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灯之光》(九)
-
作者: 慈诚罗珠堪布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2855
-
不共密法道,外部瑜伽者,
取舍二谛修。
“不共密法道”,不共的道,也即密法。
“外部瑜伽者,取舍二谛修。”密法也可以分为外密和内密。外密也即外部瑜伽,这在汉传佛教里也有,按照唐朝时期的翻译,是叫做唐密。后来传到日本后,就叫做东密。无论东密也好,唐密也好,实际上就是一个意思。藏传佛教里,都叫做外密。外密的境界比普通显宗的境界高,世俗谛方面,与第三转法轮的境界一样;而在胜义谛空性的境界上,又和中观的境界是一样的。外密是把胜义谛和世俗谛分开来讲的。它认为,胜义谛是清净的,是佛的坛城;世俗谛是不清净的,不是佛的坛城,所以要取胜义谛,舍世俗谛。因为他们还没有证悟烦恼即菩提,众生的五蕴即是佛的坛城。虽然他们也会说烦恼即是菩提,但他们的理解却有所不同。他们这样说的意思是,烦恼的表象是不清净的,但它的本质却是清净的。外密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派别︰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哪怕最上等的瑜伽部,也有这样的取舍分别执著,其他的就更不用说了。
因为外密还没有彻底证悟世俗谛和胜义谛的无二无别,所以外密的见解不是很高,还算不上是标准的密宗。在外密里面,基本上没有佛父佛母拥抱的双身像,一般的本尊佛父佛母像的排布,也是佛父在坛城中间,佛母站在前面等位置。也不会有普巴金刚等忿怒本尊,即使有忿怒本尊,饰品也与内密的不一样。
例如:文殊菩萨的有个修法,就是文殊菩萨位于中间主尊的位置,妙音天女站在文殊菩萨前面的。
我们现在修的很多修法的仪轨也是这样,如果是将观世音菩萨作为本尊,就会在法界中观想一个观世音菩萨,再迎请观世音菩萨融入我们观想的坛城当中,然后才开始念咒……最后观想结束时,又要把本尊送回法界。
外密修行人不会享用内密的五肉五甘露,他们非常看重行为上的清净,比如受密宗的八关斋戒,严格地吃素,不能沾一点点的荤腥;修本尊的时候,会每天沐浴三次等等。因为他们认为:五肉五甘露是不清净的,素食才是清净的。
外密的优点,是加入了显宗的中观根本不知道的见解与修法,通过把自己观想为佛菩萨的修法,可以让烦恼得以清净,并最终成佛。在中观看来,这是不可能的。我们的血肉骨骼永远都是不清净的。小乘佛教甚至认为,连释迦牟尼佛的身体,都是不清净的。只有佛的内在证悟境界才叫做佛,佛的身体不是佛。大乘佛教虽然认为,释迦牟尼佛的每一根毫毛,都是智慧的显现,其中没有不清净的成分。但普通人的身上,就没有清净的东西,根本就不能想象把自己观想为某一种佛或某一种菩萨,而且还能通过这种方法来证悟。他们认为,世俗谛、贪嗔痴,永远都是不清净的,其中没有任何清净的东西。包括显宗当中见解最高之一的中观应成派,也是抱持这样的观念。第三转法轮虽然把如来藏诠释得非常透彻,但最后还是把胜义谛和世俗谛分开,认为世俗谛的这一部分是不清净的,应该断除。断除之后,才是清净的,所以称之为“他空”。“他”,也即心的本性。“空”,也即心的本性要空,不清净的东西要空、要断除。
相对而言,外密比显宗更接近于真理,虽然没有提及本来清净的佛坛城,但已经比普通显宗的境界高很多。至少他们在打坐修生起次第的时候,可以观想自己与佛无二无别。我就是佛,佛就是我。在这个见解中念咒、修禅定,可以比显宗更快地获得成就。
如果平时稍稍注意一下修法仪轨就会知道,假如仪轨中,包含了观想从法界当中迎请佛,然后融入,接着就是顶礼、供养、最后就是念咒等程序,就属于外密的方法。当然,内密仪轨中,有时也会出现先把自己的身体观想为佛,再在法界当中又迎请一尊佛,同样地融入自己等等。这都是为了消除内密初学者认为自己与佛菩萨有区别的分别念,而采取的暂时的善巧方便。
佛教所有的见解当中,最谨慎、最底层、最基础的见解,是小乘佛教的见解,所以他们的行为也是非常保守的。但莲花生大师也反反复复地提到:“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也就是说,我们的见解必须要高如虚空,不能有执著,不能有分别,但是在行为上,必须仔仔细细地严格取舍因果,不该做的杀盗淫妄不能做,甚至哪怕是非常小的罪过也不能做,该做的放生、念咒、布施等六度四摄,则应该去做。
很多学佛的人就容易走两个极端:有些人一听到禅宗里面讲“要放下、不执著”,就认为放生等等都是执著,都不应该去做。可是,“要放下”本身,也是一种执著啊!这是一种极端的做法;另外又有人认为:“不可能一切都是佛的坛城,不可能一切都是空性”等等,顽冥不化地固守低劣见解,这都是极端的做法。修行,应该讲究中道,不堕两边,否则不会有好结果。
内瑜方便乘,二谛大平等,
地道次第行。
“内瑜”,就是内瑜伽、内密。“方便乘”,因为内密提供了非常多的修行方法,所以称之为“方便乘”。
“二谛大平等,地道次第行”,内密已经证悟了二谛大平等,了知胜义谛和世俗谛都是自己的分别念,其本质是平等的,世俗谛就是胜义谛,胜义谛就是世俗谛。在证悟以后,还要依照次第,一步一步地修,最后就会成就。
这里的世俗谛,就是指一切都是佛的坛城。这一观点,在《大幻化网》、《时轮金刚》,尤其是大圆满里面讲得非常清楚、非常透彻。总的来讲,从玛哈瑜伽到阿努瑜伽之间的所有内密,讲的就是二谛大平等。世俗谛就是佛的坛城,寂怒百尊的坛城。如果能够证悟,世俗谛就是胜义谛,胜义谛就是世俗谛。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本质,就是佛的坛城,根本不需要迎请、送回。
内密的见解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位置,所以内密的许多佛像,不会是佛父佛母分开的,而是双身拥抱的像,因为这就是现空双运、永无分别的象征。
本来五肉五甘露,代表两千五百多年前,也即释迦牟尼佛住世时期印度最肮脏的东西。内密的修行人,却要去接受它,因为在内密的见解中,五肉也好,五甘露也罢,都是清净的。既然是清净的,那为什么不能接受呢?接受五肉五甘露,并不是为了把这些不清净的东西当作食物,而是为了彻底推翻我们的清净和不清净的执著,最后达到让所有清净和不清净的分别,完全融入到无分别的法界大平等当中。
当然,有一个次第我们不要弄错了,那就是:接受五肉五甘露,也有一个过程。刚刚开始学密的人,就不允许直接去接受五肉五甘露。只能像密法所说的,在吃饭的时候,把饭观想成五肉五甘露。这也是在表明一种态度,表示自己接受万法都是佛的坛城的观念。本来五肉五甘露是清净的,只是我自己的业障还没有清净,还没有到八地的境界,所以无法感知。比如说,假如一个人在一个小时当中,从七地菩萨提升成了八地菩萨。在他没有提升之前,五肉五甘露都是不清净的东西。但在提升以后,所有的不净物当下变成了清净的现象。这就说明,清净和不清净,不在于外面的物质,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同样,会供的时候,酒也是一种供品,所以哪怕受了酒戒的我们,也要表态以示接受。接受的方法,就是把左手的无名指蘸在酒里,然后涂到自己的嘴唇上。肉也是一样,对吃素的人来说,这也不能吃。但因为肉的本质是清净的,所以我们也要表态。这时,我们就可以在肉里面取出像苍蝇腿那么小的一块,放在嘴巴里面。这就表明,自己也知道酒和肉的本质是清净的,所以还是可以接受。
现在显宗个别法师和一些不懂内密的人,就爱死死盯住密宗的五肉五甘露等等,并将其作为攻击密法的靶子,极力声称密法是邪教。这是非常荒唐的做法,都是自己不懂教义的结果,这不但不能击垮密法,反而显露出他们自己的愚昧。试想,如果一个不学佛的人说这样的话,那没有什么奇怪;但一个修学佛法且相信因果的人说出这样的话,那岂不是成了自搧其脸吗?
其实,内密的行为,分成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与显宗的规矩完全一样,出家人就应受出家人的戒律,在家人就要受居士五戒,并在此基础上,受持菩萨戒。在此阶段,我们还没有能力去接受五肉五甘露,只能在见解上表示接受就可以了。
显宗的《维摩诘经》中也讲,一切都是清净的。既然一切都是清净的,那为什么还要抵制五肉五甘露呢?这就说明修行人还没有真正达到一切清净的境界。虽然知道一切都是如幻如梦,但还是不敢去碰,还是有执著。关于这些次第,在《黑蛇总义》里面讲得非常清楚。只有在真正证悟二谛大平等的时候,密法会要求我们去接触这些东西,这就是第二个层次。这也表示,修行人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还是有一点点后遗症。因为从无始以来,一直都很害怕这些不清净的东西,一直都喜欢清净、干净的东西,哪怕证悟了,这些净秽执着的后遗症还没有从根本上断除。为了铲除这个后遗症,就会让此阶段的修行人安住在证悟的境界当中,去接受五肉五甘露。通过这种“魔鬼式”的特殊训练,就能把这个后遗症彻底斩除。
但是,显宗永远都不敢采用这样的“魔鬼式”训练,只能小心翼翼地一步一步往上走。
那么,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才能接受五肉五甘露呢?
密法里面讲过,普通人服用毒药,一定会当下死掉。倘若一个修行人在服此毒以后,能不借助任何其它药物的帮助,仅仅依靠自己修行的力量,就能把毒性完全转化,让毒药丝毫不影响自己的身体时,就叫非初学者。这种修行人,就可以接触五肉五甘露了,这时享用五肉五甘露,不但不会对他构成影响,反而会对他的修行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做梦的时候,如果梦见一条毒蛇,绝大多数的人会很害怕。但如果他知道自己在做梦,就不会像现实生活当中遇到毒蛇那么害怕。即便如此,还是缘于从小到大都很怕蛇,所以即使明明知道这是在做梦,但还是有一点点不敢去碰蛇。就像我们平时看到塑料做的蛇,明知不是真的蛇,它不会咬人,也没有毒性,但还是有些害怕一样。
这时,修行人就会告诉自己:“我明明是在做梦,我为什么要害怕梦里的毒蛇呢?”于是,他就走过去用脚踩毒蛇,或用手去抓毒蛇,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用这种强迫手段来践踏烦恼,以使自己强烈地感受到,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恐怖的东西。
再比如,假如在梦里来到一个非常陡峭的悬崖旁边,并知道自己是在做梦,就不会像现实生活当中那么恐怖,但还是有一点点害怕。为了摧毁这个梦里的恐怖,于是我们故意从悬崖上跳下去。当然,梦中人立即就会知道,没有任何事故发生。通过这种训练,就可以打破对悬崖的恐惧。
同样,梦见着火的时候,也可以尝试把手伸到火里。当然,如果不知道自己是在做梦,手伸进火里以后,还是会被灼伤;但如果知道是梦,就不会有疼的感觉了。
这些都是强制性的训练方法,这种训练的感受,会特别深刻。这种修法,在断行的修法里面也有。断行修法的实际教义,就是般若波罗蜜多空性。只是在空性的修法上,加了一些独特的诀窍。在修行人的证悟达到一定程度,却还没有达到最高境界时,故意去激怒一些平时不敢招惹的山神、湖神等等,并招致打雷、下雨等恐怖现象。这时的我执,就会比平时明显、强烈。此时的修行人若能借助空性的见解,把恐怖从本质上铲除,就达到了修行的目的。
综上所述,如果因为密宗接受五肉五甘露,就认为密法是邪教,真的是自己在造业啊。
当然,这只是中间阶段的修行人采用的方法。到了最后阶段,也就是第三个层次,就不需要这些方法了。虽然最后还没有成佛,但在他们的境界中,世俗的清净和不清净的分别已经完全消失。这时已经不需要刻意去接受五肉五甘露,毕竟接受与放弃本身,也是一种执著。
除了内密,其他包括外密在内的很多宗派,也只是嘴巴上说如幻如梦、本来清净。但在关键的时候,却根本不敢碰这些东西,因为他们的骨子里,还没有完全接受无分别、大平等。
密宗很多的方法,显宗可能都无法接受,因为显宗所讲的,还停留在七地以下的菩萨、资粮道、加行道以及我们凡夫的眼耳鼻舌身等感官的结论之上,还无法接受八地菩萨的境界。
譬如,密宗在修生起次第时,会把自己观想为佛(例如:修金刚萨垛时,会把自己观想为金刚萨垛)。这从普通显宗的角度来看,就会觉得很奇怪:我们明明是身负如山的杀盗淫妄等罪业,需要向金刚萨垛忏悔的罪人,为什么还要把自己观想为金刚萨垛呢?普通显宗永远无法解释它的合理性,所以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修法。
但密法,尤其是内密却认为:从倒世俗谛的角度来讲,我们是罪业深重的罪人,有必要向金刚萨垛忏悔。因此,在五加行的金刚萨垛修法中,一开始会先观想金刚萨垛,然后向他忏悔,金刚萨垛降下甘露,反复冲洗我们的身体,最后,我们才变成了透明的金刚萨垛。为什么是透明的?因为金刚萨垛的智慧已经把我们身体上的不清净见解,提升为清净的八地菩萨的见解。在见解没有提升之前,我们看到的是世俗谛。在这个倒世俗谛当中,有杀盗淫妄,有弥天大罪,此时我们也应该有犯罪感、后悔心。但在忏悔结束,见解提升之后,金刚萨垛实际上就是我们自己。通过金刚萨垛的加持,可以让我们明白自己的本性。
可见,内密修法中把自己观想为佛的坛城的做法,一点都不过份,因为我们自己的身体就是佛的坛城。倒世俗谛中通过忏悔,把不清净的东西断除等等只是表面现象,都是没有证悟的境界。在证悟之后,一切都是清净的现象,并不是断除了不清净,生起了清净,而是本身就清净。金刚萨垛修法的真正含义,其实就是这样的。
对很多人来说,显宗的方法非常好,也很适合我们,但它有自己的局限性,这是佛亲口说的。我们既不要站在密宗的立场去说话,也不要站在显宗的立场去发言,否则就会谤法,就会有罪过。
在达摩祖师的《悟性论》当中讲:“迷时,六识五阴皆是烦恼生死法。”当我们还没有证悟,还在迷茫的时候,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以及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烦恼、生死的法。“悟时,六识五阴皆是涅槃无生死法。”当我们证悟的时候,五蕴六识都是超离了生死的涅槃之法。不是断除了肮脏的五蕴六识,重新创造了一个清静的涅槃,而是原本就涅槃。显宗也讲得很清楚:生死和涅槃的区别,不是物质表象的区别,而是我们自己迷和悟的区别。
这里所说的“涅槃”,不是小乘佛教所认为的佛陀去世或圆寂,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涅槃与佛的圆寂是没有关系的。涅槃永远都是存在的,都是心的本性光明。
“无妄想时,一心是一佛国;”当我们觉悟,没有妄想的时候,自己的心,就是佛的境界、佛的国土。
这里的“妄想”,并不是平时所讲的妄想,而是指我们的第六意识,以及眼耳鼻舌身识等所有不清净的分别念。无论在世俗谛中合不合理的念头,都叫做妄想。完全没有妄想的时候,是十一地,也就是佛的果位。开始没有妄想的时候,是八地菩萨,此时,绝大多数的妄想都不存在了
“有妄想时,一心是一地狱。众生造作妄想,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当我们有妄想的时候,我们的心就是地狱。众生自己造作了妄想,从第一刹那开始,而后产生第二刹那、第三刹那……这叫做“以心生心”。从阿赖耶识产生其他的意识,也叫做“以心生心”。从一开始的贪心不断,然后演变到嗔恨心,这也叫“以心生心”。总之,众生一天二十四小时各样各样的念头从不间断,都叫做“以心生心”。“故常在地狱”,此处的“地狱”,不一定是六道轮回当中的地狱。而是代表一种不清净。
“菩萨观察妄想,不以心生心,常在佛国。”菩萨没有妄想,证悟了妄想的本性,不会以心生心,所以恒常住在佛的国土当中。这并不是说菩萨像移民一样移到了佛国,而是本来就在佛国。
“若不以心生心,则心心入空,念念归静。”这句话非常深奥,大圆满所讲的,也就是这些,再没有别的东西,问题是在于我们悟不悟得到。如果能悟到这里所讲的“心心入空,念念归静”,那就证悟了大圆满。仅从文字而言,这一句所讲的,已经达到了最高峰,没有办法说得更清楚了。禅宗与密宗唯一的区别,是禅宗只是让心静下来打坐,然后慢慢渐入佳境。除此之外,却没有提供更多的如何“心心入空”,怎样“念念归静”的方法。仅仅依靠坐禅而想证悟,也是非常难的,因为现代人的贪嗔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严重。如果不靠上师的加持,仅仅是把心静下来,解脱只会变得遥遥无期。
过去的六祖惠能大师、慧可大师为了听法,付出了艰难的代价,甚至砍掉了自己的胳膊。这种对法的无比渴望和信任足以证明,他们的根机已经非常成熟。他们这种人,当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去证悟。如果我们的根机与惠能大师等同,我们也可以效仿他们,结果肯定也是一样的。但请扪心自问,我们是这样的根器吗?所有的高僧大德、修行人、成就者,都在强调出离心和菩提心。既然过去那些心地单纯、信心强烈的人,都需要修这么多的加行,我们能够不修而成就吗?所以,任何人都不要说不需要修出离心,不需要修菩提心这样的话。我们必须对自他的解脱负责,否则一定会走弯路!
“从一佛国至一佛国”,从这个佛国又到另外一个佛国,意思就是,无论去哪里,都是佛的国土。对觉悟的人来说,任何地方都是佛的国土。
“若以心生心,则心心不静,念念归动,从一地狱历一地狱。”如果以心生心,让各种各样的念头不间断地产生,其结果,就是从一个地狱搬迁到另一个地狱。所以,不要以为移民有多好,心不清净的话,移到东南西北的哪里,都是不行的。
“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我们曾经讲过,佛国和不清净地狱的区别,以及众生与菩提的区别,都像是冰和水的区别。
“为三毒所烧,即名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有三毒烦恼的时候,就是众生;当贪嗔痴三毒解脱以后,就是菩提。
五祖弘忍在《最上乘论》也说:“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本来太阳永远都在存在,但因为有了云,就会暂时看不见。“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当我们证悟了本来真心,妄念全部断除的时候,原本具足的本性智慧之日,就会显现出来。
这些都讲得非常好,但怎样去了悟,却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在我们没有学佛之前,杀盗淫妄我们都做过,罪业非常深重。女居士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堕胎。平均每个人,都堕过三五个,杀人的罪过非常严重,如果不忏悔,背负这么大的罪业,怎能像惠能大师那样证悟?
达摩祖师在《悟性论》中还讲道:“眼见色时,不染于色。”这是真正的大圆满境界。眼睛看到物体的时候,所见的物体并不会染污我们的眼识。“耳闻声时,不染于声,皆解脱也。”无论眼耳鼻舌身,都是解脱的。“眼不着色,眼为禅门,”如果我们的眼睛不执著色法,眼睛就进入了禅定,即是“眼为禅门”。“耳不着声,耳为禅门。”耳朵即使听得见声音,却不会被声音染污,这样耳朵也进入了禅定,即是“耳为禅门”。
“总而言,见色有见色性,不著常解脱。”总而言之,在见到物质的时候,如果执著了,就被系缚了;如果看到却不执著,就是解脱。这就是在讲一地菩萨出定的状态,以及证悟大圆满的加行道修行人从证悟境界当中出来以后的状态。
我们经常会在上师瑜伽的后面,看到这样的话:“一切都是上师的显现。”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空调、桌子等等都变成了上师呢?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上师是什么。其实,外在的上师,是给我们传法的人;而内在的上师,就是我们心的本性。或者可以说,世俗谛的上师,就是给我们传法灌顶的上师;胜义谛的上师,则是我们心的本性。“一切都是上师的显现”,意思是说,当修行人从证悟境界当中出来的时候,虽然眼睛可以看到色法,耳朵可以听到声音,但却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切都是心的本性光明的现象,所以称之为“上师的显现”。只有证悟了大圆满的人,才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大圆满当中会说:诸法皆为智慧的现象。意思也是说,当证悟的人从证悟的境界当中出来的时候,虽然眼睛还是可以识别各种物质,但由于内在的第六意识已经对空性和光明有了强烈的感受,依靠这些力量,会让他的眼识受到影响,会认为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如幻如梦的现象,这就叫做“眼见色时,不染于色。”
达到这个境界以后,从此基本上不会造新的业了。此时能感知到任何物质都是空性,都是如幻如梦,所以没有任何执著。刚开始证悟时,只能感觉到意识的如幻如梦,感觉不到眼耳鼻舌身识的如梦如幻。但证悟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能感觉到,连眼耳鼻舌身也是如幻如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