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讲记-破我品第十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接下来圣天菩萨指出,如果安立了我,则会造成种种矛盾,以此来破除计我的邪分别。

己二、其中破除计我之邪分别

首先,如果外道承许有常我,就与承许有解脱相矛盾。

常法非可恼,无恼宁解脱,

是故计我常,证解脱非理。

唐译:

(常法非可恼,何舍恼解脱,

是故计我常,证解脱非理。)

难词释义

恼:恼害的意思,这里可恼就是受到损害。

颂文直解

如果我是过去、现在、未来从未变动的常法,怎么可能受到轮回苦的损害呢?或者说,如果起初没有受到轮回苦的损害,怎么还要解脱呢?是故对于妄计我是常性的宗派而言,能证得解脱是不应理的。

(唐译:如果我是常法,怎么可能受到轮回苦的损害呢?这样又为什么要舍弃轮回的损害,而求得脱离苦恼的解脱呢?是故对于妄计我是常性的宗派来讲,能证得解脱是不应理的。)

释义

本颂前两句指出常我与解脱相矛盾,并以此为根据,在后两句中指出外道既执常我又求证解脱的荒谬性。

“常法非可恼,无恼宁解脱”:一个常法,是不可能发生任何变动的。而这样常法的我也应不可恼害,怎么还需要解脱呢?完全不必要求什么解脱。就像没有被绑,也就不必要松绑一样。

如果外道们真的信奉我是常的话,那么就不用再害怕我受损害而苦恼了,不但今世的生老病死,乃至后世地狱中的各种刑具等,都不会对我造成一丝一毫的损害。既然我不觉知轮回是苦恼,则不需要厌离,不厌离就不需要精进修行,不精进修行就不可能证得解脱。

“是故计我常,证解脱非理”:由此可见,外道承许有我,反而导致他们一心追求的解脱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这样就把自己的见修行果给摧毁了。这就是外道愚痴的地方,愚痴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如理、深入地观察,在根据并不充分的前提下,仅凭臆想,盲目地下了结论。

真正希求解脱的人,就应该进行深入、彻底的观察。当观察到一切法都是因缘生的时候,就知道包括有情身、心在内的诸法,都是依缘而起,因此是刹那性。而刹那生灭的诸法,形成了相似相续,只要因缘不间断,则相续也就不会间断。在这些身、心的法上,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常、一、自在性,也就是没有我的存在。

接下来,圣天菩萨指出,外道们所宣称的常我,与他们说要放下我执才能获得解脱,也是自相矛盾的。

我若实有性,不应思无我,

定知真实者,趣解脱应虚。

唐译:

(我若实有性,不应赞离我,

定知真实者,趣解脱应虚。)

颂文直解

我如果是真实有自性,则自性无有退失故,解脱时也应成有所谓的我。这样就不应该思维无我,不应该断除我执,因为即使解脱了,结果还是如同轮回时一样,生我执之因——我无失坏而有故。因此,有我的缘故,定知我的真实性者——证得真实的人,断除我执和我所执而趣向解脱、证得解脱,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都应成虚妄。

(唐译:如果我确实有体性的话,外道就不应该赞叹离我。如果无我见不符合实有自性的我,外道就不应说能证涅槃。见解不符合真实,还说能证得涅槃,能了知真实、趣入解脱,这种说法完全是虚妄的。)

释义

本颂的前两句指出外道见与修的矛盾之处,后两句指出持我见的外道,根本不可能趣入解脱。

有的外道,也宣称要断除我执,这话听起来和内道说的一样,但实际意义却完全不同。内道是说:我在胜义、世俗二谛中都不存在,众生凭空生起了我执,而产生出无尽的烦恼与业,白白遭受了轮回之苦,所以要断除我执。而外道在见解上,认为我具有自性,常住不变,但是由于我会受到轮回的损害,所以要断除我执。

大家想一想,如果我是真实存在的,这说明我的自性任何时候都不会退失,那么在解脱中当然也应该存在。有我存在,我执就必定会生起,因为生我执的因没有失坏的缘故。既然解脱中有我执,那么在修行时就不应该思维无我。所以说“我若实有性,不应思无我”。

不但如此,具有我见的外道,根本不可能趣入解脱。确定知道我是真实存在的外道修行者,因为有我的缘故,我执就永远也断除不了,我执不断,轮回就不可能脱离,因此所谓证得解脱,就是无稽之谈,完全是虚妄的。所以说,“定知真实者,趣解脱应虚。”

因此,希求解脱者应当承许无我,断除我执,由此证得解脱,才是极应理的。

外道看到承许有我,会导致在解脱时也仍然有我执的过失,就很害怕,因此就承许说:解脱时有无我存在,因此能证到解脱。

若解脱时有,前亦应非无,

无杂时所见,说彼为真性。

唐译:

(解脱中若无,前亦应非有,

无杂时所见,彼真性应知。)

颂文直解

如果无我在解脱时是有的,那么在解脱之前的轮回时,也不应该没有无我,而应该有。这是因为,没有掺杂其他法,也就是没有掺杂我和我所时的所见,即是说他见到了真实性。因为这是一个真实的正量所照见的。

(唐译:如果我在解脱中没有,那么在解脱之前,我也不应该有,而应该无。这是因为,没有掺杂其他法的时候所见到的,应知是符合法的真实性的。)

释义

本颂第一句引述外道解脱中无我的观点,第二句指出应以此为标准,说我在解脱前也同样是无,也就是我在一切时都不存在。后两句则是能立因。

“若解脱时有,前亦应非无”,这是说:外道提出在解脱位时没有了我,既然这样,那么在解脱前也应该没有我。“无杂时所见,说彼为真性”,这是说原因,即:解脱位是无杂而见,是清净、现量的见,是符合实相的;而未解脱位是混杂而见,是不清净、非现量的见,是不符合实相的。既然外道说无杂的解脱位中没有见到我相,那么有杂的未解脱位即使见到了我相,这个相也是虚妄的。譬如黄金与铁掺杂在一起的时候,黄金就很不明显,当铁被去掉后,就直接见到了黄金。同样,在轮回中因为掺杂了无明等的杂质,就见不到无我的真实性;而解脱的时候,无明等的杂质已去除,就能见到了。既然这时没有见到我,外道就应当了知解脱前——轮回中也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