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极乐世界四因之实修引导文
《往生极乐世界四因之实修引导文》 ︱ 慈诚罗珠堪布 传讲丨益西彭措堪布 敬译 ︱
其次,要于心间合掌。所谓的“心间”,指的就是两胸之间膻中穴的地方,需要双手合掌放在这个位置。这时要观想:我对于怙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的意做礼敬,以此善根之力,自无始生死流转以来,贪心、害心、邪见等,总之由意所造的一切不善罪业都已清净。
其次,额头、左右手掌、左右膝盖五体投地而做顶礼。无论是双膝跪地顶礼还是身体匍匐顶礼都可以,匍匐顶礼的话更好。这时又要观想:我对于怙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的身、语、意、功德、事业共同做礼敬,以此善根之力,自无始生死流转以来,乃至由身、语、意共同所造的细微罪业在内都已清净。所谓的“功德”,指的是佛具足十力、四无畏等的功德;所谓的“事业”,指的是佛利益众生的事业。
心中要能如此好好思维而作观想。什么都不想就顶礼的话,仅仅是随便摩擦一下手掌而已,这什么也算不上。心中若能这样思维,那么内心就具有一个与其他不同的强大力量。比如,在临死时心想我是一个有罪的老人,我罪业深重,然后心生恐惧而堕落到恶趣中,这种情况有很多。若是心想:我虽然有罪业,但是已经忏悔了,全部都已经清净,如此则对于不生恐惧和上生到善趣当中这两方面都有所益处。所以,这样如法地思维而观想自己的罪业全部清净,有很大的益处。有人认为,只是自己心里这样想想,能清净吗?能清净。因此,身当如是礼拜,心当如是思维而观想。
其次,口里可以诵七支,或者也可以是我们百万佛号正在念的 “顶礼供养归依,世尊、应供、正等正觉,怙主无量光佛”。
身口意要像这样如法行持而做礼敬。然而,很多人没有按照上述所说做这样那样的思维——有的人仅仅是为了完成许多数量;还有些人为了轻松省力,在陡峭的山坡或某种依靠物上顶礼;有的身体不挺直,只是每次稍微弯曲一下而作顶礼;有的右边有人经过时,就往右边看,合掌放在了喉间的左边,左边有人经过时,就看向左边,合掌又放在了喉间的右边等等。这样顶礼的话,除了会让自己的身体白白受累之外,没有任何功德利益,不仅如此,还会转生为驼背之身等,如是在《普贤上师言教》等中有所讲述。
如果你们能多作顶礼,那非常好,顶礼两百遍比一百遍有两倍的功德,所以越多越好。但是,若是没有一个如法具量的礼敬,那顶礼的数量再多也不算什么,相比之下,还不如做一两遍如法具量的礼敬。比如,从世间方面来说,有很多不算数的假珊瑚,不如有一个货真价实的真珊瑚,佛法方面也是如此。总的来说,大家若是勉强应付,当作劳役任务,这是没能调伏自心所致。如果能很好地调伏自心,我也不需要说“这样可以、这样不行”等等,既然没有调伏自心,我不这么说也不合理。若能如此认认真真地调伏好自己的心,那么只做一遍礼敬也将有很大的意义和效用,所以从今往后大家要这样如法行持。
有些人说“睡前顶礼”,于是在晚上临睡之前顶礼三遍,还有些人说“晨起顶礼”,于是在早晨起床后顶礼三遍,此外日常所做一切顶礼,无论是做数量多的顶礼,还是做数量少的顶礼,凡是顶礼大家都要这样如法行持。只是身体随便动一动,心里没什么所想的话,以此不能圆满资粮、清净业障。关键是需要通过身语意三门合一的途径做礼敬。总的来说,任何善根关键都需要用心修持,即便身体做了各种动作、口中念了很多,但是心里没有好好做到的话,那便不会成就清净的善根。以上即是礼敬支。
二、贪欲的对治——供养支
第二是供养支。一般来说,从一方面而言,供养也是我们藏族的一种文化和风俗习惯。比如,若是有一个好的房子,首先要在房子里悬挂一幅唐卡,同样,当今若是有一间新房,首先会在里面摆放三宝所依,这样的话大家心里便会欢喜,此外仅仅是放一些花,以及电视等一两件电器,人们不会心生欢喜。另一方面而言,这不单单是文化和风俗习惯,还能圆满自己的资粮,能清净自己的罪障,而且也是去往后世的路资。现今不但是农民,牧民也同样搬进房屋里居住,他们也一定要摆放供品。另外有些人说:“国家干部不能这么做。”实际上这是自己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所以即便是国家干部,也可以在自己家里摆放供品。
进一步来说,有人认为所谓的“供养”,当然需要有大量财物,实际上有大量财物也可以,没有的话也行。首先,需要怎样的三宝所依呢?如果是一个牧民的话,时常需要搬家,所以存放很多身语意所依相对来说有些困难,即便如此,就算是没有价值昂贵的佛像,也要有一尊已经装藏、开光的具量佛像,内部装藏的物品,最好有一颗舍利,没有的话也需要具足装藏必备的东西,如此即可。
语所依来说,需要摆放《般若八千颂》,这是般若波罗蜜多的经函,是一部具有不可思议功德利益的法宝,大家也普遍将其当作一件家中的所依来请购。又或者可以摆放《般若摄颂》、《金刚经》、大圆满等法类的经函,没有很多也要具备一两本。
同样,意所依可以摆放佛塔,也可以是铃杵,若没有价格昂贵的,也可以是大家能得到的一般铃杵。
特别来说,身所依方面而言,只要是已经装藏开光的具量极乐世界的唐卡,怙主阿弥陀佛的唐卡、佛像,无论是哪一种都可以;语所依方面而言,《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以及萨迦派、格鲁派、噶举派、觉囊派、宁玛派等诸大德所著的极乐法类任何一个均可;意所依方面而言,佛塔或铃杵任一种即可。一个牧民家里也定要有如此少许三宝所依。要心想:真实的供养对境是这些三宝所依,心的供养对境是怙主阿弥陀佛及其眷属,而作供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