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量理宝藏论》讲解(三十二)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 分享到:
达真堪布宣讲于2017年6月13日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庚二(意现量)分三:一、认识本体;二、抉择自性;三、遣彼诤论。
辛一、认识本体:
对境根识此二者,无间所生即是意,
依之而不错乱识,乃意现量之法相。
由对境、根识二者无间生起的就是意识,因此,意识并不是像根识那样具有色根,依靠前面根识灭尽无间分所生起的不错乱识就是意现量的法相。
现量分为根现量、意现量、自证现量和瑜伽现量四种,今天讲第二种意现量。
什么是意现量呢?对境、根识二者息灭的同时,无间生起的意无分别识,这就是意现量。根识和意识从显现的角度来讲不同,但是从识本体的角度来讲,二者是一体的。
根识依靠根而产生,但意识并不是像根识那样具有色根。按有部的观点,根是一种很细微的物质,但是按经部的观点,根不是物质,而是物质上的力量。眼睛、耳朵上有相应的能力,如眼睛有产生视觉的功能,耳朵有产生听觉的功能,这个能力叫做根。根识主要靠能力产生。
根识和意识是有区别的。意识主要是靠根识产生的,他的增上缘是意根。这个意根指根识。除了根识,没有别的增上缘。根识的对境是所缘缘,自己的前一个刹那心是等无间缘,色根是他的增上缘。这三个不同他体的因缘聚合的时候,就会产生意识。意识和根识是不同的,它的所缘缘——外境,与意识以他体的方式存在。意识的增上缘和等无间缘都是根识,也叫做意根。它的增上缘和等无间缘是一个法,不是两个法。它们三者实际属于一个相续的心识。
意现量的法相是什么?前面根识灭尽的同时,没有时间间隔,而生起了无有错乱的意识,这叫意(识)现量。我们要通过这个法相来认知它。它有三个特征:第一,不错乱;第二,依靠前一刹那根识灭尽;第三、灭尽的同时,无间分而产生。它为什么叫现量呢?因为它是无分别识。而且是无错乱的。
根识和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先有对境,再加上根及作意,也可以说先有根识的所缘缘、增上缘、等无间缘,三缘聚合产生根识。此时意识还没产生,第二刹那根识灭尽的同时,才产生意根识。
根识和意识的对境是不同的。根识的对境是它前一个刹那的对境,与根识同时存在的境才是意识的对境。先是根识通过自己的对境产生,第二刹那的对境和第一刹那的根识同时存在。第一刹那是根识的对境,第二刹那才是意识的对境。虽然两个对境都是外境自相,是同一个法,但是有第一刹那和第二刹那的区别。从根识的角度来讲,根识第二刹那的时候,意识才产生。从第三个刹那开始,根识和意识同时存在,并且一直同存。
最后意识息灭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对境先没有了,根识无法产生,意识也随之息灭。第二种情况:对境还在,但是根识离开了对境,意识还可以存续一个刹那。这两种情况是不同的。
在对境先灭的情况下,比如第五刹那对境有,第六刹那对境消失,在第六刹那的时候,根 识已经缘取了第五刹那的对境,所以第六刹那根识还存在,第七刹那根识没有所缘境,就不存在了。第五刹那的根识灭尽,无间产生第六刹那的意识,同时以第五刹那的境为所缘境,所以第六刹那的意识存在。第六刹那根识灭尽,本应产生第七刹那的意识,但是第六刹那的对境已经没有了,意识缺少所缘缘,所以第七刹那意识不能产生。
在对境存在、根识离开对境的情况下,比如第五刹那的对境和根识都有,第六刹那对境有,根识离开对境,同时意识三缘具足,可以存在。第七刹那时,根识没有产生,但是第六刹那的根识灭尽无间产生第七刹那的意识,并且以第六刹那的对境为所缘缘,所以第七刹那的意识还可以产生。第八刹那时,意识就无法继续产生了。
辛二(抉择自性)分二:一、生之方式;二、作为量之合理性。
壬一、生之方式:
意现量虽有多种,犹如根识一自证。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感觉不到意识的存在,都说眼睛看见了这个柱子,耳朵听见了海螺的声音等等,从这个角度讲,并没有说意识看见、意识听见。但是它确实存在。那么,它是如何产生的,怎样存在的呢?
有些论师说:五种根现量灭尽之后五种意现量到底是不是同时产生,如果同时产生,那么 一位补特伽罗的相续就成了多种;假设不是同时产生,那么依靠因的差别就不能证明果的差别。
首先这里有个提问。五种根现量灭尽之后,五种意现量是不是同时产生?如果是同时产生,相续就成了多种。眼根识灭尽的同时,就产生一个缘取色法的意识;耳根识灭尽的同时,也要产生一个缘取声音的意识。这样,因差别和果差别是对应的——每个根识灭尽都产生一个意识,那么多个意识同时存在,就不是一个众生、补特伽罗,而是多个了。
若不是同时产生,那么依靠因的差别就不能证明果的差别。根识有五种,五种根识有时同时产生,有时不同时产生。比如有时只有眼识,没有其他根识。还有的时候,眼睛看东西,耳朵听声音,嘴巴吃东西……五根灭尽产生意识,六个根识同时存在,都在起作用。若五根灭尽却只产生一个意根识,因有五种,果却只有一个,因的差别和果的差别就不对应了,有这个过失。
驳:打个比方来说,有五个门的玻璃房中央放着宝珠,在门上放上五色绸缎,结果这所有的影像都会现在宝珠上。同样,继五根现量之后,外观的五种意现量也会有同时产生的可能性,但是一个补特伽罗的相续不会变成多种,就像从内观而言为自证一相续所摄但外观的诸多根识尽管同时生起但相续不会变成多种一样。
作者萨迦班智达是怎样回答这个问题的呢?无论是两个、三个还是五个,有几个根识,就会产生几个意识。那么这样会不会有生起多个相续,变成几个补特伽罗的过失?不会。向外是多个意现量,但向内是一个自证,还是一个相续,所以没有变成多种相续的过失。他通过一个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一个房子中间有个水晶球,房子有五个窗户以及五种不同颜色的窗帘。从不同的窗子看水晶球,五种颜色都会映在水晶球上。水晶球上虽然显现出几种不同的颜色,但还是一个水晶球。水晶球比喻识的本体,五色绸布比喻五根识,五色球比喻五种意现量。
这个道理不但以佛经中的教证可以证明,以理证也能证明。一个人只有一个心的相续,不可能有两个心的相续。俗话说“一心不能二用”,也是这个意思。
壬二、作为量之合理性:
无错乱故是正量,无相续故非决定。
从有色根而生根,是故根识具相续,
意根中非生意根,是故彼者无相续。
如果有人问:意现量到底是不是正量?
意识现量是不是正量?如果是,那么由什么来证明?
答:从对外境真实性无有错乱这一点而言是正量,但是由于意根无有相续的缘故并不能像其他量那样凭借自力引出决定。
因为它对外境无有错乱、符合实际,是真实的。从对境的角度讲,就是正量。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与其他根识不同,通过自己的力量无法引出决定,不能遣除增益。
对方问:那么,根现量有相续意现量无相续的原因何在呢?
他为什么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引出决定呢?
答:从作为识的它不错乱缘取真实外境这一点来说是量,然而,因为意根没有相续而使意现量不能像其他量那样一样凭着自力而引出决定。它的理由也是因为有色根的前刹那中产生有色根的后刹那,如果产生同类,就说明有不间断的相续,而意根中并不是这样产生意根,因为意根(意现量)就是由前面根识灭尽当下产生的缘故。可见,凭着根有相续的力量而使根识能引出决定,由于根识没有相续的缘故使得意现量无法引出决定。
因为它没有相续,他的每一个刹那都要依靠根识产生。意识是根识灭尽的同时产生的,并且是一个无分别识。如此,每一个刹那都要依靠根识,因为他没有自相续,一刹那间就消失了,无法引出决定。前一个意识没有能力产生自己的第二个刹那,他的第二个刹那也是以根识产生的。根识有相续,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引出决定。
为什么意识不能产生自己,而根识能产生自己?这是很难理解的一个道理。意识和根识不同,根识有他的增上缘——色根,色根和根识是两个不同的他体法。不是从反体上讲,实际上也是不同他体,所以根识有自己的相续。意识的增上缘就是根识,根识和意识其实是一个心识。反体上是他体,但实际上不是他体,而是一体。意识、根识、自证都有自反体,其实是一个实体。虽说是依靠根识产生,但根识也是他自己。根识就是一个心识,除了根识,意识没有自己的相续。向外有五个根识、五个意识,但向内都是一个自证,属于一个相续。以上是我的见解。但是此处有很多辩论,大家可以参考一些资料,再去思维、分析。
说意根没有相续时,意根指意识。意根也可以指根识,根识有自己的反体,从这个角度来讲,他是有相续的。根识的增上缘是色根,色根有相续,色根与根识是两个实体的相续,不是一个实体的相续。他要做意识的增上缘,第二刹那要产生意识,从这个角度来讲他就是意识,他和意识是一体的,是没有相续的。
轮番以及相续际,二者悉皆有能害。
对方继续问道:那么,根现量的相续泯灭之后,是生起唯一的意现量还是根现量与意现量二者交替产生呢?
答:并不是生起唯一的意现量,因为第一刹那与后后等刹那的根现量,产生意现量的因并没有完整无缺与残缺不全的差别,而不可能有前面不生、后来产生的情况。也不是根现量与意现量二者交替产生,因为对于轮番出现,不该有根现量决定、意现量不决定的差别。
关于根现量与意现量的产生方式,这里有两种不太应理的观点。
第一种是《量庄严论》的作者慧源论师的观点。他认为根识和意识并非同时产生,而是轮番的。第一刹那是根识,第二刹那是意识,第三刹那又是根识……以根识开始,以意识结束。
第二种是法胜论师的观点,他是藏地一位精通因明的论师。他的观点是“相续际”,根识产生后一直延续,根识、根识……最后根识结束时,产生一个意识。
这两种观点都不应理,首先遮破第一种。第二刹那,根识灭尽的同时,因缘具足,产生无分别意识,这就是意识现量。佛经及二位论师都如是宣讲。若按对方轮番产生的观点,根识和意识两两相隔,都没有相续,二者都不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引出决定,这是最大的问题。从他们的自反体角度而言,若都没有相续,就不能有所差别——根识可以引出决定,意识不能引出决定。若意识没有相续,同理根识也没有相续。所以他们有这个过失。
根识最后产生一个意识,这个观点也是不应理的。第一刹那的根识为什么不能产生意识呢?他具足因缘,根识灭尽的同时产生的无分别意识就是意识现量。第一刹那因缘具足并且没有任何阻碍,第二刹那意识为什么不产生呢?若此时不能产生,最后一个刹那也不能产生。这两种观点都是违背教证和理证的。
是故根者乃根识,不共之因成意缘。
即自证故非他续,由此现量三步同。
所以,根属于根识的不共因,并作为意现量的缘,因为由根所生的根识灭尽无间时刻就是意根。它从外观而言有两种境证,内观就是自证的一个相续。为此,从与第二刹那根现量同时的第一刹那意现量产生时起,直至根识的事情尚未灭尽之间,根现量与意现量二者平行而生,但人的相续不会变成他体,这一点我们必须搞明白。所以说,当时不包括瑜伽现量在内的三种现量的步伐并驾齐驱。
外观五种根识产生随即灭尽的同时,五种意识也都产生了。这十个识,再加上内观自证,共十一个识,他们都是一个相续。第二刹那开始,根现量与意现量,以及内观的自证识,三者同时产生,同时存在。但对内都是一个自证、一个实体,所以相续不会变成多个。瑜伽现量是证悟者才有的,普通凡夫没有。所以,这里除去了瑜伽现量。
辛三、遣彼诤论:
缘取他境观待根,是故此中无二过。
那瓦玛破(不穿耳)外道宗派声称:作为意识(到底是否取缘根识的所取境?)如果他缘取根识的所取境,那么就成了已决识,如果他不缘取根识的所取境,那么盲人也应见色了。
意现量实际上是缘取自身增上缘的根现量对境以外他后面的同类,因此不会变成已决识,又由于间接观待根的缘故,而无有第二种过失。
意识是不是缘取根识的所取境?他的所取境和根识的所取境是不是一个?若是一个,意识就变成了已决识;若不是一个,意识就不用靠根识产生了,它自己就可以缘取外境,那么盲人就不复存在了,对方认为有这个过失。
这两种过失存在吗?不存在。意现量的对境和根现量的对境是不一样的。从外境自相的角度来讲,第一刹那是根识的所取境,第二刹那才是意识的所取境。一个相续的两个刹那有不同的所取境,所以没有意识成为已决识的过失。即如此,是否意识可以不靠根识了?也不是。虽然他有自己的所取境,但是也要依靠根识产生。盲人没有根识,无法缘取外境,所以也没有盲人灭绝的过失。盲人虽然有意识,但他没有根识,无分别的意识,不能叫意现量。
庚三(自证现量)分二:一、法相;二、遣诤。
辛一、法相:
证知自之本体识,即是现量智者许。
诸位智者异口同声地承许,生起证知自本体的不错乱识就是自证现量的法相。
什么是自证现量?它的法相有两个特征:第一,是不错乱的识;第二,生起证知自本体。一切心识皆是如此,以自明自证的方式产生。没有他体的能取和所取,本身就是自证现量。它是自明自证的本性,从这个角度安立自证。它是不错乱的,从这个角度安立现量。
辛二、遣诤:
自生前所未有生,自证唯遮无情法,
是故自证及自生,无有相同之时机。
有些论师说:这样一来,原原本本的自证也应成了自生。
其他论师问:如果有自证,应该也有自生吧?那些数论外道承许自生,你们承许自证,那么数论外道的观点也是应理的。
驳:自生是指前所未有的事物产生,为此如果不存在他体的因果则不合理。然而自证并不是所证与能证分开而自我证知,而是自本体排除无情法的自明自知的领受本体得以产生就是名言假立的“自证”。可见,自证与自生永不存在相同的机会。
自证和自生并不相同。自生是新的事物要产生,涉及他法;自证是自明自知,不涉及他法。如果不是前所未有的东西产生,那生就没有意义了。没有他体的因果存在,无法成立生。然而自证并不是所证与能证分开,没有两个法,而是一个实体自我证知。自生和自证没有相同之处,也不可能有相同之时。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