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土或问讲记

《净土十要第六要•净土或问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 述 智圆法师 讲解 ︱

问曰:净土摄机,诚乎其广矣。愚不敢复议矣。然亦尝闻有唯心净土,本性弥陀之说。愚窃喜之。及观净土经论,所谓净土者,十万亿土外之极乐也。所谓弥陀者,极乐国中之教主也。是则彼我条然,远在唯心本性之外矣。果何谓耶?

禅上人问道:净土法门收摄无量根机,的确极其广大,下至五逆十恶上至等觉菩萨全部摄在里面,我不敢再有议论。但我也曾经听到“唯心净土、本性弥陀”的说法,我很喜欢。同时又看到净土经论中说,净土是十万亿国土之外的极乐世界,弥陀是极乐国中的教主。这样彼是彼、我是我,条然区分,成了心外的土、性外的佛,远在唯心本性之外。这是怎么回事呢?

禅上人表达了内心的矛盾。他有学禅的心情,听到唯心净土、本性弥陀的说法十分喜欢,乐意接受,但经教里又说十万亿刹土之外的净土、他方国土中的弥陀,这远远在唯心本性之外,他不知道这两个怎么融通。这也暴露出他不懂真唯心、真本性,不懂自佛、他佛的关系,所以无法融通。这也是很多学空性、学唯心等人的迷惑之处。

答曰:汝言局矣。不识汝心之广大而明妙者矣。楞严云:色身外洎山河虚空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又云:诸法所生,唯心所现。安有佛土而不在吾心者哉。

天如老人一针见血地破掉禅者的执著。回答说:你是钻到唯心的牛角尖里了,不认识自己真心广大而明妙。《楞严经》中说:我们的色身连带外面的山河、虚空、大地这一切法,全是妙明真心中的现相,哪有一法在真心之外呢?又说:诸法所生唯是真心随缘而现,哪里有佛土不在我心中呢?可见,一切法都在真心本性当中,不能执著此是我心我性,此外全在心外性外,哪有这样的心和性呢?

当知净土唯心,心外无土。如大海之现群沤,无一沤能外海也。唯心净土,土外无心。犹众尘之依大地,无一尘不名地也。

天如老人又开示道:你要知道净土唯心、心外无土,就像大海显现无数水泡,没有一个水泡在海水之外独立存在。这就破掉了对方对于唯心的错误理解。按照他的想法,第六意识缘影像起的心叫“唯心”,在这之外的山河大地等全部叫“心外”。这样的话,土不是心,心不是土,就会产生疑惑:我怎么还要生到心外的土呢?这不是有悖于“唯心净土”的妙理吗?他的疑惑在这里。

现在要知道,真心遍一切处,一切土都是真心中所现。比如十方法界里的无数净秽国土,种种形态、种种相状、种种苦乐等,全是真心中所现。假使有一土在真心之外,那真心就不周遍了,成了心外有独立的土存在,这就有悖于唯心净土之理。但实际上,正是由于净土唯心,所以土就是在心中现的,求生十万亿刹之外的国土,正是生在自己的真心之中,并不相违于“净土唯心”的说法。

另一方面又要知道“唯心净土、土外无心”,就像很多微尘依止大地,没有一个尘不叫做“地”一样。这是转到“唯土”上来说的。要知道,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任何一法都是法界体,当处即法界,也就是任何一法都是本自周遍、含摄一切的。那么从土而言,可以说“万法唯土”。“土”是依处义,法性土遍一切处,所有心都是在这里面出来的,所以说“土外无心”;假使土外有一个心,那这个土就不周遍了。实际上一切都在法界中,一切本是法界,所以从土而言,所有的心都是唯土,就像一切尘都依着大地,都叫做“地”一样。因此要知道,所有的心全是本然心地中现的,所有的心都是唯土。这就破掉了他的第二个偏执,以为心高土低。实际在本性中,任何一法本是法界,任何一法都是圆融中道,任何一法都是如来藏,摄一切法,没有一者重一者轻的差别。

这样就破掉了一般禅者的执情,认为唯心高净土低,这在悟者看来没有二致。从心边立言,可以说“一切唯心”,要悟明本性真心;从土而言,就叫“一切都还归净土”。实际土即是心、心即是土,禅宗与净土本无二致。

又当知先圣有云:唯此一心,具四种土。一曰凡圣同居,二曰方便有余,三曰实报无障碍,四曰常寂光也。

不仅要知道刹土唯心,还要按照先圣的说法,知道就在这心中有四种种类的土,摄尽了一切刹土的情形。也就是:一、凡圣同居土;二、方便有余土;三、实报无障碍土;四、常寂光土。这就更具体地认识了“唯心刹土”的涵义。

一凡圣同居土者,自分二类。初曰同居秽。次曰同居净。初同居秽土者,娑婆之类是也。居其中者,有凡有圣。而凡圣各二。凡居二者。一恶众生,即四趣也。二善众生,即人天也。圣居二者。一实圣,即四果辟支,通教七地,别十住,圆十信后心。通惑虽尽,报身犹在,皆名实也。二权圣,谓方便实报寂光土中法身菩萨及妙觉佛,为利有缘,应生同居,皆是权也。是等与凡共住,故云凡圣同居。四趣共住,故云秽土也。

一、凡圣同居土。分有两类:(一)同居秽土;(二)同居净土。

(一)同居秽土,指娑婆世界这一类国土,其中居住的有凡夫、有圣人。而凡夫和圣人又各有两类。

1、凡夫有两类:(1)恶众生,指地狱、饿鬼、旁生和修罗这四趣;(2)善众生,指人和天这两趣。

2、圣人有两类:(1)实圣;(2)权圣。实圣包括藏教四果声闻和辟支佛、通教七地、别教十住、圆教十信后心等的菩萨。虽然断尽了见思惑,但还有由残余业力感现的报体,这些都叫“实圣”。“权圣”指方便土、实报土、寂光土中的法身菩萨和妙觉佛,为利有缘应现而生在同居土中,这些都是权圣。

这些圣人和凡夫同住,因此说“凡圣同居”。这里有地狱、饿鬼、旁生、修罗四种恶趣界众生共住,因此称为“秽土”。

次同居净土者。且如极乐国,虽果报殊胜,非余可比。然亦凡圣同居。何以故?虽无四趣,而有人天。以生彼土者,未必悉是得道之人。如经云:犯重罪者,临终忏悔念佛,即得往生,故知虽具惑染,亦得居也。圣居权实,类前可知。但以无四恶趣,故名为净。

(二)同居净土。拿极乐国来说,虽然果报殊胜,不是其他国土可比,但也是凡圣同居。什么缘故呢?这里虽然没有四种恶趣,却有人天,因为生彼土的未必都是得道之人。像经中所说:犯五逆等重罪者,临终忏悔念佛,当时就得到往生。这就知道,虽然是具有惑染的凡夫,也生在了此土。土中住的权、实两种圣人的情况,要按上面那样类比而了解。也就是,既有尚有余业而受生此土的实圣,也有上三土的圣人为利有缘,以愿力受生在此土的情况,所以,极乐同居土中也有实圣和权圣两种。但是,土中没有四种恶趣,因此名为“净”。

或曰:具明土相,复多不同。如无动界,虽是净土,犹有男女及须弥等。净土既其不同,秽土亦应不等也。

还需补充的是:具体谈到刹土的情形,又有很多不同。净土方面像无动世界,还有男女相和须弥山等。净土既有各种不同的情形,秽土也应当情况众多,并不等同。总之,净秽国土有无量无数的种类。

二方便有余土者。二乘,三种菩萨,证方便道者之所居也。何则?若修二观,断通惑尽,尘沙别惑无明未断。舍分段身而生界外,受法性身,即有变易。所居之土,名有余者,无明未断也。名方便者,方便行人之所居也。故释论云:出三界外有净土,声闻辟支佛出生其中。受法性身,非分段生也。

二、方便有余土,指二乘和三种菩萨证方便道者所居的刹土。情形如何呢?如果修习空、假两观,断尽了通惑——见思惑,没有尽别惑——尘沙惑和无明惑,舍分段身生在界外,受法性身,即有变易。所居的土叫做“有余”,是因为无明没断;名为“方便”,因为是方便行人所居之处。因此《释论》中说:三界之外有净土,声闻、辟支佛生在其中,受法性身而不是分段生。

三实报无障碍土者。无有二乘,纯诸法身菩萨所居。破无明,显法性,得真实果。而无明未尽,润无漏业,受法性报身。亦名果报国。仁王经云三贤十圣住果报是也。以观实相,发真无漏,所得果报,故名为实。修因无定,色心无碍,故名实报无障碍土。华严明因陀罗网世界是也。

三、实报无障碍土,没有声闻、缘觉二乘,纯粹是法身菩萨居住。破无明、显法性,获得真实果报,而无明没有尽,润无漏业,受法性报身,也叫做“果报国”。《仁王经》里说的“三贤十圣住果报”就是指这种情况。由于是观实相发真无漏所得的果报,因此称为“实”;修因无定,色心无碍,所以叫做“真实无障碍土”。《华严经》所说的“因陀罗网世界”就是指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