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戒过患与持戒功德之差别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同是戒律,依之有些众生生在人天善趣、得到暂时解脱乃至究竟成佛,而有些众生却轮回六道,乃至于堕落三恶趣中长劫受苦。之所以有此天壤之别,究其原因,前者是持戒精严、护戒如眼,后者是染戒、犯戒、毁戒。佛在《比丘珍爱经》中云:“或有戒为乐,或有戒为苦,具戒则安乐,毁戒则成苦。”
《律本事》云:“破戒有十种过患,就是:被导师佛陀呵责;被诸天以盗贼等恶名呵责;被持梵净行的同参道友呵责;如理作意时遭到自己的呵责;理应受到护法呵责;臭名远扬四方八隅;不能听闻未曾听过的法,曾经听过的法容易遗忘;产生不了地道证悟功德;在追悔莫及当中死去;死后随入恶趣。”破戒者时时处处都会遭到他人的指责讥嫌,被诸佛菩萨、声闻独觉、上座及同行道友遗弃,因破戒毁坏法器已生功德都会丧失,未生功德也全然不生,导师大阿罗汉及上座都悬记,必将堕入地狱。对于破根本戒者,佛陀一刹那也不开许他住在僧团中,必须立即离开。舍弃僧人形象还俗之后,以破戒恶业力,在世间生存是困难重重,不仅如此而且还要遭受世人的讥嫌呵责。万善的根本——戒,既已破坏,必然一无所成,无论如何都是痛苦随身。
时处末世,出家众如果不严持律仪、披甲精进修行,对于供养的施主而言仍不失为福田,但对出家者自身来说却只能沉沦恶道。《正法念处经》云:“末时出家众,放逸不持戒,信施升善趣,出家自堕落。”作为末世出家众,见此警句,当极力奋起,以正知正念慎护根门,令戒珠冰清。在此基础上如能广泛闻思、勤诵大乘经典、广培福报、发菩提心、弘扬佛法,就能够广利自他。
有人看到破戒的过患时,就想舍戒还俗,这真是愚痴至极!佛陀如此教诫,无非要我等增强正知正念,发起精进心,严持净戒。然而真正已破四根本戒者,依小乘律法无法还净,如此之人必须远离僧团。若真心不舍三宝,惭愧心极为猛厉者,则可由僧众为其作授羯磨,可不舍僧形,别住为僧众作事而作忏悔。
诚如圣天菩萨于《中观四百论》中所云:“宁毁犯尸罗,不损坏正见,尸罗生善趣,正见得涅槃。”菩萨在此指出,若身处逆境恶缘中,于不得已时,要善分轻重,宁可毁破戒律,千万不能损坏正见。末法时代的有些愚人,一旦破戒还俗,往往会破罐子破摔,一蹶不振,干脆连因果、三宝都一概舍弃,这样一来,其相续中的正见又怎能不损坏呢?这样的人唯地狱是他的归宿。若不得已为恶缘所逼,或因烦恼炽盛,舍戒还俗而致使戒体损毁,这时如果正见不失,还会转生为龙王的眷属。《海龙王请问经》云:“若出家破戒之人,未失正见,则转为龙王眷属。”出家人是如此,在家居士也是一样。《贤愚经》中记载的一则公案足可说明:过去曾有两人一块儿受八关斋戒,一个人被老婆逼迫破了非时食的戒,另一个人圆满持戒。后世破戒者转生为龙王,持戒者成为一个大国王。后在龙王的逼迫下,国王在法灭尽时多方寻觅得到受八关斋戒的羯磨文,国王和龙王又一次同受八关斋戒。在释迦世尊出世时,这两个人都成为天人,在佛前闻法同得道果。
相比根本戒,破支分戒的罪业较轻,因而许多人忽视支分戒,以为纵然破了也只是个小罪,容易忏悔还净。更有邪见愚痴人,自不能根本、支分全持,宣言只持根本戒就可以了,何用持此支分小戒?以如此轻忽的心违犯支分戒,又无惭愧心,其过患将是无穷无尽的。律藏中比喻根本戒如院中芒果,支分戒如栅篱,为了守护芒果需要设立藩篱,栅篱若破芒果难保,必为匪盗或牲畜所侵损。因此欲护芒果,须极力守护栅篱,想守护根本戒也必须严持支分戒。譬如多服剧毒是必死无疑,少服剧毒也是必死无疑。真正的持戒者,纵然违犯小罪,也会生起大的恐怖,尅责忏悔。如《宝雨经》云:“菩萨见违犯中,如微量尘,深生怖畏。下至小罪,心怀大惧,况多违犯,而生随喜?何以故?由如来说,比丘当知,多服毒药能令人死,少服毒药亦令人死。比丘当知若多犯罪,即生恶趣,若少犯罪,亦生恶趣。菩萨如是正思惟时,惊怖违犯。”
破戒的可怕后果自不待言,即使轻视学处、失坏威仪、不敬法衣,也会堕入恶趣之中。在《地藏菩萨本愿功德经》与《大宝积经》中均有宣说,在《佛说因缘僧护经》中则详述因果报应的事实,有志于护持戒律者可详阅。如果是有罪的人,此经可作为忏悔的一面明镜,如果是无罪的人也可以此加勉,树立正念。
迦叶佛时,一位比丘前往应供,树枝挂其法衣,轻视堕罪,以嗔心折断树枝,死后转生为龙王,有大翳钵树,树根深扎于此龙头上,风动树摇,血脓流注,备受诸苦。变化成转轮王亲见释迦世尊时,被佛严厉呵责,终不授记它将何时解脱龙身,令它待弥勒佛出世后再去请示。此公案听来令人触目惊心,之所以受如此漫长的痛苦,正是因为它往昔轻毁如来学处。如《毗奈耶经》云:“若于大悲大师教,起轻毁心少违犯,由是而获苦增上,折篱失坏菴末林,现或有于王重禁,违越而未受治罚,非理若违能仁教,如翳钵龙堕旁生。”《宝蕴经》云:“若出家之人,轻视学处,不敬法衣,蓄发留须,涂敷脂粉等,命终之后堕入孤独地狱,彼虽入地狱仍不失僧形,于三衣及钵垫等中烈火炽燃,烧身受苦。”
由此可见,虽处末法时代,诸多微细律仪难以守持,纵然不得已也应当看有无开缘,如果没有开缘而毁犯,应发恐怖心、惭愧心如法如律地出罪忏悔。若无法出罪还净,也应以各种忏愿仪轨,至诚忏悔。切勿忽略不管、无耻轻视。
有人自恃精通教法,广闻博学,认为纵然破戒也与常人没有什么不同,不会堕入恶趣。这只不过是贡高我慢、自欺欺人而已。因果分毫不爽,在罪业面前,无论是智慧超群、博通经论的大法师,还是普通学人,都无法获得赦免,若不励力忏悔,则无法转生善趣,只能沉沦恶道。《三摩地王经》云:“虽通一切法,恃闻不持戒,破戒堕恶趣,多闻无力救。”《百业经》中也记载三藏法师堕入恶趣的事例。
既已出家,就应以真心、直心、无谄曲心孜孜务道,切勿流于表面形式。如果仅仅装点门面、摆弄样子,究其心对佛法、戒律无丝毫信心可言,这样的人不管如何善巧伪装掩饰,不过一时遮人耳目,终究只是自欺而已,骗不过自心,也瞒不了因果。《赞戒论》云:“若无净戒守护自相续,外表装作广行闻思修,无利漂泊轮回恶趣处,具贪愚者满业受痛苦。”
又有人认为,密宗的见解极为高深,即便破了戒也没有太大的过患,仍然可以获得成就。事实上,如果破了戒,纵然修持密乘也无法得到上中下任何一种成就。在密宗的《文殊根本续》中云:“念诵若毁戒,此无胜成就,能仁未曾说,毁戒咒能成,非趣涅槃城,境域及方所,于此愚痴人,何有咒能成,此毁戒有情,何能生善趣,且不得天趣,又无胜安乐,何况佛所说,诸咒岂能成。”三乘法中上乘是建立在下乘的基础之上的,破下乘戒对上乘的成就肯定会构成障碍。
还有人认为:犯戒可以忏悔还净,因此不必时时善加防护、拘束自己,如此便随放逸心所转,佛说这种做法如同吞食毒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