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真实光显圣教者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 ——善法堂天鼓妙音讲记

《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讲记 (一)》 ︱ 丹增嘉措活佛 ◎ 撰写丨益西彭措堪布 ◎ 译讲 ︱

开篇引言二

以下讲到两个内容:

一、圣传主体;二、省略三处。

由此直接进入大法王此生行传的主体。

一、圣传主体 分四:

(一)传的涵义;

(二)传的主要所诠;

(三)以此种德相为所诠的生命,将使善缘者获得两种大义;

(四)以此缘故,唯一将这出世德相作为传记的根本和心髓来写法王行传。

(一)传的涵义 分二:1、略说;2、广说。

1、略说

传,总的来说,从藏文的“南塔”或者由梵文“布莫喀”的声了知是说相解或相脱,

所谓的“传”,藏文是“南塔”,梵文是“布莫喀”,意思是相解或者相脱。

2、广说 分二:

(1)就自身相脱立名;(2)以相令他解脱立名。

(1)就自身相脱立名

也就是讲从轮回之海的妄相中解脱,或者从有寂二边的妄相中解脱的稀有历程。

传主自身相脱,又有共同和不共两分涵义。共同是就共小乘而言,从无边生死海的妄相中解脱;不共是就大乘而言,从三有、寂静两边的妄相中解脱,讲述此种成道的稀有历程,即是传的涵义。

举例而言,共同的传,如《阿含经》等中所讲,佛在世时诸圣者成道的事迹。这些诸阿罗汉传,表现了如何从无边幻梦般的生死妄相中得到解脱。也就是由补特伽罗我执为根源起惑造业,而现出一段又一段生死中的虚假现相而沉溺其中,之后以修圣道的原因,从中得到了解脱,他的历程就是传。

再者,不共的传,就如同诸佛、诸祖师的传那样。在细分上有二种边,凡夫住在生死边,也就是由执著三有所起的各种虚妄现相的边;圣者阿罗汉住在寂静边,也就是修无漏道,令第六识不现行而入于灭尽定,沉空滞寂,这是细分的妄相。只有从生死和寂静两边的妄相中完全脱开,得到无住大涅槃无上佛果的历程,是最殊胜的传。

(2)以相令他解脱立名

而依靠传的所诠能诠的相后,在见闻者的相续中,由种性功能醒觉而安立上了解脱的种子。

从传的力用而认识,就是以相令脱。所谓的“相”,就是对于成道者成道历程的表诠,以这样的所诠能诠传述的相,使得见闻者在因缘和合之际,就安立上了解脱的种子或正因。所谓的“脱”,就是种下解脱的种子,也就是在因缘的触发下,能够达成种性的功能醒觉,以此脱开虚妄相的系缚而得到自在。此种解脱的圣果有一个正因,那就是假使闻到了成道者修道的历程,这个时候,如来藏种性的功能当即会像醒来一样发起,那么以这个因缘,必然导致趣入三乘圣道;之后,以传主成道历程的引摄力量,他将会达成解脱。

就像一切繁花硕果都来自种子,种子一旦种下去,之后一定会达成这样的果,传就有这个功能,透过描述成道历程的所诠能诠的相,在经由见闻的时候就会受熏,从而醒发相续中的佛性。因此,它的作用从最起始来看,会安立上解脱的种子,或者真实地会出现达成解脱的正因。而此正因也由于学者自身因缘的程度,有的在现前种了远因,有的由于自身的善根、道力非常强,一再地滋润、触发的话,可以达成即生成道,诸如此类都是由传的启发力而来。

(二)传的主要所诠 分二:1、略说;2、广说。

1、略说

具此力用的行传,主要的所诠义,是说其人与法相应的诸种功德。

传的主要所诠,就是成道者与法相应的种种功德。

2、广说 分二:(1)排除;(2)正显。

(1)排除

也就是说,这并非宣说种姓富强、权势威赫、受用名闻,这些世间法相连的福禄功名等等,

圣者行传的主题,并非讲正法以外的世间功德,如世人所立的各种功成名就的传记。诸如家族强盛、事业兴隆、受用丰厚、名声远扬等等,因为这些并非能种下醒觉而解脱的正因种子的缘故。

(2)正显

而是说智尊贤三类功德,于圣教之轨作闻思而出现其果——修持心要,进而于此转入的暖相,还有由讲辩著三大途径作佛教事业等,这些出世间法相属的诸类功德。

传的主题唯一是出世间法范畴的圣人功德,有九相或十二相。九相是:一、智、尊、贤;二、闻、思、修;三、讲、辩、著。十二相,是在九相的基础上再加智、悲、力。由于这是实现共同解脱圣道,以及不共一切种智无上大道的根本因素,因而成为传的主题。

“智、尊、贤”,即明了照见万法实相的智慧,持守法道净戒的尊严,以及着重利他的贤善人品。就闻、思、修而言,它是达成圣道的途径,即对于诸佛如来的圣法教轨作如理的听闻;以及以四种道理作思惟而决定行道之义;闻思之果,即是真实的心要义的修持,于此修心之路上起了定解,就开始作摄取心要的实修;而转入修持的暖相即所谓成就。“讲、辩、著”,指弘扬圣教的事业。最终达成的是智、悲、力无余地开发,智如文殊,悲如观音,力如金刚手。这十二相,经由清净的能诠所诠的传文将其如实地诠表出来,就成为后学者成道的指南。

(三)以此种德相为所诠的生命,将使善缘者获得两种大义 分二:

1、成为求法者的欢喜法宴;

2、成为善学者成道的导师。

如果依此等义理作为所诠的生命,

这是说,把圣者所具有的出世法道行功德作为所诠义的生命或者灵魂,它将成为善缘者得大义利的依处,而这个义利有生欢喜和引导成道两个方面。

1、成为求法者的欢喜法宴 分二:

(1)受用者;(2)受用。

将会使得诸多至心励力求法者心意满足而欢喜,

受用者,指励力寻求正法的人。

受用,是指如同喜爱自然风光者看到了三山五岳那样,这个希求者看到了这样的成道者的风光、修道的道路景致,非常能满足他的欲求而充满欢喜,因为里面讲的全是圣人的高行道貌,犹如常啼菩萨听闻法涌菩萨的传等等。

2、成为善学者成道的导师 分二:(1)受用者;(2)受用。

并且,诸所化机随从上师善知识的清净道行修学后,其自身身语意的解脱行传如何,便依如此而行的途径,其相续中存在的诸多现证功德,也将在具胜解者的相续中降临,从而追步解脱之果位等,就如同所谓“先圣出世之行传,来学随行之修持”的比喻所说般,

受用者,是具有追随、胜解、善学这三种德相的人。“追随”,指有心要追随上师走这样的菩提大道,这是特别就具缘弟子而言;“胜解”,是对于传中所说的出世功德具有无法动摇之解;“善学”,是指上师的身语意出世功德如何,我也按照那样来学。

受用,就是常随佛学。上师的传就像一个标准,而自己一生要学的就是这些。如同世人学儒要达到孔子的道那样,按照那样学就会变成那样,而这里说的是最大的成佛之事,那么有了传,就可以依传而学。

学的方式是在心上效仿。首先闻思,也就是去了解。然后决定法王的功德、恩德、行为等,这些到底在说什么,每一种的德相、法相如何,在教导我应该走什么路等等,这些都要用心去思惟。再者,有了这样的基础后,真正能发生作用的就是在心上效仿。就像学儒,那一个儒者他如何忠,我也要学到那样忠,他如何孝,我也要学到那样孝,这就是学的路子。那么,上师法王身语意的道行是怎样的,我就要按那样来走。

学的果是指,按这样的路走下去,通过长久地效仿,上师心里有的那些功德,在学人的心中也会有,它的根本就在高度地胜解。就像一些具相的弟子,上师的一举一动完全成为他的标准,上师的每一句话就是无上的圣教,就有这样的信心。上师说的他一辈子不会忘,特别是指导他自己一生怎么行道的教言,他认为就是这样的,完全依教奉行。这样的话,在他心里上师佛代表了一切,而且由于因缘上最切近的缘故,按照这样去学,上师的功德在自心中也会降临,久而久之就学成那样了。所以,最终结果是达到与上师无二的果位。

按这样的路径学上去,就会赶到上师那个高度,所谓先师的道我也证到了。就像格言所说,“先圣出世之行传,来学随行之修持”,就像这样,以往昔先圣启发后来学人,以后来学人证同往昔先圣,这样法灯一代传一代,叫做“辗转传灯,续佛慧命”。所谓的从师而学的道就是如此,所谓的从无量刹海劫海里成道的传就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