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二、明示关要相同

《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智圆法师.译讲 ︱

虽不是真实胜义,然成为趣证胜义之门,以此诸论立名为同分胜义或假胜义。

这所计的“谛实空”一分虽然不是离一切戏论的真胜义,但因为它是初学者趣向证悟真胜义的方便之门,因此中观自续派的很多论中,把它立名为同分胜义或假胜义。如《中观庄严论》中说:“与胜义同分,故亦名胜义。”

所谓的同分胜义,是指在某点上与真实胜义相同。哪点相同呢?在“否认有边”这一点上相同。真胜义原本离一切边,当然离了有边,而假胜义也否认“有”边,因此有相同处。另外在“能对治执著诸法实有”这点上也有相同处,因此称为“同分胜义”。

然而,为何说它是假呢?

如上所述,这只是意识的境,是由分别心立出来的。既然由心立出,就不是真实。因为以心假立、造作才有,否则就没有,所以它是虚妄的法、不是胜义,故称之为“假”。或者,圣者现证的胜义不是这个东西,因此是“假”。

二、真胜义的体性和名称

如是二谛分中的一分 —— 实空与缘起现相二者,唯是所计分为别别,如同所作与无常在物体自体上无别般,空、现当体无别之自性、不住任何边、无改本性之实相,则称为二谛无别或双融。

对于“如是”等一句,要认识到二谛是如何成为不同两分;对于“如同”以下一句,要知道为什么二谛本来无别。

“二谛分”指分别识所取的世俗、胜义这两分。其中一分是缘起现相——此法是因缘生的现相、彼法是因缘生的现相;另一分是实空,亦即此法无谛实、彼法无谛实或一概无谛实。认为在任何一法上都有这两分。

那现和空又怎么成为别别不同的呢?这不是万法自身体性上有的不同两分,而仅仅是分别识所计的现分和空分别别不同。关键先要摸清楚分别识运作的方式——它是怎么运作、怎么取境的?之后对于假胜义是什么、分开二谛是怎么回事、怎么是“二谛不同分”等等都会一清二楚。因为这些是分别识做出来的,佛说“二谛”也是在众生分别识上做个方便,在它上面施设现和空的二谛。

其实,在一刹那中分别识只能取一种境,不可能一时取两种相违的境。比如第一刹那取一张桌子的相,这时有桌子的形状、颜色、高度等,现起了桌子的相;后一刹那,又取桌子的形状、颜色、高度等了不可得。前面分别的是“有”相,后面分别的是“无”相,刚好相反,怎么能同时取到呢?所以分别识缘取的“现”和“空”这两分就成了两刹那不同的相,当然就是两个他体的法了。又如银幕上的前一幕景象和后一幕景象互为他体。以上即是“所计分为别别”的意思。句中的“唯”字非常关键,在于强调只是分别识做出来的事、与诸法实相无关;并不会因为第六意识分别时现与空成了分开的两分,就成立诸法体性上真正有分开的现空两法。

再举例解释:譬如对眼前的高楼,分别意识先是取高楼高大的相,这是取“现”分;然后取高楼全然无有,这是取“空”分。两者怎么可能相同呢?所缘取的现不会是空,所缘取的空也不会是现,这就是“所计分为别别”的含义。而这又只是分别识制造出来的事,不是事实,所以说“唯”。

那么,真实的状况是不是现空别别呢?

接下来说:然而真实中现、空就像所作和无常在事物上无别那样,是当体无别的自性。

此处关键先要在比喻上认识“无别”,再类推到现、空上,就会很快明白什么叫“现空无别”。比喻是获得理解的方便。

例如:陶工做陶瓶,是由泥、水、火、陶工的工作等众缘和合,才做成一个瓶子。这瓶子是不是全体为因缘所作呢?决定是!因为之前丝毫没有它,众缘和合才做出了它,所以是百分之百、周遍到每一个微尘,全部是因缘所作,称为“全体是所作”。第二、这个瓶子不可能住到第二刹那。为什么呢?因为它是因缘所作,在当下显现它的这一刹那,就跟之前的因缘没有关系了,如果它还能安住到第二、第三、第四刹那……那后面的刹那就成了无因生,但这不可能!如果无因能生它,就应当恒时都生它,也就永远没有坏灭之时了,但这和现实中的瓶子坏灭相违。所以,瓶子全体是刹那灭的自性、周遍到每个微尘都是刹那灭的体性,这是肯定的。

既然瓶子全体是所作、全体是无常,这所作和无常有隔离吗?有不同的两体吗?会不会百分之五十是所作,百分之五十是无常?或者所作在东边、无常在西边?都不是!瓶子全体是所作、全体是无常,无二无别。

再举两个比喻,以领会比喻来认识“无别”:

一盏油灯的灯焰既有热性又有明性,是不是全体明呢?决定是!是不是全体热呢?百分之百是!明和热分得开吗?分不开!这叫做全体明、全体热,全体热全体明。这是事物的当体上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