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未修中间应如何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无自在过失者,诸食他食者,为其主故,与他斗竞,受众多苦。

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靠出卖自己的智力、劳动力,换一口饭吃,所以都是为老板所自在,自己无自在的缘故,生活是相当苦恼的。

一个人如果贪欲很大,想要赚到更多的钱,就要挤到大公司里去,拼命地出卖自己的知识技能、精力体力,追求升职加薪。为什么要这样出卖自己呢?因为这样他能够得到更好的享受,走出去穿得很体面,出入各种高级声色场所,或者为了供房供车,必须这样做。想要得到那么多的钱,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就要替主人卖命。给多少钱就要卖多少命。

其实这些人相当苦恼,大家都是玩虚的,最终不过是自欺欺人。现在的经济社会,就是一个商人们的角斗场,外表都伪装得斯文有礼,其实都是一群在互相嘶咬的猛兽,就是一个猛兽带着一群小猛兽,彼此竞争,这里有仁义道德吗?这是在修布施、慷慨济世?在修自轻他重、爱他胜己吗?那是不可能的呀。

再说,竞争本身就是恶业,挖空心思地想要欺骗对方、战胜对方。为了宣扬自己的产品,达到自身的目的,会做很多假,都是见不得人的事。这中间,贪欲、嗔恚、邪见、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基本上是要作遍的。为了拉拢客户,请客户吃一顿饭也无非是要把他腰包里的钱拿到。吃一顿饭杀多少生,说了多少妄语、绮语,都是昧着良心做这些事。所以,那些商人一走出来,一个个都是黑漆漆的,因为都已经被黑业包裹了,良心都被贪欲给吃掉了。像这样多危险,就是为一顿饭,为了虚假生活上的排场,这些其实都是在包装一个假我。

所以,一定要把这里说的饮食展开来,明白它是整个生活的代表。现在的人都被绑在钱上了,尽其一生天天就是为财富奔忙,哪里有什么自在?所以这是极可怜的。你看,从早到晚,甚至梦里都一直在这上面缠绕不休,他一直陷在这样一种恶性的心理和行为当中,这是多么紊乱、颠倒、背离本性。所以,这样下来人都感觉非常不健康。不但今世没有自在,下一世更加被这样的业锁捆缚,一定要到恶趣里受报的。所以,人活一世就为了这张嘴造下多少的罪,完全把自己大好的人生变成了财富的奴隶。

从恶行生者,谓为饮食、饮食因故,三门造罪,临命终时,忆念其罪追悔而死,没后复当堕诸恶趣。

既然为着饮食,在他的追求、竞争、守护等等上面,无非基于一个贪欲为主,在起因上就是一个不干净的心,等起都坏掉了,没有一点是清净的。你想想看,哪个经商的人是怀着慈悲心?除非是菩萨商人。

所以,“从小微起,成大困剧”。从微小的等起上,已经是不纯良的心态,完全是一种想攫取的心。从这里辗转不断地发生的各种言语、心念、身体的行动,全部都是杂染的。这样尽其一生,就是为了饮食以及获取饮食的因,身口意造了无量的罪业。这里的饮食,还是要广义地理解为欲界的享受。

这么一来,到了临命终时,他就发现:我是真的完了!这一辈子真是很愚痴、糊涂地度过的。回想这一生,没做过什么好事,就在追悔热恼的心态中,非常可怜、非常狂乱的死去。这时后悔已晚,因为业力太沉重,死后可想而知,只有堕到恶趣深渊里。因为在他这一生里没积什么德,没干什么好事,善的力量基本上找不到。

所以,一生一世为了这样的享受,天天都在制造毁灭自己的因。每天都在往自己的识田里安置那些能让人的心识分裂残碎的恶性炸弹,多得不可计数,所以,未来将会产生出无穷无尽的过患。现前可能出现一些身体不太好,或者必须吃安眠药才能睡觉,或者人已经丧失平衡等的相,这都是现前花报,已经很不妙了。

如果一个人行持善德,会看到他有一种向上的气象。善行多了,就保得住人身,他的心态是安详的、平和的。到临死的时候,只有在这种状况下,才可能得到诸佛菩萨的救护。而作恶之人是自作孽不可活,时时都处在恶心里,这是很难拔济的。因为他的心没办法感应到救度的力量。也因此就要知道,这是为了这张口断送了自己。

所以,世上的人凡是被关押入狱,或者出现各种悲惨结局,以至于堕落恶趣等的情况后,他们都会这样追悔说:就是这个贪欲葬送了我。他不就是因为贪欲而造这些罪吗?有的人说:我是被淫欲害了。他因为女色,所以断送了前程等等。这都是因为欲界的五欲使得人堕落。如果我们不能克服这种畜牲性就没办法升华。

当今时代道德沦丧,人都是在放纵贪欲,全部沦为畜牲性。哪里有什么仁义道德?从这里就可以看到,贪欲和德行之间是相克的关系。一旦开始放纵贪欲,就已经没有德行了。所谓欲令智昏,所谓贪欲者必毁灭,都是这个道理。

这样从五个方面观察以后,就该决定自己的生活取向了。这里饮食是一个代表,这么想下来,自己就要决定:这一生必然要少欲知足。当然,这个少欲知足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在自己切身的衣食住行上仔细地取舍。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因为每个人都在生活中,每一天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如果听了这些仍然置若罔闻,那诸佛来了也救不了你。如果已经有所触动,那就要想一想:我现在还要不要追求这些?应该把它减少到什么样量?每一天怎么吃?怎么穿?怎么受用?还需不需要看电视、穿名牌?还搞不搞这些浮华无意义的竞争?这么想一想,就知道何去何从了。

虽乃如是,然亦略有少许胜利,谓由饮食安住其身。若唯为此故,依止饮食,不应道理。

虽然以追求饮食或者纵欲,会引起像这样从现前到长远无量无边的过患,但饮食也有少许的利益,就是它能够维持生存,极难得的暇满人身要通过饮食才能够住持下去。如果七天不吃就会饿死,就没办法正常运转。人身是一个有为法的机器,必须得天天加足能量。饮食能使这个暇满的妙宝正常地延续百年的光景,能够在这百年里实现佛法上的大利益。这就是它的好处。

如果没有饮食,身体根本没办法运转。机器要加油,禾苗要加水,而人就得加饮食。饮食一一通过口舌、肠胃等消化以后,可以成为身体的养料,让身体能正常地运行,成为修道的好工具,这是饮食的利益。

但也要想到,如果仅仅是为了养生来依止饮食,那是不合理的。因为我们已经是入了道的人,叫做修行者,不能跟俗人一样。俗人没有修行的愿望和行为,所以,可以为了养生好好吃一顿。如果修行人也这样,那不就堕落到禽兽级别吗?牛羊也知道那里的青草很肥美,它自然就会到那里去吃,因为吃了以后身体舒服,除此以外它不会想到别的。

但是修行人应该有高尚的动机,要成办解脱和成佛,尤其是大乘行人要实现把一切众生都安立在佛果的大愿。所以,饮食不仅仅是养生,更要想到是为了修行。因此作为一个修道人,饮食应当有为了修法的作意。如果这一点没有,那就很羞耻,简直就成了一个冒牌的修行人。因为一点修行的善念都没有,只是为了吃,这个是不合理的。这就会被世人讥笑:素质太差了,就只知道吃,跟我们有什么差别?还说是修行人,天天就喊口号:一定要求解脱,一定要度尽一切众生。你看看他,吃饭就是为了养生,这就很庸俗了。

我们要检讨一下是不是如此?如果我们跟世间人一样专注于养生,就很庸俗,为什么呢?明显地看到这个气氛跟世间人一样的。世间人养生的知识多一点,他在这上面会很精细地经营。但是除了养一个生,其他什么也想不到,根本也不会想到后世、解脱,利益众生就更免谈了。确实很庸俗。

但是也要知道,如果没有进行实际的修行转换,你的软件系统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换汤不换药,毕竟不可能凭着嘴巴上薄薄地说两句,就真的转成修行人了。所以,这里面要防止很大的偏差,如果不实际去转换,不实际去修行,有可能这一辈子就毁在喜欢谈论上,最后只剩下嘴巴上的功夫。单凭这一点是不能得到果位的。

所以,听闻随转是非常关键的。现在就要发现这个问题,如果不及时转换,那我的里面确实没有修行内涵,下至一个观念都没养成,那完全成了心法分离了。就像明朝的时候,“圣人”满街走,都是口中的狂言。所以,王阳明提倡“知行合一”,这个非常契合时机。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了一个知识化的时代,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所以,我们要学一点就修一点,自己的心尽量按照法道来修整。这样一点一点地在心上去调整,最后把内在的软件系统全部更换成法的系统。这样道人的气质就出来了。这是骗不了人的,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因为心态、行为就摆在那里,连一点如理作意都没有,这算什么归依法?归依了以后,需要依止师长听闻正法,如理作法随法行,这个就非常关键。

但是现在人很多都不知道真正归依的道理。其实,归依就表示全部生命的转换,要完全纳入到新的轨道里。从归依开始,法的生命就开始在生长了。你应当每天都要进行这种转换,每一天都要依止法。三个归依里,关键就是归依到法上。佛是指示法道的导师,对于你自己来说,时时都要依止法为正道,这就把自己尽未来际心上的方向已经全部决定了。这是相当不容易的。但如果不懂这个内涵,只是嘴巴上喊两句。嘴巴上喊当然容易,但那并不重要,关键是在心上,要有实际的愿力,有誓愿才叫归依。有誓愿以后,要有实行,不能违背誓愿,不然那个誓愿就成了诳语。归依就是从第一刻开始一直到成佛之间,逐渐地去实践你的诺言。它是从始至终都不能离开的,这样才叫做开启一切安乐之源。不是你口头上重复两句,领个证、盖个章就能了事的。

所以,这个道次第就是要把你的心全部都转成法,一直都是缘着法不断地修成这样的心,不断地重新串习这个心,它都是如法的心。如果没有经过法道的修整、练习、转换,那完全是过去的凡夫心,连下士的法道都没入,就称不上是一个修行人。因为内在的心行没顺着法去行持,就没有“士”的名称。古来“士”是很尊贵的名称,它是为道者的意思。下士必须是按照下等的法道实际去行持的人。他是一个真心修行的人,只是见解、意乐、行为还处在最基层的状态,是一个人天的道,但这样修出来也很不容易。如果真正有下士的标准,那就是世间标准的贤人。

所以,必须要使自己的心实际纳入法道里,念念在这上面修心,才能赋予你“士”的名称。尽管在道上决定有大小、暂时究竟、渐顿等等的差别,但是真正的修行必须是一心为道的心。这样才知道:原来修行是这么严肃的事,必须要正因地。因地没有那根本是说食数宝,完全在自欺欺人。如果没有这样的真心念念来修行,那就都是虚假的,只是表面的冠冕堂皇。

再回来,要把握住一个修行人的灵魂所在。没有这个,那就是一个假样子。修行是有血有肉的,它贯彻在一切时处,要确确实实地有那种为道的诚心,有昼夜的精进,有那种对事、对法一丝不苟的认真、严谨,唯有如此才真正能够成就一个人。这不是轻心、慢心、小心、肤浅心、狂躁心能够成办的。

故应善思而后受用,谓由身住,我当善修清净梵行。施者施主亦为希求殊胜果故,榨皮血肉而行惠施,亦当成办彼等所愿,令得大果。又应忆念《集学论》说,应当思念饶益施主及身中虫,现以财摄,于当来世,当以法摄。又应思惟当办一切有情义利,而受饮食。

所以,我们要善思维后再受用。

吃个饭,还能想什么?其实,我们不是不想,而是只有贪欲想。现在对这种行为应该感觉惭愧,因为这与禽兽也没什么区别,因为它们碰到食物一样会马上张嘴。一个人与禽兽的区别是人能够依法而行,人有一份善心,这都是比吃饭更重要的。所以,首先需要引起自己的善心,不然吃那个饭就没意思了,要有一种这样的自尊、自庄严。

就像法王说的“恒时执持心庄严”,一切功德的心要就是这个善心,恒时不能离开它。吃饭不能离开善心,睡觉不能离开善心,这就是它的命脉,没有这个就没有修行。

现在初步就要以饮食为道,把饮食转成道。怎么转?就是用善思维引起善的发心或等起,然后再受用。这样,吃饭也有它的加行、正行和结行,这样才是真正归依法的人。不然就完全是在归依贪欲。意识到这一点,就知道现在必须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