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观察3:作者是否获得安乐

照一般看来,她是个丰富的人,内心乐观,有智慧、有奋斗精神,让人心生钦佩之情。更深入地观察:她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是否真正得到了安乐?这里大有须辨别之处。

她说:“即使生活把我置于如此境地(失去了婚姻、儿子,只剩下自己),还依然有能力让自己活得快乐而充实。”这不能说不是一种人生感悟。遗憾的是,没有佛法的引导,见识还不够开阔。她说的有能力让自己快乐而充实,是指自己可以独立起来,做很多喜爱的事情,就会快乐而充实。快乐来自做自己喜爱的事,充实来自内心有许多获得。但仔细地勘验,其中大有问题。她的见解只有现世,只想到我有很大的发展天地,我抱着积极的心态,就可以创造我的生活和快乐。只看到现世五欲和内在的一点善行,毕竟见识短浅、狭小,以至于行为上只有关注健康、每天去跑步、每周去爬山,开始热心于公益事业等等,本质上仍然是追求欲界的享受和做一些人道的善业。无论她说生活有多么丰富、充实,也只是坐井观天的说法,就像蚂蚁说它的天地有多么宽广一样。

总之,她最美好的向往就是获得有漏乐受,而且仅仅局限在欲界的、短暂现世的乐受。

观察4:不识坏苦,就终究歇不下寻找世间乐的妄想;不识苦谛,就一定跌入苦中

有没有认识坏苦,看法根本不同。不认识坏苦,看到“乐”就只是“乐”,根本不知道是“苦”。识得了坏苦,看“乐”就是“苦”,是含毒的美食。

作者没学过苦谛,不明了有漏乐是坏苦。因此,她只看到是“乐”,只认这样的“乐”最为美好。当然,她求乐的心不可能歇下来。她始终对轮回抱有希望,始终想努力寻求到一种乐。

由此看出,她不走解脱道,虽然暂时有一些乐,但迟早会显现苦,会周期性地不断由乐跌落苦中。比如她最爱的儿子死了,她的心肯定沉陷于苦中。等她好不容易从苦中爬出来,又争取到了乐时,最终仍会被烦恼、业力击得粉碎。何况还有轮回本有的生老病死,在短暂的快乐过后,一定又陷入苦海。

她的认识是肤浅的。她只是往外逐取六尘,想以此来营造快乐感受。目的仍然是想在轮回里寻求一种乐。而且也没有发起广大的出离心或大悲心等,她满足于自我快乐,未免是在增长我执、增长轮回惑业。

她连起码的认识轮回苦都没有,连起码的想从苦性的轮回中解脱的发心都没有,尽管求到了一些自我快乐,但等待她的除了苦还是苦。

她目前处于人道,坏苦引发的痛苦程度尚且堪忍。如果她不能利用人身的条件修解脱道,一旦死亡,以业力牵引堕在极漫长惨痛的恶趣中,则是极可怕的事。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我们不能迷在现前短暂的快乐假相里。

她看不到业果,感觉世界顿时又变得那么美好,似乎她身上不存在烦恼和业一样。其实,每个身陷轮回的人,处境都极其危险。只要业和烦恼积聚,境界便迅速转换。脆弱虚假的自我快乐,马上被击碎而再度陷入苦海中。

对照她,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自己是在修解脱道,还是迷在世间享乐中?或许和她相比,我们只有个修行人的假名,而没有实质上心态的差别。没有学好苦谛就是这样。有时候会用很妙很高的词句粉饰自己,觉得自己很安乐,似乎得到了大自在、大解脱,其实内心根本还没有成熟。没有修习苦谛,就发展不出超越欲界、超越轮回、超越自我的发心。最后自欺欺人地沉溺在五欲快乐中,还以为是佛法成就了。但因果律从来都是铁面无私:任何人落在坏苦中,就会在欢笑之后痛苦;落在烦恼和业中,就会被生死苦浪席卷。到了生死的严峻关头,所谓营造自我快乐的感觉又有什么用呢?不用说生死大苦,就连一阵感冒也会让快乐化为乌有。难道不是吗?

小结:

世间人调整心态和生活的方式,最多是让心的攀缘方向转变,换一条跑道,念念往新的方向上缘取、变现。像文中的主人公,后来心放在阅读、写作、孩子上面,逐渐就走出了困境。新的一套因缘开始在积聚、变现,这就是人生阶段的转变。

观察起来,这只是分别心攀缘的转向,实际仍然在重复“心缘境分别、逐取”的模式。其中心取可意境就高兴,取不可意境就痛苦,由于取境的差别,形成了一段段由刹那组成的相续。当因缘散灭时,相续也随即坏灭。其实,每一段都是假的,除了分别心的刹那刹那妄现之外,没有任何实义。迷乱中,把令心满足的妄动称为快乐。但到因缘消散时,快乐消尽,换成痛苦以及痛苦的境等。等到不再缘苦境,就又转缘乐境,再次起身追逐快乐。无论如何都始终系缚在苦性中,难以解脱。

我们常说:“一个故事,改变一生;一个故事,受益一生。”但这需要有一双慧眼,能够从普通的生活现象中领会佛法的真谛。比如对上面的故事,如果能深入观察,就可以看出微细的行苦来。

在一个凡人刹那刹那的相续之流中,并没有生起止息烦恼的圣道。表面的风平浪静下,仍然是满载烦恼种子、苦种子的五蕴在随业迁流,一旦遇缘便会现起苦、乐,堕入苦苦、坏苦中。

无论未来出现什么样的苦、乐、舍境界,只要没有出离心、没有修持无我,谁能不随境增上烦恼呢?乐境来了,随着增贪;苦境来了,随着增嗔;舍境来了,随着增痴。长此以往,不外乎是无休无止的轮回。

凡夫的可哀在于他的生命就是念念迁流,不断地跌入苦中。一般人不识苦谛,被眼前一时的快乐蒙蔽,看不到漫长的苦流。

黑暗过后,曙光再度生起;新的一轮光亮过后,又日落西山,一片漆黑。虽然光明和黑暗交替转换,虚空却廓然不变。我们的心穿梭在苦乐两端,这就是往返不已的轮回,虚假的苦乐。因此,发起出离心、誓愿超越一切执境的相对苦乐,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