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四、如实安住(精华语摘)

  • 作者: 佩玛-丘卓比丘尼
  • 文章来源: 网络
  • 点击数: 718
  • 分享到:

了解静坐的方法以后,就可以开始修炼。

至于下一步该怎么做,只有看我们自己了。

最后我们会碰到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愿意放松执着到什么程度?

愿意对自己诚实到什么地步?

◎数息、随息、观息一向是佛教常用的止念法门,然而主张“全观”的老师──譬如创巴仁波切、克氏、肯恩·威尔伯──都认为此法只能用在前行阶段,因为容易缩小觉察的范围。佩玛在第四章“如实安住”一文中介绍了创巴仁波切所教导的止观双运法门──将大约四分之一的注意力微微地放在呼出的气息上,其余的觉察力则放在觉察周遭事物;如果有妄念生起,就在心中称其为“念”,然后轻松地回来觉察呼出的气息。创巴仁波切多年来不断地改良禅定方法,克氏则早就提出不当运用机械化的持咒法门,很可能会造成脑部退化,修行者对各种方法的使用不可不谨慎。

◎静坐:是以开放、轻松的态度面对任何升起的东西而不挑不捡,静坐时不压抑任何东西,也不要企图去掌控任何东西,这样的静坐方式对我们才有帮助。静坐重点就在不要企图排除意念(妄念),反而要认清它的本质。如果我们把意念当真,他就会把我们耍得团团转。静坐时有任何刻意的挣扎都不好,所以,腿酸了、背痛了,就动一下,不必忍着。

◎静坐的六个要点:每次坐下来就把这六点检查一次,打坐时只要发现自己分心了,就把注意力重新收回到身体上,再检查一次这六个部位。然后带着这份重新开始的新鲜感回到呼气上面。要是觉得杂念分生不已,不用担心,只要对自己说“念”,然后回到呼气时那种开放而轻松的状态即可,不论如何,你只要回到当下就对了。

1.座位:不论是坐在蒲团还是椅子上,座位应该是平的,左右前后都不倾斜。

2.腿:双腿舒适地盘坐。如果是坐在椅子上,那么两脚要平放在地上,两膝相距数寸。

3.躯干:躯干(从头到底座)要直,背部挺立,前胸开展。如果坐在椅子上,背部最好不要靠着,如果觉得姿势松垮掉了,坐直起来就对了。

4.手:手掌向下,手指松开,放在腿上。

5.眼:眼睛开着,代表人是清醒的,对所有发生的事物都轻松对待。目光略为朝下,把焦点大约放在四至六寸的前方地面上。

6.嘴:嘴要微微开着,让颚骨放松,用鼻嘴同时轻柔地呼吸。舌尖轻抵上颚。

[NextPage五、永远不嫌太迟(精华语摘)]

五、永远不嫌太迟(精华语摘)

“慈悲”这个法门之所以不同,

就在于我们并不企图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不需要奋力挣脱痛苦,也不需要变成一个比较好的人。

事实上我们已经完全放弃了掌控的欲望,

也瓦解了所有的概念和理想。

◎传统的看法,所谓“慈悲”: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二者合称为慈悲。要具有慈悲,就在练习温柔与放下,不论生起什么东西,都以好奇心对待,而不大惊小怪,与其挣扎或抗拒混乱,不如轻松对待。

◎佩玛重新诠释了慈悲:“慈悲”以往总被视为一种善待其他众生的理想态度,佩玛却认为慈悲乃是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惯性模式、不再戴上人格面具、不再自欺、不需要奋力挣脱痛苦、也不需要变成更好的人。换句话说,就是“完全放弃内心的掌控欲望,并瓦解所有概念和理想的一种开放的胸怀”。

◎三种觉醒的途径:从日常的睡梦中醒来,从生命中觉察到死亡,从幻梦中彻底觉醒。如果人生只是一场梦,那么与其逃跑,何不掉头来看到底什么东西让我害怕,我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是过程中我却学会了慈悲。

◎要想不再抵抗生命,就要直接面对生命:如果因为房间太热而生起嫌恶感,我们就去感觉那热的猛烈和沉重。如果因为房间太冷而生起嫌恶心,我们就去感觉那冷冽冰凉的滋味。如果觉得下雨很讨厌,我们就去感受那份潮湿的觉受。如果一味地担心强风会吹坏窗户,我们就去聆听那风声所造成的感觉。切断自己的期望可以治疗我们的伤痛——这是我们送给自己的一项礼物。冷、热是无法医治的,他们永远会一再地出现。潮流往返、昼夜更替─这是事物的本质。即使我们死了,潮汐岁时仍然流转不已。能够欣赏,能够观察,能够敞开心胸——这才是慈悲的要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