指自己稍有功德,便向他人夸耀显示。

此外,《金刚空行续》第三十二品中云:“嗔恨具谄诳,语言极粗暴,满足己功德,勿依此上师。”

庚二、应依上师之法相:

若问:“那么,应当依止具备哪些法相的上师呢?”

稳重平和具智慧,安忍正直无谄诳,
了知密咒续部事,具仁慈心通论典,
了达十种真如义,擅长绘画坛城事,
精通传讲密宗法,极具敬信根调柔。

“稳重”是指身体威仪严谨慎重。“平和”指语言温文尔雅。“具智慧”到“无谄诳”之间是指护持意根。根嘎酿波尊者在《大幻化网释》中云:“具智慧即是妙慧高。”“安忍”即是堪忍容纳作害、苦行、深法。“正直”是指以清净心善待关爱一切众生。“谄诳”是指诸如贪图名利而引发的贪心痴心任何一种皆包括在内,对自己的此等过患,想方设法予以掩盖隐瞒,本来没有功德却装出一副具足功德的模样。“无谄诳”即无有诸如此类的过失。

“了知密咒续部事”:根嘎酿波尊者在《大幻化网释》中特别着重地讲解了“了知密咒续部事”是指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密咒与妙药遣除魔障。巴瓦巴札在《金刚空行续》第三十二品中解释“了知密咒续部事”时说道:“所谓的密咒是指八句等;续部指所有的妙药;事即是功用之义;了知则为了如指掌。”也就是说,上师对于依靠密咒、圣物各自的作用而息灭魔障等事,均应通达无碍。

“具仁慈心”是希望众生远离痛苦的慈爱怜悯之心十分强烈。关于“通论典”,《金刚帷幕续》中云:“通达一切诸学问。”这里主要讲的是通晓内明中的三藏等经论之义。

“十种真如”:无上瑜伽续《金刚藏庄严续》最后一品中云:“二遮遣仪轨,秘密智慧灌,降伏之仪轨,食子金刚诵,猛修之仪轨,开光修坛城,即内十真如;坛城与等持,手印姿势诵,坐式火施供,加行与收摄,乃外十真如。”这里已经宣说了内十真如与外十真如。两种遮遣是指诸如通过修十忿怒金刚来遣除病魔,以及通过缮写系带而遣除。此续中虽然只讲了秘密与智慧两种灌顶,实际上秘密灌顶已经包括了宝瓶灌顶,第三智慧灌顶中也包括了第四灌顶,这么说来,其实十真如中已经宣说了四种灌顶。

“降伏”是指诛灭大大小小的怨敌及其护佑者。“做食子”指的是善于制作诸如十五护方食子。“金刚诵”是指意与语金刚念诵,此外《十真如》中还讲述了许多增长咒语的念诵方式。“猛修”即是得受灌顶并具备誓言、戒律者由修法而得成就,如果在十八个月期间里修持仍未获得成就,则以猛修法用金刚橛来惩罚本尊。对于“开光”,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大家都比较明白,故不作解释。“修坛城”指的是,观修智慧尊者的坛城并对其供养、赞叹、趋入坛城后接受灌顶、听受开许。关于此等详细内容,当从《十真如》中了解。

外十真如中的“坛城”,是指有色、无色的坛城。“等持”即是指加行等本尊之瑜伽修法。“手印”是指印持本尊的手印等。“姿势”指的是右伸等。“坐式”指金刚跏趺坐等。“加行”是指首先进行准备、迎请等并作供赞。“收摄”指末尾进行祈送智慧尊者。这是让叶西宁阿阇黎在《大幻化网注释》中阐述的。根嘎酿波将加行事解释为依靠四种事业,其余三者的意义与前者相同。“念诵”等剩余三者容易理解,在此不加解释。《大幻化网》最后一品中所宣说的十种真如,也与后面的十类相同。

如果是一位下续部的金刚上师,必须要精通十种外真如;作为一名无上乘的金刚上师,则必须对十种内真如了如指掌。

“擅长绘画坛城”,是指在用线条绘制、用彩粉描画方面极有特长。关于此等内容,《大幻化网》中总结云:“稳固调柔具智慧,忍辱正直无谄诳,精通密咒续部事,擅长绘画诸坛城,十种真如皆当知。于诸有情施无畏,恒时喜爱大乘法,彼即称为阿阇黎。”

“精通传讲密宗法”,按照恰罗扎瓦的译文“精通讲密之上师”来理解比较轻松,意思是对传讲密宗道十分熟练。

“极具敬信”指的是前续中所说的“恒时喜爱大乘法”。对于总的大乘法门、尤其是密乘极为恭敬,具有稳固的信心。“根调柔”是指以正知正念守护根门,杜绝于混乱的外境中散漫放逸的行为。

具有智慧的弟子所应依止的上师,要具备的此等条件,若归纳而言,则可摄为悲心强烈、于大乘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对共不共乘的经论无所不知、十分精通引导有缘众生的道次第、三门防护恶行诸根调顺五种。《金刚帷幕续》第八品中亦云:“具相金刚上师尊,彼所宣说之密法,行者成就真稀奇。稳重具备甚深法,通晓一切诸学问,了知火施坛城咒,熟练开光做食子,精通十种真如事。护持声闻之行为,恭敬密乘之次第,若见有色则欢喜,擅绘坛城具念诵,摧毁一切根本罪,依靠密咒续部事,赐予世人诸安乐,依止如是真上师,何者亦莫诽谤之。”这其中已对金刚上师的法相作了广说。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金刚帷幕续》与《戒源续》中都特别强调地指出,金刚阿阇黎一定不能犯根本戒,这是必不可缺的一个条件。因此,前面所说的三门防护恶行,应当放在首要位置。护持声闻之行为,与《金刚鬘讲续》中所说的“金刚上师外在言谈举止遵循别解脱的行为,内心喜爱甚深真义”之义相同。所以说,具足别解脱戒的上师中,最殊胜的要属比丘金刚持,沙弥金刚持次之,不具出家戒的密咒师为最下等。《时轮金刚灌顶品释》中引用云:“通达十真如上师,其中比丘最殊胜,中等所谓之沙弥,在家身份最下等。”依此足以说明,如理守护戒律学处并具密乘戒的比丘,是修持密宗最殊胜的所依。

有些人将别解脱戒视为小乘,而认为它与密宗格格不入。我们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是由于他们对佛陀的经典最基本的道理一无所知所导致的。

如果没有遇到上面所说的法相样样具备、十全十美的上师,那该怎么办呢?《修胜义续》中云:“浊世上师功过相混杂,无有何时何地无罪者,详细观察何者功德多,诸善男子皆当依止之。”正如这其中所说的那样,倘若没有得到一位具足圆满法相的上师,则当依止功德较多的一位善知识。

金刚上师是一切悉地的根本,因此,诸多续部中讲述了许多上师应具足的法相。所以,想要摄受弟子的人,必须了知身为一名上师所要具备的一切条件,并力求具足这些功德。对诚心想依止上师的弟子来说,也要努力寻找具全此等法相的善知识。即便是未能遇到,也要为将来能被具备圆满法相的上师所摄受,而孜孜不倦地积累资粮、虔诚发愿。由此可见,了知上师的法相至关重要。

同时,也必须知道所摄受的弟子应具备的条件。那么,什么样的弟子是所应摄受的呢?如《大幻化网》第一品中云:“喜爱善法与修行,恒时恭敬上师尊,平时勤供诸本尊,若具此德即弟子。”关于应舍的弟子,如云:“无有悲心怀嗔恨。”作为上师应该明白,具有此等过患以及与前述的功德相反之过患的人,不能摄受为弟子。身为弟子,了知弟子的此等功过后,应当竭力断除过患、具备功德。

丁二(广说依师之方式)分二:一、杜绝不恭敬;二、恭敬之方式。

戊一(杜绝不恭敬)分四:一、杜绝轻蔑诽谤;二、杜绝扰乱师心;三、后世之果报;四、彼等之摄义。

己一(杜绝轻蔑诽谤)分二:一、总说;二、别说。

庚一、总说:

身为弟子若故意,轻蔑如是之上师,
则已轻侮一切佛,故彼恒时受痛苦。

如果蔑视、诽谤具有前述功德的怙主上师,那么此人的下场,必然是常常感受痛苦。

若问:“如何轻蔑上师才会受此报应呢?”故意进行诋毁诽谤之人必将感受苦果。

那么,何人对上师蔑视呢?当然是已经成为对方弟子之人。

轻视诽谤的方式是怎样的呢?《吉祥胜续大疏》中云:“何者亦不应于令入瑜伽坛城之上师前口出不逊说:‘你是破戒之人、你懈怠度日、你是笨蛋。’”正如这其中所言,以说“破戒者”等方式来谩骂侮辱上师。所谓的令入坛城者,其密意是指所有的上师,因为在传讲续部及窍诀之前,要先令弟子趋入坛城,所以并非单单指授予灌顶的阿阇黎。

应当清楚的是,所有的这些过患,是就轻蔑诋毁总的金刚上师而言的。如果对境是自己的金刚上师,无论如何,都必须杜绝不恭敬的态度。诚如贤德巴大师在《四百五十坛城仪轨释》中所说:“所谓不应诽谤,是指即便见到上师破戒等过失,也不应当不恭敬。”

所谓的“轻侮一切佛”,已说明了轻蔑上师而恒时遭受痛苦的原因,其理与供养金刚上师则等同供养一切佛陀相同。

庚二、别说:

若有人问:那么轻毁、诽谤上师到底要感受怎样的痛苦呢?

诽谤上师之弟子,患传染病危害病,
中邪瘟疫染诸毒,大愚之人依此死。
遭受恶王及毒蛇,水火空行与盗贼,
妖魔鬼怪众所杀,堕入无间之地狱。

前四句偈颂,按照恰罗扎瓦的译文“诽谤上师大愚者,患传染病诸害病,中邪瘟疫与毒物,依此外缘而死去”,比较通俗易懂。

诽谤上师之人所要感受的果报,有现世报应与后世报应两种。第一颂与“遭受恶王及毒蛇”至“妖魔鬼怪众所杀”,说的是现世的报应。“堕入无间之地狱”是指后世的报应。

其中“传染病”是指除了瘟疫以外其他无法忍受的传染性疾病。“危害”指的是除了下文中的众生之作害以外,其余的凶残动物的损害。“病”是指除了传染病及瘟疫之外的其他疾患。如《金刚帷幕续》第八品中云:“具有谄诳恶行者,若依利养邪命活,罹患肺血麻风病,死后堕入地狱等。”“中邪”是指中了天魔、龙魔等。“瘟疫”指的是那些甚至一天也不能存活的不治之症。“毒”即是合成毒等。对于弥天大罪的过患懵然不懂而诽谤上师的极为愚蠢之人,依靠这些能致人于死地的外缘而丧命。

此外,也可能遭受恶王的惩罚、被毒蛇所害,以及被食肉空行、土匪盗贼、凶神恶煞所杀,或者惨遭火烧、水淹之非时横死,并且死后也将堕入地狱之中。

关于此等内容,《吉祥胜续》第一品中云:“倘若何者恶诽谤,等同诸佛之上师,彼人已谤诸佛故,恒时遭受诸痛苦。受瘟疫毒合成毒,一切空行所损害,凶神恶煞众所宰,最终堕落无间狱。”

己二、杜绝扰乱师心:

何时何地永切莫,扰乱金刚上师心,
设若愚者如此作,定于地狱受炖苦。

自己的一切所为,任何时候也不能搅扰金刚阿阇黎的心,令其心生厌烦。假设有些愚昧无知的弟子扰乱了上师的心,则将于地狱中被煮、被焚。由于此种业力十分强大,因而确定无疑要感受果报。《般若八千颂大疏》中说:“即使是定业,依靠四种对治力也可得清净。”关于这一点,《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有阐述,诸位可以翻阅了知。此偈是从《月密明点续》中摘录的。

己三、后世之果报:

佛经真实而宣说,诽谤上师之众生,
长久住于无间狱,此等恐怖地狱中。

前文中所提到的堕入无间狱的地狱,经典续部中说是无间地狱等,其中“等”字包括极热地狱等十分可怖、痛苦剧烈的地狱。所有诽谤上师的人,住在那里于漫长岁月中感受痛苦。这是归纳《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与《大幻化网》第一品而宣说的。

诽谤上师者,所有的护法神不予以庇护。《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恶劣残暴大愚者,纵然去往四方处,一切智者不护佑,因其造下恶业罪,被利矛等兵刃杀。”《密集续》第五品中亦云:“纵是造无间,此等弥天罪,然入金刚乘,亦能得成就。存心谤上师,修亦不成就。”而且此续的注释《明灯论》中说:“即使是造了杀父亲、杀母亲、杀罗汉、恶心害佛身以及舍弃正法死后立即堕入地狱的五无间罪以及本颂中‘等’字所包括的近五无间罪和四根本罪的人,但依靠上师的恩德而得受圆满次第深法修持也可成佛。然而,最初恭敬依止承侍上师,通过闻思了达了诸法的深义,之后反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说‘现在这个人还有什么用呢’以此侮辱上师,对于存心诽谤上师的此类人,甚至与之共处、以财物受用取悦的人,即便修行也不得成就,更何况说其本人呢?”此论中已明显地指出了诽谤上师的罪业比舍法与无间罪还严重。因此,续部中三番五次地强调说:此等恶行是掠夺一切悉地、令受恶趣可怖的痛苦之根源。对此,我们务必要特别谨慎。

平日里,我们要遵循总的因果规律而奉行,尤其是对于经续中所说的轻侮诋毁上师及扰乱上师心的深重罪业之报应的意义,应当深深思维,从而对诽谤上师、扰乱师心的过患产生毛骨悚然的畏惧感,以及对由因生果的道理获得稳固的定解。如果这两者只是停留在口头上,那么警惕这些恶行的谨慎也就成了空言虚语。对于轻蔑上师等罪过满不在乎,并将守护戒律抛之一旁,虽然口口声声地说修道,也只能是开启恶趣之门而已。

值得提醒的是,我们必须要以护持所承诺的誓言与戒律为基础而修道。《金刚藏》第十四品中云:“何人诽谤阿阇黎,彼纵舍弃愦闹眠,千劫之中勤修持,诸续殊胜之修法,亦成修行地狱因。”《胜乐根本续》第一品中亦云:“精进入定修行者,应当恒时护誓言,失毁誓言虽得受,坛城灌顶不成就。”

己四、彼等之摄义:

是故一切精勤者,永远亦莫恶言谤,
智慧高超不炫耀,贤德金刚阿阇黎。

恶心恶语诽谤上师的过患极其严重,因此所有的弟子应当尽心尽力争取做到何时何地永远不诽谤智慧超群、广大贤善功德含而不露的金刚上师。

这是以大慈大悲心谆谆教诲总的弟子,尤其是一门心思地勤求方方面面的最深法门而不晓依止善知识方式的诸位学人。不仅个人不能诽谤自己的金刚上师,即使是其他人诽谤时鼎力相助,如前所说,也会成为自己成就的一大障碍。因此,随时随地均要断除诽谤上师。《大幻化网》第一品中云:“诽谤金刚阿阇黎,甚至梦中亦勿见,何人诽谤上师尊,遭受一切邪魔擒,作诸恶劣残暴事,智者应当恒远离。”

戊二(恭敬之方式)分八:一、供养供品;二、视为佛陀;三、依教奉行;四、如何对待上师之物品及眷属;五、平时之一切行为;六、宣说身语承侍之差别;七、断除我慢;八、不能自作主张。

己一(供养供品)分四:一、为清净不恭敬之过而供养;二、供养所拥有之一切;三、如是而为之合理性;四、守护三誓言之方式。

庚一、为清净不恭敬之过而供养:

称心如意之供品,恭敬奉献上师尊,
依此今后不遭受,瘟疫病等诸损害。

假如曾经肆无忌惮地轻辱过上师,则应以万分恭敬之心供养美味神馐,并且将自己最合心意的供品敬献上师。如是而行,前面所说的瘟疫等一切损害不会再度出现。《吉祥胜续大疏》以及《四百五十坛城仪轨释》中,对于轻毁上师的恢复方法都有论述。

庚二、供养所拥有之一切:

于自誓言阿阇黎,难施儿子与妻子,
自之生命亦恒献,何况不定之受用?

关于自之誓言上师,有些人说是赐予自己誓言的上师,有些人说是守护自己誓言的对境上师,虽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此处依照《吉祥胜续大疏》中所说:“所谓恒时守护自之誓言,自己之殊胜本尊身语意之金刚即自己之誓言。”贤德巴大师也说是指自己的本尊瑜伽,看作与自己殊胜本尊的身语意无二无别的上师,就是自己的誓言阿阇黎。

为了令上师欢喜,甚至难以施舍的妻子、儿子以及自己的生命也毫不吝惜地供养,更何况说动摇的受用、无常的财产那些身外之物呢?《桑布札续》第二观察品中云:“自之妻子女,仆人及姐妹,顶礼而供养,自之诸财物,智者献上师,今后我甘愿,供您做仆人,如是而呈白。”

庚三、如是而为之合理性:

若想:“那么,包括供养自己做仆人在内,如是令上师欢喜,其原因何在呢?”

无数俱胝劫之中,亦难证得佛陀果,
于诸具足精进者,上师即生亦赐予。

无数俱胝劫中亦难获得的正等正觉果位,金刚乘的上师在即生中就能赐予,因此,有必要令上师心生欢喜。

如是圆满正等觉果位赐予何人呢?赐予那些勇猛精进、极有毅力的殊胜有缘众生。懈怠懒散者未能成就菩提,完全是弟子自身的过患所致。

“亦赐予”中的“亦”是说,既然佛果都能赐予,那么于此生中给予所有共同的悉地更是不言而喻了。

庚四、守护三誓言之方式:

恒时护己之誓言,恒时供养诸善逝,
恒时亦供上师尊,上师等同一切佛,
欲求无尽果位者,自之稍许悦意物,
至极珍爱物品间,悉皆供养上师尊,
供养上师即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
供养上师乃福田,积累资粮成佛果。

自己的殊胜本尊之身语意的瑜伽修法,即是“誓言”,对此应当恒时守护。所谓的“恒时”,贤德巴大师解释为安住于无尽的善法与所护持的戒律中,如如不动。为了圆满资粮,应当恒时于金刚萨埵等一切善逝前供养遍布虚空界琳琅满目的内外供品。同样,也要敬献上师,因为上师是与诸佛相同的福田。“亦供”中的“亦”字是说,凡供养诸如来的供品,同样也要供养上师。概括而言,以如前所说的曼茶、内外所有供品以及一切财物,恒常供养上师。《金刚藏庄严续》第四品中亦云:“具慧金刚之弟子,倘若欲求诸安乐,当以信解心供养。若心中想未供养,或已承诺未供养,则定投生饿鬼界,以及地狱毁自己。”

“无尽果位”是指获得如虚空般无有穷尽的法身果位。诚心希求此果位的弟子,从自己稍微合意直至特别珍爱的物品之间尽己所有均供养上师。上师为了断除弟子的贪爱之心,也应当欣然纳受。《桑布札续》第二观察品中云:“尽己所有喜爱物,以无贪求之净心,悉皆供养上师尊。上师亦具大悲心,为遣弟子之贪执,以利彼心而接纳。”

如是而行之功德:恒时供养上师,等同恒时供养一切佛陀,圆满福德资粮,通过不断积累资粮,尚可迅速获得正等觉果位的殊胜悉地,至于其他的成就更不必说了。

当然,修行者所希求获得的成就,从无因以及不符之因中不可能产生,而必须依赖于相同之因。所谓的相同之因,即是多积资粮,而资粮也只有依止上师才能轻而易举地圆满。所以说,金刚上师是积累资粮的殊胜福田。《五次第论•加持品》中云:“舍弃一切供养后,唯一供养上师尊,令彼生喜将获得,遍知殊胜之智慧。供养至高无上者,上师金刚萨埵尊,彼者有何未积福?有何未修之苦行?”

本颂中从“是故一切精勤者”到“积累资粮成佛果”之间,除了第六偈颂以外,均是选自《吉祥胜续》第二品,第一颂与第五颂则出自《金刚帷幕续》第十三品。

己二(视为佛陀)分二:一、视为佛陀;二、于师身影等亦禁止不敬。

庚一、视为佛陀:

具有慈悲慷慨施,戒忍功德之弟子,
上师与佛金刚持,切莫观为异体也。

上师作为积累福德的福田,等同诸佛,因此,所有合格的弟子决不能将金刚上师与金刚持佛观为二体,应当将上师视为金刚持佛。

合格的弟子,即具足下述功德的弟子:具备大乘根本的慈悲心;无有自私自利的执著而将身体、受用以及一切善根回向诸有情,即具慷慨博施的美德;守护自己曾受过的一切清规戒律,纤尘不染;对于众生的邪行以及苦行无有厌烦感,能忍辱负重。

弟子将上师视为佛陀的道理,在诸多续部中均有宣说。《密集续》第十七品中说:“于赐予一切出有坏善逝之身语意金刚秘密之密集灌顶的阿阇黎,一切如来与一切菩萨如是观待,善男子,一切善逝与所有菩萨亦当视其为菩提心金刚。何以故?上师与菩提心无二无别。”这里是以密集金刚灌顶为例,实际上,其他续部的灌顶也包括在内。上师方面只是提到了灌顶上师,实际已包括了其他的金刚上师。“菩提心金刚”是金刚持佛的异名。则乐瓦尊者所造的《密集续释》中云:“所谓二者无有别,意为菩提心金刚之法身中出现报身,并示现化身相,于肉眼无法见到之时,显现彼之身体而净除他众之业障等。”

诸如在当今时代人们无法直接现见佛陀,此时,诸佛示现为金刚上师的身相而普利无边有情。贤德巴大师在《密集续注释》中说:“将上师视为佛陀的目的,即是为了使弟子对上师与金刚持佛生起同样的信心,使自身本为金刚持佛的佛慢坚定不移以及无勤积累资粮从而速得成就。”金刚持佛为了饶益普天下的众生而化现为平凡的身相,即显示上师相。《金刚帷幕续》第十五品中云:“所谓金刚萨埵者,示现金刚上师相,念利一切诸众生,现为平凡之身相。”

应当将上师看作五部佛,如此能增上功德智慧,制止审视过患的心理。如果经常从具有何等的功德方面来观察上师,便可成为自己圆满成就之因;倘若总是从微不足道的过失着眼而观察,那无疑会成为成就的一大障碍。《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中云:“恒时敬师之弟子,如此观待上师尊,上师等同一切佛,彼者恒为金刚持,善逝如来宝生佛,彼尊智慧广如海,如摩尼珠施珍宝,受持彼之诸功德,一切过患皆不思,若取功德获悉地,察过失毁悉地因。”《大幻化网》中也有相同的说明。经常如此思维上师的功德,便能有效地制止审察过患的心念。如果出现观察过患的妄念,则应当忏前戒后。心里反反复复地忆念上师显而易见的功德,这是对上师生起信心最行之有效的甚深方便。

将上师的身体观为具有殊胜功德之自性,《金刚空行续》第三十二品中云:“诸佛自性身,肢体菩萨尊,汗毛阿罗汉,顶上五部佛,坐垫世间众,光夜叉密等,功德自性身,瑜伽者恒观。”《四垫续》之第一密垫品中,也有与之相同的论述。“诸佛”指的是金刚持佛,将上师的身体观为金刚持佛,双目与所有肢体观为地藏王等菩萨,周身的汗毛观为十万俱胝阿罗汉之自性。《四垫续》中云:“顶饰五部佛。”此续的所有注疏中都是这样解释的。因此,所谓的五部佛是顶饰之义。巴瓦巴札尊者在《四垫续释》中如是注释:“梵天、大梵天等世间众生为坐垫,夜叉即是人们共称的夜叉,密是指寻香鬼,‘等’字包括其他的妖魔鬼怪等。”而意西札巴在《四垫续注释》中解释说:“上师之秘密种性,即是罗刹之自性。”但从续部中文字表面来看,似乎是说将上师身体的光芒观为密罗刹等之自性。这是续部中所说的一种特殊的上师瑜伽修法。

庚二、于师身影等亦禁止不敬:

畏惧如毁佛塔罪,师影尚且不应跨,
鞋子坐垫乘骑等,不能跨越何须言?

经中说毁坏佛塔属于近无间罪,践踏上师的身影罪业与之相同。因惧怕这般严重的罪业,尚且不可跨越上师的身影,更何况鞋子等其他的用具呢?

关于跨越上师影子与毁坏佛塔罪业相同这一点,《大幻化网》第一品中云:“不跨上师之身影,经说等同毁佛塔。”《金刚藏庄严续》、《金刚空行续》以及《四垫续》中也有宣说。

关于践踏上师身影等的过患,《金刚帷幕续》第八品中云:“上师伞与影,履垫与枕头,大愚者若跨,彼堕剑叶狱。”《金刚空行续》第三十二品亦云:“上师卧具垫,履伞衣装等,一切所用物,身影皆勿跨。轻侮亦不应,倘若如此为,诸时受痛苦,失义离福德。”

在万不得已、非跨不可的特殊情况下,按照《戒根本论•卧具事》中所说:“为三宝而清扫涂墁,可边诵经堂偈子边跨越佛殿、佛像、佛塔与中柱之影。”依此理可以类推,一边诵咒一边可跨越上师身影等。密宗关于这么做无有过失的道理,将写在《戒说论》中。

己三、依教奉行:

大智慧者以喜心,听从上师之言教,
合理之事若无力,禀师无能为力也。
由依上师而获得,悉地善趣及安乐,
是故一切精勤者,切莫违背师言教。

“大智慧者”即智慧广大的弟子,对于自己上师所吩咐的事,应当悉心毕力依教奉行。如此而为并非是不情愿,而是以极为欢欣喜悦的心情去做。

若想:“那么,是不是上师所吩咐的一切事都要成办呢?”不一定,虽然上师所吩咐的事是合理合法的,但若自己实在无能为力,则将不能做的理由原原本本、清清楚楚地向上师说明,这么一来,虽然未办也无有过失。假设上师所吩咐的是非理非法之事,如前一样,将事情的缘由向上师讲清楚,则不必去做。嘉花札巴在《吉祥密续总仪轨•精华庄严品》中云:“吩咐不善业,陈述而放下。”《戒律根本论》中云:“若说非法当制止。”《宝云经》中亦云:“于善法随从而行,于不善法不随而行。”如果上师强迫性地让你做违背三戒等等不如法之事,虽说不去执行,但无论如何绝对不能以此为缘由而对上师生邪见以及信口开河指责上师的过失等。

相反,对于上师所吩咐的如理如法之一切事,均不能违越,应当尽己所能、全力以赴地去成办。因为共同、殊胜二悉地、人天善趣以及所需求的安乐等一切的一切,均是由依止上师而得。而上师的言教,是加持弟子必经之路的主要入门法。因此,作为弟子,万万不要违背上师的言教。后面这一偈颂,是选自《月密明点续》。

关于违背教言的过患,《金刚帷幕续》第八品中云:“尔时得受胜灌顶,弟子若违师言教,此世之中亦受苦,后世之中堕地狱。”对于二种悉地依靠上师而得这一点,《金刚帷幕续》第十五品中云:“众生导师阿阇黎,一切佛陀皆赞叹,彼为吾等之父母,心中如是作思维。如此而行何以故?一切善逝佛宣说,金刚心与正等觉,金刚法与威严尊,马头明王之悉地,依靠上师不难得。眼药成就与神行,宝剑成就及土行,丸药成就与飞游,隐身以及金丹术,此等共同之成就,依令师喜速获得。是故上师之面前,一切善逝降临礼。”

己四、如何对待上师之物品及眷属:

上师财物护如命,师爱之人亦如师,
师之眷属如亲友,专心致志恒思维。

每个人都十分珍惜爱重自己的宝贵生命,为使其不受衰损而竭力保护,对待上师的财物也应当这样不惜代价予以保护。

不仅对上师要毕恭毕敬,而且上师尤为爱重的儿子、明妃等,也要像对待上师那样恭敬。对上师的侍者等眷属,要像自己怜爱亲友一样慈爱,应当恒常如是一心专注地思维。

己五(平时之一切行为)分三:一、禁止非理之行为;二、依止合理之行为;三、宣说其他所禁止之非理威仪。

庚一(禁止非理之行为)分二:一、上师能见近处之威仪;二、上师能闻近处之威仪。

辛一、上师能见近处之威仪:

坐于高垫与先行,头上带有围巾等,
双足放于坐垫上,双手叉腰皆莫为。
上师如若已起身,切莫躺卧与端坐,
恒时圆满而精通,此等承侍上师事。
随意口吐唾液等,坐垫之上伸双脚,
轻拍缓捶与辩论,上师之前皆莫为。
搓手唱歌与跳舞,弹奏乐器亦莫为。

这里已用三个半偈颂宣说了在上师所见的地方应持的威仪。在上师面前,不能大模大样地坐在高高的坐垫上,只是于一般的垫上安坐并未遮止。行走时,自己不应大摇大摆地走在上师的前面。《金刚藏庄严续》中云:“前行与伸足,正规不应为。”在上师前,也禁止头上系带围巾。《金刚藏庄严续》第十四品中云:“头缠围巾持刃杖,上师之前不应为。”“双足放于坐垫上”是指在铺设坐垫时,上师未坐之前坐在垫子上,或者上师坐在地面上时,自己却无所顾忌地坐在垫子上,这些都是不允许的。双手也不能叉在腰间,依照恰罗扎瓦所译的“双手切莫置腰间”更为简单易懂。这里说的不是揉搓双手的意思,因为这一内容下文有宣说,所以是指在上师前,禁止双手放于腰间肘部朝外。

“上师如若已起身,切莫躺卧与端坐”这两句,恰罗扎瓦译为“上师端坐站起时,切莫睡卧与安坐”。也就是说,上师站起来的时候,自己不能坐着或躺着,上师安坐时,自己不应躺着。恒时应当精通侍奉上师的事宜,做事手脚轻柔等方面也要无不通晓。“吐唾液等”中的“等”字,包括吐痰、擤鼻涕等,以及敷设坐垫时伸脚相互轻拍,以及语言尖锐地辩论,这些在上师面前都不允许做。双手揉搓、轻歌曼舞、弹奏乐器,除了在会供等期间做以外,平时不能在上师面前做。

辛二、上师能闻近处之威仪:

谈论诸多闲杂语,师闻附近切莫为。

一些无稽之谈,在上师能听到的附近地方不能随意言说。从“随意口吐唾液等”至“师闻附近切莫为”之间,大多数在《金刚鬘讲续》中有宣说。《金刚藏庄严续》中亦云:“跳舞贪爱语,闻处切莫为。”

庚二、依止合理之行为:

应当恭敬垫上起,以恭敬心而端坐。
夜晚过河恐怖途,得许可后当前行。

从坐垫上起立以及坐着时,举止都应彬彬有礼,恭恭敬敬。在夜晚、过河以及行于十分恐怖的途中时,得到上师开许后,方可走在前面。这是前面所说的不应前行的一种特殊开许。《金刚藏庄严续》中云:“夜晚与过河,处于险地时,请求师开许,先行无过失。”

庚三、宣说其他所禁止之非理威仪:

上师能见之眼前,具智慧者身扭转,
倚靠柱子不应为,亦莫抻拉手指节。

在上师面前,具有智慧的弟子应当杜绝身体扭来扭去、背靠柱子或墙壁等处以及抻拉指节的举动。《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按摩关节与伸足。”本颂中是指禁止抻拉、按摩关节之义。有些论典中说:“不应拉直指关节。”此种说法更为恰当。

己六(宣说身语承侍之差别)分二:一、身体承侍之差别;二、语言承侍之差别。

庚一、身体承侍之差别:

洗足以及沐浴身,擦拭以及搓揉等,
首先顶礼再为之,最后亦可随意行。

无论是单单为上师洗脚,还是全身沐浴、擦拭身体以及按摩等,事先要顶礼,承侍完毕后再礼拜,之后可以随意去做自己的事。

庚二、语言承侍之差别:

倘若称呼上师名,师名之后加尊者,
为令他人恭敬之,言说尊称之敬语。

在有必要说上师名字的情况下,应当于其名后加上“尊者”。若想:“仅仅这样称呼就可以了吗?”不是的。为了使他人对上师生起恭敬之心,还应说一些其他敬语。例如,上师的名字叫仁钦多吉,在称呼时,则说“尊敬的仁钦多吉大尊者”。以此为原则,对其他的上师也将恭敬有加。

恰罗扎瓦的译文是这样的:“略说彼名非可取,名尾加上尊者称,为令他众恭敬故,言说尊称之敬语。”从文句来看,前面的译文更好些。

己七(断除我慢)分三:一、依教奉行时断除我慢;二、恭听佛法等时断除我慢;三、平时威仪中断除我慢。

庚一、依教奉行时断除我慢:

请求上师予吩咐,口中当说谨遵命,
双手合十不散乱,洗耳恭听师吩咐。
发笑以及咳嗽等,应当用手捂住口,
事情成办圆满后,当以柔语作陈述。

首先,要在上师前诚心诚意地请求说:“有什么事需要我做的,请上师尽管吩咐。”在上师吩咐说“做这件事、那件事”的过程中,自己要双手合掌、心不外散全神贯注地谛听。待上师吩咐完毕,应当恭敬地说:“谨遵师命。”当上师所吩咐之事已圆满完成时,要以极为温和的语气向上师汇报说“这件事是如何如何办的”,以便让上师了解事情的经过。在恭听吩咐以及其他时候,咳嗽、忍俊不禁,还有“等”字所包括的打哈欠等时,为了避免威仪不庄严,应当用手掩口。

按恰罗扎瓦的译文“设若上师吩咐时,迅速言说遵命也”来理解,虽然在现今的某些地方有这种传统,但感觉前面的译文更为适宜。《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是故上师之面前,当如新媳般羞涩,咳嗽发笑吐痰等,应当以手捂住口,温文尔雅而言说。”又云:“无论奉行任何事,抑或恭听佛法时,为能牢记而合掌,一直不松站起时,背莫朝师能见处。”离开时,背部不能朝向上师能看见的地方。

庚二、恭听佛法等时断除我慢:

上师之前调柔住,衣等仪表当整洁,
双膝跪地手合掌,欲闻法等祈三遍。

想要听闻佛法的弟子,在求法时要祈求三次。威仪应当是怎样的呢?在上师前应当断除趾高气扬的神态,言谈举止寂静调柔、衣装穿著如理如法等,一切威仪谨小慎微,毫不放肆,双膝著地,合掌祈求。

颂词中的“等”字,包含请求灌顶以及受戒等。因为闻法是为了抉择所有佛法的法相,故而,此处也包括听受灌顶及传戒等。

庚三、平时威仪中断除我慢:

承侍一切行为中,当无贡高我慢心,
知惭畏惧护根门,当以新媳姿态住。
娇媚姿态等诸行,上师之前当断除,
其余类似之事宜,自己观察当舍弃。

以前面所说的威仪为主,在承侍上师的过程中,自己的一切行为都不应杂有我慢的心理。《般若经》中说:“于(上师等)殊胜对境,心生傲慢,罪大恶极。”因此,承侍上师时傲气十足过患极大。我们应当如新媳妇一样以知惭有愧、敬畏上师以及威仪严谨来约束自己。在为自己示道的上师前,弄姿作态等一切行为均应断除。此外,与贡高我慢、卖弄风姿相类似的一切非理威仪,以自己的智慧作详细观察,认为不应为的皆当舍弃。

己八(不能自作主张)分四:一、饶益他众时请求开许;二、所得供养敬献上师;三、于上师前不允许他人对自己承侍;四、身体威仪毕恭毕敬。

庚一、饶益他众时请求开许:

开光灌顶与火施,摄受弟子传佛法,
上师若在彼境内,未经开许前莫为。

进行开光、灌顶、火施以及摄受弟子讲经说法的时候,如果上师住在当地,则要请求开许,如果已得上师的许可,则应实行。在未得到开许之前,不可擅自行持。倘若上师不在当地,则不必请求开许。

庚二、所得供养敬献上师:

作开光等所得物,悉皆供养上师尊,
上师接受供品后,其余随意自享用。

在开光、灌顶等时所得的供养品,全部都应当供养自己的上师。按照恰罗扎瓦的译文“上师接受所需物”来理解,上师从弟子所供养的物品中接纳自己所需要的一部分,剩余的其他供品,弟子可随意享用。

庚三、于上师前不允许他人对自己承侍:

不摄上师之弟子,于上师前当禁止,
自之弟子承侍己,起立顶礼等行为。

上师的弟子,不能摄受为自己的弟子,在上师面前,也不能为自己的弟子传法示道。

鄂•意荡多吉解释说:“对于不能摄受上师的弟子为自己的徒弟这一点,有些大智者若对自己供养承侍而降低对上师的供养承侍,则不可摄受上师的弟子。”然而事实上,依照诸论典中所说:“所谓的不摄上师之弟子,指的是在上师前,不能将上师的弟子摄为自己的徒弟之义。”上师在场时,如果自己的徒弟对自己供养衣物等、从座上起立以及作礼等,则应当制止他们说:“不要这样做!”

庚四、身体威仪毕恭毕敬:

供养上师任何物,以及上师赐何物,
具有智慧之弟子,应当顶礼双手接。

作为一名具有智慧的弟子,无论供养上师任何物品,应当首先恭敬礼拜,再用双手呈献。而且,上师恩赐给自己物品时,也要顶礼,双手承接。按照恰罗扎瓦的译文“具有智慧之弟子,顶礼双手敬献受”,更易理解。《桑布札续》中云:“无论施何物,顶礼而接受。”此中已明确地宣说了接受上师所赐物时要作礼。

附加内容:

不忘正知与正念,自之行为谨慎者,
道友行为越轨时,当以喜心互制止。

不忘失一切誓言、具足正知正念的人,不但自己的行为不违背金刚持佛所制定的戒律,而且当看到同一上师座下的道友们有越轨行为时,应尽可能制止,要善言劝告他们不要违背佛制罪。以欢喜之心互助互爱,成为修法的助伴。恰罗扎瓦译为“未曾忘失正念者”,这一偈颂是在阐述如何依止上师的过程中,附带说明如何对待道友的道理。

丙二、特殊依止之方式:

病人对于事上师,虽未顶礼求开许,
已做一切遮止行,具善心者无罪过。

这里宣说了病人无有过失的一些道理。当然,诸如轻辱诽谤上师以及扰乱师心等,以生病为理由永远是没有开许的,如“坐于垫上与先行”仅仅是个别的佛制罪,观待患者则是开许的。身染疾病之人,对于承侍上师的所有事,虽然心里想顶礼恭敬,怎奈重病在身,无法成办,诸如在上师前坐于垫上等所遮止的一切行为,虽然做了,但对于具有善心者来说是无有罪过的。

若想:“那么,对这些病人来说,是否需要请求上师开许呢?”

生病时,即便未通过开许,也无有罪业。因此,不必请求开许。恰罗扎瓦翻译为:“患病以及事上师,顶礼请示得开许,虽行一切所遮事,具善心者无堕罪。”按此译文解释,对于非病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请求上师开许后做遮止之事也无有过失。关于无有过失的详细道理,《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患病以及被迫者,为利他众有大义,宣说无生具必要,获得能力与开许,依教奉行遇违缘,此等无罪当了知。”

丙三、依止方式之摄义:

于此多言何必要,能令师喜皆当为,
师不喜事悉断除,于此应当尽力行。
所谓悉地随师生,此乃金刚持亲言,
了知此后诸行为,竭尽全力令师喜。

依止上师之时,不必说得太多,应当归纳依止上师的要点来奉行。一言以蔽之,即凡是能令上师欢喜的事弄清楚后,当不惜一切去做,了知什么是上师不欢喜之事后,尽心尽力断除。之所以如此而行,是由于一切悉地皆依靠令上师生喜而得,这是金刚持佛亲口所说的金刚语,了知这一点后,三门一切行为都应当尽可能令金刚上师欢欣喜悦。《金刚藏庄严续》中云:“是故一切诸方便,金刚持师最殊胜,随顺上师令生喜,上师欢喜诸佛喜。”

乙二、依止之时间:

意乐清净之弟子,已于三宝前皈依,
此部事师五十颂,应当施彼读诵也。

这部宣说舍弃我行我素、依止上师方式的《事师五十颂》,可以奉送他人。奉送的目的是为了使别人不遗忘此颂的词句,再三地读诵,进而了达其中的所有意义,并依正知正念而如理取舍。

施与何人呢?施与弟子身份的人。

送给什么样的弟子呢?具备两个条件的弟子:第一、已经皈依了佛法僧三宝,具足不共皈依戒;第二、意乐清净,如理发起愿行菩提心。这部论典应当为那些详细修炼过显密共同道次第者开示传讲。

有关修学皈依、发心方面的所有内容,本人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已作了详尽的阐述。

下文中的“传授欲学密咒等,令彼堪为妙法器”,讲的是堪为法器,全面学修依止上师的方式以后,成为密宗法器,先修共同显宗,如果想入密乘,则为他们传讲金刚弟子需要如是依止金刚上师,这正是本论的意旨所在。虽然按照仲莫大师的观点,在预备灌顶阶段皈依、发心,到了第二天,在正式灌顶之前,先传讲《事师五十颂》。但是玛玖译师根据那若巴的观点说:“先修共同道后、尚未结成师徒关系之前,传讲此《事师五十颂》。”此种说法更为恰当。依靠此论引导弟子的次第符合《摄行论》的意义,这一点也是至关重要的。关于此等内容,我(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论》中已宣说过。

假设有人说:“在尚未灌顶之前传讲《事师五十颂》是不合理的,因为有泄露秘密的过失。”并没有泄密的过失。因为此部论典中密宗的不共名词术语非常非常少,个别说法也只是略而带过、极不明显。又如,弟子在最初祈求灌顶时,如果资具没有准备齐全的话,上师为了守护弟子而让他们念修某些本尊,这是在灌顶之前进行的,如此不成泄露秘密。同样的道理,并非随随便便地传给所有的人,而只是为那些修过共同道并想入密宗的佛教徒讲授《事师五十颂》,并不算是泄密。

对于灌顶之前,弟子可观修某些本尊这一点,《金刚空行续》第四十六品中云:“令弟子于足掌上,观想如弓之风轮,脐间观想智火焰,彼之光芒燃心间,火焰遍布而增上。傍字变为丑陋相,罪业由经鼻孔出,尔后观想忿怒尊,彼将一切均食掉。”又云:“观想所修本尊相,当令所护弟子观。”这里的本尊,许多论典中均说是观想普贤王之身相。其中并非是不为弟子讲说而上师自己如是观想的意思。《金刚鬘续•坛城仪轨》中云:“甘露旋咒亦为念诵而赐予弟子。”《十真如》中也说,所诵之咒语亦赐予弟子。因此,上面所指的是上师与弟子均观修之义。

一般说来,无论进入哪一乘,最初了知依止上师的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诸多续部中都极为郑重地强调了,金刚乘的所有悉地均由依止上师而成。所以说,诸道的根本即是依止上师的方式。仅仅依靠一次观想上师瑜伽,不可能懂得依止上师的所有学处,因而,应当尽最大努力精通此论的详细内容。

已经对依止上师的道理一清二楚以后,还必须依正知正念而精勤守护金刚持佛所制定的誓言,这么一来,一切罪过便会越来越减少,对于违越佛制罪的过失也会生起后悔之心,而渴望改邪归正。这样,在今生或不久的他世中,必将会像善财童子与常啼菩萨那样,不仅对依止善知识的道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且能够付诸实践、身体力行。如果对此等道理一无所知,或者虽然了知、却仍未披上守护的盔甲,那么就会经常沾染这些极易出现、数量众多的过失,甚至多生累世中也学不到此等佛制罪。因此,诸位有智慧的人,应当了达此论之上师瑜伽的殊胜教言。

乙三、如何堪为法器:

传授欲学密咒等,令彼堪为妙法器,
后当读诵与受持,密宗十四根本戒。

修持过共同道次第,并学修了依止上师的方式之后,应当使这样的弟子堪为法器。

若想:“堪为什么法器呢?”堪为妙法器。“妙”是指诸佛,“法”是指佛陀详细演说的能说诸珍宝续部以及所说之道次第等。也就是说,应当成为听闻、修行此等妙法的法器。

又想:“那么通过什么方便而成为法器呢?”通过传授密咒等,《诸誓言仪轨集》中云:“后依赐予密咒语。”所谓的“密”,是指依靠保密而得以成就,并不是非法器的对境。“咒语”,梵文为曼札拉,其中曼是意识之义,札拉是救护之义,咒语即是救护意识的意思。《密集续》第十八品中云:“一切根与诸对境,以此缘生一切意,所谓之意称为曼,札者即是能救义。”救护意识虽然有许多方法,但此处需要以灌顶来救护意识。因此,是以赐予灌顶的方式令弟子堪为法器的。

从何处护意呢?按照贤德巴大师所说,从恶趣、三有痛苦与小乘中救护意识。

若问:“如是已经堪为法器后,首先要做什么呢?”首先要做的即是不失毁灌顶时所得受的誓言与戒律,这一点十分关键。如果失去戒律,那么就会断绝获得悉地的根本。从此以后,修道以及讲闻续部等就像无有地基妄想建楼一样。所以,接受灌顶以后,立即需要守护堕罪与非堕罪的界限。

上师宣讲密宗戒的所有学处后,弟子必须一清二楚,因为在尚未灌顶之前,不允许完整地听闻密宗学处。虽然密乘戒有许多,但是与其他不同的有十四条根本戒,应当经常读诵这些戒的词句,并将其意义铭记于心,尽可能做到不染堕罪。如《入菩萨行论》中云:“首当先阅览,尊圣虚空藏。”因为《虚空藏经》中宣说了所有的根本堕罪,所以,受了菩萨戒之人首先需要阅读此经。

应当清楚的是,这里的意思并不是说其他的学处不需要学修。同样,诚心想学修无上金刚乘的人得受灌顶后,最先没有了解十四条根本戒等的守护界限而不护持,只是表面上说修道、讲闻续部,这与金刚乘的法理已经背道而驰。因此,为自己着想的人,接受灌顶后应当以守护誓言戒律为基础,再进一步闻思修行密宗法门。

甲三、末义:

为利随学师弟子,造此无垢之论典,
以我所积诸善根,祈愿众生速成佛。

此《事师五十颂》,是为了利益无边的有情、缘无边的菩提而造的。以巴布拉我著此论所积的无边善根,愿一切众生迅速获得佛果。作者为使辛辛苦苦造论所生的福德永不穷尽并蒸蒸日上而作回向。

那么,这部《事师五十颂》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论典呢?是能令如前所说的那些舍弃我行我素而随顺上师的弟子暂时长远获利,并无有未说、邪说、赘述过患的一部论典。(印度土增珠杰所著赞颂世尊的)《殊胜赞》中云:“所积福德之资粮,悉皆回向诸有情,除世尊您所说外,其余论中未宣说。”正如这其中所说那样,造论等善根回向一切众生的道理,在其他外道中无有,这是佛教特有的一种广大善巧方便。

三界导师佛陀善说中,如理撷取事师五十颂,
满足恭敬弟子之心愿,如此殊胜论典此注释,
阅读诸多甚深之续部,久修得果成就者论著,
经诸大德诚挚而劝请,尔后极为明了谨宣说。
为令不晓依止上师法,以及虽然略知其一二,
然未勇猛精进而实修,三门放逸无度随境转,
我与如我之人内心中,修习如此妙道而撰写。
以此所生无量之善根,回向无边有情生存因,
愿彼成为饶益胜福田。依于诸善知识所造业,
无始以来所造与正造,以及随喜他人所造罪,
此人所积一切之罪业,祈愿悉皆疾速清净后,
意志坚强如理依上师,犹如常啼菩萨与善财。

大智者巴布拉上师所造的此《事师五十颂》,印度堪布班玛嘎绕瓦玛与雅钦大译师比丘仁钦桑波将其从梵文译为藏文,并对词义作了详细校正。

以讲闻抉择之此《事师五十颂释•满弟子心愿》,是经渴望学修依止善知识方法之诸多修行者,以及人们共称为世间怙主法王哲贡巴之后裔、无量众生之导师革西日钦波敦哲嘉波瓦与精通密宗的大金刚持上师札西仁钦诚意劝请,后来,圆满精通一切显密教法要点、唯一珍爱佛教如意宝之大智者长老嘉秋华桑波再次请求,鉴于本论印度梵文无有注释,故比丘金刚持罗桑札巴(宗喀巴)主要依据《密集续》、《金刚鬘续》、《金刚藏庄严续》、《大幻化网》、《桑布札续》、《金刚帷幕续》、《金刚空行续》、《吉祥胜续》以及密宗之其他论典,于热振寂静圣地如狮形之岩石处撰著成文,由通达内明三藏、尤为擅长因明辩才无碍、精进持戒之达玛仁钦记录。依此愿佛法如意宝广泛弘扬。

萨瓦芒嘎朗!

二○○二年十一月一日

译于色达喇荣圣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