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丁三、明如何证悟之方式

《般若品释解义疏》 ︱ 全知麦彭仁波切.撰释︱ 智圆法师.疏解 ︱

接着具体解释“唯是有必要而论行持”的涵义:

何等必要?即就此如幻事般的轮涅显现分,以无欺有缘起之故,乃至能取所取之行未消于法界之间,于众生份上,此显现相续不断,并能为利作害,由此而精进于能灭自他诸苦及作利乐之方便的道法。

有何必要修道呢?回答:按照“如幻事般的轮涅显现分”而言,以无欺有缘起之故,乃至能、所二取之行尚未消尽之间,显现一直相续不断,而且会对有情起利益和损害作用,因此对于能息灭自他粗、细诸苦以及能作暂时、究竟利乐之方便的菩提道法,应作精进修持。

“如幻事般”,指轮涅一切显现都现而无自性。然而,不论轮回、涅槃何种现相,只要其能生的因缘具足,便会显现,此即是丝毫不爽的缘起律。

“能取”指心王、心所;“所取”指境。“能、所之行消于法界”,指成佛时,分别心变现的相消尽无余;而成佛前,由于因位有能所二取的种子及习气,果上就会有二取的现相。“行”是迁流之义,因位有二取的种子、习气,果上就幻变能、所二现。正变能、所二现时,又在阿赖耶识田中熏习种子,种子成熟又变现妄相,这叫做“行”。“乃至”表示分位,包括从凡夫位到十地之间的一切地道。“众生”指九法界众生——六凡三圣。

“此显现相续不断”,比如在患黄疸病期间,明知海螺是白色,黄色只是假相,但以患病的错乱习气力仍然不断地现起黄色。像这样,如果同类因缘还在相续,则会不断现起相应的妄相。以此衡量,凡夫人有粗品种子,一到九地菩萨有微细二取种子,十地菩萨有二取习气,所以尽管能、所二现是如幻事般的妄现,但一直到成佛之前,都会持续现起。也就是说,在轮、涅方面,只要有各种杂染和清净的种子存在,就会现起种种杂染和清净的相。

“并能为利作害”:虽然只是一种妄现,但还是对心有作用,也就是清净的显现有利于心,染污的显现有害于心。比方,地狱的刀山火海仅仅是恶业习气所现,如梦中的恐怖景象般虚妄不实,但这刀山火海确实把地狱众生摧残得惨不忍睹;而天界的欢喜园也唯是妙业习气所现,如同梦中的美景般虚妄不实,但园中的光明、芳香、水流、地面等,确实能令天人感觉心旷神怡。

像这样,从地狱直到天宫之间,有种种有漏的苦乐显现,而出世间声闻、缘觉、菩萨法界有种种清净的无漏现相,相越清净,苦就越轻微、乐就愈胜妙。而这些清净现相都源于修持三乘正道,这些道正是能息灭自他诸苦及获得利乐的方便,因此须精勤修习。

此并非执著道果实有而勤修,而是犹如变现幻军能从敌畏中解脱,及士夫梦中受苦而精勤于觉醒之方便般。

中观师并非执著实有道果而勤修,而是修持如幻之道,以感如幻之果。“而是如”以下,以两喻显明此理。

第一、幻师变化幻军,能脱离敌人追杀等怖畏。

所变出的幻军虚妄不实,但能起到作用。也就是变现众多幻军能吓退敌军,由此解脱怖畏。如果不变现幻军,就始终陷在敌军围攻中遭受砍杀。所以变现幻军有很大必要。

“军”由万千将士组成,喻佛道有施、戒、忍等无量支分。“幻”指现而非实,比喻道法无实。“变现”即幻军唯是幻师所变,了无自体,比喻道是唯心所现,并无自体;或观待心才立为道,心不作则无道,因此道无自体。“敌”,指贪、嗔等烦恼聚;“畏”,指生、老、病、死等苦聚;“能从敌畏中解脱”,指以如幻之道能解脱烦恼及苦聚。总之,道虽非实法,但能令人脱苦,故有必要修持。

“灭苦”是果。果也仅是假名安立,而非实法。心有幻苦,才有此幻苦息灭;然实无幻苦,故无幻苦息灭。因此“灭苦”也只是假立,并非实有其事。

第二、梦见老虎来吃自己,吓得魂飞魄散。

梦中本无事,不是真的有老虎来咬自己,但因梦里陷在恐惧、紧张等苦恼中,就有必要设法令心觉醒。所以应当依止觉醒的方便勤修,以求尽快出梦。待至梦醒,觉醒的方便原属虚设,故不必耽著。且醒也仅是观待梦而假立,并无自体。

这个梦喻深有意味。即众生只是在做迷梦,只要醒来,一切问题就都解决了。虽然没有实有的道、果可得,但有苦时也须依止正道勤修,以求早日灭苦。

那么,对此等瑜伽师与凡庸前同现之法有何可诤?

有人问:既然在凡庸识前有山河大地等显现,在瑜伽师前也有此等显现,那么双方有什么可诤呢?

答:此并非就“显现有事”的有无而相诤,因为无任何遮现相的中观师。凡庸见有事时,将所见之事执为真实或胜义中有,不许现而无实、如幻之性,故二者相诤。

答:所诤之处并非“显现有事的有无”,因为无任何否认现相的中观师。那又诤什么呢?就是诤现相的体性是实还是虚。凡庸视所见的事物为真实,不承认是现而无实、如幻的体性,中观师则说是无实如幻(如同电影中的景象般,唯是虚相,了无实法)。为此二者发生诤论。

“无任何遮现相的中观师”,即凡夫位与圣者后得位心前的确有现相,所以中观师随顺名言或相应圣者后得位而抉择时,并不否认此点。但抉择圣者根本定位行境时,则又否认心前有现相。对此务必要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