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附录一 唐五台山竹林寺法照传

《净土十要第四要·净土十疑论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隋天台智者大师 说 智圆法师 讲解 ︱

照又问:当云何念?文殊言: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永不退转。

法照又问:“那应当如何念佛呢?”文殊大圣回答:“在此世界西方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你应当净念相继地念,使之无有间断。命终之后决定往生西方净土,永不退转。”

说是语已,时二大圣,各舒金手摩照顶,为授记莂。汝以念佛故,不久证无上正等菩提。若善男女等,愿疾成佛者,无过念佛,则能速证无上菩提。语已,时二大圣,互说伽陀。照闻已,欢喜踊跃,疑网悉除。

这样说后,当时两位大圣各自舒展金色手臂,摩法照头顶,为他授记莂:“你以念佛的缘故,不久将证得无上正等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速疾成就佛道的话,没有比念佛法门更殊胜的,由念佛能疾速证得无上菩提。”这样说后,两位大圣互说偈颂。法照闻已,欢喜踊跃,疑网尽皆断除。

又更作礼。礼已合掌。文殊言:汝可往诣诸菩萨院,次第巡礼。

法照再次作礼,礼拜后合掌。文殊大圣说:“你可以前往拜诣诸菩萨的别院,次第地参访礼拜。”

授教已,次第瞻礼。遂至七宝果园,其果才熟,其大如碗。便取食之。食已,身意泰然。

法照得到文殊授教后,次第瞻仰礼拜诸菩萨的院落。之后到了七宝果园,里面的妙果才成熟,像碗那么大,就取过来吃,吃后身心安然。

造大圣前,作礼辞退。还见二青衣,送至门外。礼已,举头遂失所在。倍增悲感。乃立石记,至今存焉。

之后,法照来到大圣面前,作礼辞别。又见到先前那两位青衣童子,他们把法照送到门外。礼拜后,刚一抬头,先前的境相就全部消失了。当时法照离别圣地、诸圣,心里感到格外悲伤,就在那里刻立碑石记下此事,直到现在还存在。

金刚窟再睹圣境

复至四月八日,于华严寺西楼下安止。洎十三日,照与五十余僧,同往金刚窟。到无著见大圣处,虔心礼三十五佛名。

又到了四月初八,法照大师在华严寺西楼下安居止住。到了十三日,法照和五十多位僧人一同前往金刚窟,到了无著菩萨见文殊大圣的地方,虔诚礼拜三十五佛。

照礼才十遍,忽见其处广博严净,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一万菩萨,及佛陀波利,居在一处。照见已,惟自庆喜,随众归寺。

法照才礼拜十遍,忽然见到自身所在之处广博严净,有琉璃宫殿,文殊、普贤与一万菩萨,以及佛陀波利尊者居住在这里。法照见后,深自庆幸,之后随着大众返回寺院。

其夜三更,于华严院西楼上,忽见寺东山半有五圣灯,其大方尺余。照咒言,请分百灯归一畔,便分如愿。重谓分为千炬,言讫便分千数。行行相对,遍于山半。

到了此夜的三更天,在华严院西楼上,忽然见到寺院东边半山腰处有五盏圣灯,大小约一尺多。法照咒愿说:“请分成一百盏灯归在另一边。”灯就这样如愿地分成了一百盏。又说:“分成一千灯炬。”言毕就分成一千灯炬。一行一行排列整齐,遍满了半山腰。

又更独诣金刚窟所,愿见大圣。三更尽到,见梵僧,称是佛陀波利,引之入圣寺。语在觉护传。

法照又独自前往金刚窟处,愿能见到诸大圣。三更终了的时候到达金刚窟,见到一位梵僧自称是佛陀波利,引他进入大圣竹林寺。当时所说的话都记在《觉护传》(《佛陀波利传》)里。

异僧劝请流布

至十二月初,遂于华严寺华严院,入念佛道场,绝粒要期,誓生净土。至于七日初夜,正念佛时,又见一梵僧入乎道场,告云:汝所见台山境界,何故不说。言讫不见。

到了十二月初,又在华严寺华严院,进入念佛道场,绝食克定期限发誓生到净土。到七号初夜时分,正念佛的时候,又见到一梵僧进了道场,告诉说:“你所见的五台山境界为什么不给别人说?”说完就不见了。

照疑此僧,亦拟不说。翌日申时,正念诵次,又见一梵僧,年可八十。乃语照曰:师所见台山灵异,胡不流布,普示众生,令使见闻,发菩提心,获大利乐乎。照曰实无心秘蔽圣道,恐生疑谤故,所以不说。

法照对此僧人心存怀疑,仍然不准备说。第二天申时正念诵时,又见到一位梵僧,约八十高龄,对法照说:“法师所见的五台山灵异境界为什么不流传,普示众生,使见闻者同发菩提心,获广大利乐呢?”法照说:“我也没有心要隐秘圣道,只是怕人们生疑谤,所以才不说。”

僧云:大圣文殊,现在此山,尚招人谤,况汝所见境界。但使众生见闻之者,发菩提心,作毒鼓缘耳。照闻斯语,便随忆念录之。

僧人说:“大圣文殊现今就在此山,尚且招人疑谤,何况你所见的境界呢?只要使见闻此事的众生同发菩提心,作涂毒鼓的因缘就可以了。”(“涂毒鼓”指过去印度有大鼓,上面涂了一层毒,作战时一擂击,听到鼓声的人全部毙命。这表示一听到此事都结了无上胜缘,终究发菩提心得解脱。)法照听到这个话,就按照自己的回忆记录下来。

余人睹验

时江东释慧从,以大历六年正月内,与华严寺崇晖明谦等三十余人,随照至金刚窟所,亲示般若院立石标记。于时徒众,诚心瞻仰,悲喜未已,遂闻钟声。其音雅亮,节解分明。众皆闻之,惊异尤甚,验乎所见不虚。故书于屋壁,普使见闻,同发胜心,共期佛慧。

当时江东的僧人慧从,在大历六年正月之中,和华严寺的崇晖、明谦等三十多人,随法照到了金刚窟所在处,亲自指示般若院的所在,并立石为标记。当时的徒众都诚心瞻仰,悲喜不已,于是听到钟声,音声清雅哀亮,节奏分明。大家都听到了,特别惊异,也验证了法照所见境界真实不虚。于是把这段经历写在房屋的墙壁上,使得一切见闻的人同发殊胜菩提心,共同期求证得佛智慧。

建寺纪念及余瑞相

自后照又依所见化竹林寺题额处,建寺一区,庄严精丽,便号竹林焉。又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照与弟子八人,于东台睹白光数四。次有异云叆叇,云开见五色通身光,光内有圆光红色,文殊乘青毛师子,众皆明见,乃霏微下雪,及五色圆光,遍于山谷。

此后,法照又依自己见到的化现的竹林寺题额之处,在当处建了一座寺院,庄严、精妙、华丽,便称号为“竹林寺”。又在大历十二年九月十三日,法照跟八位弟子在东台四次睹见白光。接着有奇异妙云在四周缭绕,云开之后见到五色内外莹彻的光明,光中有红色的圆光,文殊大圣骑着青毛狮子现在其中,大家都很清晰地见到了。接着落下了细小的雪花,和五色圆光遍满整个山谷。

其同见弟子纯一、惟秀、归政、智远、沙弥惟英、优婆塞张希俊等。照后笃巩其心,修炼无旷,不知其终。绛州兵掾王士詹,述圣寺记云(高僧传三集感通篇)。

当时同见此境相的弟子有纯一、惟秀、归政、智远,以及沙弥惟英和居士张希俊等。法照后来坚定其心,修行从无荒废,然而不知其所终(无人知道他结局如何)。绛州副官王士詹记录了《圣寺记》说明此事。

文殊菩萨开示的修行门,无过念佛和供养三宝福慧双修,这念佛和供养两门最为径要。憨山大师在《梦游集》里有一段解释,阐述了其中的要义。

大师说:修智慧在于观心,修福德在于万行。观心以念佛为第一,万行以供养为先要,这两者是总持。我们日用一切起心动念都是妄想,是生死根本,所以召来苦果;现在以妄想心转成念佛,那念念成为净土之因,是乐果。如果一念心接一念心不间断念佛,这样妄想消灭,心光发露,智慧现前,就能成就佛法僧。众生之所以贫穷没有福慧,是由于生生世世不曾有一念供养三宝来求福德,只是做一个生死苦身,念念贪求五欲之乐来资助苦的根本。现在以贪求一己的心,转而供养三宝,以有限的生命,随心量力供养十方,乃至供一香一花、粒米斤菜,都能得无穷的福德。以此感得佛果,华藏庄严,作为将来自受用地。舍开正念佛和供养两门就没有成佛的妙行了。我们从中可以体会文殊菩萨教导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