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未修中间应如何

《菩提道次第广论修心法(三)》 ︱ 宗喀巴大师 造丨 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然后再考虑具体的做法,应当思维什么呢?这有几项要思维:

首先,我受用这个饮食,是要让这个身体得以安住,我一定要好好地修清净梵行。

这就是修行人的志气!就好像一个穷学生,他知道父母提供饮食不容易,吃饭时就想:我吃饱了马上要去好好学习。这就是善心。没有这个心,见到好东西就拼命吃,想不到要报恩、行善,就跟畜牲一个样,也不能称其为人了。

所以我们要这样想:我现在因为饮食令身体得以安住,我一定要好好修清净的梵行。这样串习成了习惯,以后念头一提,心就受这个等起的支配。心力强了,常常都有这样的志气,不会落到这种庸俗的贪欲里。

然后就要想到报恩。

人不能没有报恩心,尤其修道人是靠着施主的资助。不能认为:我是大福田,他肯定要供养我。人家供养你,是让你好好修,之后他能沾一些福德。但你把自己搞得像资本家一样地压迫他,实际一点点修行也没有,这是还不起债的。就因果来思维,这个业债很重,所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这个时候,一定要做一个明缘起、有智慧的人,要知道在缘起上怎么样处理。一味以贪欲和我慢来对待,只会毁坏自己。

所以要想到:提供饮食的施主其实也是希求一个很好的果报的缘故,榨了自己的皮、肉、血来行布施。

这些饮食如果自己享用,能长养自身的皮血肉,但因施主怀有很大的期待,把这些饮食从口中克俭下来的,供给你受用。自己应该意识到,从因果上观察,一定是别人给你什么,你一定要还个什么,不然就欠债。债欠得越多,就越沉重,就只是一种堕落。所以要想:我一定要好好修行,来满足施主的所愿,要给他回向,给他种福。

现在的人没有因果概念,认为施主是应该养我的,其他人也是要养我的。人家养你干什么?养你在这儿吃喝玩乐吗?要知道在因果上欠债以后,就得做牛做马还的。暂时没出现,只是时候没到。现在很多享受派,随便花个几千几万块根本不在乎,认为那是应当的。越是这样的人,根本不修行的,最后就会陷落。

所以,作为一个修行人,不能过分享受。而且对于任何的信施,一分一厘都要用好,不能随便用在满足贪欲上,这个有很大的危险。要存一个好心,每分钱都把它用好,能够让他们种福。自己也好好修法,给他回向,这才对得起良心。

又要忆念《集学论》所说的:我这样受用饮食,要饶益施主,而且要利益到身体当中的八万四千虫,现在用饮食来摄受他,在未来世用法来摄受。

这就像《贤愚经》里,世尊当年舍身喂养众生的时候,就是这样想:现在我用自身的血肉来满足你,未来我成佛的时候,我还要用法来满足你。

所以,善心不嫌少,越多越好。善心不嫌深,越彻底越好。这上面不必要很小气地执著在一个小事上,对于众生要有一种完全利益的心。要像大悲世尊当年发心那样,现在我们还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不可能以身布施。但是也要想到,身体里有八万四千虫,每次吃饭的时候,用这个食物来供养它、摄受它。它一吃到这些,就跟我结缘了。对这些生命起什么样的好心呢?就想:现前我用财物来摄受你们每一个,将来我成佛的时候,一定用法来摄受你们,使你们得到究竟的利益。每一顿饭的时候都要碰到这件事,每一次都要这样想。

又要想到:我现在是为了成办一切有情义利的缘故,受用饮食。这是要提起大乘的意乐:我就是为着能够有充足的心力来做利益有情的事。自己立一个长久的大愿,时时不忘记。

或者换个角度想:我现在就是要吸取这些能量,这一切能量都发挥在利益有情上面。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切都被利他心摄持了,任何法行都是为了利益有情。好比一个医学院的学生会想到:为了达成将来利益一切病人的志愿,现在我受用这个饮食。这样就能够成为达成广大志愿的正因,它帮助我向前趣进,是以这种心来受用饮食。

或者说一个人去印度金刚座朝拜,他就想:我受用这个饮食,它提供我能量,能够使得我往目标上趣进。这样的话,一切能量就转为实现这样一个无上大愿的因素了。

这就是我们佛教的饮食观。它很善巧地把我们的心全部转入法道里,这样饮食就带着各种的善思维。

《亲友书》亦云:“应知饮食如医药,无贪嗔痴而近习,非为骄故非慢故,非壮唯为住其身。”

《亲友书》里也说了:饮食如同服药,因为我们是患了饥饿病的人,每天都要吃几顿药,这就是饮食。一不吃药,病就马上发作起来,所以,是为了治病的缘故吃几顿,不是天天去贪求饮食。这样住在无贪无嗔的善心当中不断地串习,就会养成良好饮食的心态。不然的话,心马上会堕在贪婪等当中。一再强调这是欲界众生最强的烦恼心,如果没有很好地去修行,每一顿都会处在烦恼当中。

而且要知道这个饮食只是为了安住这个身体,不是为了在别人面前显耀,也不是为高人一等,更不是为使身体非常健壮。不是为着这些目的。

通过这些思维,就能除掉一切非法的贪欲等烦恼心态,以及由贪欲引起的各种饮食的行动。这样在饮食这一项上面,就住在清净的心态和行为里,尽量地随顺法而行,成为一种资粮,成为易于引发止观之道的正因。

思维心中的法道

1、 逐一思维由求饮食引起的五种过患,认识出离心的重要性。

2、 思维修行人与旁生在受用饮食方面的不同之处。

3、 辨别由饮食安住此身与唯以饮食养生在等起、加行、结果上的不同之处。

4、 背诵饮食之前应有的善思维的内容,逐一思维它们的含义。

精勤修习悎寤瑜伽,于眠息时如何行者,《亲友书》云:“种性之主于永昼,夜间亦过初后分,眠时亦莫空无果,具足正念于中眠。”

精进修习觉悟瑜伽,也就是到了眠息的时候应如何行持,如《亲友书》中说:在整个白天和夜间的初、后分,都要投入修行,睡眠的时候也不要空过,没有果利,而是需要在具足正念当中睡眠。

以下具体地解释这一颂。首先交待睡眠是觉悟瑜伽的修后之事,在这时候也应当不空过,要有法的内涵。

此显永日及其夜间初后二分,若正修时,若其中间,如所应行。故行坐时,应从五盖净修其心,令不唐捐,如前已说。此与护根正知三中,皆具修时修后二法,此中所说,是修后者。眠睡现行是修后事,故此莫令空无果。

《亲友书》这一颂,就是显示在整个白天和夜间的初、后两分,或者是在座上正修,或者是座间的行持,都应当按照以上的要点如法地修行。所以在行走和端坐时,应当从五盖净修自己的心,使生命不虚度。修行人一切时都要住在法当中,如果顺着烦恼而转,那完全是唐捐暇满。因为它没有任何正面效果,都是负值、亏损。所以,修道人一直都是要着力在从五盖净修其心。

五盖是烦恼归纳起来的说法,包括贪欲盖、嗔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这些一起来就盖覆心性,不生善法。凡夫都有这种经验,烦恼一起,心就被它盖住,很长时间出不来,那个力量会直接障碍善行。所以,一切时都要净修自心,不要顺着我执而现起烦恼。没有烦恼、心很清净的时候,善法是自然运转的;一起烦恼的时候,连一个善心也发不起,一句好话也说不出。你看障蔽得多深!所以每天去衡量,如果在烦恼的盖覆之下,那完全是浪费生命,应该呵责自己:我是在毁坏自己!

嗔恚和嫉妒比较好认识,贪欲就比较难认识。其实很多人都陷在贪欲里,爱看电视电影、爱听歌、贪著美味等等都是贪烦恼。但是它起来时的形相跟嗔恚不一样,它会使心迷迷糊糊的,完全味著在对境上,完全盖住了心。其他像怀疑、睡眠、掉悔(掉就是心乱动,收摄不起来,“悔”就是产生后悔心)等,就是白天在行走、端坐的时候,都要防护、净修自心的,所谓“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时时都要处在清净心中,不能丧失,这就叫做修持觉悟瑜伽。它和护持根门、正知而行都有修时和修后两种法,这里说的就是觉悟瑜伽修后的事。指的在觉醒位过后,就要进入睡眠,睡眠时五根关闭,只有意识在活动,这就叫做修后事。这也有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所以不能让它空无果利。

所以修道是很严格的事。什么叫修行人?就是昼夜二十四小时尽心尽力投入修法的人。因为所谓的修行它是要成办一个伟大的事业,是要把自己的心全部都转成法,最终转成佛。不然就不是在法道上走的人,也不是真正发誓归依法的人。真想从一个凡夫修成佛果,那自然是要全心投入到法业当中,这也是舍弃一切世间的原因。

下面谈睡眠的问题,要有把握的智慧,要晓得三点:一、睡眠的时间;二、要知道须睡眠的道理;三、睡眠的方式。这三项把握好了,就能使睡眠转成道用。

如何眠者,谓于永日及夜三分,于初分中修诸善行,过初分已至中分时,应当眠息。

首先讲到睡眠的时间,就是在整个白天和夜里三分当中的初分中,要修各种善行。过了初夜到中夜时,就应当以睡眠来休息身心。

为什么要睡眠呢?

诸为睡眠所养大种,由须睡眠而增长故。若能如是长养其身,于诸善品修二精进,极有堪能,极为利益。

因为那些依睡眠长养的四大种,需要以睡眠来增长。如果能以睡眠来长养身体,对于诸善品修常恒、委重两种精进就特别有能力,有极大的利益。

从反面观察,如果一天没睡,整个四大就都会出问题。由于没有得到长养,火气就会上来,脸部浮肿,肢节运转不灵,身体气血不足等等,身体没有力量,不能正常运转,就很难保证心力。身心塌陷下来,修行的时候势力很弱或没有势力,而直接损坏了精进力。可见是会发生大问题的。

如果能按时睡眠,在那几个小时里长养四大,地水火风调和得好了,一觉醒来非常有精神,一天能完成很大的法业,会得到无量的利益。相反,如果不注意睡眠,常常不按时作息,或者不睡眠、过度睡眠等等,都会造成身体上的过患。身体不安,修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这就看到睡眠的重要性,为什么呢?因为身体是个缘起法,它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合成的。按照人类的业习来说,到夜晚必须睡眠。除非修道有成的人,因有禅定力,可以只睡一个小时,甚至不睡。就一般情形而言,都需要通过睡眠来长养、调整四大,或者说与脏腑、气血等等都有密切的关系。这里说的非常要紧。长养好了,身体就会处在高效状态,它非常有力量,上座修法或者下座修善都具有常恒、委重的精进。所以古人有睡得好、一觉醒来豁然开悟的,也是因为精神好,修道有力量。

临睡息时,应出房外,洗足入内,右胁而卧,重叠左足于右足上,犹如狮子而正睡眠。

在临睡眠时,应当在屋子外洗好脚再进来。以右胁靠床寝卧,把左脚叠在右脚上,作狮子卧来睡眠。

这里有两项:一、洗脚,二、狮子卧。这些都是戒律里制定的,就按这样如法而行,会使得睡眠非常清净安宁。

再解释作狮子卧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