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中国的维摩诘

  • 作者: 圣严法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319
  • 分享到:
一、前言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我在台北北投农禅寺的周日下午禅坐会上,以庞居士的〈日用事〉诗偈,作为讲开示的主题依据,当时自以为尚有些内容,经过七个月之后,再看从录音带整理出来的稿子,虽句句都是我讲的话,却觉得空洞无味。因此把《庞居士语录》从《卍续藏经》中抽出来仔细详读,并见到我的书架上,尚有此书的RuthFullerSasaki女士的英译本TheRecordedSayingsofLaymanP'ang《庞居士语录》,以及日本学者入矢义高氏的日文译注本。读来非常欢喜,是以写了这篇文章替代那篇录音稿。
我不希望这本《庞居士语录》被误认为是代表居士佛教的产物,也不觉得庞居士的存在,使得僧侣有失光彩,倒以为禅法的修行由庞居士而证明,僧俗皆可获益。禅宗史上的杰出人物,为何僧多而俗人如凤毛麟角?问题在于在俗修行者的心行是否正确。
二、庞居士的生平
中国佛教史上,有两位居士,最受后世所传颂,一位是自称为善慧大士的傅翕(公元四九七─五六九年),另一位就是庞蕴居士。
庞居士,字道玄,他的生殁年代不详,从集成于唐末五代之世的禅宗早期史书《祖堂集》卷一五所见的记载,只知他生于湖南的衡阳,见到马祖道一大师,便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师回说:「待居士一口吸尽西江水,我则为你说。」居士便于言下大悟,立即借笔砚,写下开悟偈:「十方同一会,各各学无为;此是选佛处,空心及第归。」遂不变儒形,心游像外,混迹人间,初住湖北的襄阳东岩,后居郭西小舍,唯将一女扶侍,制造竹篓,令女市货,以维生计。遗有乐道偈三百余首。
又从《祖堂集》卷四〈丹霞禅师章〉说到丹霞天然(公元七三九─八二四年)初与庞居士,同侣入京求选官,因在途中,遇一行脚僧,同席吃茶,僧问:「秀才去何处?」他们说:「求选官去。」僧曰:「可惜许工夫,何不选佛去?」遂劝他们两位去江西,参见马祖大师。以此可知庞居士与丹霞禅师,本系儒生,是有心于功名的士子,结果弃儒从禅,成了马祖大师门下的法将。丹霞先参马祖,马祖示其缘在石头希迁(公元七○○─七九○年)。根据《庞居士语录》,则说居士先参石头,次参马祖。对此先后之说,甚难论定,只能因此知道,居士曾与马祖及石头,均有法脉因缘。石头印可居士之后,还问他:「子以缁耶素耶(出不出家)?」居士曰:「愿从所慕。」而未出家。
至于庞居士为何没有出家,则与《维摩经》的思想,有极大的关联。从四祖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五祖的〈修心要论〉、六祖的《坛经》,均引用《维摩经》,《六祖坛经》并主张:「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到《祖堂集》卷一五,叙述马祖门下的「归宗智常禅师」及「汾州无业禅师」等章之中,也屡次提及《维摩经》。纵然这些人都是过的出家生活,也不否认居士亦可获得佛法的实益,这是释尊时代开始即已有了的共识。从《庞居士语录》所见,他与女儿灵照是相依为命的,可能当他自湖南到江西,又到湖北,云游各方,结交许多善知识时,也是由其女儿担任常随的侍者,并以劳力换取父女两人的川资。所以后来的灵照,也是一位悟入无生、生死自在的大修行者。又从《庞居士语录》,见到庞婆与其父女的「难易」三部曲的对话。在《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四,也见到了庞婆入鹿门寺供斋回向的作略,证知庞婆,亦非凡流。另在庞居士的诗偈之中,有一首说:「有男不肯婚,有女不肯嫁,父子自团栾,共说无生话。」被后人认为他是有男有女有妻室的人。其实《维摩经》之〈佛道品〉中早就说过:「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法喜以为妻,慈悲以为女,善心诚实男,毕竟空寂舍,弟子众尘劳,随意之所转。」因此,在庞居士的诗偈中,也说到了:「故宅守真妻,不好求外色。真妻生男女,长大同荣辱。」庞居士的「故宅」即「空舍」,「真妻」即「法喜」,「男女」即是「法喜」所生的「慈悲」与「善心」。这样的男女,自然不必「婚」「嫁」了,自然只能与之共说「无生话」了。并且他又形容他的「家」况说:「家内空空空,空空无有货。日在空里行,日没空里卧。空坐空吟诗,诗空空相和。莫怪纯用空,空是诸佛座。」这是《维摩经》的〈问疾品〉及〈入不二门品〉的思想形态。居士寂后,当时的州牧于頔,把他比作印度毘耶离城的维摩诘(见《庞居士语录》卷上),自有其理由也。又如维摩诘所居,称为方丈,而庞居士说他的居处:「草屋有三间,一间长丈二,一间安葛五,一间尘六四。余家自内房,终日闲无事。」「葛」藤,即是知见,又称为「尘」劳,他自己的内在虽是空寂常「无事」,仍不离世间尘劳的范围,这是维摩诘所说的菩萨境界。维摩诘居丈室,而空广无边,庞居士住丈二的草屋,而终日无事。此仍出于庞居士以维摩诘自况的思想。
三、不恋一物,不着一尘
在早期的禅籍之中,有关庞居士的传记资料非常之少,自宋元以来,例如,宋代的《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一四中,加上了「居士以家业尽投湘水」之说。到元代的《辍耕录》卷一九则云:「盖相传以为,居士家资巨万,殊为劳神,窃自念曰:『若以与人,恐人又若我,何如置诸无何有之乡。』因辇送大海中。」明朝董其昌的《容台别集》卷二,似乎采用了以上两种传说,予以综合而云:「庞居士虽有家赀百万,皆掷之湘流而曰:『勿累他人。』」由这些资料看,庞居士原是一位大富长者。这可能是与佛世的须达长者联想而成,也因《维摩经》曾说:维摩诘居士是毘耶离城的第一等长者,而且「资财无量」。又以罗什三藏注《维摩经.方便品》中,也提到:「外国白衣,财多富乐者,名为居士。」庞居士既被誉为中国的维摩诘,便顺理成章地说他拥有「家资巨万」了。至于为何不用以布施贫穷,供养三宝,竟投之于水?这与他诗偈所表现的意趣有关,他说:「贫儿把他物,被物牵入廛。」「所求不称意,合家总啾唧。」又说:「富儿虽空手,家中甚富溢,家有无尽藏,不假外缘物。」此本是众生皆自有佛性的思想,心外求佛,等于杀佛,心外求法,无法可求。此也正是马祖大师示大珠慧海的那个「自家宝藏」的意思。后人附会,便说居士既不以身外财物为真富,且成为牵累,所以把巨万的家资,投掷入水了。
在庞居士的诗偈中,也可以看到他修证之后的家况,好像是非常简陋的,他说:「余家久住山,早已离城市。」又说:「老来无气力,房舍不能修;基颓柱根朽,椽梠脱差抽;泥涂零落尽,四壁空飕飕。举头看梁柱,星星见白头;慧云降法雨,智水沃心流;家中空豁豁,屋倒亦何忧。山庄草庵破,余归大宅游;生生不拣处,随数说无求。」以上的描述,类似寒山的生活意境。虽可以看作庞居士的实际家景,更可以视作庞居士的心境。若将诗中的「家」「宅」,看成尘世的六根六境,也是出世的涅盘妙心,则更妥当,尤其由于「山庄草庵破,余归大宅游」两句,点出了草庵是根尘的色身,大宅是「故宅」,即是「不与万法为侣」的人人本具的般若空性或本然佛性。此一思想系源于《法华经》的火宅喻。所以庞居士虽现在家身相,却充满了出尘离欲的意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