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丁十九(观时品)
分二:一、经部关联;二、品关联。
戊一、经部关联:
佛在经中讲,时间也不是实有的。《般若经》中云:“过去不可得,未来不可得,现在不可得。”以及“三时平等性”。所谓“无三时”、“本净时”,“本净”指我们这个本性是无有分别的,是平等的,所以三时平等。
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在名言当中都可以安立,但是在胜义谛中,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三时不存在。所谓经部关联,主要是佛在经中讲三时平等,无有分别,没有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这是我们在本品当中要抉择的。
戊二、品关联:
《中观根本慧论》共有二十七品,它们之间的这种关联是品关联。
在前面已经讲过,一切法都抉择为空,都不存在。对方认为:诸法应该存在。若这些法不存在,三时也不应该存在。但三时——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应该存在,主要因为这些世间人都这样认为,而且佛在经中也这样讲,诸如“佛在过去时中、现在时中说什么”、“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佛陀”等,可见佛在经中讲了三时。若三时存在,诸法也应该存在。
本品即是宣讲三时虽然在世间、名言上存在,但这不等于事实存在,通过这些观察量去观察,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三时也是不存在的。
此品分二:一、遮破时之本体;二、遮破时之能立。
已一(遮破时之本体)分二:一、观察三时之理;二、以此理亦可遮破他法。
庚一(观察三时之理)分二:一、结合过去而破;二、类推余法。
辛一(结合过去而破)分三:一、遮破观待而成立;二、遮破不观待而成立;三、摄义。
壬一、遮破观待而成立:
若因过去时,有未来现在。
未来及现在,应在过去时。
“因”是观待的意思。如果观待过去时而有现在时和未来时的存在,这样,未来时和现在时应该在过去时中存在。若现在时、未来时在过去时当中不存在,就不能观待。若是存在,就有现在时和未来时成为过去时的过失。因为在过去时当中存在,就不是现在时、未来时了,而是过去时了。过去时存在的时候,若未来时和现在时不能安立、不存在,就无法观待了。这个时候,现在时和未来时没有存在,都是无为法,就像空中鲜花或兔角一样。不存在就是没有了,若是没有,怎么观待?
其实这些法在世俗谛上是存在的,而且都是互相观待而存在,但这是不通过观察可以安立的,一旦通过观察量去观察,是不可得的。若是这样实实在在地观待,这些法都要实实在在地存在。现在是我们抉择胜义谛,由胜义谛的观察量来观察的时候,不能这样承许,否则就有过失。
所以,若是在过去时当中,现在时和未来时不存在,就不能观待;若是存在,现在时和未来时也变成了过去时,有这个过失。
若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
未来现在时,云何因过去?
“若过去时中,无未来现在”:若在过去时中没有未来时和现在时,那未来时和现在时怎么能观待过去时而成立呢?这在前文已经讲了。
“未来现在时,云何因过去”:现在与未来又怎么与过去相观待呢?因为什么?因为过去时当中不存在现在时和未来时。若过去时当中不存在现在时和未来时,就不能说与过去时相观待而成立。因为观待过去时的时候,现在时和未来时是不存在的。如果能观待的法都不存在,却声称“其观待他法而成立”,就如同观待人而成立石女的儿子一样。在过去时当中不存在现在时和未来时,既然能观待的法是没有的,还可以说是观待过去时而成立,这样也可以观待人而成立石女的儿子。所以,在过去时当中,存在现在时和未来时不合理,不存在也不合理。这是遮破观待而成立。
壬二、遮破不观待而成立:
若是不观待而成立,那就更不合理。
不因过去时,是故无二时。
若不观待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就都不会存在。
月称论师在《显句论》里讲:过去时是现在时的直接观待因,过去时是未来时的间接观待因。现在时是观待于过去时而安立的,未来时也是观待于过去时而安立的。为什么说过去时是现在时的直接观待因呢?因为它对现在时有直接的作用。为什么说过去时是未来时的间接观待因呢?因为二者中间有现在时的隔断。但未来时也是观待于过去时的,若是过去时不存在,未来时也不会存在。过去时的作用虽然不是直接的作用,但是有间接的作用。
所以,若是不观待于过去时,和过去时没有关系,就没法安立现在和未来。比如说某件事情,已经发生的叫过去,正在发生的叫现在,尚未发生的叫未来。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尚未发生,就这样安立了过去、现在、未来。若是不观待过去时,现在时和未来时也不能存在,现在与未来二者自身也不可能成立。
如同牛的左角和右角一样,左右角也是观待成立的,若是没有左角就没有右角,若是没有右角就不会有左角。若是没有右,不会有左的存在;若是没有左,不会有右的存在。没有过去,也不会有现在和未来的存在。
壬三、摄义:
既无未来时,亦无现在时。
观待过去时,现在和未来不存在。观待过去时而成立现在时和未来时,这是不合理、不成立的;不观待于过去时而说现在时和未来时存在,这也不合理。所以,未来时和现在时都不存在。既然未来时和现在时不存在,过去时也是不存在的。
辛二、类推余法:
以如是义故,则知余二时。
“余二时”指现在时和未来时。前面是观待过去时,若观待现在时和未来时也是一样。
比如说观待现在时来观察过去时和未来时,那么过去时和未来时是观待现在时而存在,还是不观待现在时而存在?“若因现在时,有过去未来”,若过去时和未来时是观待现在时而成立的,那么现在时当中有没有过去时和未来时?若是现在时当中不存在过去时和未来时,那就没法观待,过去时和未来时不能观待于现在时而存在。若现在时当中存在过去时和未来时,过去时和未来时就变成了现在时。这样观察,都是不合理的。
未来时也是一样。“若因未来时,有过去现在”,过去时和现在时观待未来时而成立还是不观待未来时而成立?若是观待未来时而成立,那么在未来时当中有没有现在时和过去时?若是没有,就无法观待了,不能观待;若是存在,现在时和过去时就变成了未来时。
可见,这样以此类推,现在时和未来时也是一样,也都不存在。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都是不存在的,因为都是观待的。若不观待,都不成立;若是观待而成立,就都不是实有的。这样,都经不起观察量的观察。我们安立名言谛或世俗谛的时候,是不观察的。若是不观察,都可以存在;一旦观察了,都是不存在的。所以都是在相上、显现上有,在体上没有,在本体上都是空的。
那么,三时是不是不存在,是不是没有啊?也不是。在名言上,也可以说在世俗谛上,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都是存在的,但都是如梦如幻般地存在。这些梦境、幻相看似有,但实际去寻找发现没有,找不到。正在做梦的时候,梦境都有,但是去寻找、去观察,发现都不存在,这些幻相也是一样的。同样,过去时、现在时、未来时也是在世俗谛上有,但是在胜义谛上是不存在的。这两个并不矛盾。所谓“世俗”指的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识,在它们的境界当中都是存在的,但是这都不是事实存在。
庚二、以此理亦可遮破他法:
上中下一异,是等法皆无。
如同抉择三时的方式一样,其他诸如上等、中庸、下劣等三种法也是这样的。比如:善、不善、无记;生、住、灭;前、中、后;欲界、色界、无色界;有学、无学、非二等等。三者之间有这样关系的一切法都可依此类推。
同样,以这样的抉择方式,还可以将“一个”、“两个”以及“多个”的法都完全涵盖在内。
一切法无论是否互相观待都不可成立的道理,也可用“若因中等法,有上等下劣”等等推导方式,只需要稍微更改词句就可以推理出来。
己二、遮破时之能立:
不住时不得,而于可得时,
驻留不可得,云何说时量?
对方以什么理由和依据说明三时存在?就是用时间量,即时间单位。他们认为,若是没有时间,这些时间单位就不会有;既然有时间单位,就应该有时间。
“不住时不得”:若是作为基础的时间不可驻留,则这些时间量(时间单位)就不能有。
“而于可得时”:有时间的驻留,才有时间单位。
“驻留不可得,云何说时量”:而时间也是个因缘和合法而已,没有一个实体,怎么可能说这些时间单位存在呢?
比如年、月、日、小时,年是由很多月组成的,月是由很多日组成的,日是由很多小时组成的,这样分下去,最后是刹那,刹那也是可以分的。若是存在,肯定能分;若是不能分,就是不存在的。比如极微尘、刹那心,一些宗派为了建立自己的宗规,会安立所谓的“刹那”,但是一观察,这些都是不可得的,刹那也是不存在的。
所以,时间不驻留,即时间不存在,这样,时间单位也不存在。世上不存在兔角,也就没有兔角的颜色;不存在石女的儿子,也就没有石女儿子的容貌。同样,若是时间不存在,那时间单位也不存在。
时间和时间单位是互相观待的,观待时间成立时间单位,通过年、月而成立时间。除了年月等这些时间单位之外,也不存在时间。若是没有时间,也没有时间单位。可见,这就是空性的。若是二者事实存在,那么先有时间还是先有时间单位?若是先有时间单位,那么没有时间的时间单位是从哪来的?若是先有时间,那么没有时间单位,哪有时间?这二者就是如此。
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
物尚无所有,何况当有时?
对方认为,所谓的时间,是通过这些事物而成立的,一些事情已经发生叫过去,没有发生叫未来,正在发生叫现在;物质也是,已经产生的叫过去,正在产生的叫现在。“物”是事物。时间单位是依靠时间而成立,而过去时、现在时或未来时等这些时间是靠事物而成立的。
在前面已经观察事物,并将其抉择为空了。这些事物若是存在,应该有产生。但是,前面已经讲过了,若是有产生,一经观察,自生不合理,他生不合理,自他而生不合理,无因而生也不合理。既然这些事物不存在,那么依靠事物而成立的时间就不存在,时间单位也不存在。
这是遮破时之能立。
本品主要讲观待,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观待法,不去观察时,都是存在的,一旦观察,都是不存在的。不观察的时候是存在的,这可以说是在显现上、在名言上存在;但是一观察时就不存在,这是在体上、本性上不存在,都是空的。
这是《观时品》,主要是将时间抉择为空。我们通过观察,时间——现在时、过去时、未来时都不存在,但是不存在也不是都没有,也可以有。
《观时品》讲解圆满。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