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讲记-菩萨行品第五

《中观四百论讲记(二)》 ︱ 圣天论师.造 ︱玄奘大师 法尊法师.译 ︱ 智圆法师.讲授 ︱

庚三、正说成办利他之善巧

如母于病儿,特别觉痛爱,

如是诸菩萨,特意愍恶者。

难词释义

痛爱:悲痛怜爱的意思。

颂文直解

譬如母亲对生了病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加悲痛怜爱,与此相同,诸菩萨对非圣者,尤其是恶业深重的众生,会施加更多的慈爱。

释义

母亲对于子女的爱虽然相同,但是对于生了重病的孩子,特别疼爱,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同样,具有悲愍心的菩萨,虽然对一切众生一视同仁,平等地给予慈悲,但是对特别具有罪恶的人,则更有悲愍。因为这些众生犯了严重的烦恼病,他们的相续被扰乱了,而去作了非法之事,造了严重的恶业。菩萨观察到了这些众生今世的痛苦,尤其还观察到了来世更猛烈的三恶趣苦,因此菩萨的悲心就更加强烈,就像地藏菩萨发下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愿。所以会积极地去救度,而不会视而不见,更不会舍弃不管,所以即使这样恶劣的众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菩萨依然会尽可能地寻找机会,来帮助他们自省和觉悟。

这就像烧火的时候,堆的木材越多,火就越大。同样,菩萨缘他人的苦越多,产生的悲心就越深厚。

现在很多学佛人,对他人的错误,如果知道是烦恼深重导致的,能够理解和原谅的话,应该说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是作为大乘弟子,这还不够,应该在理解和原谅的基础上,还要增上对他人的慈悲之心,不离不弃。这一点对于没有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现在也不一定马上能学到手,但是至少大家知道了大乘佛法这样的一个标准,并且在以后用这个标准要求自己,来增上自己的修行。

或作彼弟子,或作彼师长,

以种种方便,令有情通达。

颂文直解

如是善巧的根本,即是以大悲心,与诸所化的种姓、根机、意乐相应的方式,进行教化。对于傲慢的人,为了调伏他们,菩萨会作他们的弟子;同样,对于相续清净的所化,则会作他们的师长等,以这种种的方便,令未知实相的有情,通达诸法实相。

释义

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就是以大悲心,对各种不同种姓、根机、意乐的众生,做与他们相应的饶益。那么有些贡高我慢的人,对于真正有功德的人,不作恭敬承事,为了调伏这样的一些人,菩萨就以作他们弟子的方式,进行饶益。而如果弟子的相续清净,知惭有愧,那么菩萨作为师长就会直接教授给他们相应的法,调伏他们的烦恼,直至通达诸法的实相。

这就像在一个城市中,不同的人做着不同的工作,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这样城市才会健康运转。同样地,对于不同的众生来说,也需要契合众生的根机和意乐,用不同的身份去度化,这样才会有可能度化各式各样的众生。

《四百论广释》中说:一位良医,会开出不同的药方,运用各种不同的药材,来救治病人。同样,菩萨也会相应众生的根机,而采用不同的方便来饶益众生。

因为菩萨利益众生的心很纯净,那么他的悲心会更加坚固,这样他度化众生的力量会更加增强,这样就不会有他度化不了的众生。下面圣天菩萨就来讲解菩萨这样的功德。

如善巧良医,少有不治症,

获巧力菩萨,非所化甚少。

颂文直解

犹如很善巧的良医,很少有因为医术不高而治疗不了的病。同样地,菩萨获得了善巧力后,不能度化的众生也就极为稀少了。

释义

菩萨善巧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菩萨了知有情根机的胜劣,并且运用四摄法度化众生,这样菩萨调伏有情的力量就非常强大,非所化之根机也就极为稀少。

四摄法即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一、布施摄,即是众生需要财物,则施以财物;众生需要佛法,则施以佛法;众生需要无畏,就施以无畏;这样就能使众生生起亲近心和信心,从而使众生归附而修持佛法。二、爱语摄,即是随众生的根性而善言慰喻,使他们生起亲近心和信心,从而使众生归附而修持佛法。三、利行摄,即用身口意的善行利益众生,使众生归附而修持佛法。四、同事摄,即随众生根性,而与其共事,使他们共同获得利益,由此而使他们归附而修持佛法。

《四百论广释》中说:龙树菩萨住世时,国王的儿子贪恋一个女人,而生了严重的相思病,其他的医生怎么医治都不见好转。龙树菩萨知道王子这个病的前因后果,所以运用方便,使王子的贪欲烦恼寂灭下来,健康得到了恢复。所以菩萨因为了知并相应了众生的根机意乐,用四摄等方便进行饶益,所以能解决众生各种各样的无明烦恼,这样就几乎不会有菩萨度化不了的众生。

前面说了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之处,即是以大悲心为根本,与所化的种姓、根机、意乐相应的方式,进行教化。接下来圣天菩萨引导大家正确地认识到无此善巧的过患,与有此善巧之利益。

己三、明有无如是善巧之功过 分二:一、明离如是善巧之过患;二、明具如是善巧之胜利。

庚一、明离如是善巧之过患

若菩萨境中,有由未策励,

堕落于恶趣,是智者所呵。

颂文直解

如是在菩萨的所化行境中,如果某些众生明明可以被度化,但是因为菩萨没有以善巧方便去策励,这些众生造下恶业,堕入到恶趣之中,这位菩萨,就会受到其他具有善巧方便,又有智慧的菩萨的呵斥。

释义

在菩萨行境范围内的众生,是已经和菩萨具有法缘,能够受他教化的众生。对于这些有缘的众生,菩萨理应慈悲地去策励他们。所谓策励,就是根据他们不同的根机、意乐,进行善巧的鞭策和鼓励,或者给他们宣说相应的正法,帮助他们消除四颠倒见,树立起因果等正见,并将时间和精力用到闻思修行上去。如果菩萨因为忘失了菩提心,以及懈怠等的原因,不去善巧教化,那么这些众生在烦恼习气的控制下,会不断地造恶业,而堕入恶趣。

在一般人看来,众生堕入恶趣,那是他们自作自受,偿还业债而已,菩萨怎么会因此而受到呵斥呢?这个原因是,因为菩萨发起了菩提心,已经承诺说直至轮回穷尽之前,都不会舍弃众生。而现在对那些已经具有缘分,可以度化的人,菩萨却忘失了菩提心,或者心生懈怠,没有去精进、善巧地说法,帮助他们走上解脱道。这在那些具足菩提心、又具有善巧方便、一直在精进度化众生的菩萨看来,就是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是菩萨的失职,所以会受到这些智者菩萨们的呵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