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真实光显圣教者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 ——善法堂天鼓妙音讲记

《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讲记 (一)》 ︱ 丹增嘉措活佛 ◎ 撰写丨益西彭措堪布 ◎ 译讲 ︱

十一、逃学 分四:

(一)舅舅活佛严格督学;

(二)舅舅闻法前的交待;

(三)兄弟俩的反应、对话和决定逃学;

(四)舅舅回家后下令追赶,无法追及。

(一)舅舅活佛严格督学

法王大概六七岁时,跟增卓喇嘛开始学习基本的字母。不久,舅舅晋奥活佛负责教其读诵,哥哥才让敦珠也一同被安排在舅舅身边学习文字。舅舅心很强悍,所以,似乎多少也有教训或责打。

到了大概六七岁的时候,法王开始跟增卓喇嘛学基本的藏文字母。没过多久,舅舅晋奥活佛就开始负责教他学读诵,而且,哥哥才让敦珠也一起被安排在舅舅的身边来学文字。舅舅性格非常地强悍,管教得非常严厉,好像也多多少少常常作些教训,或者责打。

(二)舅舅闻法前的交待

一天,他即将去闻法时,对年幼的兄弟俩说:“我走了后,看你们能不能不玩耍散乱,认真把书读熟。如果不听话,回来时不实行一个痛打的惩罚就不算数!”这样告诫后便走了。

有一天,舅舅要去听个法,可能哪个地方传一个法他要去听,然后就对小兄弟俩说:“我走了,你们不能够玩耍散乱,看看能不能认真把书读熟。如果不听话的话,回来不实行一个痛打的惩罚就不算数!”这样作了严格的教令后就走了。

(三)兄弟俩的反应、对话和决定逃学

但法王对此置若罔闻,一直玩耍。哥哥才让敦珠提醒:“你别这样,看看能不能把书稍微读熟一点,不然舅舅回来时会痛打的。”可法王满不在乎地说:“我没法学好文字,认真学也是遭受痛打,所以我就不从他那里学文字了。”哥哥才让敦珠又劝道:“你别这样,我们俩学文字没学到一个功德的话,家里经济微薄,所以我们母子们除了饥饿而死外,别无出路。不但这样,这些话若是舅舅知道了,肯定会亲手责打的,所以,你没个害怕的,我是不敢这样说。”法王答复说:“没什么不敢的,饿死和横死毫无差别,所以我是已经决定了,放弃学文字,我要回家了!”说后就扛着一个毛毡做的书夹,无法阻挡而离去了。

舅舅说了这样一番话后,一般的孩子就害怕不敢动了。但是法王对此置若罔闻,好像没听到一样,一直在那儿玩啊玩,若无其事地就这样待着。哥哥心里就悬得很,提醒说:“你别这样,看能不能把书稍微读熟一点,不然舅舅回来的时候会痛打一顿的。”这样来提醒。

法王却满不在乎地说:“我是学不好文字的,就算认真学也还是要遭痛打的,所以,我不从他这里学文字了。”

哥哥一听就急了:“你别这样说,我们俩学文字没有学到一个功德的话,家里经济微薄,我们母子们除了饥饿而死外别无出路。不但这样,你的这些话,舅舅知道的话肯定要亲手打一顿,你是没个害怕的,我不敢这样说。”

哥哥这样劝导的时候,法王答复说:“有什么不敢的,饿死和横死没有丝毫差别,所以我是已经决定了,要放弃这个学文字,我要回家。”这样就拿着一个毛毡做的书夹子,无法阻挡地离开了。

反正就是学不好,这是很麻烦的,学来学去,没达到舅舅的标准就一样要挨打,法王便不想学了。哥哥是有一点软,说:“你还是好好读,家里还有经济问题。(像汉人也是安排孩子要读书,将来有出息。藏人一般女子没有读书,就安排两个男孩子来学。在牧区就只有两条路,要么在家放牛,要么出家念经。这样的话,假使学了能够有点本事,将来就可以在寺院里念经,或者给世俗的人家,为这些活的人、死的人念经,有些收入。)假使没学到这个,我们家的条件这么差,除了饥饿而死之外,没有第二种结局的。”但是法王说:“不学是饿死,学是会被打死(“横死”这里指被打死),反正没差别都会死,因此,我就不学这个文字了!”如此便拿着一个毛毡做的书夹离开了。那个时候,条件好的人家书夹是用竹子做的,包着皮,还有绸子镶嵌着银子,但是穷人家做不起,毛线做完了衣服剩下来的一点就做一个书夹,也没那么讲究,只要四个角用线缝一缝,缝好了以后书放在里面。这是讲当时家庭的确是很穷,但是法王的性格就是这样,没人能够挡得住。

(四)舅舅回家后下令追赶,无法追及

后来闻法结束,舅舅活佛回到了家,问道:“怎么没见到嘉贡?(称为“嘉贡”,是因法王的脸色和衣服均为灰白色,而且肩脖略微佝偻,因而如此称呼。)他到哪儿去了?”这样提问时,才让敦珠把事情的原委坦白地汇报。他当即愤怒起来:“啊!他这样子,哪有这么简单就放掉他的?走了时间还不长,没有追不到的,所以你们快去把他带回来!”几个孩子马上按舅舅活佛的命令快速地奔跑,在法王后面追。

后来,舅舅活佛终于闻法结束了,回到了家。一进来就问:“怎么没看到嘉贡?他到哪儿去了?”当时叫“嘉贡”,是因为法王的脸色和衣服都是灰白色,而且肩脖稍微有一点驼,所以就称“嘉贡”。

这样提问的时候,才让敦珠害怕,他就把原委、情况坦白地汇报,讲到从前到后是怎么回事。哥哥也老实,可能把法王的那些话也都说出来了。

这个时候,舅舅马上气不打一处来,说:“啊?他这个样子?哪里有这么简单放掉他的事情!走了也没多久,没有后面追不到的地方,所以你们快去把他给追回来!”这些孩子们听到舅舅活佛一声令下,像打雷一样,他们就快快地跑,在后面追。

法王正在寺院上方山坡的这边走,他们见后预计是很容易追上的。但当他们到达寺院的山坡上再看时,法王已经到了遥远的深处——色沃下面多让草地的尽头,所以不可能追得上,了知后无奈返回。

那个时候,孩子们还能看得到,法王正在寺院上方的山坡这边走着。他们看了以后心里预计:还是很容易追得上的。但是,等这些小孩子们跑到了寺院的山坡上,再往那边看的时候,有很远的距离,法王已经到了色沃下面多让草地尽头那个地方。他们想,这下是不可能追得上了,没办法,已经走得太远了,也不知道法王到底是怎么走过去的。然后,他们也只能耷拉着个脑袋无奈地返回,不知道回来时舅舅是不是又教训了一顿。

十二、修法速得加持而开慧 分三:

(一)得知修法纸卷的情形;

(二)闻后发生信心、欲乐,精修而得加持;

(三)效果——无须用功,仅略作表示便能轻易通达。

就这样,读书学习便放置下来返回了家中。相当的一段时间里,在家中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童年的欢乐。一天,到了某个叫做“喀修嘎果”或“喀阿”的地方(据说,是指过去洛若乡对面牧区下面的土坎)玩耍之时,从玛尼堆的墙缝中得了一个纸卷。让人观看,说是乔美仁波切的《文殊语狮子修法》。结尾利益颂里说:“印度境内一老人,高龄已至九十九,文字尚且亦无识,仅一日修见文殊。”听闻此,上师心里认为“这么一个老人,也是修一日就出现了能见文殊的话,以我这样,无需艰难就能迅速成就吧!”之后,以猛利的欲乐和精进修了数日,便获得加持的好相。从那以后,出现了学习不必用功,仅仅指示就轻而易举地通达了读诵等。

这样法王也就不再学读诵、写字,然后就回到了家。回到家以后,那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人管,就尽情地享受着童年的时光,无忧无虑,没有惦记的、执著的,也没有什么牵挂,整天玩耍。

有一天,法王到了一个叫“喀修嘎果”的地方,就是我们现在的喇荣山门下去一公里左右,靠着河边,这是过去的洛若乡,然后就过河到对岸,那边有个牧场,在下面土坎的那个地方有玛尼堆,就是刻有六字大明咒的石块所累成的高堆,或者虽没有刻也是念经加持而堆起来的。这样的话,在那个玛尼堆的石墙的缝里找到了一个纸卷。因为不识字,就叫别人看。说这个是乔美仁波切的《文殊语狮子修法》。然后再看到末尾,有一个说利益的偈颂,里面讲,有个印度的老人,到了九十九岁高龄,连一个文字都不认得,在这种情况下,修一天都能见文殊。

就像过去的老太太不识字,但是能念《心经》、大悲咒等,她是听别人给自己念,然后记得,由于有信心,也一样有感应。那么这里的印度老人也是不识字,或许是别人给他念了后背熟的,但是他有信心,结果修一天就能见文殊,可见加持力非常地大,法力不可思议。

当听到这个情况的时候,法王心里想:这么一个老人修一天就能够见到文殊,像我这样的话,迅速成就肯定是没有问题的。意思是,比较来看,我才这么小的一个孩子,他那么老了,他修一天都能见文殊的话,那我当然没什么困难就能迅速成就。法王当时非常有信心,这个信心是根本。由于他立即对文殊修法产生了大信心,那个时候就发生了猛利的想修的欲乐,之后就发起猛利的精进。这样修了几天,就得了很好的加持的相,当然自己心上也是有感应的。之后效果非常明显。也就是从那以后,不需要一种带功用的学习,不需要怎么特别用劲,只是稍微作一点表示、指点,就轻而易举地通达读诵等了。

十三、喇嘛仁波切赐与传承

后来一次法王传法时提到:“又有一天,在对面琼夏的山边放牧时,遇见一位从未谋面的喇嘛,猛利地生起信心和胜解的力量后,祈求《文殊语狮子修法》的传承,因而他在欢喜心中赐给了,末后不知所踪。那时是孩子的性格,没有去观察这喇嘛是谁,但后来观察时,确知这是喇嘛仁波切麦彭自己。”

又有一天,法王去了对面琼夏山边放牛(法王经常去那边放牛,这是日常的一个活动),那一次就遇到一个素未谋面的出家喇嘛,之后就自发地生起了非常强的信心和胜解的力量,当时就向这位喇嘛求一个《文殊语狮子修法》的传承。以这个缘故,那个喇嘛显得非常欢喜,在欢喜心当中赐给了传承,然而最后不知到哪儿去了。当时孩子的性格不会去思考什么,不像大人还会去问一下这个喇嘛到底是谁,他为什么这么欢喜,为什么又不见了等等,对于这个喇嘛是谁不作观察,孩子嘛,玩过就是了。但是,后来自己观察的时候就知道,原来他就是喇嘛麦彭仁波切本人。活佛说,我是听到后来一次法王在讲课的时候顺带赐与的旁述。

文殊菩萨正如《愿海心髓》里所说,其实就是法王生生世世形影不离的本尊,实际时时都在摄持,如同前面赞颂里所说。这里也并非偶然,当时一见到文殊法的时候,立即就生起非常大的信心,这也是由宿世的信心等流而来,所以一看到就深信,而且有非常猛利的欲乐、精进,修几天就出了验相。

前面说了,在舅舅那儿学习也是有一些苦,稍微没有读准或者没有读好就要挨打等。以法王的性格,就说天天这样也不舒服。哥哥倒是有一点软,说:“你别这样,舅舅会打的。再说,我们不去好好学文字长一点本事的话,将来的生活怎么办?家里这么穷,我们除了饿死别无出路。”当然,世上的人难以免俗,人生在世就要活命。对于牧场的藏人来说,那就只有两条路,要么放牛,要么读书将来做喇嘛,好的能考上一些学位做堪布等等,差一点的将来念经有一些收入。就像这样,他是这种想法。但是法王不管这一套,因为再怎么样学的话也很难达到舅舅的标准,总是要挨打挨骂的,所以就不想学了。实际上,学还真的不光是现在世间教育这样,按照课程使劲地学,还有一个三宝的加持。那么,法王是靠文殊菩萨的加持,他跟文殊菩萨是不离开的,因此也显现忽然间就见了文殊的修法,一见当下就生信心,修了以后迅速成就,之后根本就不必费劲,稍微指点一下马上就会了。这就可以看到,我们要一心祈祷上师三宝,得到加被以后就会容易。尤其要开智慧的话,小的时候就要修文殊法,这样开了以后就非常容易了,有一种智慧的力量在心上。

那么,后面放牛的时候也是,为什么会遇到素未谋面的喇嘛呢?其实不是偶然的,这个就是宿缘所系。喇嘛麦彭仁波切遍一切处,时时都在摄持,所以,这个时候他就会出来。出来以后,为什么自发地生起那么强的信心、胜解呢?也不是无因,这些都是宿缘。然后就去求,求了以后,那位上师就显得非常欢喜,这就是得加持的因,所谓“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按照真实的修证来说,的确关键是让上师生欢喜,一生欢喜就能赐与加持。所以,得加持的因就是让上师生欢喜,而让上师生欢喜的因就是以信心和恭敬作承事等。这样的话就很明白,这里揭示了这样一个甚深的道路。

思考题

1、 法王幼时逃学的具体情形如何?从中看出法王何种超凡之处?

2、 法王幼时修文殊法速开智慧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3、 法王幼时遇麦彭上师得传承的情形如何?这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