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净心引导讲记

  • 作者: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6520
  • 分享到:

己四、观修识蕴

再观想:对于识,也具有从眼识乃至意识之间的六种,其中每一种又有许多种类,譬如,眼识具有取蓝、取黄等种类不同的多体,如是而观察。

对于识蕴分解观察:
一、分成眼识乃至意识的六种;
二、对每一种识,按照方位、时间、相状等,一一分成无量。
最后要观察到,所贪境等的识蕴仅是无数识的积聚,并不能成立无分一体。

戊二、观修之量

如经云:“诸色如聚沫,诸受类浮泡,诸想同阳焰,诸行喻芭蕉,诸识犹幻事,日亲之所说。”当心里肯定“自己的确如此”而生起了殊胜定解时,在不忘失的状态中能安住多久,即应安住。

这是总的依经典说明,由多体观产生定解之相,并教诫应当安住。

此处,“经”指《杂阿含经》等,经中先说长行文,后说重颂,本文所引为重颂的前六句。长行文具体说道:

一次,佛在恒河边对诸比丘说:譬如,恒河暴涨时,湍急河流的边缘聚集许多泡沫。一个视力好的人,对于聚沫观察分别,他会见到聚沫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为什么呢?因为聚沫中无坚实之故。

同样,所有的色,过去色、未来色、现在色、内色、外色、粗色、细色、美色、丑色、远色、近色,比丘谛观思惟分别,这一切色均无所有、无实有、无坚固。……为什么呢?因为色无坚实之故。

譬如,秋季下大雨时,水面上的泡沫一起一灭,明眼人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水泡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受,过去受、未来受、现在受、内受、外受、粗受、细受、好受、坏受、远受、近受,比丘思惟分别,一切受均无所有、无牢、无实、无坚固。……为什么呢?因为受无坚实之故。

譬如,春末夏初无云无雨,日在中天,阳焰流动,会见到万马奔腾般的热气流。明眼人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阳焰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想、内想、外想、粗想、细想、好想、丑想、远想、近想,比丘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想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又如一个人想求得坚固木材,手持利斧进入森林,见到森林中有粗大、挺直的大芭蕉树,他砍断树根,截下树顶,再把芭蕉叶片片剥下,然而始终得不到一点坚实的部分。他如理观察时,发现芭蕉树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行,过去行、现在行、未来行、内行、外行、粗行、细行、好行、丑行、远行、近行,比丘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行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又如幻师或幻师的弟子,在十字街头表演幻术,幻现象兵、马兵、车兵、步兵,明眼人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诸幻事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同样,所有的识,过去识、未来识、现在识、内识、外识、粗识、细识、好识、丑识、远识、近识,对这一切谛观思惟分别,他如理观察时,见到识无所有、无牢、无实、无有坚固……。

如此,如理观察自他的五蕴是无数多体法的积聚,从粗至细毫无实有一体,当内心决定确实如此时,即是生起了殊胜定解。《大乘广五蕴论》云:“云何胜解?谓于决定境,如所了知,印可为性。决定境者,谓于五蕴等。如世亲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行如芭蕉,识如幻境,如是决定。”“决定”是印持之意,其作用是以其它因缘无法引转。

生起胜解之后,应在不忘失的状态中持续安住,能安住多久,就应安住多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