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讲记第二篇 自证抉要

《辩答日光论选要讲记》 ︱ 全知麦彭仁波切.著︱ 智圆法师.译讲 ︱

若无单独能取的他识,则如同眼睛能现见瓶等却无力自见般,自识在自前不明现后,对自心上所起的诸分别是否为彼彼,以现量不能如是得知。然而对自己起了何识不需观待因而自得决定,此是以何者呢?需观察后再说。

如是如果不是自明而知,又无有单独能取的他识,则无有自心现量知自心。那就像眼睛虽然能见瓶子等,但是见不到自己;自己的识在自身前完全不显现、对于自己心中正在起什么样的分别、是不是那样一种贪心或信心等等,根本无法现量证知,反而需要其他的比量才能知道,就成了很滑稽的事。

别人问你:“是不是牙痛?”你回答:“我还不知道。等会儿你们要做一个大型的实验,来证知一下我是不是牙痛。”人家问你:“你爱不爱我?”你回答:“我心里有没有爱?我现在还不太清楚。到底是不是很爱你?是爱得很深,还是不太爱,或者还有一点恨,现在我丝毫不知道。等会儿我们实验室会对我进行检查。”无论问你什么,你都说:“我自己的心现在不知道,到底起没起,或者起了什么,我不太清楚。”这会让人觉得很不可理喻。

但事实上是,自己起了什么心识,不必要运用推理、当下就现在心中,自己明了证知而决定。观待理由,就是要用比量来推知。但我们无论起什么识,不必要推理自己直接能知道,不然就没办法发言。比如人家问:“你什么感受?什么心情?当时生了什么样的心?”被询问或调查时,你都只能说:“我无法确认到底是不是。我必须通过推理、观察、实验,才能决定我现在起的到底是什么心。”这种事不必要,也从未出现过。

到底是以什么而发生自己的明了证知呢?那是因为心识生起时,它的体性就是自明,它不是石头。所以,你还是需要对此再三观察之后再下结论,请勿不经任何观察,就很武断地说名言中没有自证。

若思维后说:不必如此过细观察。

如果想过之后说:咱们是应成派,不必要这么太详细观察,你有点过虑了吧?

驳斥:对此“以自己知不知自心”的提问,纵然应成派论师也应答复,而且问“如何知之相”时,也应回答故。

这种事情还叫过分吗?这是一个基本常识。对于自己的心自己知不知道的问题,纵然是应成派的大师们,也应当回答。而且问到自心自知是怎样知的情形,到底是自证的方式,还是自相续中其他的识来证知自心?你都应当做出回答。

若无自证,则成自识与他识的知相无别等,并非不需遮遣。

如果没有自证的话,那对自己识的证知和对其他识的证知情形就没有差别了。因为对其他识的证知,自己没有办法直接去明了它,或者忆念它,只有通过侧敲旁击、察颜观色、比量类推,才能知道:今天他肯定起了嗔心,你看脸上黑黑的,那种凶凶的样子,眼睛瞪瞪的,牙齿咬咬的,说话恨恨的,定是生了嗔心;你看你那个眼睛,肯定起了贪心等等。对于他识的了知,没办法亲领受,只能通过类推;如果自识现起时,自己没有亲领受,就也要通过类推才知道它怎么样。

所以,你所说的没有自证、对自识了知和对他识了知的情形没有差别等等,并不是不须遮遣,否则就成了名言中的错谬。基于不承许自证之上的种种方面都不符合名言的事实,即以此错谬因素,名言中的安立会出现各种错乱,所以一定要遮遣。

在我们世间名言的研究院里,一切都被研究得非常正确。这不承许自证的邪论一旦出来,我们研究员一定会把它遮遣掉,我们要维护名言中的真理。

即:佛教中成为开演名言理一切智者顶严如意宝的具德法称菩萨,如是做了观察,对于其所许心要的自证,名言中也如石女儿般遮遣的众人,对此应作如理回答

佛教当中,开演名言正理的一切智者中的顶严,就是法称菩萨。在名言领域内他是当之无愧的泰斗,其他人则是他的学生、学习他开创的一套正理、尊奉他为顶严,却没有能超过他的。谈论名言中的事,就要奉法称菩萨为圭臬。然而现在做观察之后,对于法称菩萨所承许的名言心要的自证,竟然说在名言中也等同石女儿一样。一概做否认的你们,应该对此做出如理的解释和回答。

这几乎是名言中的爆炸性事件:不但没有维护名言的心要,反而将此彻底否认。你们应当思维自己做了什么事?这是在名言的正理大厦中投放炸弹、投在名言的心要——自证上。自证一旦被炸毁,名言的整个正理大厦将全部倒塌。

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名言中发生的任何事,都是以心识明知或领受,一切事情只有呈现在心前才会被了知。否则如何能了知?所了知境就是自己的心。如果当下的心不是自证、在它现前时自己不能明知,也就是对自己当下的心根本不知道,怎么还能证知名言中的一切事件是此是彼呢?名言中一切比量都依据现量,而一切现量又依据自证现量。如果“自证现量”这个心要被否定,那么名言中的一切现象和规律都将无法建立,因为任何依据都没有了;然而正是因为存在自证,当下的心自己明知、知道心里的状况和心前的境相如何、现象和规律又如何,由此就有了依据和种种破立。

譬如说,我的耳朵听到了什么,那是我的耳识。如果耳识本身不能明了,那么也就压根不知道耳识当下怎么取得声音。这样一来,在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事,都无法现量证知。由于无法证知,那么所谓的善恶、苦乐,所谓的心王、心所,所谓的善心、烦恼心等等,任何都无法成立。由心识不能明知的缘故,任何心中或心前的状况自己根本不知道。心识自身尚且茫然,更无法明知外境等,由此一切都将成为茫然。

现量如果无法成立,也就是对当下的境相完全不明了,又哪里有什么比量呢?因为比量要依靠现量才产生。

所以说自证是名言的心要,无论何时何处的何种显现,只有以自己的心证知,才承认有此显现。由此可知,在自证识之外,绝没有任何识外的境。如是以自证也就有力地证成了名言中一切法唯是识之体性,识外无境。

所谓识外的境,就是指脱开心识而独立存在的境。但是只要境不是被心证知,又怎么能知道它到底是什么呢?因此,在每位有情的遭遇里呈现的一切境相,一定要由自证才能成立、一切都是在自己自明的心识中显现;凡是自证识之外的境相,无一能够现前。如果尚且没有了知,人们就更不可能凭空谈论什么。所以名言的在在处处都是自己的心识在明知自己的事。

现在对方正是在名言心要的自证上投掷了一颗炸弹,对方名言真理的大厦由此将全部倒塌。如果把名言之王法称菩萨所立心要的自证都破坏了,那么从此以后所有门徒都没有什么可以言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