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乙二、中善教诫护持清净戒律

《成就真实戒经.略释法音》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所谓满指圆满,即具足自身的五种因缘及外境的五种因缘。

首先,自身具足的五种因缘分别是得到人身、生在中土、诸根具足、业际无倒、信受佛法。龙树菩萨云:“得人生中根具足,业际无倒信佛法。”如果没有得到人身则修习佛法的所依不具足,今已得人身并且生在佛法兴盛的中土,诸根具足,信奉佛法善加取舍,业际无倒,因此自身已圆满具足修习佛法的五种条件。

其次,具足外境的五种因缘正如龙树菩萨所说:“如来出世与说法,佛法住世入圣教,为利他故心悲愍。”若生逢如来不出世之暗劫,无人说法,连正法的名称也无法听闻,更何况修持?而今释迦牟尼佛出兴娑婆,金刚座成等正觉,是导师圆满。若佛出世安住禅定不说法,众生也无法修行,而今世尊已三转法轮,无量法蕴悉皆圆满,是正法圆满。若导师出世也宣说了正法,但法已隐没,修行也就无所依怙,而今之时,佛法尚住世间,是时间圆满。佛法虽然住世间,自己若不趋入佛门也是枉然,而今已信受,是自己缘分圆满。虽已趋入佛门,如果没有善知识引导教诲,也无法解了趋入法性,今已被善知识所摄受,是殊胜大悲圆满。

总之,修行正法必赖暇满人身,依其它身如天龙、非天等,则无法得证无上佛道。《弟子书》中云:“善逝道依将成导众生,广大心力人所获得者,此道非天龙得非非天,妙翅持明似人腹行得。”《入胎经》云:“虽生人中亦具如是无边众苦,然是胜处,经俱胝劫亦难获得。诸天临没时,诸余天云:‘愿汝生于安乐趣中。’其乐趣者,即是人趣。”宗喀巴大师云:“故于最初修道之身,人为第一。”如果已得远离八无暇具足十圆满的人身,为了蝇头小利而白白浪费,真是自己欺诳蒙骗自己,再也没有比这更愚痴的了。米拉日巴大师对猎人怙主金刚说:“本来暇满人身如珍宝般极为难得,但看到你这样造恶业的人身,也不觉得难得与珍贵。”若得人身只为饮食财色、名闻利养则与旁生无异。《弟子书》云:“犹如象儿为贪著,深井边生数口草,欲得无成堕险坑,愿现世乐亦如是。”全知无垢光尊者说:“无量劫来梵天帝释之身也曾屡次获得,但如今暇满人身,乃无量劫至今头一遭得到,如入宝洲,切切不能空手而返。”

当今地球上的人类多得连地球都感到压力大得无法承受,但大都如动物般本能地生活,只为饱腹暖身,蝇蝇苟苟地终其一生,甚至大造恶业,不但白活,而且还给后世带来了沉重的包袱。提婆菩萨在《中观四百论》中授记此等茫茫众生一定将奔赴恶趣的深渊,论中云:“由于诸人类,多持不善品,以是诸异生,多堕于恶趣。”这样的人身是轮回大船的铁锚,是三恶趣的基石,是无量痛苦的源泉,不如不得,甚、至不如得个畜牲身体,绝不会有这么大的能力造恶业。法王如意宝在《给巴先之教言》中云:“暇满所依若不令具义,堕落无边恶趣险地时,修善乐趣之名亦难闻。”《入行论》云:“既得此闲暇,若我不修善,自欺莫胜此,亦无过此愚。若我已解此,因痴复怠惰,则于临终时,定生大忧苦。难忍地狱火,长久烧身时,悔火亦炙燃,吾心必痛苦。难得此益身,今既侥幸得,亦复具智慧,若仍堕地狱,则如咒所惑,令我心失迷,惑患无所知,何蛊藏心耶?”

诚如道钦禅师所说:“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将相所能为。”纵然是盖世无双的英雄,抑或聪明绝顶的智者,也只会营造轮回的家宅,汩没于生死的瀑流之中,无法冲出名利财色的牢关。既已出家,应逆生死河流而上,为达圣者法性之海,应视轮回如火宅,名利财色如毒蛇,辞亲割爱,追随如来大仙所行之大道,秉持清净律仪,誓求无上正道,方名人中狮子。《华严经》云:“若有不识出家法,乐著生死不求脱,是故菩萨舍国财,为之出家求寂静。五欲所缚不离家,欲令众生解脱故,示现不乐处五欲,是故出家求解脱。”

菩萨为了让那些被家所束缚的可怜众生,认清自己所处的三界轮回中有无量无边的过患,只能在心灵上套上许许多多的绳索,因此舍弃了高高的皇位,如山的财富,锲而不舍地追求内心的解脱,让疲劳的心停泊在寂静的解脱洲上。

出家到底为了什么?前人为我们一语道破,古德云:“夫出家者,为厌尘劳,求脱生死。休心息念,断绝攀缘,故名出家。”这也是《四十二章经》中所说:“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的意思。

今天佛已灭度两千五百多年,五浊的黑暗愈加浓厚,法日也渐渐西沉,人心愈加不古,道德败坏无余,社会环境极度恶劣,解脱的门似乎变得越来越狭小。然而就在此时,我们却遇到了佛法,而且能看破红尘,摆脱纷扰,归投法王门下,剃除须发,现出圆顶,披上解脱衣,走上这条路的每个人都历经辛酸与沉痛,费尽周折,才得如愿以偿。但不能因为佛门的清闲与安然就将苦难的父母亲人与曾经的誓愿忘得一干二净。佛法的主人是比丘与比丘尼,所谓道在人弘,佛与法都依靠僧人来发扬光大。因此作为出家人尤其比丘要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的担子,要再三坚固自心的志愿,看清修道持戒的障碍,切勿周游于繁华喧嚣的闹市,切勿重新拾起曾经舍弃的名闻利养的枯骨。《重治毗尼事义集要》中说:“当尔之时,不应入众,乃至一宿,当应自处山林空静,乃至毕命如野兽死,应生如是厌心。我当云何见法破乱,见此沙门恶世难时,我当勤心精进,早获道果。”

作为已经出家且登坛受了戒的修行人,应该知道此身受之父母,四大合成,无常老病不期而至,一期人生如白驹过隙,又如春霜夏露,倏忽之间就会逝去,念念不停,一息不来即到后世,又怎么能安然懈怠无所事事地空耗时光呢?翠严禅师云:“凡一披缁,便非庸类,岂可泛常,仅同俗辈。立志立心,宜勇宜锐,处众处独,宜韬宜晦,若哑若聋,如痴如醉,埋光埋名,养智养慧。随动随静,忘外忘内,离圣离凡,拔群拔萃。一粥一饭,信施信馈,饱享饱餐,须惭须愧。勿效庸僧,成群逐队,说李说张,杂痴杂秽,争是争非,夸能夸会。本性本真,尽盲尽昧,凡戒凡律,或犯或背,虚朝虚暮,丧月丧岁,可悲可怜,必泥必坠,常警常醒,灭殃灭罪。”千严长禅师也云:“参禅为第一,持戒为第二,礼诵为第三,作福为第四。既作出家儿,须行四种事,不可纵汝心,不可恣汝意,不可懒汝身,不可昏汝智,谛观苦与乐,痛念生与死,莫忧衣与食,莫贪名与利,时中惺惺著,胸中荡荡地,行坐合清规,动静依先制,常近善知识,常远恶朋辈。”我等出家衣食现成,不需劳作,不需教儿育女,不需赡养父母,直行解脱,很快就会成就。经云:“若乐舍家趣非家,应当舍欲弃财宝,是人于世有正理,不久便开解脱门。”

佛陀曾经说过,如果有人出家一心向道,随顺法行,丝毫不念衣食所在,千亿天神都会共同供养。我们应知今日所穿所用的都是大悲世尊的恩德,怎能不思回报而精进修法呢?经中说:“如来灭度后,白毫相中的百千亿分之一的光明供养他的诸位弟子,假使南赡部洲的众生仅在指甲大小的地上耕种,真正修行的佛弟子也不会冻饿而死。”出家人所忧虑的是我该如何尽修一切善,如何速断一切恶,如何净化身心得到解脱。否则如《宝积经》中所说:弥楼犍驮佛灭度之后,很多出家人只经营三种事业:一、周旋往来于白衣家中;二、贪著利养;三、滋养躯体肌肤。不修福慧,不行妙法,不事读诵。当时有位国王出家的比丘劝他们一齐求佛陀的甚深妙法。他们却回答说:“我们所要追求的已经全部实现了,衣食特别丰足,免离了国王的役使,真是安稳快乐极了,谁也不敢轻慢我们,在家人的苦恼全部都摆脱了,这就是涅槃,也是最大的快乐,除此之外,我们别无他求。”陀摩尸利比丘听后,心中非常悲痛忧恼,涕零号哭而入山修行。现在也有很多人沦落到这般田地之中,希望不要沉溺在苦水中不能自拔,应立刻警醒。

佛陀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出家却毁坏戒律,诽谤正法,贪著名利,坚持我见,悭吝嫉妒者的肖像,我们都应对照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大宝积经·律仪会》中描绘具有上面五种恶性的行人说:“譬如饿狗,慞惶缘路,遇值锁骨,久无肉腻,但见赤涂,言是厚味,便就衔之,至多人处,四衢道中,以贪味故,涎流骨上,妄为甜美,或咬或舐,或啮或吮,欢喜缠附,初无舍离,时有刹帝利婆罗门,及诸长者,皆大富贵,来游此路。饿狗遥见,心生热恼,作如是念:彼来人者,将无夺我所重美味?便发大嗔,出深毒声,恶眼邪视,露现齿牙,而行啮害。如是当来末世,有诸比丘于他施主,勤习家悭,耽味屎尿,妄加缠裹。虽值如是,具足无难,而便委弃,不修正检,此之比丘,我说其行,如前痴狗。”

又云:“当来之世,我诸弟子,少有比丘,深心希乐趣般涅槃寂静之法,多依三事以为常业,一者常喜追求世间名利。二者贪乐朋党,追求食家,往还不绝。三者喜乐追求华饰房宇,贮积财宝什物资具。以依如是三种事故,终不解脱三种恶趣。”经中所说的恶相现在似乎已全部出现了,出家人本来应该追求解脱寂静,但却驰骋奔忙,聚敛钱财,广聚门徒,大张声势,趋炎附势,媚权谀贵,借佛法为招牌邀名博利。像俗人营家造舍一样大兴土木严饰寺庙住处,经常洗头剃发,威仪齐整,在人前轻声细语,低头闭目,静默矜持,内心却常求名利,渴望施主常来迎请,希望他人恭敬尊重。强为人师,喜处高位,心性狠毒,动辄高声呵骂,少有侵犯则无法宽容,语言尖刻,见到他人得名利妒火中烧,整日攀缘妄想,经常忆念尘世间贪欲之事,如是非法之行说之不尽。

凡夫人贪著利养终究自害而已。《杂宝藏经》云:“芭蕉生实枯,芦苇亦复然,驹驴怀妊死,骡驴亦复然,愚贪利养苦,智者所嗤笑。”南山宗道宣祖师在《净心诫观法》中云:“出家行非法,感得多衰恼,危苦随念丰,安乐称情少。天神不爱护,魔事数来扰,死时怀恐惧,长劫堕恶道。”

慈恩宗窥基大师云:“舍家出家何所以?稽首空王求出离,三师七证定初机,剃发染衣发弘誓。去贪嗔,除鄙吝,十二时中常谨慎,磨练真性如虚空,自然战胜魔军阵。勤学习,寻师匠,说与行人堪依仗,莫教心地乱如麻,百岁光阴等闲长。”又云:“不蚕衣,不田食,织女耕夫汗血力。为成道业施将来,道业未成争消得。哀哀父,哀哀母,咽苦吐甘大辛苦,就湿回干养育成,要袭门风继先祖,一旦辞亲求剃落,八十九十无依托。若不超凡越圣流,向此因循全大错。福田衣,降龙钵,受用一生求解脱,若因小利系心怀,彼岸涅槃争得达。善男子,汝须知,遭逢难得似今时,既遇出家披缕褐,犹如浮木值盲龟。大丈夫,须猛利,紧束身心莫容易,倘能行愿力相扶,决定龙华亲受记。”不愿自欺、自诳、自害、自甘堕落,也不愿作狮子虫的出家人应依祖师教诫精进行持。《禅门日诵》中祖师教诫云:“出家要持戒行,戒是佛祖正命,受戒不守毗尼,徒劳丧身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