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定解宝灯论》讲记(二十八)[第六个问题]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674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继续讲解第六个问题:异境何为共所见?

地狱众生、饿鬼众生、人道众生、天道众生等同时看一杯水时,所见都不同,这时有没有一个共同所见?在外境上有没有事实存在的这样一个物质?到底是铁汁、脓血、水,还是甘露?它们都不存在还是都存在,或者是其中的一个在外境上存在?

有的宗派认为,水是共同所见。本来是水,被看成了铁汁、脓血或甘露等,所以水是共同所见。在外境上存在的只有水,所以人的所见才是正确的,其他的所见都是不正确的。

这个观点是没有依据的。对人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对地狱道、饿鬼道等其他道的众生来说不是这样的。他们根本看不到水、得不到水,只能看到铁汁或脓血,所以他们认为,铁汁或脓血在外境上才是事实存在的,其他都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若是要和其他道的众生辩论,没有一个可靠的依据。之所以承许共同所见是水,就是因为我们的所见与所得都是水,除了这个没有任何其他依据。而地狱众生和饿鬼众生等其他道众生也会以此为依据,认为共同所见是铁汁或脓血。地狱众生的所见与所得是铁汁,这是他亲眼看到的、亲身体会到的。饿鬼道的众生也会认为自己的所见与所得是脓血,这是他亲眼所见、亲身体会的。所以我们以水为共同所见,没有更可靠、更具说服力的依据。

若认为本来是水,地狱众生、饿道众生因为业障重、福报小,所以没有见到和得到水。如果以此为依据,那么天道的众生得到的是甘露,佛菩萨见到的是佛菩萨这样的清净境相,他们也没有见到水,能否因此就要得出结论:我们比天人或佛菩萨的福报大,我们比他们还清净?

可见,若是以水为共同所见,肯定是不成立的。湿性或是其他物质也都同样不能成为共同所见。这些都是他宗的观点,我们在前面已经很广泛地进行了遮破。现在要建立自宗。

自宗建立了暂时的共同所见和究竟的共同所见。暂时的共同所见是以观待进行安立的,它是经不起观察的,只是可以暂时这样安立。对人类来说,水是共同所见,但这不是对其他所有的众生而言的。同样,对饿鬼道的众生来说,脓血是共同所见。以此类推,对地狱的众生来说,共同所见是铁汁;对天界的众生来说,共同所见是甘露;对佛菩萨来说,共同所见是清净的刹土或是清净的佛尊。这就是观待安立,暂时这样安立的,是经不起观察的。若再进一步观察,为什么人的所见是正确的,为什么其他的众生所见是不正确的,这是没有依据的,无法说明的,所以是不成立的。我们讲中观、讲空性的时候,抉择的是诸法的实相和真理。这个时候应该是以胜义谛观察量去观察,然后再安立。若是以胜义谛的观察量去观察,这些共同所见都是不应理、不成立的。

我们以观待进行安立,这是在名言谛上不观察而暂时安立的。进行观察的时候不能这样安立,此时自宗有一个究竟的共同所见,即法界明分,也可以说是现分。它是通过观察也能安立的。为什么说是究竟的呢?因为它是诸法最究竟的实相。这是胜义谛观察量的一个所得,所以是经得起观察的。无论从地狱还是到佛果之间,所有这些清净不清净的显现都不离法界明分或法界现分,所以这是一个究竟的共同所见。

若是没有明分或现分,所有的显现都不能有。就像看戏剧,若是没有这个演员,就不会有他所扮演的这些角色。同样,若是没有法界明分、法界现分,所有这些清净、不清净的显现都不能有。明分和空性是一体的,也就是现空双运。“何者现空若圆融,则彼一切皆合理,何者现空不圆融,则彼一切均非理”。空性不离显现,显现不离空性;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它们是一体的。所以我们可以说是“现空”,也可以说“空性”。《中论》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也是这个意思。这里强调的是空性。因为是空性,所以一切显现都可以有;若不是空性,一切显现都不能有。在此处主要讲的是“现空”,为什么不直接说空性呢?因为这里要安立共同所见。共同所见就是法界明分或现分,这里带着“现”。我们安立的共同所见是现不是空。但是这个现之所以是法界现分,因为它是和空不二的现,若是和空分离了,若二者不是一体、不二的,就不能成为共同所见。

我们安立的共同所见是和空不二的现。为什么称法界明分?所谓的一真法界本身是无可分的,现在以我们的分别念分为现分和空分。但现分和空分也是不二的、一体的,现也就是空,空也就是现。所以这里讲的“现空”其实也可以说是空性。

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不离空性,所以万法——无论是清净的或者不清净的——可以有各种显现、各种变化。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对于不清净的境相,我们以水为例,为什么它有这么多的不共所见?我们看是水,但是其他众生看不是水,而是脓血、铁汁、甘露、虚空、佛等,它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显现。为什么?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所以有各种显现。这些显现是和空不二的,本性是空。若不是空性,而是在外境上有一个实有的水、脓血或甘露等这样的物质,那么其上就不能有这么多不同的显现。“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因为是空性,所以可以有这些不可思议的显现。

几个人看这杯水时,可能也会有一些不同的显现或感受。有的觉得美,有的觉得丑,有的觉得一般。有的觉得好喝,有的觉得不好喝,有的觉得一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显现或感受呢?就是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的。若水及其自性在外境上实实在在存在,那么看到的、享用的或感受到的就应该是一样的,不能有这么多种不同的显现,也不会有这么多不同的感受。

清净的境相也是如此。比如,化身佛分为投生化身佛、工巧化身佛、种种化身佛、殊胜化身佛等。如释迦牟尼佛等就是殊胜化身佛,投生化身佛就是一些转世等,工巧化身佛如唐卡、佛像等,还有种种化身佛。为什么有这么多种化身佛,有这么多种清净或不清净的显现呢?因为他的本性也是空性的,所以有各种各样的显现。报身佛和化身佛都是与法身佛不二的。法身佛是空分,色身佛是现分,二者是一体的、不二的。

我们现在修法的时候有很多观想,但这些不是妄想,是可以不虚显现的。比如我们修金刚萨垛除障法的时候,你可以观想在自己的头顶上方有一朵千瓣白莲花,莲花上有一个月轮,月轮上面有一个白色的“吽”字,“吽”字瞬间变成金刚萨垛佛。金刚萨垛佛心间有一个咒轮,从咒轮里降下甘露,沐浴我们的身心,消除了我们的病障、魔障、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等一切障碍,我们的身口意得以清净了。然后,金刚萨垛佛化成光融入我们的体内,自己变成了金刚萨垛佛。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的,所以这些观想可以成立。有的人会有疑问:只这样想是不是妄想啊?有实际意义吗?能实现吗?如果你不明白大空性的道理,就会有这样的疑惑。只有真正明白了大空性的道理,才不会有这样的疑惑。

我们很多生起次第的修法都要有圆满次第的基础,都是要在有证悟空性的智慧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你不明白大空性的道理,没有证悟大空性,很难成就。因为是空性,所以可以有各种显现,显现也可以任意变化。

所谓的神通也是这个道理。为什么通过神通可以变化呢?因为这些法的本性是空性的,所以通过一些力量或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使它变化。如果它的本性是实有的,即使有再大的能力、再大的神通,也不能变化。

己二(遣除正量非量不合理之争议)分三:一、自宗能成立现量与比量且并非无意义;二、他宗不能成立正量;三、自宗能成立正量之理。

庚一、自宗能成立现量与比量且并非无意义

若谓如此量非量,分类亦成不应理。


“量”有正量和非量的区分,正量是正确的,非量是不正确的。既然诸法的本性是空性的,现空是圆融的、不二双运的,因此什么都可以显现,想怎样变化就可以怎样变化,想怎样显现就可以怎样显现。而能取的心识有正确和不正确的分类,若如此承许,那么这些分类就都不能成立了。这是他方的疑难。

万法的显现和变化都不是随便的,所以不会混乱。否则,柱子可以变成宝瓶,宝瓶也可以变成柱子;甜的可以变成辣的,辣的也可以变成甜的;水可以变成甘露,甘露也可以变成水。如此一来,就混乱了,这些正量和非量、正确和不正确的区分也都不能成立。水就是水,甘露就是甘露,水的本性是湿,火的本性是热,在世俗上、名言上这些安立都是有一定根据的。

诸法的本性是空性,都是现空圆融、现空双运的,所以从本性的角度、诸法实相的角度来分析,是任意可以显现的。但是这些显现都是有依据的,不是随便的。

众生的所见和所感都是依靠自己的业力,业力不同,显现则不同。比如,饿鬼道众生看不到、得不到水,只能看到和得到脓血,因为这是他的业。地狱众生看到铁汁,看不到水,这也是他的业。人只能看到水,看不到甘露,这是人的业。天界众生只能看到甘露,看不到佛、菩萨那样一个清净的境相,这也是因为他有这样的业。一切显现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都是由业牵引,不是随便显现的。所以不会混乱。

业有共同的业和不共的业。比如,人类有共业,所以所见大致上都是一样的;恶道众生和我们之间没有共业,所以大致所见是不一样的。人道中,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有共业和个业。今天我们大家在一起闻法,这可能是一个共业。但各自感受都不一样,有的觉得特别殊胜,有的觉得一般,有的甚至心生厌烦,这些则是因个业所感。

对于一个清净的境相,比如化身佛,由于每个众生的相续不同、根基不同、福报不同,所看到的境相也不同。有的众生相续比较清净,比如说一地、二地、三地的菩萨等,他们看到的可能是如释迦牟尼佛那样殊胜化身佛的境相。有的众生看到的可能是投生化身佛,有的众生看到的是工巧化身佛,有的众生看到的只是种种化身佛。其实众生所看到的境相都是法身佛的化现,都不离法身佛——大空性。但是我们的所见和所感不同,有的看到的是殊胜的境相,有的看到的是一般的境相,有的看到的是更不清净的境相,但这也是化身佛。

佛菩萨的显现要靠自己的愿力。佛菩萨有自己的愿,每尊佛菩萨的愿力不同。比如,金刚萨埵佛是帮助众生消业的,文殊菩萨是帮助众生遣除心灵上的无明黑暗的,药师佛是帮助众生解脱暂时或究竟的病苦的。佛菩萨有共同的愿力,也有不共同的愿力,所以显现也不会混杂。

因为诸法的本性是空性,所以什么都可以显现,这些显现随时也可以变,但是要靠众生自己的业力,靠佛的愿力。业力要成熟,愿力也要成熟,不然还是不会显现。因果规律是不会混乱的,这些显现也是永远不会混乱的。这是一个甚深的道理,在此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任何显现不现他,是故依观现世量,
所量并非不成立。诸法自性住本体,
分类一体与异体,正量可以成立故。


“任何显现不现他”:六道众生看同一物质时,所见都不同。比如,饿鬼道众生看水的时候,他们见到的是脓血,对他们来说只有脓血这个显现,不会有水、甘露等其他显现,否则就混杂了,因为这是他们的业。人看到的是水,天人看到的是甘露,饿鬼道众生没有这个业,没有这个福报,所以看不到这些。他们看到的只有脓血,没有别的,所以不会混。对他们来说,脓血是无欺的,见脓血的能见根识可以说是正量。

人类看水的时候,他们见到的是水,这是他们自己的业感。他们的显现只有水,不会有甘露、脓血等其他显现。对人类来说,水是不欺的,见水的能见根识是正量。他们看到了水、去取水的时候,也能得到水,而且喝了水能解渴,能起作用。但是对饿鬼道众生来说,水是非量,因为他们没有见到水,也没有得到水,他们见到的只是脓血,得到的也是脓血。

天界的众生看水的时候,看到的是甘露。他们的显现只有甘露,不会有别的物质。他们若是去取甘露,也能得到甘露,所以对他们来说甘露是不欺的,能见甘露的根识是正量,若根识见到了脓血、水等其他显现则成非量。

“是故依观现世量,所量并非不成立”:“量”有胜义量、观现世量、净见量等。以观现世量进行观察,所取都能成立,即以观待而安立。在世俗谛、名言上可以有正量、非正量,有正确的、不正确的分类。这些能取都属于观现世量,不是胜义量。站在这个角度而言,一切法都是可以成立的。

“诸法自性住本体,分类一体与异体,正量可以成立故”:在名言谛上,任何法的自性都安住于自之体相上。比如,对我们人类来说水是湿性,火是热性,此自性在名言上是不会变的。一切法都因此可以区分一体和多体。比如柱子和宝瓶,柱子有它的自性,它永远不失去自己的自性;宝瓶也有它的自性,它永远也不失去自己的自性。柱子和柱子的颜色、形状、长短都是一体的。而柱子和宝瓶、房屋、车子,都是多体。诸法有一体和多体的分别,这些都各自有自己的能取,这些能取的根识都是正确的,即可以成立为正量。

故以观待量成立,独立自主之诸法,
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


“故以观待量成立”:即以观待可安立共同所见。在名言上,对人类而言,水是共同所见,人类众生能见水之根识是正量。这是观待人类而能成立的。为什么呢?若不是以观待而成立,那么一经观察就都不成立。比如,我们以胜义谛的观察量去观察,无论是所取——水,还是能取——看见水的眼识,都是不存在的,都是空性的。此外,若不以观待而成立,则作为共同所见的水对饿鬼道众生来说也要成立,但实际上水对饿鬼道众生来说并不成立。饿鬼道众生的所见是脓血,对他们来说只有脓血,他们只能得到脓血,根本没见到水,没得到水。人类若是跟他们辩论,应该要有非常可靠、合理的依据,但是没有这样的依据,所以水对他们来说是不成立的。

“独立自主之诸法,并非以量可成立,若成则应成实相”:如果不是以观待量成立,而有一个独立自主而存在的共同所见,那就成为实成法了。其一,若所有众生的所见不是自己的业感,而是在外境上实实在在的存在,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显现都不能有。因为它是在外境上事实存在的,在它所存在的空间和位置上就不可能有别的显现。比如,若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那就不能有脓血和甘露等其他显现,根本没有空间和位置。其二,若是它在外境上实实在在存在,则在胜义谛的观察量前也应存在,但这能经得起观察吗?若是世界上有一个经得起胜义谛的观察量观察的法,那就是实成法。在这个世界上若是有一个实成法,所有的显现都会断灭,都不能有,这个过患是非常大的。

在名言上可以暂时承许共同所见,但这是不经过观察,暂时这样观待的。比如观待人类而言或者观待饿鬼众生而言,有共同所见,这样观待可以成立。但是一经过观察,都是不成立的。

一水执水量成立,不相观待独不成,
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


“一水执水量成立,不相观待独不成,”:水是所取,能取水的人之根识叫水量。在它面前,水是成立的。若不是如此观待安立,则不成立。比如,人看见水,能见水的眼识就是水量。人享用水,能取水的人之舌识、身识、意识等是水量。水是观待它们而成立的,在这些能取前面是成立的,而在其他的能取前面是不成立的。如在饿鬼道众生的能取前面,水是不成立的。

“胜义观察不成立,饿鬼前亦不成立”:为什么说“不相观待独不成”?其一,以胜义谛的观察量去观察,水不成立;其二,饿鬼等其他道众生的能取面前,水也不成立。

依靠现量与比量,确定执自之对境,
取舍彼境不欺故,正量并非无意义。


“依靠现量与比量,确定执自之对境”: 通过现量和比量,可以确定和执着自己的对境。比如,我们的眼睛看到了水,这时我们可以确定这是水,这就是依现量而确定的。我们通过那边有水鸟在飞行而推测那边有水,这是依比量而确定的。

“取舍彼境不欺故”:以正量取舍时,不会被对境所欺骗。那边有水,这边没有水,所以我去那边取水,这样就能得到水,这叫取舍。“不欺”就是没有欺骗,不会欺骗。

“正量并非无意义”:因为正量能正确的确定对境并且无欺的取舍对境,因此暂时这样成立并非没有意义。但是它所见或所确定的这些对境,若是通过胜义谛观察量去观察,都是不成立的,那是超越言思范畴的境界。

这些内容里有很多新专用术语,大家要仔细学习。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