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二、中善教诫护持清净戒律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乙二、中善教诫护持清净戒律分四:观寿命无常而教诫护持戒律 观暇满难得而教诫护持戒律 观轮回过患而教诫护持戒律 观业因果而教诫护持戒律

丙一、观寿命无常而教诫护持戒律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比丘,若分别心衰减、性命渐趋坏灭、弃舍寿相,导师之法遂亦灭尽,云何不披精进铠甲而事修持耶?

在因缘聚合之时,佛开始演说妙法,佛语微妙,超胜世间的一切语言,如《释提桓因得道经》云:“世间真实善语,微妙好语,皆出我法中。”复云:“诸世善语,皆出佛法,善说无失,无过佛语。”此经如全知金刚上师法王如意宝在科判中所说的那样,是善逝佛语的精华。

为了引起听众的注意,使他们能全神贯注地谛听法语,佛陀说:诸比丘们,你们应该了知:世间一切万法都是无常迁变不息的,从它们产生的那一刻,连一刹那都不会停留,就速疾奔向灭亡。应内观眼、耳、鼻、舌、身、意六种心识,自初夜入母胎以来,如陡崖飞流而下的瀑布,亦如奔流不息的江河,片刻不停地奔向死亡。再看人生短短数十年的寿命,犹如油尽的残灯,在闪烁中随时趋向灭亡。具有暇满的人身,才能受持清净的别解脱戒,此生一尽,别解脱戒也随就着身心的灭亡而告终,所以应当趁着有生之年,全力以赴地护持清净戒律。并且众生安乐之源的佛法也会很快在这个世间隐没,就像现在处于暗劫里的无数国土世界中的众生一样连三宝的名号都无法听到,那时纵然想学法也完全不可能了。

佛住世间,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其它经法常常宣说,但对于律教却罕有演说。《毗奈耶经序》云:“佛游于世间,随处说经法,律教不如是,故知难值遇。”复云:“别解脱戒难得闻,经于无量俱胝劫,读诵受持亦如是,如说修行者更难。”一旦别解脱经法趋于隐没,佛法也会随之奄然熄灭,那时依何而作羯磨?依何而得戒体?依何而护身口意?又依何而得解脱?因此为什么现在不发起精进,披上坚固的铠甲而修持清净律法呢?

略述死亡无常之修法以资警策而发起精进:

迦叶尊者云:“无常力甚大,愚智贫富贵,得道及未得,一切无能免,非巧言妙宝,非欺诳力诤,如火烧万物,无常相法尔。”天地间的大舞台从古至今虽然上演了无量无数的不同剧目,然而导演却只有一个,其结局也只有一个。导演就是无常幻师,结局就是: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合久必分、堆际必倒、高际必堕。

看天空阴晴明暗迭相交替,云雾雨雪千变万化,太阳月亮你追我赶,忙得不可开交。晨朝旭日东升,光芒瞬间照彻寰宇,黄昏夕阳西下,黑影刹那笼罩天地,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光阴似箭吧。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犹如被快马牵拉着一般日夜不停地飞转,大江、小溪如同失控的车冲下山一般急速奔流,春夏秋冬如车轮滚滚不息,花草树木好似明月阴晴圆缺荣枯转换。天上的飞机火箭、地上的火车汽车似乎欲与无常一较快慢,时局风云变幻,物质日新月异、五彩缤纷让人眼花缭乱。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观赏外面变幻莫测的世界中,像一个傻子到人群中看这看那却忘了自己。人们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自己一定会死,而且死期无有定准,死后何去何从等问题。

念死可以让人冷静清醒,念死可以让人理智地确定人生的航线,念死可以让人以足够的力量与生死背水一战。人如果能以决定死的心去活着,那一定会很踏实也很实际。修行人若时常怀着必死的心,就一定不会被轮回的幻象所迷惑,一定不会耽著看似快乐实为蛊毒的五欲享受,一定不会被世间琐碎、无意义之事所缠绕,一定不会对挚爱的亲友恋恋不舍,一定不会为将养无常不净有漏之身而花费过多时间,真是一念及死就可使世间的贪恋万念俱灰,别无他想,必然直视解脱大道,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持疗治生死重病的甘露妙法之中。

修行人虽然都知道决定会死,但看到天天都没死,加上错误的执著认为明天不会死,如此久而久之,不死之心占了上风,所以渐渐疏忽懈怠。无始以来串习的坚固恶习又牵引着身心耽溺世间法,肆意睡眠昏沉,尽情谈天说地戏论喧哗,恣意营办饮食衣服房舍住宅,费心交际来往应酬,对闻思修佛法毫无兴趣,对世间八法信心百倍,真是未出牢狱又系枷索。法王如意宝在《岩洞老人颤抖道歌》中云:“寿命无常犹如日落时,彼无住留渐趣死亡处,若不迅速修习甚深法,至身次第隐没心必悔。”五浊恶世众生寿命短促,并且命难障缘多不胜防,无论老幼都如夕阳,光阴无多,好景不长,趁着有生之年不修佛法,临终四大隐没,恶境出现之时,回忆一生徒入佛门,无有修行,一定会生起强烈的后悔之心。

不论你是高高在上的尊贵者,还是贫穷困苦的卑劣者,无论你住于何地,处于何时,都不能阻挡死主的脚步。雪域噶玛巴大师云:“现在即须畏死,死时不须怖恼,我辈则与此相违,现在不畏,临死乃以手椎胸焉。”米拉日巴大师也说:“最初我怖畏死亡,担心死后堕落恶趣,所以入山精进修法,现在已到无死安乐地。”

法王为了不同身份的人能念生死无常,远离一切戏论纷扰无意之事,切实修行解脱正道,唱诵了《显示寿命无常的悦耳道歌——瀑布妙音》。在这首道歌中法王老人家告诫我们:“机灵善辩学法之僧童,心中贪求讲辩诸名望,苍螺白发可得博学位,汝于人间得乐亦短暂。轻视三学修道之功德,耽著今生积财伪僧徒,临死之时仍不知餍足,奈何阎罗法律无情面。白发苍苍衰败之老人,尤作多年计划度人生,不思己如即灭之油灯,将到中有应备行路粮。风华正茂倨傲之青年,心中无有死亡等忧怖,忽然瞬间阎罗狱卒到,捆缚脖颈时生大忧恼。”人生如漏壶中的水,日夜不停地滴漏,随着光阴一分一秒地流失,寿命也终将宣告结束。《入菩萨行论》云:“昼夜不暂留,此生恒衰减,额外无复增,吾命岂不亡?”犹如关在罗刹狱中的人,决定都会被吃掉,但谁先死却难以确定,而且都在恐怖万端的状态中堕入恶趣。宁玛巴大成就者华智仁波切于《普贤上师言教》中云:“回忆往昔所造的恶业,心生懊悔,想到恶趣的痛苦便异常恐惧。死亡突然到来,显得十分可怜,人间的一切就此隐没,生存的显现已隐没,所以身心不安。”

因此趁死亡尚未到来,仍有从阎罗王手中挣脱的余地时,应坚守戒城,否则纵然福报广大、名声普闻、相貌庄严、地位崇高、博学多闻,若不持戒则与禽兽无异。虽种族低劣、出身贫寒、见识短浅,若能守持净戒,佛称之为尊胜之士。《月灯三昧经》云:“虽有色寿及多闻,若无戒智犹禽兽。虽处卑下少闻见,能持净戒名胜士。”如《大戏乐经》云:“三有无常同秋云,众生生死等观戏,众生寿行似空电,如崖瀑流疾疾行。”我等并非命终时才为死主所迫而前往后世,而是自入胎以来,就没有一刹那的停歇,时时刻刻都被老病死牵引趣向后世,因此现在存活时不应安然不惧。犹如从高崖上坠落,在尚未落地之前,不应心生欢喜而无所谓惧。经云:“人之勇识于初夜,若于世间住胎已,从此彼于日月中,无少止息而趣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