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土或问讲记

《净土十要第六要•净土或问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 述 智圆法师 讲解 ︱

四常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之理,名之为国。亦名法性土。但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说身土。离身无土,离土无身。名身土者,一法二义。普贤观,毗卢遮那住处,名常寂光。

四、常寂光土,指佛果妙觉无上智慧所照的如如法界之理,称之为“国”,也叫做“法性土”。唯是真如佛性,非身非土,而说身说土。离身无土,离土无身,即并没有离开身别有的土,也没有离开土另有的身,身土不可分。称为“身土”,指一法二义,也就是在同一法性上安立身、土两义。《普贤观》里说,毗卢遮那的住处名叫“常寂光”。

前二土是应,即应佛所居。第三亦应亦报,即报佛所居。第四但是真净。非应非报,法身所居。

在四土中,前二土——凡圣同居和方便有余是应化土,为应佛所居;第三实报无障碍土既是应化土也是受用土,为报佛所居;第四寂光土唯是真净法性,不属应或者报,是法身佛所居。

又云: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如世伊三点,不纵横并别,名秘密藏。诸佛如来所游居处,真常究竟,极为净土。

《观经疏》里又说:“常”即法身,“寂”即解脱,“光”即般若。它就像梵文的“伊”字三点(∴),不纵横并别,名叫“秘密藏”。诸佛如来所游居处,不同于学道的分证,到了真常究竟之地——最极清净的本然之土,称为“常寂光土”。

法身、解脱、般若称为“涅槃三德”,是当人本具,成佛时彻底显发。此法性无有生灭,因为不灭故,称为“常住”;此法性中没有一切虚假的相,戏论全离,称为“解脱”;这并非冥顽不灵的虚空,而是有灵明之光,能遍照一切,称为“般若”。

“不纵横并别”,用“伊字三点(∴)”来说明。“纵横”是(表)相,“并别”是义,而且要区分别教所说的涅槃三德的关系。首先讲明“纵”和“横”的涵义。按别教所说,法身本来具足,般若渐次修成,解脱最后才圆满,这如同点水之纵(氵)。也就是有时间上的先后次第,法身是原本具足的,后来才修成了般若,得证了解脱,这样就是三点水(氵)的纵。再者,按别教所说,法身、般若、解脱各各别义,不相收摄,如烈火之横(灬)。就像“烈”字下面的四点水(灬),它是并排的,不相收摄。以上说明了“纵横并别”的涵义。

从圆教而言,法身、般若、解脱三德不是点水的纵(氵),也不是烈火的横(灬),而是像“伊”字三点(∴),或者摩醯首罗面上的三只眼。如果说纵,但一点在上,两点在下,所以不能说是纵;如果说横,但两点在下,一点在上,所以也不可说横。这是譬喻,法身本自具足,后来也没失去,般若和解脱虽然是后面修成,但实际也是本来具足,所以不能说是纵。再者,法身虽然不失,但实际是性德,般若、解脱虽然本具,实际是修德,一性两修不可说是横。因此,如同“伊”字三点(∴),不纵不横。

还要知道,这三点伊字(∴),表示不是相混的一,也不是相离的三,它有三德,然而又不是孤立的。也就是,单法身不是法身,法身必具般若、解脱;单般若不是般若,般若必具法身、解脱;单解脱不是解脱,解脱必具法身、般若。这叫“即一即三”。

涅槃三德是众生和佛平等具有的,很难了解,称为“秘”;一即三、三即一,称为“密”;含藏众德,似无实有,也就是本来的大涅槃具无量德,看起来没有实际具有,称为“藏”。

“诸佛如来所游居处,真常究竟,极为净土。”如《金光明经》所说:“如来游于无量甚深法性诸佛行处,过诸菩萨所行清净。”“无量”指没有边的量,离了一切戏论,称为“寂”。“甚深”指难测的神妙光明,称为“光”。法性不是因缘所生的法,没有灭,所以是“常”。又像《普贤观》里所说:释迦牟尼名“毗卢遮那”,此佛住处名“常寂光”。果佛所住之处超过了菩萨清净的行境,到达了究竟真常之地,因此是极为净土。一切客尘相全部消尽,二取乃至极微细处都没有了,那就是最极清净的心地之土。

由是观之,所谓十方微尘国土者,唯吾心中之土也。三世恒沙诸佛者,唯吾心中之佛也。知此,则知无一土不依吾心而建立。无一佛不由吾性而发现。然则十万亿外之极乐,独非唯心之净土乎。极乐国中之教主,独非本性之弥陀乎。

这样看来,所谓十方微尘数的国土唯是我心中的土,不在心外;三世恒河沙数的诸佛唯是我心中的佛,也不在心外。知道这一点,就明确没有一个土不是以我的真心而建立,没有一尊佛不是由我的本性而发现。既然在总体上,一切佛、一切土都是唯心本具、唯心所现,那么特别的十万亿刹土之外的极乐世界,难道独独不是我唯心的净土吗?极乐国土中的教主阿弥陀佛,难道独独不是我本性的弥陀吗?

这就是由自性遍周遍具之理,来悟入“自性弥陀”和“唯心净土”。虽是他方土,也是性具;虽是他佛,也是由本性而现,自他不能分成别别两个。也就是以心遍周故,一切土都在心内,极乐是心中的土;以心遍具故,发现的诸佛都是自性所现,而非心外别有。

又当知唯此一心,具含十界。身土融通,重重无碍。

又要知道,在这一心中本具十法界。譬如造十恶就有地狱、饿鬼、畜生,行五戒十善就有人天,修四谛十二缘起就有声闻、缘觉,修六度四摄就有菩萨,了知本性是佛,入一佛乘就是佛。像这样,都是妙心本具。再者,以都是唯一妙心故,身中有土,土中有身,身入于土,土入于身等,彼此融通,一重一重没有障碍。

又当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生佛互现,念念交参。所以云: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诸佛,念念弥陀。

又要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从事相而言,佛法很高,众生法很广、林林总总,心法最切近,但实际都是法界、都是实相,没有差别。众生法即法界故,众生心中现无数诸佛;佛法即法界故,佛心中现无量众生。而且念念交参,众生心遍法界故,念念都入一切诸佛心;佛心遍法界故,念念都入一切众生心,这样彼此交相融摄,并不是分开来隔别不融的情形。所以说:诸佛心内众生,尘尘极乐;众生心中诸佛,念念弥陀。

现在不能再按照妄识所现的境界来衡量,应该回到实相本身。我们众生是诸佛心内的众生,因此,在我们的一个个微尘里都含摄极乐世界。因为尘当体是法界,所以在任何一尘中都可以现极乐世界。譬如,无论什么样的众生,他的真心理体是没有两样的,当他一相应时,当即就在尘里出现了极乐世界,而不必另外去找,这是因为法界彼此融通的缘故。一亿个人心清净了,当下就现出极乐世界,每一个人心前都会现,每一个尘中都会现。再说,众生真心中的诸佛不离开众生,所以,在众生心中刹那刹那都可以现阿弥陀佛。比如一亿个人当下相应,在当刹那里各自心中都会现阿弥陀佛。可见心中有弥陀,心中有刹土,这叫做“唯心”,叫做“本具”,一相应就会现出来。

就好比电视台发射,只要调准频道,在任何一个接收的终端,当下就可以出现电视台的信息。因为这个信息已经遍入在里面,或者这一点上遍摄遍具了这些信息,一旦缘起对应,马上就出来了。这个譬喻可以说明,任何一尘中都有无边刹土,那当然有极乐世界,而且在缘起上,极乐世界性具的法特别容易显出来,只要念阿弥陀佛就会出来。或者,性中本具无量诸佛,真正打开时,无量诸佛都在心前显现,但从缘起来说,我们跟阿弥陀佛最容易相应、容易显现,那么临终十念等,立即就出现阿弥陀佛。这样就知道,无不是性具,无不是唯心,这叫做“唯心净土、自性弥陀”。

又云:十方净秽,卷怀同在于刹那。一念色心,罗列遍收于法界。

一一法皆法界故,无不遍摄遍入,因此说:十方净秽国土同收摄在一个刹那中,而一念色心又罗列周遍入在法界中。

“卷怀”是收摄的意思,在当刹那中摄有十方一切净秽国土,这是从遍摄上说。从遍入来说,这一刹那色或心等任何法都遍入在法界中,任何地方都有,这是由于法界本自交摄融彻的缘故。

并天真本具,非缘起新成。一念既然,一尘亦尔。故能一一尘中一切刹,一一心中一切心。一一心尘复互周,重重无尽无障碍。一时顿现非隐显,一切圆成非胜劣。

以上事事无碍的妙理都是天真本具,不是缘起新成。这是由法尔理证成的,本来具足这样的妙理,不由造作;如果法尔非如此,即使想用因缘来造也无法造成,哪里能造得这么微妙?所以它叫“法界本具的妙理”“当人心性本具的妙理”“诸法实相”等。

一个心念是这样,一个微尘也是这样。总之,任何法都是法界,任何法中具含一切法,任何法都遍入一切法。所以,能出现一一尘中现一切刹,一一尘中摄一切刹;一一心中含一切心,一一心中现一切心。不仅心与心、尘与刹之间这样交相融彻、无有障碍,而且,心与尘或者色与心之间也是无有障碍的。也就是一一心能遍入一切尘,一一尘能遍入一切心。像这样,心入尘、尘入心等,一重一重都无有障碍、没有边际。又是一时间顿现一切,没有隐藏和显了的差别。不是在实相里先前隐藏后来显了,而是实相本自如是,只有见和没见的差别。再者,任何一法都是法界,任何一法都遍摄遍入,都圆满成就,没有胜劣的差别,不能说此法胜彼法劣。法界本平等、本自如如,本自具含这样的妙理,任何一法当处就是法界。这就可以看到大平等的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