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有人说:充分享受电的便利明明是乐,怎么能说是苦呢?

请不要只看眼前一时的快乐,要看到无常降临时是何等苦恼。只要有一夜停电,工作、生活顿时就陷入瘫痪,什么也干不了,没办法用电脑、听音乐、看电视、上网,屋外也一片漆黑,甚至电梯开不了,尤其夏天空调停了,像在蒸笼里一样难受。

在享用电的便利时,只觉得处处幸福。没想到境缘一转,它的孪生妹妹把快乐整个打翻,让我们陷在苦恼的海洋中,无所适从。但偏僻的山村长期没有电,夜幕降临,四周万籁俱寂,一轮明月悬挂天上。没有电的夜晚,这般平安、宁静。

正反对比就看出,没电的苦恼是由享用电、依赖电造成的。电不仅带来幸福,也让人类陷入痛苦。

有人说:为什么总唱反调?连电也要破吗?

答:不是喜欢唱反调,佛法说得很清楚,凡夫有严重的乐执颠倒,对安乐的颠倒看法就像身体倒立时,把下面看成是上面一样。所以,“唱反调”是唱邪见的反调。“电”不是什么涅槃境界,它恰恰只是轮回欲界里的一种法,破掉它,才能少一份贪著。

我们以业力生存在目前的环境里,一时还免不了感受种种境界,但内心要有出离的意愿,就像自己虽然在一定的服刑期限内被关在监狱,却是时时刻刻都渴望释放,而不是颠倒地耽著不舍、赞美不绝。

又比如,我们到上海时,坐在出租车上,旁边居士一边指着高层建筑,一边介绍上海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状况,赞美上海已经比得上澳大利亚。在她眼里,生存环境是多么繁荣、安乐;我却想,不要搞错了,这里是轮回,是充满坏苦的世界,身陷在苦海中,哪一样也不好玩。她说得很有兴致,似乎并不了解自己身处何等世界。转变这种观念需要思维苦谛。认清之后,再看周围都是苦,谈论的也是苦,才算学到佛法!

又如古老的故事里说:王宫里的公主睡惯了舒适、柔软的床榻。有一次,厚厚床铺下的一粒豌豆,让她整夜辗转难眠。细微的变化导致脆弱的她痛苦不堪,这就是贪著享受造成的苦果。

其实,不是万金小姐的公主,也感受不到一粒豌豆之苦。在外打工的民工春节回家,买不到坐票挤上火车,只是一张报纸往座位下一铺,身体蜷缩进去,就呼呼地睡着了。苦难的生活造就了他适应的能力。如果把公主塞在座位下,恐怕会痛苦得窒息。所以,依赖惯了物质享受,哪一天依赖不上,苦就强烈地凸显出来折磨自心。以前我们不愿意听老人说“太讲究生活享受,以后会有苦受”,其实,这是在解说人生坏苦的教言。

又比如,自己有车,出行方便,但坏苦也积累得很深。整个身心习惯了坐车的舒适,养成了坐车的依赖性,一旦哪天坐不上车,需要步行或挤车,便陷入苦恼。

又比如,衣着讲究的人,贪著衣服的款式、面料、新潮,一年四季要换几十套。当然,穿着亮丽很快乐,但同时需要想到,一旦生活水平下跌,只能穿土衣服、旧衣服的时候,可能陷在痛苦中。

其实,简朴的生活才安心、安乐,就像白居易的诗中说“只见火光烧润屋,不闻风浪覆虚舟”。意思是,只见到大火烧毁了富贵人家华丽装饰的房屋,却从未听说风浪掀翻空荡荡的虚舟。后一句出自《庄子》“覆虚舟”的典故。凡夫贪执的名利财色越多,烦恼就越多,痛苦也就越重,如同沉重的船,更容易被打翻;空船则因为没有任何负重,即使在狂风巨浪中也安然无事。这洞悉坏苦的至理名言,运用在人生中,才能常保不败。

这又像一个球被抛得越高,下落的势能就越大。又如花盆被放在一百层楼露天阳台的边沿上,虽然鲜花高空开放,尽显风光,但同时也最危险,一有闪失便粉身碎骨;如果置于平地,即使被脚踢翻,也不致破碎。

请深思自己应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生活标准过高,讲究奢华,内心就完全耽著在五欲上。其实,高档的资具无非是一个个用福报支撑的“高楼”浮泡。说它是浮泡,因为它只是缘生缘灭的法,本质虚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却全心依附在上面,衣食住行处处贪著。想想看,此坏苦有多大?将来沉陷苦海的势能有多大?

现代人的观念普遍认为应当享乐。城市的许多设施都为人们享乐而准备。桑拿、餐厅、酒吧、网吧、游乐场、美容院、咖啡屋、高尔夫球场以及各类旅游项目、度假村等等,哪一样不是提供高消费的场所?人们却根本不认识享乐是坏苦,脑袋里只有一根筋,缺乏多方面考虑。

古人求宁静、求淡泊,是要避苦。现代人的心只往求乐的方向狂奔,殊不知在他们内心的罐子里已经投放了多少高强度的坏苦炸药。到了变坏的那一天,一拉引线,将被炸得魂飞魄散。

品味古琴,听听现代的摇滚,两相比较,就会明白当今是人心痛苦加剧的时代。古琴弹奏入于妙境时,妄心当下平息;现代摇滚则狂热躁动——在狂热的场面中,每人举着一根荧光棒,随着节奏挥舞,同时跺脚呐喊。

如果习惯于欣赏这种狂热、躁动的音乐,以它为美为好,那么当它显现时,内心会直接与之“同步共振”,置心于躁动旋律的带动中。可惜一般人只知狂热刺激,不知它的苦乐利害。其实,心与境相对(比如耳识对声音,意识对法尘),分别心一直缘境而转,对境快速地变换,心也跟着快速动转。境像游乐园的飞车一样上下飞转,心也缘之起伏跌荡。串习久了,会认为这种感受才快乐,养成只有相应此波动频率才觉得适应、觉得刺激的习惯。但波动频率太高,妄心动得太快、太散乱,是违背安乐之道的很糟糕的事。

原本处在欲界散乱地的我们已经散乱成性,身心分裂而痛苦,无法得到静定的喜乐。现在加剧内心的波动,更是完全与修习止观相反。止是心寂静地安住一缘,观是静定中清明地观照。随顺止观能够引生无罪的喜乐,修行人应往此方向去修心。反之,如果让自心适应躁乱的波动频率,以狂热为乐,则是很不幸的事。

狂热刺激的快乐是极严重的坏苦。因为一旦停歇下来,回到平常的状态时,久经串习的心缘不到那种频率,就会有躁动难安的痛苦。

于此应当洞悉心识运转的惯性原理。当心习惯了高频率波动的状态之后,每一次都需要按这种状态冲动,才觉得有快感。一旦得不到,反冲的力量也很强。如同一匹野马平时放纵不羁,突然遭到禁制,会让它难受得狂奔乱跳。进一步观察:心识每一次的现行,都加强了同类习气,需要下一次的对境更新、更快、更刺激才产生快感,这就把人推上了一条向外狂奔、永无休息的死路。

很多人是想以此来使人生的痛苦得以止息,岂知不但得不到休息,还会越来越躁动不安,丧失了内心本有的安定和静中观照的智慧。《大学》中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是现代人求乐的路,明显违背了古圣先贤的教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