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真堪布宣讲于2017年6月15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庚四(瑜伽现量)分三:一、认识自性;二、成量之理;三、能立之量。
辛一(认识自性)分三:一、法相;二、分类;三、内容。
壬一、法相:
分开安立法相妄。
藏地诸位论师将现量与现量之量分别开来安立法相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点已经阐述完毕。
前面已经讲了根识现量、意识现量和自证现量。今天讲瑜伽现量。
有些因明前派的论师,把现量和现量之量分开安立。其实现量是现量,现量之量是现量之量。现量之量可以断除增益,现量不能断除增益。能断除增益才是正量;不能断除增益,就不是正量。此处讲瑜伽现量的时候,也是把这两个分开了。但这是错误的。
在前面已经遮破过。在因明论典中,陈那论师、法称论师的论典中,没有这样分开讲过,所以是不应理的。还有,现量没有断除增益的功能。因为他是无分别识,无分别识是不决定的,不决定就不可能断除增益。这个道理前面已经阐述过,在此处不再重复。
修生无误真现量,所有迷乱似现量。
对此加以修行所生的不错乱识就是瑜伽现量的法相,虽然是由修行所生,但是修不净观者的心前显现白骨等不符对境的所有迷乱识只是似现量。
我们想了知瑜伽现量,首先要了知他的特征——法相。
第一,通过具有串习力的修行,非普通修行;第二,是一种无分别识。第三,对境是真如,对一切法的究竟实相,认知上没有错乱。具足这三个特征就是瑜伽现量。
不符合对境的迷乱的识,是相似现量。修行人在没有证悟无我和空性的智慧之前,为了对治自己的贪欲心去观白骨。通过串习、修行,最后把人、大地、山河,都会看成白骨。通过具有串习力的修行,产生的境界或一些现象,也是一种无分别识。这是一种现量,但它是错乱的。虽然是通过具有串习力的修行产生的,是无分别识缘取的,但是外境上并没有白骨这样的实体,识是错乱的。所以这是相似的瑜伽现量,不是真实的瑜伽现量。
观白骨是个例子,还有很多修行中类似的境界,一些觉受,都是相似的瑜伽现量,都是假的,不能当真。有些人特别执著觉受,特别执著打坐、修行中出现的境相,但都是相似的,不是真实的,所以不要执著、不要追求。
壬二、分类:
三种圣者三现量,有学无学分为五,
彼等有现及无现,各有二类共十种。
总体来分,瑜伽现量有声闻、缘觉、大乘三种圣者现量,再进一步从有学与无学所依的角度来分,有五种,因为缘觉在一垫上经行诸道而未将其立为有学现量。这五种从后得见三千世界等有现与入定无现的侧面来分各有两种,总共合起来有十类。
若是将瑜伽现量分类,总体上可以分为声闻、缘觉、大乘三种圣者的现量。声闻指阿罗汉,缘觉指辟支佛,大乘指的是佛、菩萨(主要指佛陀);再进一步分,从有学与无学所依的角度分有五种:声闻的有学与无学,缘觉的无学,大乘的有学与无学。
阿罗汉有有学和无学,有学有预流果(见道)、一来果、不来果。无学,有有余和无余两种。
缘觉(辟支佛)只有无学,没有有学。他在有学阶段,跟阿罗汉是一样的,他是一种特殊种姓的人。在成就之前的那些世,也要靠善知识。在最后要成就的那一世,就不靠善知识了,仅靠自己的力量。他到一些如天葬台等地方,看到死人的骨头、头发,就了知十二缘起中的老死支。老死是怎么产生的?是由生产生的;生是怎样产生的?由有产生的……这样观察十二缘起的真理,最后了知了轮回的根是无明,无明中又产生了行,这样顺势观察、逆势观察,就证悟了。他证悟了人无我,在这个基础上还证悟了一半的法无我,所以他的境界比阿罗汉高。缘觉最后有世的时候,是通过自己的力量证得了究竟果位,所以他只有无学,没有有学。但是这个究竟的果位也是相对他自己而言的。
大乘里,佛有有学和无学。佛的有学是一地到十地的菩萨,无学是第十一地佛的果位。
从有现和无现的角度还可以分成十类。阿罗汉、缘觉,大乘的成就者,各自都有入定、出定两种状态。入定的境界叫无现,出定的境界叫有现。
即使在出定中,他们也会观察事物的真理。阿罗汉一刹那间就能看见两千个世界。这是一般情况,特殊情况也是不一定的。缘觉能看见三千个世界,佛、大菩萨在一刹那间,能看见无量无边的无数个世界。我们所在的娑婆世界是一个世界,此外还有很多世界。银河系其实也只是个很小很小的世界。这是有现瑜伽现量,还有无现瑜伽现量。在圣者入定的状态中,一般是没有这些显现的。但佛是特殊的,佛没有出定的时候,一直在入定的状态中,菩萨有入定和出定的区分。所以共有十种瑜伽现量。
壬三(内容)分三:一、智慧之因;二、彼究竟之时;三、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智慧之因就是瑜伽现量——真正的智慧。只有圣者才有真正的智慧,一般的凡夫没有。凡夫的智慧不叫智慧,叫小聪明,不是大聪明。凡夫都爱耍小聪明,最后把自己搞的头破血流。佛陀叫布达,翻译过来是智慧和觉悟的意思,但是译者将佛经译为汉语时,却不敢如此翻译。因为这个智慧不是普通的智慧,觉悟不是普通的觉悟,都是超越的,无法直接翻译,所以音译成“佛陀”。如实地说,除了圣者,凡夫没有智慧、没有觉悟。瑜伽现量才是智慧,才叫觉悟。所以这里讲智慧之因。
癸一、智慧之因:
善修方便及智慧,互为因缘将成就,
如所尽所有本智。
认认真真修行串习大悲等方便与证悟无我的智慧,通过二者相辅相成的力量,以智慧作因、方便为缘将成就如所有智,以方便为因、智慧作缘将成就尽所有智。
下面讲佛陀的福德和智慧是通过何种因缘产生的。
我们经常讲智慧资粮和福德资粮双修,此处讲的方便指福德,密宗里也有方便和智慧双修的说法。方便或福德指的是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等一切善法,但这些善法是不是此处讲的方便?善法是不是福德资粮?不一定。有菩提心和慈悲心的摄持,才是方便,才是福德,才可以称为资粮。
还有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此处的无我和空性是一个意思。“照见五蕴皆空”讲的就是空性。“无我”包括人无我和法无我,是破除人我执、法我执。
智慧和福德二者相辅相成。以智慧为因,方便为缘,将成就如所有智,这是从诸法本体空性的角度而言;以方便为因,智慧为缘,将成就尽所有智,这是从显现的角度而言。空性和显现是双运的,显现即是空性,空性即是显现。
《心经》里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就是显而无自性的究竟实相真理。现量证悟诸法实相,是最究竟的智慧。佛究竟的智慧从反体而言有两种,一个是如所有智,另一个是尽所有智。两种智慧是一个自体,两个反体,站在凡夫思维的角度,就要这样理解。
佛的境界中肯定没有这种分别,那为什么还要分如所有智和尽所有智?因为如所有智主要是了知空性,诸法的体性是空,从空中产生万物,这是究竟的真理。尽所有智主要是显现,他了达一切的显现。这两种智慧是一个自体,两个反体。若是我们去分析、了知,就要以这种方式。我们经常讲二资圆满就成佛了,究竟的智慧就显现了,这些道理都是一个意思。
以上讲的是佛究竟的智慧,菩萨没有这么究竟。虽然一地菩萨也见到了诸法的究竟实相,跟佛的境界一样,但智慧没有那么清澈明了,还有很多障碍。一地到七地要断烦恼障,八地到十地要断所知障,十地末还要断细微的习气障,最后才能成佛。二地菩萨比一地菩萨清澈明了,三地菩萨比二地菩萨清澈明了……好比初一、初二的月亮也有光明,但要到十五的时候才圆满。同样的道理,菩萨也有智慧,他们的智慧也叫瑜伽现量,但不究竟。
缘觉的境界比阿罗汉的境界高一些,从方便的角度而言,也能超胜普通的声闻罗汉;从智慧的角度而言,他证悟了一半的法无我。阿罗汉只证悟了人无我,了知了五蕴的综合体上没有“我”存在的道理,但是不知道五蕴也是空的。
缘觉知道五蕴没有实体,了知属于自身的五蕴自性空,但是属于他身的还没有了知。所以只了知、证悟了一半的法无我,因此他的境界比菩萨低。从方便的角度讲,也比菩萨低,因为他不具足慈悲心。缘觉有慈悲心,阿罗汉也有慈悲心,但是都很微弱。他们的慈悲心是希望性的,希望众生离苦得乐,但是没有坚定的决心。大乘菩萨的慈悲心不仅是希望性的,更是决定性的。如:我要拔除众生的痛苦,我要给予众生安乐。但是声闻缘觉都没有这样的发心。我们从方便的角度而言,他们没有菩萨高,更没有佛高。
为什么声闻缘觉没有断证圆满呢?比如阿罗汉,断除了人我执,证悟了人无我。从某个角度讲,他们知道自我是不存在的,是没有自性的。但这个“不存在”是自性不存在,不是彻底的不存在。第一,他没有必要再去观察;第二,他也没有这些窍诀。他的善知识都是小乘的;即使不是小乘的,在示现上也是小乘的。当时佛给阿罗汉示现的,是个阿罗汉。
小乘,比如有部,不承许有那么一个圆满的佛陀,他们承许的佛就是阿罗汉。他们认为的圣者只有阿罗汉,分为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圣者趋入涅槃之前,获得的果位叫有余涅槃,因为肉身还在,他们认为肉身还属于苦谛,所以是有余涅槃。入寂灭之后,没有肉身,也没有分别念,就是无余涅槃。
他们已经证悟了人无我,若继续以这种智慧去衡量,也能看破五蕴,但是他不这么做,他的目的仅仅是超脱轮回,因为破除了人我执就能断除轮回。从自我的执著中会产生贪嗔痴慢疑烦恼,从这些烦恼中再产生其他烦恼。有烦恼就有有漏的善业或恶业,有业的牵引就有轮回。他们要超脱轮回,就要断除业。
断业就要断除烦恼,断烦恼就要断除我执。我执断除了,烦恼就没有了;烦恼没有了,业就没有了;业没有了,轮回就结束了。他们既然达到了这个目的,就不会再去追求真理了。因为这就是他们想得到的究竟的果位,得到就行了。比如我们在人间,得到了人间的东西就满足了,不会再追求天人的受用。
以上讲的都是瑜伽现量,但是有高低的区别。那么,何时才能获得这些境界,才能获得瑜伽现量呢?
癸二、彼究竟之时: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如果突飞猛进地精勤,那么三世当中兢兢业业积累二资将成就声闻菩提,百劫之内将圆满麟角喻的智慧,三大阿僧祇劫究竟大乘瑜伽现量。
佛在世的时候,他的弟子都特别精进。这样兢兢业业地修行,需要在三世中积累二资,成就声闻菩提的果位。声闻的境界也叫菩提。在一百劫中不断地修行,积累二资,就能获得缘觉的果位。在因地时他不叫缘觉,证果以后才叫缘觉。
因地时,他是有学的阶段,但不属于缘觉的有学,而是跟阿罗汉一样的有学。一直转世到最后有时,不靠善知识而证悟,这是和普通的阿罗汉不一样的地方。他一座之间在坐垫上不动,就会圆满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获得麟角喻独觉的果位。
辟支佛(独觉)有两种,其中一种叫麟角喻。他不跟其他人接触,单独一个人在森林里修行,外出也是独自一人,好像麒麟的角一样,唯有一只,所以叫麟角喻独觉。另一种是部行独觉,但跟众生在一起。虽然是两种独觉,但果位都是一样的。
佛陀的果位,要在三大阿僧祇劫积累二资粮,最后获得成就。这个劫是大劫,八十个中劫是一个大劫。
三世、一百劫,三大阿僧祇劫,这个时间也不是绝对的,一般情况下是这样,特殊情况就不一定了。
我们是修大乘佛法的,想得到佛陀的究竟果位。那我们是不是也需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不一定。我们为什么今生对大乘佛法生起了信心?说明曾经修行过。曾经修行时肯定也积累过很多的资粮,今生才能遇到大乘佛法,尤其是遇到殊胜的密法,在一生中也能获得究竟的果位。
根基特别好的人,三个月、七个月,甚至更短的期间里,就能获得究竟的果位。密勒日巴起初遇到的宁玛巴的上师说得也对,对于相续成熟的上上根基者来说,若是修行大圆满,白天修白天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而有的人不用修就能成佛。
大乘佛法,尤其是密法中的大圆满法,是极其殊胜的法门。但是能不能成为如是殊胜法门的法器,还要取决于自己。若是自己有信心、有决心,能日日夜夜精进,在很短的时间里一定能获得成就。为什么说大乘佛法,尤其是密法是心地法门?大乘佛法是把心修成菩提,密法是把心修成光明。修的时候要针对心而修,修身就难了。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不修心,只修身体,这是下等根基中的下等根基,这种人是不会有成就的。说是修身,但也不一定能修成。身体是血肉之躯,怎么修呢?
癸三、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作为着重修行人无我而各种方便串习薄弱的声缘二种解脱由于仍然具有习气的缘故,他们的心含糊不清,无法步入广大利他的壮举中,因此声闻缘觉并不是究竟断证的导师。
为什么着重修人无我?显宗,尤其是小乘,因为方便少,所以修持方法不灵活。声闻和缘觉也是如此,为了断除对自我的执著,着重修人无我。缘觉顺便能了知一些法无我的内容,也不是着重修法无我。为什么他们的方便特别薄弱?他们怕被染污了,于是躲得远远的。他们的逃避心特别强,觉得红尘是毒蛇窝,不敢进入红尘,不敢接触凡夫。
但是,不接触社会,不接触凡夫,怎么能磨练自己的习气,怎么能获得究竟的智慧呢?究竟的智慧是在磨练中产生的。从断的方面来讲,他们很多习气都没有断,只是断除了烦恼障,却没有断除所知障,一些习气障也没断,不是断证功德圆满的佛。所知障是障碍成佛的,他们不想成佛,也就不需要断所知障。他们从寂灭的状态中出来之后,还要重新进入大乘,那时就有成佛的可能了。从证的方面而言,他们只是证悟了人无我,也证悟了一部分法无我,证悟的还不究竟。所以,断证的功德不圆满。他们有四不知因、无明习气谛、不可思议的生死。
他们的心还含糊不清,没有菩提心,也就无法步入广大利他的壮举中。因此声闻缘觉并不是究竟断证功德圆满的导师。
由于修行智慧、串习方便达到终点,因而佛陀的瑜伽现量彻见一切所知的智慧了了分明,这一智慧就连细微的习气障也予以断除,因此才堪称遍知一切、超群绝伦的本师。
佛是我们的本师,因为断证的功德圆满了。一切众生都是自性清净的佛,但不是断证圆满的佛。从自性圆满的角度讲,我们都有佛性,都是佛,但并不是说不用修行,舒舒服服坐着就行了,还要精进,通过修行让断证功德圆满,那时我们才真的成佛了。
辛二(成量之理)分二:一、建立现量;二、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壬一、建立现量:
已决识及决定识,乃分别故非现量,
所有瑜伽之现量,皆现量故成立量。
已决识与决定识二者均是分别念,因此与现量并不是同体,这一点已经讲述完毕。
有些论师认为,又是决定识,又是现量,不可能有这样的心识。已决识是分别识,现量是无分别识,二者永远不可能成为一体。再者,即是决定识又是现量,这也是不正确的。因明前派的论师认为,无分别识不具决定性,怎么能成为量呢?现量肯定需要决定。又是决定,又是现量,这样的意识是不可能存在的,因为决定是分别识,现量是无分别识。这个道理前面已经讲过了。
所有瑜伽现量都属于现量,所以成立是于对境不错乱的正量。
为什么说瑜伽现量是正量?因为现量排除了分别识。对对境真如——诸法的究竟实相没有错乱,如实见到、如实缘取。它具备无分别、不错乱的法相,所以是现量正量。在具足现量法相的前提下,瑜伽现量还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是具有串习力的修行产生的;第二,是对诸法究竟实相无有错乱的无分别识。
壬二、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
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凡夫观现世量是通过见闻觉知的忆念分来决定而进行取舍的,一般凡夫是通过自己的见闻觉知做取舍。我们看见了,分别识去决定,再做取舍。缘取有就能得到,缘取无就得不到。
远离分别习气的所有住地圣者应时及时调教所化众生以及遣除非时等唯一是凭借等持力而进行的,这是经论中宣说的。
普通凡夫是通过自己的见闻觉知取舍。除了佛,其他圣者出定的时候,也是通过见闻觉知做取舍,去观察事物的真相,照见很多世界。这是他们特殊的能力,以禅定的力量观察的。否则怎么能看到一千、两千、三千乃至无数的世界呢?都是源于等持之力。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看不见,所以没有。你能看见什么?你连自己都看不清楚。这证明不了什么。以前我也讲过,看事物不是只靠肉眼,应该靠法眼、慧眼、佛眼去看。我们通过修行,可以得到法眼、慧眼,最后得到佛眼。
圣者入定时,是通过等持力做取舍。八地以上的菩萨入定时,也有相似佛的境界,但还不是真实的。佛的境界是真实的,佛完全是靠等持、禅定的力量,他没有出定入定的区分。佛是怎样照见万物的,是怎样证悟真理的,凡夫很难揣测。
有些人揣测佛的境界,这是无法揣测的。现在的科学家、所谓的学者,妄言佛的境界怎样怎样,这就如同盲人摸象,摸到了鼻子,觉得大象是不是长的;摸到了头,觉得大象是不是圆的……大象不是长的,也不是圆的。盲人永远想不出大象是何种形状的动物。这个世界有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你相信也要相信,不相信也要相信。
辛三(能立之量)分三:一、建立本体;二、建立法相;三、遣于成立义之诤。
壬一(建立本体)分二:一、建立过去未来;二、建立所依能依。
癸一、建立过去未来: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
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
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如同睡眠所蒙蔽的心无法测度醒觉的心一样,被所取能取所遮蔽的观现世心也绝对不能揣测具有不可思议智慧的佛陀洞晓三时方式等“是此是彼”。
佛一刹那照见现在过去未来一切法。很多人分析,是怎样见到的呢?有些研究因明的人也有这种疑惑。因明前派的论师说,佛见过去现在未来,对过去与未来是间接见的,对现在是直接见的,都是由形象见到的。若以显现的方式见到,过去未来也都成为了实体。这是不应理的。
也有的人无法理解,现在、过去与未来怎么可能瞬间照见?所以没有这种瑜伽现量。他无法想象,也无法了知,就认为没有。
还有人说,不是显现见,是通过串习见。如果是通过串习的力量,那就不是瑜伽现量,而是分别识了。有人说,佛的境界里没有瑜伽现量。若是这样,佛就没有究竟的智慧了。佛同时照见了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法,这是不可思议的,佛是怎样照见的,怎样以广大神通调教众生的,这都是不可思议的。
现在很多人说,信佛是迷信,佛法里讲的这些都是假的。你怎么知道是假的?你研究过佛法吗?佛法是不怕研究、不怕观察的。如果能研究佛法是最好的,佛希望,我们也希望众生能观察、研究。如果对佛法一无所知,怎么能妄加评论呢?说佛法是迷信,它为什么是迷信?佛法里讲的不是真理,为什么不是真理?你说说,我们也可以看看,佛法是不是假的。
佛也亲口讲过,我的声闻们、弟子们,不要因为对我有信心,就相信我说的话,你们要观察,通过观察产生的信心才是真正的信心,不要盲目信任。佛法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有很多研究、观察过佛法的人,却都无法推翻佛讲的真理。
我们怎样观察?怎样才能知道佛陀具有这种智慧?通过佛讲的真理,就可以了知他的境界是真实的,他的智慧是无有欺惑的。
然而,佛陀具有这种智慧,如果通过他所演说的言词殊胜依靠具有三清净的特点予以确定,那么也就能够推出佛陀对于因对境不错乱的智慧——究竟瑜伽现量先前已经生起或获得,未来我们可以出现也是依靠修习空性等法门达到圆满之后于对境最极明了从而成就瑜伽现量,如同串习贪欲与恐惧等一样。关于它是因量这一点,由遮遣他边的决定性(自性因)可以证明,修道的所依能依(稳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变得殊胜。
我们可以以“三清净”来观察,了知佛陀的教言是正确无欺的。他讲的道理,现量之意无有现量的损害,比量之意无有比量的损害,教理无有自教理的损害。他讲的轮回、因果,我们越研究越能感觉到其真实性,毫无怀疑。他讲轮回是怎样形成的,他讲因果的自然规律,这一部分是从万法的显现讲的。如果从万法的自性、本体的角度分析,则是无我和空性的真理。
我们讲中观的时候讲过,如果你是智者,是讲道理的人,通过逻辑推理,自然会生起定解,你不得不相信。如果你不讲道理没办法,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不是佛的所化众生。若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讲道理,就不得不承许。《大藏经》有藏文版和汉文版,都摆在眼前了,可以研究啊!五部大论这些内容,都是大藏经的精髓与精华,都是经得住检验的,观察也能堪忍。主要是怕不观察,不去了知。无我和空性,因果和轮回,科学也能证明。但是科学能证明的,只是很浅很浅的层面,佛法里讲的,还有更深的含义,是超越的境界,不是见闻觉知的范畴。
佛在《般若经》里讲了,历代祖师也讲了,诸法的究竟实相是不可言、不可喻、不可思,不可想的。当你的一切分别念都息灭的时候,诸法的究竟实相才会显现出来,否则不可能见到诸法的究竟实相。你现见了诸法究竟实相的同时,一切的分别妄念也就息灭了。
我们也可以去了解苦集灭道四谛。四谛是轮回的因和轮回的果,涅槃的因和涅槃的果,这个因果关系非常适当,我们可以观察、分析。现在一些所谓的学者研究佛经的内容是很难的,像盲人摸象一样。有些要通过修行、通过等持(禅定力)才能达到境界,才能照见,才能领受。
佛为什么是量士夫?佛有究竟的智慧,佛的智慧是正确而无有欺惑的。补特伽罗释迦牟尼佛的色身不能说是量,但是他具有究竟的量,所以叫量士夫。我们可以观察、了知佛陀及其智慧是无有欺惑的。
我们若是修行,未来能不能得到究竟的智慧?能不能获得瑜伽现量?能,因为所依稳固。通过修行,我们也能获得瑜伽现量,对真如越串习越明了之故,如同串习贪欲恐惧一样。这是一个完整的推理。
所依稳固指什么?我们不是一世就结束了,还有来世,再来世……这里有两个因,第一是所依稳固,第二是越串习越明了。
我们对贪心有无始劫的串习,不用教自然就会。比如对人,刚开始互相不认识,然后认识了,继而不断串习,经常非理作意,这样贪心、欲望越来越强……最后就无法控制了。很短的几天、半个月、一个月的串习,就无法自拔了。有的人串习少,贪欲心虽然有,但也不严重。有的严重,甚至发疯了一样,必须要跳到那个火坑里,最后无法自拔。
恐惧也是可以串习的。晚上外面黑,刚开始没有什么感觉,后来想,会不会有鬼啊?最后觉得真有鬼,害怕得根本无法控制了。抽烟喝酒也都是串习的,刚开始喝酒的时候,没法喝,比尿还难喝。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串习的不喝不行了,必须要喝,喝了才舒服……抽烟也是,我们抽不了,但是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最后就无法控制了。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明白这个道理,什么都是可以串习的。串习的时间越长越难以自拔,串习的时间越短越好解决。好多心理问题都是无始劫的串习。做坏事不用教都会,但是做好事必须要教,不教不会,这就是有无串习的差别。修行也一样,越串习越明了,最后达到清澈明了的地步,这时就成佛了。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