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二、中善教诫护持清净戒律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己八、慑服暴戾

毒蛇黑龙亦不害,它类岂敢害持戒?

在整个世间最狠毒、最令人恐怖的莫过于毒蛇与黑龙,连它们都对受持清净戒律的人不敢加害,其他众生又岂敢作祟?

《摄波罗蜜多论》云:“无须威慑举世皆敬畏。”无须以威猛的诛法或其它强力的手段,仅以持戒的功德就可轻而易举地慑伏世间一切狠毒暴戾者。《杂宝藏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公案:曾经在罽宾国中,有一条恶龙兴风作浪,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灾难。当时有很多罗汉各尽神力驱赶恶龙,但也奈何不了它。后来祗夜多尊者到恶龙住处,弹指三下,告诉恶龙说:“你马上离开这里,不得留住。”恶龙马上就离开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众罗汉问尊者说:“我们与尊者均得到了漏尽神通,为什么您能驱逐恶龙,我们却不能呢?”尊者回答说:“我从凡夫地直到现在一直都精严地护持戒律,即使是恶作轻戒也像对四根本重戒一样地守持,由于戒的威力方能如此。”

护持清净圆满的戒律能使毒蛇黑龙俯首归服,即使是只受持三皈五戒或仅戴袈裟碎片也能使一切非人不敢加害。《譬喻经》中的公案即可充分证实:往昔有位五戒优婆塞侨居在舍卫国中,当时有位大臣见到优婆塞的妻子端严美丽,企图占为己有,就向国王进谏谗言,国王听后信其言,惩罚强令优婆塞前往距舍卫国城千里之远的大池塘中去采五色莲花。这个池塘的周边有许多毒蛇、猛兽和恶鬼,凡有犯王法者都被遣往该处採花,结果全都丧身失命而无一生还。优婆塞回家与妻子诀别,妻子告诉他:“君深知佛法,三界中无依无靠,唯有佛戒可作依怙,现在您就要上路了,应当专心一意地忆念佛戒,千万不要一刻忘失,假使您不能回来,我就誓死以持戒来报答您。”他离家启程后,一直诚心忆念佛戒,当他到达池边时,见到一个恶鬼对他说:“你是佛弟子,被恶人陷害,我不忍心害你,但是池边有许多毒蛇,恐怕有危险,让我来为你採集,这是我对持戒者的供养,也愿能以此得到无量的福报。”说完后为他採集并用神通把他带到安全地带,优婆塞很快归国并献上莲花,国王深感惊诧,问他为什么能安然无恙地返回。优婆塞向国王详述了事情的缘由,国王听后惊愧万分,惭愧地说:“恶鬼尚能保卫救济持戒行善者,而我身为国王却没有丝毫仁义,竟然驱逐令死,真是鬼魅不如。”国王向优婆塞真诚忏悔皈命,受持五戒,以佛法教化全国人民。优婆塞夫妇更加精严持戒,最终成就道业。

《地藏十轮经》中也记载过一个犯了死罪的人即将被押送到坟地间,结局肯定是被众多药叉罗刹恶鬼等吃掉无疑。此人在无路可走的情况下,剃除须发,找了一片红袈裟系在颈上。到尸陀林后众多罗刹想来吃他,见到他颈上系着如来袈裟,就劝告诸罗刹子不能侵害此人,并且恭敬地转绕顶礼,并说:“人可自安慰,我终不害汝,见剃发染衣,令我忆念佛。”又云:“人于我无怖,汝颈所系服,是仙幢相衣,我顶礼供养。人天等妙乐,由恭敬出家,故供养染衣,当获无量乐。”

己九、获尊胜美名

具戒比丘具光芒,具戒获得美名乐

比丘以其持戒的殊胜功德可以获得犹如皓日一般的光芒,在一切世间中最为超胜显耀。意思是说由持戒便可获得尊胜的地位、广大的名声、浩瀚的功德、受到一切世间人天大众的尊崇。

破戒者与持戒者从外表形象上看似乎没有太大的差别,然而在的心态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摄波罗蜜多论》中云:“出家形象虽相同,具戒众中独超胜。”经文间接指出破戒的人在大众中惊惶恐怖,行为拘束,畏首畏尾,且行为低劣。破戒者当阅读佛经戒律,听闻法师讲法时,布萨诵戒羯磨时,以及见到清净僧众时,内心都会怀有极度的不安和恐惧。

在《毗奈耶经》中有一段描述了破戒者听世尊讲法时的情形:“世尊于无量百千声闻比丘大众中,而为说法,所谓离贪嗔痴心慧解脱。时苏陈那亦在众中听佛说法,既闻法已,心怀愁恼,深生追悔,赧容伏面默而无言。”《律本事》云:“导师佛陀为大众开示解脱三毒烦恼之法门时,诸破戒者心生追悔,悔极故默而无言,颓然收肩,俯首无神,结舌失辩,心胸狭隘。犹如刈割之草,曝于烈日,须臾蔫萎。”

具戒者美名遐迩普闻,于一切时心中坦荡磊落、自在快乐。《听闻集》云:“具戒随其寤寐间,一切时中悉安乐。”

如果精勤守戒,则可获得诸佛菩萨声闻独觉人天智者等的赞叹,而名声鹊起,并且依持戒的功德后世可得人天善趣及三乘解脱的安乐,因此一切经论中无不劝诫有智慧的人,要想寻求美名、财富、安乐应当从持戒中求取。《听闻集》云:“具戒受赞财富圆,后世善趣享安乐,寻求此三诸智者,应当勤护佛禁戒。”《阿含经》云:“持戒有五功德:一者所求如愿;二者财产增益无损;三者所住之处,众人爱敬;四者好名善誉,周闻天下;五者身坏命终,必生天上。”相反,破戒者被一切贤圣、人天智者呵斥毁骂,恶名远播,惶恐不安,心神不定,在追悔中死去,并且在三恶趣中长劫受苦。

戊二、破戒过患

譬如无眼不见色,无戒之人不见法,

譬如无足不入道,无戒之人不解脱。

正如无眼盲人无法见到色法的形状、颜色,更无法辨别其属性、功能等一样,如果摧毁了一切功德的基础——戒律,就无法照见四谛十六行相以及三十七菩提分的法性,好比没有脚的人不能走路,同样,无有戒足的行人也无法根本无法迈向解脱城。

没有戒律的眼目,就见不到解脱正道,相续中一切善法的功德也都无法生起。《像法决疑经》云:“夫出家之人,为求解脱,先须离罪,以戒为首。若不依戒,众善不生。如人无头,诸根亦坏,名为死人。”不仅出家人是这样,在家居士也是如此,因为比丘是佛教的根本,也是四众的代表,因此经中以比丘作为教诲对象的代表。戒律对小乘行人很重要,应当重视,大乘行人也是如此,甚至要求要更高更严。《大般若经》云:“持戒清净,无穿缺杂。戒品清净,过诸声闻及独觉等。”持戒能生一切善根,破戒能毁一切善法,能断解脱法身慧命根,能开三恶趣的大门,成就一切恶法。《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云:“若诸菩萨修持戒行,即得一切胜愿圆满。破戒之人诸有恶法,如世霜雹,毁一切物,破坏善法,亦复如是。”为什么破戒的过患如此严重呢?《萨婆多论》云:“何以破戒罪重于余经,以戒是佛法平地,万善由之生,一切佛弟子皆依之而住。若无戒则无所依入佛法泥洹城,是戒为佛法之璎珞庄严,故毁者罪重。”

在安住禅定修胜观时,如果生起破戒之心进而身口意三门真实造作,则犹如狂风鼓动大海波涛汹涌一般,妄想纷飞,观照不能得力,致使禅定无法生起。如果禅定不能生起,真实无漏的智慧也就无法生起来了,照破烦恼证得涅槃就成了空中楼阁。经云:“尸罗不清净,三昧不现前。”《百论》云:“一切善法,戒为根本。持戒之人则心不悔,不悔则欢喜,欢喜则心乐,心乐则一心,一心则生实智,实智生则得厌离欲,厌离欲得解脱,解脱得涅槃。”如果破了戒,心被罪障覆盖,时常处于忧悔之中,修行时经常心思散乱无法专注到所观境上,无法令心平静澄清如秋水,当然法的性相也就无法清晰地显现于心中。《月灯三昧经》云:“若菩萨具足身戒,于一切法得无碍智。若成就口戒,得佛六十种无碍清净美妙音声。若具足意戒,得一切佛法,一切神通,不动解脱。”

如果破戒就会失去一切增上生与决定胜的安乐。法王如意宝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犹如空中建花园,增上定胜诸圆满,无戒无此机会故,念知谨慎调自续。”戒律是度生死海的浮囊、到达涅槃城的平坦大道,在最初入道时就要认识到戒律的特殊地位以及无法替代的作用,打好修行的基础。

佛制比丘五年专心一意的学戒,树立对戒律的信心,稳固对戒律的认识,然后才开许学教参禅。往昔因按照这样的次第修道,证果成就的人多不胜数,但现在的人心浮气躁,眼高手低,轻视、诽谤、舍弃戒律,对戒律的作用、功德、地位、体相、学处一无所知,对破戒的过患也漠然不顾,修行的基本条件、根本基础一点都不具足,却妄想直接高攀禅宗、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等的无上高峰。沩山禅师云:“毗尼法席尚未叨陪,了义上乘岂能甄别?”这样过海浮囊被破戒罗刹骗走,入涅槃城的道路被恶业的洪水冲断,想到达目的地只能是白日做梦而已。应当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精勤地守护一切功德基础的如意宝——戒律。如果没有基础或者基础薄弱,却想建设美丽的花园或庄严的大厦,只是一种异想天开的妄想,即使能建成,也只会是建得越高损失越大。有人忽视戒律念佛持咒等却很精进,此类人死后堕入恶道变成为魔王、魔民、魔女,或变成大力恶鬼及凶狠罗刹、夜叉等专门恼害修行人或堕入地狱极难解脱。

经云:“破戒堕恶趣,多闻无力救。”好比没有双脚的残废人寸步难行一样,破戒者失坏了戒律的健足,就无法踏上通向解脱大城的道路。有些众生感到生死轮回的恐怖与痛苦,心中迫切希望从中得到出离,然而由于往昔的恶业,今生的恶缘,随随便便就将百千万劫都难以得到一次的珍宝戒足,以短暂的有漏安乐作为小小的代价就抛售出去了,那将依靠什么到达涅槃的大城呢?不但解脱无望,而且连转生善趣的希望也没有,只能背着沉重的罪业包袱一步步地迈向恶趣,在百千万劫中感受难以忍受的痛苦。

《三摩地王经》云:“若人为诸盗贼逼,欲活命故而逃避,如其人足不能行,仍为贼执而摧坏。如是愚人毁净戒,而欲脱离诸有为,由戒坏故不能逃,为老病死所摧坏。”由此可知戒是成就解脱的前提条件,在具足清净戒律的基础上才能有解脱的希望。《四分律比丘戒本》云:“譬如人毁足,不堪有所涉,毁戒亦如是,不得生天上,若生人中者,常当护戒足,勿令有毁损。”月称菩萨在《入中论》云:“失坏戒足诸众生,于恶趣受布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