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长恨歌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是一首揭示情爱坏苦的绝妙诗篇。
诗中讲到,喜好女色的唐玄宗总想找个倾国倾城的妃子。他主宰皇天好多年,也没有求到。
话说四川杨家,有位姑娘刚刚长大,养在深闺,无人知道。她天生丽质,美貌超群。有一日福从天降,她被选到君王身边。这位绝色女子“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她的千种风情、万般妩媚,让六宫嫔妃黯然失色。
从这天起,唐玄宗就不再上早朝了。杨贵妃得到皇上的恩宠,忙得没有片刻闲暇。她白天侍宴、晚上伴驾,春天跟着皇帝去春游,夜晚蒙受君王的宠幸。君王把对后宫三千佳丽的宠爱尽集于她一身。
黄金华丽的宫殿里,她侍候皇上夜寝;美玉装成的阁楼上,她宴饮欢乐,像春天般醉陶陶的。她家兄弟姊妹都跟着她沾光做官,杨家满门光耀,以至于天下父母都改变了想法——“不重生男重生女”。
巍峨的骊山高处,皇帝的行宫建在青云缭绕之中。行宫中的仙乐顺风飘向四面八方。悠扬地歌唱、缓缓地舞蹈,伴着乐曲的韵律,让君王整日看不足、玩不够。
没想到此时安禄山、史思明起兵造反,渔阳反叛的鼓声动地而来,喊杀声惊断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
唐玄宗带着千乘万骑仓皇出逃,一时皇城里烟尘滚滚。
军队才西出长安一百余里,将士们就不肯前进,要求惩办杨贵妃。唐玄宗下不了手,万般无奈,只好让高力士带去吊死。
可怜贵妃被赐死于马嵬坡下,金花形状的头饰、精美的翠翅金雀、玉做的搔头,撒落一地,无人收检。
唐玄宗不忍看她死,只能用衣服掩上老脸暗自哭泣。自己身为皇帝,却无法挽救爱妃。
军队继续前行。唐玄宗还不忍离去,他在马上步步回头,和着血的泪水不禁长流。
一路凄凉,终于逃到了四川。歌中唱道:“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唐玄宗无心欣赏巴山蜀水的美丽风光,朝朝暮暮思念着杨贵妃。望见行宫上空的一轮孤月,惹得伤心凄凉;听见夜雨中的铃铛声,使他肝肠寸断。
叛乱终于平息,皇帝起驾返回长安。当一班人马又回到马嵬坡时,玄宗伤心欲绝,徘徊不去。出长安时有贵妃陪伴,回长安时贵妃已经躺在马嵬坡下,再也见不到她往日的容颜。空荡荡地,君臣彼此看着,泪水涌流。望着东边的长安城门,任由马匹踢踏踢踏地返回都城。
归来了,皇宫依旧水池花苑。看着太液池的芙蓉像是贵妃的脸,未央宫的杨柳好似贵妃的眉,这一切怎不让人伤心落泪?
日子到了春风吹拂、桃李花开的季节,转眼却又是秋雨冰冷、梧桐叶落的时分,西宫南内长满了衰草,枯萎的落叶堆满了台阶。宫中歌伎、宫女平添了白发,容颜衰老。
到了夜晚,唐玄宗哀思绵绵,久久难以入睡。歌中描述他的凄凉愁苦:“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夜晚,宫殿前,萤火虫星星点点,伴着一盏孤灯,直到挑尽灯芯,还不能入眠。钟鼓声来得这般缓慢,这一夜是如此漫长。看着漫漫银河,盼着早点天亮。
屋顶的瓦上结满了寒冷的霜花,想着贵妃,止不住悲痛。(传记里说他三年想着贵妃,思念之情无一日减退。梨园弟子弹一声《霓裳羽衣曲》,就心生不悦,可见他内心的痛苦。)
歌中最后唱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据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天上相见的夜里,玄宗曾和贵妃在长生殿窃窃私语,私立誓言:生在天上,愿我们做比翼双飞的鸟儿;落到地里,愿我们做连里并生的树枝。天长地久,也终有穷尽的一日,而这不能相聚的遗恨却绵绵不绝,无有终止。
看过这段“长恨歌”的讲述后,再来观察:唐玄宗是怎样陷于长恨中的?他的长恨观待何因产生?
先看第一个问题:
自从安史之乱发生后,唐玄宗仓皇逃往西南。行至马嵬坡时,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玄宗于心不忍,却又欲救不能,只好眼睁睁看着爱妃吊死,埋葬土中。从这泣血撒泪的死别,便引出后面无休无止的遗恨。
首先,逃往西南的一路上,尘土飞扬,秋景凄凉,日光暗淡,旌旗无光,唐玄宗的心情十分悲凉。
到了四川,蜀地的青山绿水,不仅没给他带来享受,反让他朝夕思念,不能忘情。行宫的月色、雨夜的铃声,见闻忆触都使人伤心断肠。
接下来,叛乱平定,一行人返回都城,本是值得高兴的事。但他经过马嵬坡时,最是伤心难过。空荡荡的地方,不见贵妃的容颜,他沉浸在痛苦的回忆中。
回到长安,他以太上皇的身份退居深宫,晚景凄凉。水池花园依然,爱妃却不在了,看到池中的芙蓉、殿前的杨柳,仿佛是贵妃的容颜,禁不住黯然伤神。
冷冷清清的寝宫,伴随一盏孤灯,从黄昏到天明,内心被情思萦绕,久久难眠。这种苦苦的相思,在春风桃李花开的日子是如此,在秋雨梧桐叶落的时候也是如此。当年仙乐飘飘、轻歌曼舞,如今梨园弟子一个个苍老发白,显现一派衰败苦相。
总之,自马嵬坡与贵妃死别之后,不论避难四川,还是返回皇宫,从白天至黑夜,从春天到秋天,深陷思念的愁苦中。随着时间、情景逐渐推移,不断地现行、增长,这便是他内心苦恨绵长的哀歌。
其次,观察他漫长的苦恨从何而来?
换一个人,便没有他心上的这些苦。他的苦恨来自往昔的快乐,别人没享受过他的快乐,就生不起那种快乐破灭的悲苦,下至点滴也不会显现。苦乐本是孪生姐妹,前面有什么乐产生,后面就有什么苦跟随,缘起是一一对应的。
以前长生殿上窃窃私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现在轮到自己赐死爱妃,内心的矛盾、痛苦不可能不折磨自己的心。其他将士没有造这种因,看着贵妃倒落在地,不会像玄宗那样悲痛难忍。这就看出他的悲苦完全观待他的享乐。
又如,过去“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享乐中,觉得夜晚太短,天亮太早;现在却是“孤灯挑尽未成眠”,每晚在孤独冷清中彻夜难眠,似乎黑夜变得如此漫长,只盼着早点天亮。
过去轻歌曼舞、鸟语花香;现在的宫中,贵妃已死,饮酒、赏花、观舞的场景再也不出现了。因缘转移,物是人非,唐玄宗再也找不到往日的欢乐,留给他的只有凄凉哀苦。这就是缘起律的无情,只要快乐变坏,就必定饱受忧苦。
一前一后的乐苦对比,非常显著,这就是在宣说坏苦的妙法。当初怎样地享乐,后面就怎样地凄苦。乐苦一对对地出现,如影随形,分毫不差。
当初唐玄宗乐到了极点,“日高起”“不早朝”“仙乐飘”“日不足”,他不知深陷声色享乐的境地是何等危险,这严重的坏苦,只等无常一到,立即便坠入痛苦深渊。他无穷无尽的恨就是由极度享乐造成的。
一般人没有智慧,只羡慕他那么享乐,却不知道那是深重的坏苦,将来会因此备受煎熬。从结果上看,他还比不上平民百姓平平安安地过一生。
经过以上观察,接下来要反问自己:我要不要这样的乐?这样的快乐是安乐吗?实际上,欺惑性的这种乐在一开始就埋下了苦的伏笔,越是享乐,苦的系缚也越深,就像埋下了定时炸弹,它在等待时间、等待因缘成熟的一刻,届时,苦会不可遏制地爆发,对享乐者狠狠地予以回击,置他于无边痛苦的境地。
唐玄宗就是掉进了这样的模式里。可怜他不识坏苦,迷迷糊糊地陷在里面。前面忘情享受,后面断肠心酸。直到此时,他都仍然不醒悟为何落得这般境地。
其实,不止唐玄宗,古今多少人都在上演同样的悲剧。推究根源,就是不认识“有漏乐是坏苦”,导致在虚假的轮回中不断上下浮沉。
唐玄宗一直做着迷梦,前半段的美梦,让他快乐无比,后来紧跟着的恶梦,则令他痛苦难熬。恶梦恰恰是前面美梦的翻转。不论是苦是乐,都不外颠倒梦想。只要不觉醒,这种苦乐往复的梦还会不断地做下去。我们明白了这一点,就要尽早地看破放下。
唐玄宗得到了一个外相很好的臭皮囊,缘着这个臭皮囊,他笑啊、哭啊,甚至对几千万人民的苦难置之不顾,整个心迷在声色当中,真是“聪明一时,糊涂一世”。
贵妃死了,老皇帝可怜兮兮的样子,被那个疯道人见到,还不笑得前仰后合。他在那里啼哭,行为就像幼稚的小孩,奔跑几公里追逐美丽的泡泡,等追到了捧在手心,左玩右看。瞬间,肥皂泡破灭了,就伤心地痛哭,从此,天天想着肥皂泡,不吃不睡,最后痛苦得死去。
不懂坏苦的世人,就这么可怜。用尽心机、不惜一切地追求,到头来都是自讨苦吃。唐明皇这一生能做大唐天子,享受人间第一等的富贵快乐。其实他很不划算,前世长时地修积福德,这一生总算做了人上人,但晚年几年的寻欢作乐,就让他深坠苦海。最后贵妃没有了,皇帝的地位没有了,往日的欢乐不见了,只有在郁郁寡欢中度过凄苦的晚景,不到三四年就一命呜呼。
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义?大家要好好抉择,这个宝贵的人身是用来享受欲乐、自讨苦吃呢,还是用来求解脱、求菩提?(依网上资料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