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往生极乐世界四因之实修引导文

《往生极乐世界四因之实修引导文》 ︱ 慈诚罗珠堪布 传讲丨益西彭措堪布 敬译 ︱

五、愚痴的对治——请转法轮支

第五是请转法轮支。平时,上师善知识和诸佛菩萨由于各种原因,不说法而安住的时候,要劝请常转法轮,以此也将积累大的福德。比如,往昔释迦佛在七七四十九天中安住不说法,这时帝释天和梵天等奉上黄金法轮和右旋白海螺后祈请传法,由此释迦佛次第三转法轮。同样,平时上师善知识们不讲法而安住时,需要劝请说:“请您常转法轮。”以此,不仅仅是自己,对大众也有广大利益,所以由此将圆满大的资粮。

自己闭关修行时,无法出去到某位上师面前请转法轮,然而当如上述所说,心里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百千无量,去往众多十方刹土,祈请那些刹土中不讲法而安住的诸佛菩萨以及上师善知识转法轮,他们也通过随机调化的途径,相应诸有情的界、根基、意乐后转大法轮,赐予诸有情众多利益。要如是思维而观想。

六、邪见的对治——祈请不入涅槃支

第六是祈请不入涅槃支。这一支是在平时自己和他人的上师善知识利益众生的事业暂时圆满、欲入涅槃时,要去其面前祈请:“您还不能示现涅槃,为了圣教和有情的利益定要住世。”也就是我们口中说的“祈请住世”。一般来说,以俗家众为例,一些大的上师示现生病时,别说去祈请住世,连到身边拜见都比较困难,但若是能去,就要如是祈请。往昔释迦佛准备示现涅槃时,珍达优婆塞祈请后,佛又延长而住世三个月利益有情。因此,祈请不入涅槃也有极大的利益。

此外,若是自己闭关修积资七支,则无法亲自去祈请住世,但也要心里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百千无量后,去往十方佛刹,祈请那些刹土中,利生事业暂时圆满而正欲示现涅槃的诸佛菩萨和上师善知识不入涅槃,以此之力,诸佛亦长久住世,广利有情。要如是思维而观想,这虽是心里的一个所想,但也有不可思议的利益。

七、怀疑的对治——回向支

第七是回向支。我们做任何一件善行,都需要好好回向。诸位前辈大德曾说:“若没作回向,则成无记的善法。”这里所谓的“无记”,并非善、不善、无记三者中的无记,而是指没作回向的话,即便好好地做了一件善行,但将来变成如何也不一定,从这个方面来说,叫作无记。比如,我今天务工赚了一百元钱,不好好保管的话,第一、不知道会不会被风吹走;第二、不知道会不会被牦牛等诸有情误食;第三、不知道会不会被孩子们随手拿走。就如同这个比喻,我们做了一件善行,没作回向的话,便不知道这个善行将会变成如何,可能会因为种种缘由而消尽,因此一定要作回向。

若没作回向,所作善行的善根只能成熟一次善果,而后便会消尽;若作了回向,那么即便感受了一百次善果,此善根在未获得佛果之间也不会穷尽,不仅如此,还会辗转增上。这在《普贤上师言教》等中有所详述。

那么要如何作回向呢?昨天我们讲三殊胜的时候也有说过,总之,要心想:积资七支当中的其他六支,无论自己之前做过哪一个,那么以此善根,愿自他一切有情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后回向。也可以心想,三世诸佛如何回向,我也如是回向,这非常重要,所以一定需要知道。我们是否能成就一个好的善法,依赖于是否有开始的发心和结尾的回向。

进一步来说,所谓的“回向”和“布施”是一个意思,回向善根也就是布施善根。那么要布施给谁呢?不仅仅是自己的父母、家人,而是要布施给一切有情。为什么说要布施呢?比如,给一个人布施一碗糌粑,是为了那个人不挨饿而布施,同样,把此善根布施给一切有情,也是我为了一切有情成佛而布施,心里要这样想,然后做布施。没有什么不含摄其中。

如此积资七支,若要单单在行、住、坐、卧,以及饮食的时候顺便修持,那稍微有些困难,所以要特意拿出一些时间来修。说让你们俗家众闭关,也就是在心上受取这些而修行,除此之外没有一个所谓的闭关所修。由此,在空闲的几个月或几天中,心放松安住,于怙主阿弥陀佛的唐卡或佛像面前摆放供品,首先心中观想福田,其次到礼敬支时就作顶礼,到供养时就作供养,到忏罪时就作忏罪,到随喜时就作随喜等等,然后在结尾以发愿回向来印持。以上这些就是积资七支,也是往生极乐世界四因的第二个因。

第三因:发菩提心

第三个因就是发助伴菩提心。昨天我们讲了三殊胜,在讲加行发心殊胜的时候有说,发菩提心需要具足两个条件。其中第一个条件,比如,无论我今天只是念了一百零八遍观音心咒,还是只在三宝身语意所依面前供了一盏灯,又或只是在睡前顶礼三遍,心中都要想是为利虚空周遍的一切有情。

总的来说,无论行任何善,此善将成一个或大或小怎样的善根,以及此善根将成办一个什么样的利益,这主要依赖于自己内心动机的差别。比如,一个人骑马,往左走还是往右走,要看自己如何拉缰绳,如果把缰绳往左拉,就往左走,如果往右拉,就往右走,不左不右往上拉,就会停下来。就如同这个比喻所说,自己睡前顶礼三遍,是成为自己今生安乐的善根,还是成为来世获得人身的善根,又或是成为能往生极乐世界和能成佛等的善根,这在于自己内心有怎样欲求的意乐,不会一概而论只会成为如何,主要唯是观待自己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