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法

《定解宝灯论》讲记(十七)[第四个问题]

  • 作者: 达真堪布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 点击数: 873
  • 分享到: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定解宝灯论》。今天讲第四个问题:观察修还是安置修。

修正行时,尤其是修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等正行的时候,是观察修还是安置修?对这个问题,无论在汉地还是在藏地,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这也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对此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和说法,辩论也特别多。所以流浪者向老仙人提出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呢?因为流浪者四处流浪,非常了解外面的情况。各宗各派都存在这样的疑惑,而且非常普遍,但是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流浪者看到在深山处,有一位看似非常有修行的老仙人,他很想观察一下这位老仙人内心的智慧和境界到底有多高,这是其一;其二,他知道这些难题都是不好解答的,不容易了知的,所以向老仙人提出了这个问题。

全论分三:甲一、初善首义;甲二、中善论义;甲三、后善末义。

甲二(中善论义)分三:一、依教理广说;二、依殊胜窍诀略说;三、宣说造论方式。

乙一(依教理广说)分七:一、见解无遮或非遮;二、声缘证二无我耶;三、入定有无执著相;四、观察修或安置修;五、二谛何者为主要;六、异境何为共所见;七、中观有无承认否。

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分三:一、宣说他宗;二、建立自宗;三、总摄要义。

丁一、宣说他宗:

修行大乘见解时,观察安住何应理?


“大乘”此处指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等。在修习大中观、大手印、大圆满等无上大乘的殊胜见解时,尤其是在入定修行的时候,是以观察修还是以直接安住修?哪一种是合理的、正确的?

有的人认为是观察修,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观察;有的人认为是安住修,直接安住就可以了。这两种说法哪种是合理的?你自己承许哪种观点,对此有什么样的抉择?

下面是老仙人的回答。

有说不察安住修,观察遮障本性义,
是故不经何观察,笼统直接而安住。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用观察直接自然安住,就能显现本具的智慧与光明。观察就是分别、执着。若去分别,再去执著,就会遮障诸法的本性实义。因此不以观察或其他所依,直接自然安住,这时才会显现本具的智慧、本具的光明。犹如水池里的月影,当不去搅动水池里的水时,平静的水面上就能清晰地显现月影。若这时去搅动水,混浊的水面上根本无法显现月影。所以不要观察,放下一切分别念,直接安住就可以了。

一些修大中观、大圆满的人持这种观点的较多。比如说修大圆满法的一些人认为,以上师的窍诀自然安住就可以了。大圆满窍诀是令你直接证悟心之本性,让你直接认识本具的觉性的窍诀。若你真正得到大圆满的窍诀,你就证悟了。你证悟了,然后在那种觉悟和见解当中自然安住,这是对的。但是一般人都很难获得上师的窍诀,尤其是令你证悟本性,令你认识心之本来面目的殊胜的窍诀,是不容易得到的,相续非常成熟的人才能获得这样的窍诀。若是你自己的相续没有成熟,上师再给你窍诀也没有用,你不可能获得,不可能证悟。对一个刚入门的初学者来说,不一定有这么大的根基,相续不一定完全成熟,因此不可能获得上师的大圆满的诀窍。在这种情况下,让他自然安住就是错误的。《大圆满愿文》里虽有“戏论观察妄加分别心,寻觅修行自己徒劳因”的偈颂,但这是指在真正证悟了以后这样修,没有证悟之前不是这样修的。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修大圆满法时不修加行直接修正行,不经过观察修而直接笼统安住,对于大部分众生的根基而言,这都是不正确的。

汉地禅宗里也有这样的观点,直接说“放下一切分别执著,在那种无思的状态中安住”。他们所承许的就是安住修,即任何时候都不要观察。若是以这些观察量去观察,那就是增加分别念、增加妄念,是“着相”,所以不能着相,直接安住。

有说唯一需观察,远离观察之修行,
如同入眠无利故,任何时皆需观察。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修行的时候,尤其是修正行的时候,任何阶段都要观察。若是不观察,直接安住修,也许能进入一些状态,但是就如同迷乱状态中的睡眠一样,对断除我执、断除烦恼不会有丝毫的利益。因此无论是出定还是入定,任何时候都要观察。

他们认为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出定的时候可以观察,入定的时候也需要观察。若不去观察,离开了观察,那就和睡眠一样,对断烦恼、断我执没有丝毫的利益。为什么说如同睡眠一样?因为此时没有见解。睡觉的状态是迷乱的状态,它不可能对治我执,也不可能对治烦恼。入眠的时间再长,对于对治我执,断除烦恼不会有任何利益。同样,若是不去以观察量观察,没有定解,没有见解,对断烦恼、断我执不会有丝毫的利益,对解脱成佛也不会有丝毫的利益。

这主要是格鲁派一些大德所持的观点,他们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观察。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里讲过:雪域前中观派的一些大德认为“不要观察,应远离一切执着而入定修行”,这是不太正确的。若是不观察,不具有这样一个力量,断我执、断烦恼就非常困难。所以他说任何时候都要观察,尤其是刚开始要修单空,以执着无边来对治有边的执著。

丙四(观察修或安置修)分三:一、宣说他宗;二、建立自宗;三、总摄要义。

丁二(建立自宗)分二:一、总说;二、分说。

戊一、总说:


前面两段偈颂讲的是他宗的观点:一个是任何时候都不许观察,自然安住修;另一个是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观察。那么自宗是怎样抉择的呢?

修行不应偏执着,观察安住之一边。

老仙人回答说:修行的时候,无论是修大宗观、大手印,还是修大圆满,都不应偏执任何一边,即执着任何时候都不观察只自然安住的修法,或执着任何时候都不离观察的修法。

他宗的两个观点,一个是任何时候都要观察;一个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观察,要自然安住。这两种观点都是偏堕一边的,都是错误的。

戊二(分说)分三:一、以大中观方式而说;二、以大圆满方式而说;三、真实宣说修行次第。

己一、以大中观方式而说:

不察安住而修行,虽有成就寂止者,
然修未生定解故,舍弃解脱之正道,
唯一明目之定解,无法遣除诸障碍。


此处驳斥的是不察安住修的观点。

若任何时候都不观察而直接安住修行,虽然也许会修出一些世间的禅——欲界的禅、色界的禅、无色界的禅,也能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就,比如神通、神变等。但这只是寂止,没有胜观,对无我、空性的智慧不会生起定解。无我、空性的定解犹如解脱道上修行者的唯一明目,若不具足就无法断除我执等烦恼,无法超出三界、到达解脱的彼岸。

“不察安住而修行,虽有成就寂止者”:若任何时候都不观察而修,尤其是刚开始就去控制这些分别念,以安住的方式去修,通过精进的修行也许最后也能入定,能进入状态,能够成就寂止。“寂止”此处就是定。入定能修出一些世间的禅定,包括属于欲界的禅、色界的禅和无色界的禅。但是这只有寂止,没有胜观。胜观是什么?胜观就是无我或空性的智慧。

“然修未生定解故”:若对无我、对空性没有生起定解,那它只有寂止,没有胜观。真正对治我执、对治烦恼的是胜观,不是寂止。寂止能修出一些世间的禅定,也许能获得一些世间的成就,比如神通、神变等。但是它没有胜观,没有无我、空性的智慧,所以不能断除我执,不能断除烦恼。入定也许能够生起一些觉受,也能够成就一些世间的功德,但是不能超出三界。出定的时候,他始终还是个凡夫,烦恼依旧、习气依旧,不可能超出三界。

“舍弃解脱之正道”:“解脱之正道”是什么?就是对无我,对空性生起定解,有胜观的功德,那才是真正的、正确的解脱正道,那才是通达彼岸的解脱之道。这样修就会失去解脱之正道,这对一个渴望解脱的人来说,是非常大的一种伤害、一种错误。他修行就是为了解脱,但若最终没能够解脱,他会大失所望,所以不能这样修行。

现在很多修行人,尤其是修大圆满、修禅宗的,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有的特别精进,可以入定,甚至也有了一些觉受,修出了一些世间的禅,也修出了一些世间的神通、功德,但这些都和解脱没有关系。即使你入定的时间再长,功夫再强,也无法断除我执、断除烦恼痛苦。即使你修出来的、所获得的觉受再强烈,无论是乐觉受、明觉受,还是无分别觉受,都不能断除轮回的根,不能获得解脱。即使你修出了再大的神通,也不能逃脱三界。所以不能这样修行。这是指在断恶行善的基础上直接安住修,比较有成就的情况。若是没有断恶行善的基础,虽也能修出一些无想的禅定,但是将来只能投生到畜生道、饿鬼道等感受果报,连人天的福报都得不到,更不可能解脱成就。所以这样修是没有意义的。

“唯一明目之定解”:要遣除解脱、成佛的障碍,即烦恼障、所知障等,唯一的方法就是对无我、空性生起定解。“明目”喻指见解、定解。

“无法遣除诸障碍”:若没有生起定解,就无法遣除解脱的障碍——烦恼障,无法遣除成佛的障碍——所知障,这样你也不能解脱,不能成佛。定解非常重要,胜观非常重要。

若未了知法自性,又能修行何法也?
庸俗妄念修何用?如同盲人入道中。


若是没有了知诸法无我、空性之道理,那修什么法呢?在对诸法之自性生起定解后,就保持在这个状态中修。若是没有见解,怎么修?修什么啊?普通的妄念就是分别心,这是轮回的因。若没有定解,保持这样庸俗的妄念,修这样普通的妄念有什么用?如同盲人入险道一样。盲人因为没有眼睛,无法到达目的地,甚至会因此身陷绝境而失去生命。同理,你这样修行,不但无法到达彼岸,甚至会失去自己的解脱慧命。

“若未了知法自性,又能修行何法也?”若是没有了知、证悟诸法的自性,即无我、空性,那修什么法呢?若没有见解,没有定解,怎么修?尤其修正行的时候,尤其安住的时候,是要以见解而修。就要有这些定解、见解,然后保持这个状态。若没有见解,就没有修行。

“庸俗妄念修何用?”“庸俗妄念”指普通的一个妄念。若你对无我、空性没有生起定解,没有任何的了知,就保持一个凡夫的分别心,修一个普通的妄念,有什么用?这样的一个分别心肯定是轮回的因。你不是要解脱嘛?你修这样一个轮回的因,有什么意义啊?

“如同盲人入道中”:你以这样一个修法想解脱,如同失去双目的一个盲人进入险道一样。盲人没有双目,不但不能到达目的地,甚至会陷入绝路,失去生命;如果你这样去修行,不但无法到达彼岸,甚至会失去自己的解脱之命。

无始迷乱之习气,颠倒执着自性者,
未百般以方便理,精勤观察难证悟。


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处于迷乱的串习中,所执着的都是与诸法的自性相颠倒的。若没有以各种方便的理证和各种观察量,对诸法实相进行百般观察,则难以证悟。

“无始迷乱之习气,颠倒执着自性者”: 众生无始以来一直串习的迷乱,它与诸法的自性颠倒。属于轮回的都是不净的,但是我们却把这些视为清净;属于轮回的都是痛苦的,但是我们却把这些视为了快乐;无论是属于涅槃的还是轮回的法,诸法的自性都是无我的,但是我们却把它视为有我了;缘法都是无常的,但是我们却把这些视为恒常了。这些都是颠倒。“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寂静涅槃。”这些都是诸法的自性,但我们把它们都视为了恒常,视为了清净、快乐,视为了有我,视为了成实。

“未百般以方便理,精勤观察难证悟”:众生无始劫以来一直都是如此迷乱、如此串习的,所以现在要破除甚至要断掉这些是非常困难的。就要通过观察力百般观察,通过各种方便百般修行,最后才能够证悟。否则非常难证悟,更不好断除。所以刚开始要通过各种渠道、方法、观察力去观察,最后才能证得。

因为耽着迷乱相,与见真义相违故,
串习世间黑暗中,难获真如之光明。


众生无始以来一直执着在这些迷乱的显现中,这些与诸法的真相真理相违背。在久经串习的世间层层黑暗中,极难现见离戏真如空性的智慧光明。

众生无始劫以来恶劣的串习非常深重,这些串习都是和诸法的真相真理相违背的,若要断掉这些恶习,就如同在黑暗中欲获得真如之光明一样非常难。

己二、以大圆满方式而说:

虽有往昔之宿缘,成熟上师加持力,
观心生住与来去,通达实空意义者,
然而如此极罕见,人人不能如是证。


若弟子往昔已经修行过,现在相续已经成熟,具足信心。特别有加持力的上师以殊胜的窍诀,让弟子直接观心的生住与来去,通过这种方式,就能令其直接通达、证悟诸法无实有、大空性的真理。但是这是非常罕见的,不是人人都能如此证悟的。

“虽有往昔之宿缘,成熟上师加持力”:“往昔之宿缘”就是有这个机缘的,即往昔已经修行过,现在相续已经成熟的非常具有信心的弟子。宿缘成熟的具有信心的弟子和具有加持的上师,他们两个碰到了一起。

“观心生住与来去,通达实空意义者”:上师让他直接找这个心的来源、住处、去处,通过这样一个简简单单的窍诀,而直接通达、证悟了诸法无实有、大空性的真理。修大圆满法和禅宗的人里有这样证悟的。这都是宿缘成熟的具足信心的人,经过上师特别强烈的加持或窍诀,直接去观察这颗心,没有找到心的来源、住处、去处,这样直接通达证悟的。

“然而如此极罕见,人人不能如是证”:无论是在藏地还是在汉地,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有这样的人,但这是非常稀有难得的,非常罕见。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证悟没有这么快,没有这么容易。

探求本来清净义,必须究竟应成见,
仅从离戏分而言,二者无有差别也。


要证悟、通达密宗里所讲的诸法本来清净之义,必须要有中观应成派的究竟见解和抉择方法。从离戏空性的角度讲,密宗讲的本来清净和显宗中观讲的远离四边戏论的大空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探求本来清净义,必须究竟应成见”:要通达、证悟本来清净这样的一个义理,也是得有应成派的抉择方法,有应成派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的见。“本来清净”主要是密宗里讲的。应成派是直接把万法抉择为大空性。若是没有应成派的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的见解,就无法能够证悟密宗里讲的本来清净之意。

“仅从离戏分而言,二者无有差别也”:从空性的角度来讲,密宗里讲的本来清净和显宗中观里讲的远离四边戏论的大空性这二者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为遣空性之耽著,密宗宣说大乐智,
离境有境亲体验,空乐无二之法界。
现明觉性此三者,即是大乐之异名。


为遣除显宗对空性的执着,密宗主要强调大乐智慧。远离能取所取,远离意识,这样才能亲身体验到乐空无二的一真法界之自性。现、明、觉三者和乐都是一个意思,都是大乐的异名,实际上都是大乐。

“为遣空性之耽著,密宗宣说大乐智”:是不是显宗和密宗从见解上没有区别?不是!二者对空性的见解是没有区别的,但是密宗里另外强调了大乐智慧。大乐智慧是为了遣除显宗对大空性的执着而宣说。显宗里仅讲大空性,特别郑重地抉择大空性、宣讲大空性,这个时候对大空性会有一些耽著。为了遣除这样的耽著,密宗里特别着重地宣讲了大乐智慧。“大乐”也是不离空性,显宗里主要着重讲的是空性,密宗里主要着重讲的是大乐(或者光明,或者觉性)。

从诸法本体的角度来讲,都是大空性,显密没有区别。但是从显现的角度来讲,二者是有区别的。显宗也讲现空无二,但是不强调“现”,不强调大光明、大觉性、大乐智慧。它着重抉择和宣说的是体、诸法的本性,即大空性。显现有清净的和不清净的,密宗里主要强调显现,尤其是清净的显现,如大光明、大觉性、大乐智慧。

宣说大乐智是密宗的特点,是为了遣除显宗对空性的耽著而讲的。为什么说“大乐”呢?它是远离言思的,远离能取所取的,无有迁变的智慧。大乐也是不离空性的,乐空不二。乐和乐不一样。比如一些禅定觉受里的乐受,这个乐也是内心无法形容的乐。它是不是大乐?不是!因为它也是言思的范畴,也没有超离言思,没有超离三界轮回,还是轮回法。有时我们的内心也有一些乐受,如心情好了、有点舒服了等。这是不是大乐?这也不是大乐。密宗讲的真正的大乐根本不属于意识的范畴。

“离境有境亲体验,空乐无二之法界”:诸法都是一个性,就是乐空无二。这个乐和空无二,乐空无二之法界才是一真法界、诸法的本性。诸法乐空无二之自性,要“离境有境亲体验”。“境”是对境,所取境;“有境”是能取心。比如想柱子或宝瓶的时候,“境”就是宝瓶、柱子,“有境”就是取宝瓶、取柱子的心。要远离能取所取,远离意识,才能亲身体验到乐空无二的境界。

“现明觉性此三者,即是大乐之异名”: 这有很多不同的说法,现、明、觉这三者即是大乐之异名,也就是大乐智慧。显现有清净的不清净的,这里是清净的显现。有时候讲现,有时候讲明,有时候讲觉。有时候是现空无二,有时候是明空无二,有时候是觉空无二,但是这都是乐空无二。比如玛哈瑜伽里是现空无二,阿努瑜伽里是明空无二,阿底瑜伽里是觉空无二,其实也都是乐空无二的意思。都有不同的说法,这是不同词,但是是同一义。

以此现分之色身,乃至世间依利乐,
救护一切诸有情,究竟大悲之自性。


以大悲之自性,显现佛之色身,在世间利益众生,以暂时的利益与究竟的安乐恒时从轮回中救护三有众生。

“以此现分之色身”:佛的法身是空性分,佛的色身是显现分。诸法本来是空性的,所以最终获得法身;但是不离显现,所以最终法身中会显现色身。

“乃至世间依利乐,救护一切诸有情”:以色身在世间利益众生,从恶道中救护这些有情众生。色身分化身和报身,是依众生的福德力而显现。在业力清净的众生前显现的是报身,在业力没有清净的众生前显现的是化身,此二者都是显现分。在世间要利益众生就要靠色身,但是色身是从法身中显现的。诸法的本性是现空不二,因为是空性,所以能证得法身果位;又因为有显现,所以能证得色身果位,最后所获得的境界也是二身无二,即法身和色身不二。

“究竟大悲之自性”:色身主要是以大悲心从轮回中救护三有众生,因此空性也不离大悲心,也就是空悲无二。“大悲之自性”也是空悲无二,智悲双运。诸法的本性从基上是现空无二的,所以最终获得的也是二身无二或者智悲双运的果位。诸法的本性(即“基”)若不是现空双运,那果也不会是二身双运、智悲双运,所以都不离双运。后面还要讲基、道、果任何时候都是不离双运的,若是离开了双运就不是正确的,不是正道。

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