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再谈学习坏苦

《四法印讲记 第二法印·有漏皆苦(上)》 ︱ 全知麦彭仁波切 造丨智圆法师 讲授 ︱

观察2:世间情爱的过患

如果只是单纯以世俗情感对待子女,没有以智慧摄持,那么对自己和子女都会带来痛苦。这样的情感,在无常到来时,会令彼此都陷入极大的烦恼痛苦中,对于求解脱、求安乐毫无作用,反而增加束缚、沉陷轮回。

注意,情或爱的本质是烦恼,并非佛法。皈依文句里说“皈依法,离欲尊”,可见法是离欲的。又如同说“情生智隔”,情生起时,智慧就会被隔断;反之,“慧剑斩情丝”“转识成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都是以智慧观照,对治情执、消除颠倒分别。《维摩诘所说经》中说,只有方便而没有以智慧摄持,是菩萨的系缚,悲与智须要双运。

世间的情执只会增强烦恼和无明。越陷入其中,就越看不清世间的虚妄。在轮回里相互爱执,是很无知的表现,因为同在生死的业浪里,很快就会被大浪吞没,此时不求出离,还彼此牵缠,互作堕落的增上缘,这是何等可悲的事!父母身陷轮回,子女也身陷轮回,但大家都浑然不觉,还自欺欺人地“你好”“我好”,就像火宅里的小孩不知逃命,只顾尽情地嬉戏一样。

世间的爱,相对来说较为肤浅,只懂得给予衣食受用,在五欲上创造好的条件,就认为是真正对亲人好。比如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帮助子女建立一个好家庭,让子女得到名声、地位、财富、享受,没有佛法的智慧,只能想到这些。既不能利益他长远的来世,更不知道往解脱、成佛的路上引导,连现世如何过有智慧、有意义的人生,也根本不懂。

佛法有很多层次,对于安乐的定义也有很多差别。从出世间道来看,世间亲人的利益善心,对解脱起不到直接的作用,甚至像在伤口上再洒盐巴一样,反而增加苦患。

仔细观察就知道,世间亲人都希望子女幸福。但这个幸福狭隘地局限于“五欲的满足”。虽然人们有慈爱之心,但是缺乏正见,仍然被无明牢牢地控制。以无明的力量,只会把自他引向生死、引向恶趣。

我们应当冷静地思考:在我所执的控制下,在贪执现世之心的控制下,在乐执、常执的控制下,在拨无因果的断见控制下,在视五欲为实义的颠倒心的控制下,在贪烦恼的控制下,这辆情感的列车将驶向何方?

总的规则是:人的心在被无明控制时,无论怎样做,都只会按有漏业的方式运转,如果被业果愚控制,还会按非福业(恶业)的方式运转。即使有一些善心,受无明的指挥,也会把佛性局限在一定范围,只能随世间染污缘起,成办世间小义,无法趋向解脱和成佛。

观察3:亲怨会聚

从业果上衡量,父母子女都是由前世的业缘而聚在一起。业缘无非讨债、还债、报恩、报怨。凡夫受业力支配而投生,无非是来受报、了缘的。彼此相聚,都由业缘牵引,缘尽就各奔东西,最后落得一场空。所以,大家在生死流转中,不应当以爱执心相互缠绕、增上爱执,否则只是加重生死系缚而已。

以一段故事为例说明:

“一个人,他最喜欢的儿子,十几岁生病,花了无数的医药费,还是死了。儿子死后父亲非常思念。后来听说,有一个人能通阴间,能把死的人找来谈话。他就说,无论多少钱,都要把它办到,我要同儿子当面谈话。后来朋友就告诉他情况很复杂,你恐怕不能露面,你这个儿子对你怀恨很深。会过阴的人已经知道这个情况,你先藏起来,情形好你再出来。情形不对,你就别出来。老头听这么说,朋友都拦着他,他也就先没露面。过阴的来了,不久,就把他的儿子鬼魂找来了,儿子骑着一头驴,怒气冲冲地问大家:‘那个老畜牲来了没有?’‘没来,没来,他今天没来。’‘他要来了,我非好好揍他一顿不可。’怒气冲天,讲他父亲前生怎么坑害他,怎么骗他的钱,使他受了多少多少苦,所以今生讨还了一些债,可是余恨未消,恨不得好好地教训他一顿,最后气得牙痒痒的走了。儿子走后,老头出来哆哆嗦嗦遍体发抖,出了一身冷汗,从此不再想这孩子了。”(《心声录》)

由此可见世间亲怨的虚假。以业制造出世间亲怨的假相,并随着自己的心安立是亲、是怨。

这一对父子,前世是仇敌。前世“父亲”坑害过他、骗过他的钱,这个业债需要偿还,所以在这一生怨家就投胎做他的儿子来讨债。父亲也是被业所牵,在孩子身上花了无数医药费。孩子死后,还朝思暮想。当他看到儿子咬牙切齿地想要报复他时,才知道父子关系是怨业制造的假相,非常可笑。他从此不再想念儿子。可见世俗情感是多么虚假——一旦从亲人认定为怨家之后,就再也不思念了。

《妙臂经》中说:“有时怨敌转为亲,亲爱如是亦为怨,如是一类为中庸,即诸中庸复为怨,如是亦复为亲爱。具慧了知终莫贪,于亲当止爱分别,于心善法安乐住。”(轮回中的亲怨并没有固定自性,就像演员的角色随时在变,有时敌人转为亲人,有时亲人变成怨敌,有时又转变成无亲无怨,或者无亲无怨又变成怨家或亲人,这些都是由分别造成的假相。智者了知为虚妄分别,就永远不要贪著在上面。对于亲人要止息贪爱分别,使心清净平等,安住于善法乐中。)

观察4:亲情怎样与乐执结合

世间人不了解“有漏乐是苦”,反而以苦为乐。以这种乐执,只会想到给亲人五欲的享受。比如,做可口的饭菜,一起看电视、唱歌,出去逛公园、旅游,买衣服、买首饰、买房、买车……最多培养他读书,得到学位,将来取得世间成就,就认为已经很圆满了。

如果没有提起正念,往往会被这种快乐、温馨的假相迷惑。其实,深陷在颠倒业力中的这种有漏法,完全属于生死。在这里面有着深深的无明、深深的情执、妄执,看不到前后世和业果,不认识烦恼的作用,不认识生死大苦。

观察5:亲情怎样与我所执结合

世间的亲情都是我所执的表现。所谓情,不过是一者对另一者的喜欢、贪执。就像喜欢自己的车,就愿意每天花很多时间洗车、打蜡,在车内做种种装饰,精心地保养、爱护。稍微有点划破,就很心疼。这些行为说到根本上,都是因为执著“这是我的车,是我所拥有的”。换了别人的车,则根本漠不关心,管它怎么脏、怎么破,也无动于衷。要他擦一次车,也极不情愿。世俗的亲情,多半是从这种我所执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