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净土或问讲记

《净土十要第六要•净土或问讲记》 ︱ 蕅益大师 选定 元师子林天如维则 述 智圆法师 讲解 ︱

问曰:不修净业,要生极难,此诚言也。何故前举逆恶凡夫,临终亦生。吾未闻其详。而且有疑。幸详示而释之。

禅者认为,不修净业要往生特别难,这是真实的话,没有因缘哪里能生呢?但他有个疑惑:为什么前面举出五逆十恶的凡夫临终也能往生?我还不知道具体情况,而且有疑惑,请您具体开示。

下面就按照《观无量寿经》分成三段来说明,逆恶凡夫往生的情况:

一、临终的情形;

二、往生时的情形;

三、往生后的情形。

一、临终的情形

答曰:观经云: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此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者,应称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

回答:《观经》里说:下品下生者,有众生生前作了不善业,五逆十恶,各种各样的恶业无所不造。这样的恶人以恶业沉重的缘故,应当堕恶道,在多劫里受无有边际的苦。这样的愚人在临命终时遇到善知识,对他作种种安慰,为他宣说妙法,教导他念佛。他当时被苦所逼,无暇念佛,心不能安住在观念阿弥陀佛中(这里的“念”指观想)。善友告诉说:你如果不能观念佛,那应当称念“阿弥陀佛”。于是他至心念佛,不间断地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

这是临终的情形。遇到善友给他说妙法,劝他一心归向阿弥陀佛。当时他没法观念佛,于是善友教导他应当称名,他就连续称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

二、往生时的情形

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念佛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往生的情况是:此罪人称念阿弥陀佛名号的缘故,当时力量很大,在每一念中除灭了八十亿劫生死罪业。正当他念佛之时就见到金色莲花,像日轮一样光明,住在面前。如同一念的工夫就往生了极乐世界。

这是往生的情形。因称名而除罪,境相当即转变,见到了如日轮般的金莲花,一念顷就生到了极乐世界。

三、往生后的情形

于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此其详也。

最后说到往生后的情形。由于他有罪业的障蔽,所以将在莲花中住满十二大劫,之后莲花才开。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位菩萨以大悲音声,为他详细演说诸法实相、灭罪的法门。他听后欢喜,当时就发了菩提心。这是逆恶凡夫往生的具体情形。

虽十二劫处莲华中,而其受用快乐如忉利天。故古者云:华中快乐如忉利,不比人间父母胎。

虽然往生者十二劫待在莲花里,但他受用着如同忉利天天人般的快乐。所以古人说:虽然花没开,一直住在花里,但是像住在忉利天宫一样快乐,不像在人间投胎,住在母亲胎藏里感受极大痛苦,有天壤之别。总之,往生西方净土远离了各种苦,连最差的情形也没有任何苦忧。

五逆十恶临终得生的原因在念佛灭罪

逆恶得生者。观经疏曰:以念佛除灭罪障故,即以念佛为胜缘也。余详经意,即是念佛灭罪而生。然以疏论参而明之,则有三义。

所谓五逆十恶得生净土,《观经疏》里说:这是由于念佛除灭罪障的缘故,也就是以念佛为殊胜的缘而得以往生。我理解经义,就是念佛灭了罪业就往生了。然而,以注疏和各大论典参汇起来说明,就有这样三个意义:

一、临终念佛猛利勇决故胜终身造恶

一者,或问如何以少时心力,而能胜终身造恶耶?曰:心虽少时,而其力猛利。是心勇决,名为大心。以舍身事急故。如人入阵,不惜身命,名为健人也。

第一、有人问:怎么以少时的心力,就能胜过终身造恶呢?临终的时间那么短,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却能够胜过终身造恶,这实在难以理解。

回答:业力的大小不仅在于时间,还在于心力的强弱。虽然临终时间短,但是心力猛利,那种心勇猛、决断,叫做“大心”,因为到了生死关头,马上要堕落,非常紧急的缘故。就像人进入战场,短兵相接,不是你死就是我死,这时就豁出命来,叫做“健人”。同样,临终时如果能发出全分的心力,则胜过终身以缓弱的心造恶,再者有佛力加被,所以得以往生。

二、宿善业强临终遇缘开发故十念功成

二者,此虽造恶,或现世曾修三昧。故临终劝念,定心易成。亦是乘急戒缓人也。纵现世不修三昧,亦是宿种今熟。以宿善业强故,临终得遇知识,十念功成也。

第二、有可能是这种情况:这个人虽然造恶,但现世曾经修过三昧,所以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念佛,容易成就定心,也是乘急戒缓的这一类人。纵然现世没有修三昧,也是宿世的种子现在遇缘而成熟,以宿世善业强大的缘故,临终能遇到善知识,以十念念佛而成就往生。

三、临终念佛忏悔心重故得灭罪

三者,若非宿种,又非现修。则其念佛之时,必有重悔。

第三种情况,如果不是宿种遇缘成熟,又不是现世修过三昧,那他临终念佛时一定有很重的忏悔心,这样以灭罪而生到净土。

四、总结

故永明曰:善恶无定,因缘体空。迹有升沉,事分优劣。真金一两,胜百两之叠华。爝火微光,爇万仞之积草。

这一句是总结。前面问:终身造恶的人怎么能生到净土呢?因果太不相符了。

这里总结说:善恶是没有定性的,因缘的体性也是空的,所以存在转机。恶人不固定是恶人,一念回转就成了善人。因缘也是如此,不是固定的,当心发生了很大转变,因缘顿时就可以转移。因此,随着心起善起恶,在表现上有升有沉;随着心力时大时小,事相上就分出优劣。不能只在一个片段上看,也不能固定地看待,也不能单以时间或数量来看待。就像一两真金胜过百两叠花。真金的品质高,虽然只有一两,但已经特别可贵。叠花虽有百两,但很微弱、价值低。或者以微弱光明的小火能烧万仞高山的积草,这也表示对治力强,灭罪力强。如果心发生了很大的转机,出现了猛利的善心,那就有很大作用。因此,临终短时的转心念佛胜过一生造恶,从而生到净土,这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