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今天开始讲解第五个问题:二谛何者为主要?
全论分三: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分三:一、依教理广说;二、依殊胜窍诀略说;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分七: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三、入定有无执著相;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五、二谛何者为主要;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五(二谛何者为主要)分二:一、遮破他宗;二、建立自宗。
丁一(遮破他宗)分二:一、提出问题;二、于彼答复
戊一、提出问题
二谛何者为主要?
二谛是指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究竟哪
一个
更为主要?
我们的见闻觉知以及见闻觉知的这些行境都属于是世俗谛;远离见闻觉知的,超越见闻觉知的这些行境都属于是胜义谛。胜义谛和世俗谛二分的基础是什么?二分的基础就是尽所知。尽所知是二谛的分基。
世俗谛和胜义谛的安立方法也有很多种,遍知麦彭仁波切在《中观庄严论释》里讲了两种:第一种是实相和现相二谛。实相与现相同一的能取所取都是胜义谛,实相与现相不同一的能取所取都是世俗谛,这主要是依佛第三转法轮的教义而分的。第二种是现和空二谛,无论是清净还是不清净的,所有的现相都是世俗谛;无论是单空还是双空,一切空性都属于是胜义谛,这主要是依佛第二转法轮的教义而分的。
我们在这里讲的二谛主要是现空二谛——显现和空性。世俗谛主要指显现,胜义谛主要指空性。
此处流浪者向老仙人问:最终二谛哪
一个
更主要?下面是老仙人的回答。
戊二(于彼答复)分三:一、第一种
观点
;二、第二种
观点
;三、第三种
观点
。
己一(第一种
观点
)分二:一、说此
观点
;二、辨析彼义
庚一、说此
观点
:
有许胜义谛主要,谓世俗乃迷乱现,
执为所断说胜义,乃未迷乱胜义谛,
即是真实之见解。
一种
观点
认为,最终承许是胜义谛主要。比如因明论师玛夏相秋多吉等很多大德认为最终是胜义谛主要,噶举派和萨迦派里也有部分论师和大德持这种
观点
。
对方认为,世俗谛的法都是迷乱的显现,是暂时的,是最终所断的法,要抛弃的,所以它最终不主要。胜义谛则是诸法的究竟实相,它是最终要成就的
一个
境界、
一个
果位,所以最终是胜义谛主要。应该去研究、观察胜义谛,主要去了知、证悟胜义谛,这样最终才能获得解脱、成就。胜义谛不是迷乱现象,真正见到了胜义谛才是真实的、最究竟的见解,所以胜义谛是最主要的。
庚二、辨析彼义:
虽说世俗
若
真实,胜义不成空性故,
然而断除世俗谛,之外他法胜义谛,
少许亦不可成立,二谛方便方便生。
“虽说世俗
若
真实,胜义不成空性故”,对方认为,世俗谛是迷乱的显相,世俗谛覆盖胜义谛,世俗谛是暂时,最终是要所断的。其实束缚我们的不是显现,而是对显现的分别和执着。如帝洛巴上师对那诺巴所说:孩子,显现不会束缚你的,执著会束缚你,所以你要断除对一切法的这种执著。同样,这些显现法、缘起法它是无障碍的,我们去分别执著,然后自己束缚自己,这样因迷乱而轮回,无法获得解脱,所以主要应断除分别执著。
所有的这些显现、缘起法都是假立的,都是如幻如梦的,本体是空。这些缘起法无有自性,犹如梦境,都是由心来假立的,因此就成立了空性。如果这些显现法、缘起法是真实的存在,就无法能够成立胜义谛的空性。
有显现才能够体现空性,有空性才能够真正了知缘起法,才能够真正显现这些法。
若
不是空性的话,不会显现的;
若
没有显现的话,也不会体现出空性。因为这些显现法都是假立的,是无自性的,所以才能够成立胜义谛上的空性。否则,胜义谛上的空性是怎么成立的?世俗谛是法,胜义谛是法性,它们是法和法性的关系,没有法,哪有法性?所以抛弃了世俗谛,抛弃了显现,就无法能够成立空性。对方认为世俗谛不主要,想单独通过抉择、修持胜义谛而获得成就,这是不合理的。
“然而断除世俗谛”:“断除世俗谛”是指一切现法都断灭了、灭尽了。
若按
对方
的
观点
,
一个
成为了单独显现的实有,即有无之间的“有”;
一个
成为了单空,即有无之间的“无”。要抛弃世俗谛,那就是抛弃显现,即显现最终断灭、无有了。
“之外他法胜义谛,少许亦不可成立”:“之外他法”就是胜义谛。你
若
抛弃、断灭了世俗谛上的这些显现法,找不到任何他法能够成为胜义谛的。你断除世俗谛显现法,同时也就断除了胜义谛这个空性。
你认为世俗谛不主要,它是迷乱的显现,是最终的所断。但是你现在断除世俗谛显现法的同时,也断除了胜义谛空性,你无法能够建立胜义谛空性。所以这是不合理的,对方也不会这样承许。
“二谛方便方便生”:世俗谛和胜义谛是方便和方便生的关系。以显现证悟空性,以空性了达显现、缘起,所以是方便而方便生。断除世俗谛的显现法,同时也就断除了胜义谛这个空性。
不依所察之有实,彼之无实不存在,
是故有实与无实,二者缘起性相同。
“不依所察之有实,彼之无实不存在”:有实法就是有为法,无实法就是无为法。有实法、无实法都是相对立而成立的。如果不依靠有实法,就不存在无实法;不依赖有为法,就不存在无为法。无实法的存在要依靠有实法。没有有实法的存在,无实法也不存在。
“是故有实与无实,二者缘起性相同”:有实法与无实法都是缘起法。所有的有实法都是依靠自己的因缘而生,所以都是依赖于他法的,都是缘起法。所有这些无实法都是以观待他法而成立的,都是依他法而存在的,所以也都是缘起法。
若
是缘起的,就不是实有。什么是实有?实有是前后不变的,不依赖于他法的。缘起法是前后变化的,依赖于他法的。二者相违,只要是缘起法那就不是实有的,不实有就是空性的意思。
缘起性空,相上是缘起,体上是空性。有实法、无实法,有为法、无为法都是一样,从体上讲都是空性,从现上讲都是缘起。存在也都是同一存在,不存在也都是同一不存在。要留下的话都得留下,不留下的话都不能留下。
如果依对方的
观点
,断除世俗谛,留下胜义谛,那么最后要成就的就不是性空,而是
一个
单空。因为最终要保留空性、断除显现,这时空性和显现就不是一体的。这个世俗谛就成为了
一个
单独的“现”, 不是和“空”双运的、一体的,这样它就成为
一个
实有法、有为法了。“现”是所断,是不需要的,是要抛弃的,那么最后就是
一个
单独的“空”,这就是单空,不是性空,是
一个
无为法。他们也是不承许单空的,但是他们的确有这样的过患。按你们的
观点
,最后成为了
一个
单独显现的实有,即有无之间的“有”;成为了单空,即有无之间的“无”。
一个是有
为法,
一个是
无为法。
尽管如此,无论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显现上都是存在的,都是缘起,都是无欺的,体上都是空性。所以
若
是留下,在显现上都得留下,都是缘起法;如果不留,那就是在体上都抉择为空,不留任何法。所以,对方抛弃世俗谛而保留胜义谛的选择是错误的。
倘
若
耽著于空性,以此断除诸显现,
则已玷污缘起空,龙树善妙之宗旨。
诸法本性是空性,这是胜义谛。
若
你们执著空性,单独抓胜义谛,而认为现法都是迷乱的显现,是最后要断除的,所以就去断灭现法。这不符合龙树菩萨的教义,玷污了龙树菩萨的善妙宗旨。
龙树菩萨的善妙宗旨是什么?就是缘起性空不二,即现空不二。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现空无二。缘起性空就是双运。缘起的本性即是空,从空性中生起缘起。现即是空,空即是现;空中现,现当下空。
佛在经中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一切法都是这样,既是空也是现,现空双运。龙树菩萨也抉择了佛的这种大空性的教义。龙树菩萨在《中论》第二十四品中讲:“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
若
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因为是空性,所以一切都可以成立。
若
不是空性,一切都不能成立。因为是空性,所以就有显现;因为显现,所以就是空性。现空是双运的,现空是不二的。龙树菩萨的宗旨非常符合佛的教义,也非常符合诸法的究竟实义。
若
是认为世俗谛是暂时的、最终是要断除的,胜义谛是究竟的、最终是要获得的,这就已经将二谛分开了,要舍弃其一、获取其一。你们如此抉择,违背了佛的教言,也违背了龙树菩萨的教言,已经玷污了龙树菩萨的善妙宗旨。这是对方自己也不承许的,他们也承认佛的教言,也是承认龙树菩萨的
观点
的。
汝许见空修彼道,证悟唯一单空界,
圣者入定空性智,成灭法因亦有过。
如果按对方的承许,因为世俗谛最终是所断,已经断除了,所以不需要显现世俗谛,那就修
一个
单独的空,就是单空,
一个
“无”。最终得地的时候,菩萨所证悟的境界也肯定是
一个
唯一的单空,因为他们前面所持的就是单空见,依此串习修持,最终所获得的这个境界也肯定是个单空。既然如此,就没有世俗谛,没有显现法。无有现法,就是断灭。所以圣者(见道、修道位的这些菩萨)的入定就成为灭法的因,这是对方的一大过患。
对方自宗认为,自己的
观点
特别符合佛的教理,也符合龙树菩萨的教理,自己的
观点
和应成派是同一的。但是实际上对方并没有和应成派同一,又违背了月称论师的
观点
,成为了月称论师辩论中所推翻的对境。
月称菩萨曾经给清辩论师假以及他的支持者立了
一个
过患,现在这个过患也同样可以假立在对方的
观点
上。在抉择胜义谛时,清辨论师主张将二谛分开,在胜义谛上诸法不存在,在世俗谛上都存在,即把世俗谛留下来了。但是这个时候抉择的是胜义谛,不是世俗谛。抉择胜义谛的时候,不能留下来任何法。
若
是有任何留下来的法,就都是在胜义谛上存在的。如果这样,在菩萨入定的时候必须“有”,否则,菩萨的入定智慧就变成灭他们所留下来的法的因了。他们有这样
一个
过患,当时月称菩萨给清辨论师等发了三大过患,这是其中之一。
当时月称菩萨给清辨论师发的这个非常难以推翻的过患,今天为什么落到对方的头上?因为他们也把二谛分开了。他们认为,世俗谛是迷乱显现,是暂时的,最终是要断除的;胜义谛是究竟实相,是最终所取的;所以世俗谛不是主要的,胜义谛是主要的。这就将二谛分开了,那么胜义谛上就不能有现法了,胜义谛和世俗谛二谛不能双运,空和现不能双运。他们修的也是单空,最终获得的也是单空的境界,菩萨的入定智慧就变成了灭法之因。这是他们自己也不承许的,但是他们就有这个过患。他们认为自宗的
观点
和月称论师是一致的,但现在已经违背了月称论师的
观点
。
诸法本来为空性,然不偏堕现空故,
执说唯空主要者,未知究竟之意义。
“诸法本来为空性”:轮涅一切法本来就是空性的,一成立的时候就是空性,一存在就是空性,不是后来变成空的,否则就不是空性了。它在一成立、一存在的当下,是依因缘而生的,依他法而生的,所以是缘起法。既然是缘起法,那就不是
一个
实有的法,而是个空性的法。
“然不偏堕现空故”:它不会偏堕现分,也不会偏堕空分,而是现空不二。也可以说,空性缘起不可分割、无二双运。它既不是单现,也不是单空,而是现而空,空而现,现而无自性,无自性而显现,这才是诸法的实相本义。
“执说唯空主要者,未知究竟之意义”:如果认为最终空性胜义谛主要,那就已经分别执着了,分别空性并执着空性,偏堕于空分,最终的空性肯定也是个单空。这种人是没有了知和证悟诸法的究竟之意义。“究竟之意义”是什么?现空不二。他已经将现空分开了,认为最终是空性重要,就是没有明白诸法的究竟实义。
己二(第二种
观点
)分二:一、说此
观点
;二、辨析彼理
庚一、说此
观点
:
有者抛开胜义谛,仅从世俗方面言,
将续部见分高低。
现在又是另一种
观点
。自宗宁玛派的一些学者、大德,他不重视空性见。比如有些人主要修生起次第,观想本尊和坛城,念咒语,求悉地。他们不重视空性见,也没有空性见。其实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也是双运的,圆满次第分有相的圆满次第和无相的圆满次第,无相的圆满次第就是本来清净见,就是空性见。显宗里所讲的远离四边或八边的大空性见解和密宗里讲的本来清净是
一个
意思。修生起次第的时候,无论是观本尊还是求悉地,都不能离开大空性这个见解。但是他们对此毫无所知,没有无相圆满次第的修法,没有大空性的见解。仅仅在现分上,执着坛城、本尊、仪轨和咒语等修法,然后区分高低。除了自宗宁玛派,其他宗派里肯定也有这样的情况,这是不合理的。
“有者抛开胜义谛”:二谛的安立方式有很多种,此处是指现空二谛,“世俗谛”是指显现,“胜义谛”是指空性。“抛开胜义谛”是指抛开大空性的见解。什么是大空性见解?就是远离四边、八戏的大空性,对此生起定解这叫空性见。没有空性见就是抛开胜义谛。
现在修净土宗、密宗的人里这样的情况特别多。他们认为,“我就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就可以了,不需要空性见”,“我修本尊念咒语就可以了,不需要空性见”。这都是在相上执着,他们只有单独的现分,没有空分,没有空性见,这样的修法是不会成就的。你可以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但是你得要有空性见解;你也可以念咒语修本尊,但是你也必须有空性见解。
若
是没有无我和空性的见解,修也是白修。
“仅从世俗方面言,将续部见分高低”:诸法体上是大空性,但是诸法显现上是大光明。
若
没有空性见,仅仅在显现方面而言,说这个殊胜那个不殊胜,说这个了义那个不了义,说这个是胜义谛那是世俗谛。说行部比事部高,瑜伽部比行部高,无上瑜伽比瑜伽部高,然后玛哈瑜伽、阿努瑜伽、阿底瑜伽
一个
比
一个
高,就这样将续部见分高低。这个见是显现上的见,光明上的见。这只是单独就光明分、显现分而言的。
庚二、辨析彼理:
未以胜义空性摄,世俗本身之见解,
分为高低不合理。
没有胜义谛空性见的摄持,仅仅是在显现的光明见上进行区分,这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个光明见也不是正确的光明见。见解的基础是空性见,有空性见才有大光明见,没有空性见不会有大光明见。大光明就是色身佛,色身佛包括化身佛和报身佛。无论是坛城,还是佛,都是从法性中产生。色身是法身的显现。法身就是指空性,诸法的本性是空性,所以就有法身。有法身才有色身,没有法身从哪里显现色身?没有空性从哪里显现这些法?没有空性就没有显现。所以没有空性分,没有空性见,仅仅是在显现的见上进行区分,是不合理的。
不具胜义之确信,仅观世俗之本尊,
只是信解非正见,外道诵咒自观他。
“不具胜义之确信,仅观世俗之本尊”:“胜义之确信”指空性的见解。
若
是对远离四边的大空性没有生起定解,仅仅观显现上的本尊、坛城并念诵仪轨、咒语,是没有意义的。
“只是信解非正见,外道诵咒自观他”:此时对佛、坛城、仪轨、咒语等也许有一些信心,如相信“我念祈祷肯定得到加持”,但是他没有见,没有空性见、正见。
若
是没有空性见,仅仅在显现上观本尊,并且自己观成本尊、佛,这都不能断除轮回的根,不能解脱烦恼。否则,外道也能解脱,也能成就了。
因为外道徒在持诵某些咒的时候也要观神尊,有时候也将自己观成神尊。如果按你们的
观点
,对无常,尤其是无我、空性没有生起定解,仅仅观世俗谛上的本尊、坛城去念修也能够断除轮回的根,能够断除烦恼,能够解脱,那么这些外道也能解脱。外道为什么不能断除轮回的根——我执?为什么不能摆脱烦恼?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无我、空性的见解,对无我、空性没有生起定解,没有了知诸法的本性实相。
你可以念佛,可以观想坛城以及本尊,修这些殊胜的景象,但是你得有空性的见解。我们每天都修金刚萨垛除障法,观想金刚萨垛佛降下甘露,沐浴了我们的身体,消除我们的一切业障、魔障等。谁生起定解了?谁起到作用了?只是业障减少了而已,没有彻底消除。为什么呢?没有对缘起性空的道理生起定解。为什么金刚萨垛佛在我们的头顶上方呢?为什么他能降下甘露呢?为什么他能消除我们的魔障、病障、业障呢?都因为是缘起性空!真正明白了缘起性空的道理以后,才会生起真实的定解,才真正能够起到作用。
现在很多人心里有这样的疑惑:佛在我的头上降下甘露,我的病障、魔障、业障都消除了,我得以清净了,能吗?佛能在头上吗?即使佛在头上,他能降下甘露吗?从哪里降?即使他降下甘露,能沐浴我的身心吗?心是摸不到的
一个
无形的东西,怎么能沐浴得到呢?即使能沐浴我的身心,这就能消除我的业障、魔障、病障吗?……为什么有这些疑惑呢?就是因为没有懂得缘起性空的道理。金刚萨埵佛能在我的头上,能降下甘露,能沐浴我的身心,能消除业障,为什么?因为是空性!所以一定要明白缘起性空的道理。对缘起性空的道理生起定解后,再去修,才能够成就,之前很难!
极少数利根者就不说了,他证悟的过程和方法是不可思议的,已经远离了我们的意识。比如国王恩扎布德,他是一瞬间就获得了圆满的成就,他是见和成同一,见的同时圆满成佛了。一般的人都是不可能这样成就的,都必须要按次第一步一步修行。在显现方面、光明分上,你可以修本尊,也可以念佛求净土,但是你先得有空性见解的基础,在空性见解的基础上,按次第修行。空性见也是按次第来修的,先将外境抉择为空,然后再将内境抉择为空,最后才能够抉择到大空性。然后修光明分方面,也是按次第的。
己三(第三种
观点
)分二:一、说此
观点
;二、以理驳斥
庚一、说此
观点
:
有谓世俗极重要,因为二谛需双运。
这是另外的一种
观点
,主要是格鲁派的一些大德所承许的。他们认为,世俗谛、显现非常重要,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因此他们再三强调世俗谛,并且在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也留下了世俗谛这些显现法。
格鲁派的这些学者们因明学得非常透彻,辩论能力都特别强,擅长咬文嚼字,注重名言上的法,所以主张名言是任何时候都要存在的,要不然就不能双运。“柱子不以柱子空,而由其上实成空”,这就体现了他们的
观点
,即在抉择大空性时,把世俗谛保留了下来。他们认为,因为二谛要双运,所以世俗谛任何时候都不能说空,不能说没有。
其实,说“空”是正确的,因为这是抉择空性,不是断灭。但是他们接受不了,就是这样的根基。实际上,把世俗谛留下来时,才不是双运呢。
若
将世俗谛留下来,实际上二谛就分开了。这种所谓的“二谛双运”,就如同白色的绳子和黑色的绳子缠在一起一样,这不叫双运。中观所讲的双运是一体的意思。
固执如此
观点者
,再三赞叹世俗谛,
然修双运见解时,舍弃双运持单空,
善妙说法良母后,实修童子未跟上。
“固执如此
观点者
,再三赞叹世俗谛”:他们固执地去执着世俗、名言、显现,再三赞叹世俗谛。在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他们把显现留下来,不抉择为空。显现是非常重要的,任何时候都要留下来,任何时候都主要是在显现上去抉择或者判断。
“然修双运见解时,舍弃双运持单空”:他们认为,二谛是要双运的,世俗谛的这些显法重要,
若
是没有显法,没有名言,怎么双运呢?
若
是没有世俗谛,那就是断灭。所以世俗谛特别重要,任何时候都要留下世俗谛。
然而应该去修双运见解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失去了双运,仅修持了
一个
单空。为什么?因为在将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他们把世俗谛留下来,二谛分开了,因此他们所抉择的是
一个
单空。在此见解上去修,修的也是
一个
单空。
万法抉择为大空性的时候,二谛不能分开,将万法直接抉择为空性就可以了。这个空性不是断灭,它可以有世俗谛,可以有这些现法,可以有名言,但是他们没有明白和证悟这个道理。
他们之所以留下世俗谛,任何时候都不能说没有显现、名言,就是担忧成为断灭法。他们认为万法抉择为空性的时候,若是不留下名言,就肯定是没有名言法了,因此就觉得抉择空是
一个
断灭。为了避免断灭的过患,所以留下了名言。但是,留下世俗谛的结果,恰恰使他们抉择和修持的“空”成为了
一个
单空,最终自己就断灭了。
前面麦彭仁波切讲过,
若
是他们真想抉择现空双运的大空性,那就不要将世俗谛留下来,直接抉择为空。这个空并不是
一个
单空,不是断灭,它可以有显现,可以有名言,它是不离显现,不离名言的。这个“空”是和显现一体的,才真正成为双运。
“善妙说法良母后,实修童子未跟上”:他们所谓“现空双运” 的善妙说法就像良母,而实修如童子。童子没有跟上良母。他们真正去修的时候,没有抉择到大空性,没有修到大空性,只抉择了
一个
单空,只修持了
一个
单空。
这些大德们之所以这样抉择,也是有密意的。这也是他们暂时的抉择,是为了度化一些相应根基的众生。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认识。
今天就讲到这,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