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真实光显圣教者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 ——善法堂天鼓妙音讲记

《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讲记 (一)》 ︱ 丹增嘉措活佛 ◎ 撰写丨益西彭措堪布 ◎ 译讲 ︱

这里是以比喻显示奇特的法王传海的总相。对此分两分解释:一、法喻略显;二、意义别显。

一、法喻略显

比喻有三分:

(一)作者之相;

(二)不舍之相;

(三)无方应显之相,对此都稍结合意义而说。

(一)作者之相

“秋夜空中庄严行,施清凉王月轮尊”。

时间是秋季的夜晚,表示清凉、寂静,意思是到了最寂静的佛位。处所是空无一物的虚空道中,表示深寂离相的法身界。“庄严行”,就是无著无碍的普贤妙行。“施清凉王”,指光明的作用。就像月轮发出的清凉光辉照到空间里,万物都能得到清凉,表示彻证的圣人所起的作用,是施予众生寂静涅槃的安乐,让众生心中烦恼和苦的热恼得以止息。“月轮尊”,指圆满的光明。这是作事业的作者。

(二)不舍之相

“不舍本处虚空道”。

指不舍自身所在的虚空道,实际是说,天上的月亮从来没有离开它的道而飞到水中去。表示一直住在无相的法身界里。

(三)无方应显之相

“无方无量普分身,千江稀奇欢悦影”。

“无方”,指没有偏向性,譬如说无方大悲、有教无类。在法界量的虚空界中并没有偏袒之心,不会说我只应这一方、不应那一方,一点点的自他、贪嗔等的偏向性都没有。所谓何处有水何处现,由此无方而普现,也就是,无量的分身散影,应着大地上的千江万水而现出奇特的、欢悦的影像。

“稀奇”,有多种涵义。一方面说,月亮从没有离开过虚空道,而千江里面都现出了它的影子,月亮没下到水里去,但水中现了它的影,这是一个稀奇。再者,月亮只有一个,而千江里面现出了无数个月影,也就是一和多没有障碍,因此稀奇。那么,大事业的相也是如此,法身界里丝毫分别、偏向也没有,然而在全法界量里随缘而现。

“欢悦影”,指现出来的月影让人非常喜欢。这是讲现的每个影都适合众生的心,十分相宜,所谓现同类身、出意乐音,总是恰如其分地随着众生的心而现。

二、意义别显 分五:

(一)不动的相;

(二)不动而普现的相;

(三)普门随机调伏的相;

(四)大随求的相;

(五)总说稀奇。

(一)不动的相

“不动法界”。

这是指在法性界中丝毫不动。所谓“动”,就是落在无明当中,以为有一个面前的境,由此由所而立能,这样就叫从法界中出去了。实际本来也没出去,但是由于心已经迷掉了,落在二取的妄相中,就叫脱离开了;而现在法界就是本身,对此丝毫也没有脱开过,没有落在无明的幻觉里。

(二)不动而普现的相

“不动法界幻无边”。

这一句要理解,是不动法界的同时而出无边的幻变,所谓住第一义而不动,普能应现无数身。由于不动法界,丝毫的妄动都没有,因而,在全法界量里应着群机能现出无边的报化两种色身。用相似的比喻来说,譬如处在很喧闹的地方,由于心完全不动,因此,无数的声音一时都能够听到。就像这样,由于心不动,所以妙真如性应着群机就能够起无边的幻用;心一动的时候偏向一方,就不可能出无边幻变的相。总之,正是住法性界刹那不动的缘故,因而,能随应法界无量圣凡的善因缘而分身现影,出无数幻变的相。

接着就要看,这样出现的幻变的相,作调伏众生的事业有何种的效果,这要由(三)和(四)两分来说明。

(三)普门随机调伏的相

“普门层出随机调”。

“普门”即无量无数的门类。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应以何法得调即说何法,应现何相而伏即现何相,这叫“随机调”,就像普门大士那样。正是由于无方,因此能普门。“层出”,是指应着时空中无数的缘层出不穷。“随机”,是指恰如其分,应现贪相调则现贪相,应现嗔相调则现嗔相。“调”,包括身语意三方面,身,就是具威德、威仪等,能够摄化;语,说各种随类的音、应机的音来作调伏;意,由无碍的智慧力,能够当下影响对方的心而作调伏。所谓的“伏”,就是使得那种虚妄的力量歇下去,这是他力的加被。

(四)大随求的相

“大随求戏”。

“大随求”,指众生有什么希求、愿望,都随之而能够赐与。“大”,指法身界不可思议的智悲力,它是大如意宝,随着你希求什么就能够赐与,这是事业无上的相。“随求”,就是你想听什么声音,想见什么形相,喜欢什么姿态、什么表现等等,就按照你心的喜好现一个相应的相,现得非常地好,它就像戏剧一样。所谓的“戏”,就是指到处演戏,这边演,那边演,有什么需要就演什么,这样的大戏剧是真正的大自在。

(五)总说稀奇

“真稀奇”。

法界是个大舞台,无量的圣凡众生是观众,现身说法是演戏,同类应机是“悦意”,也就是众生看得相当欢喜,然后心就转掉了,无不自在是“奇特”,因此总结说“真稀奇”。

稀奇在哪里呢?在时空界里刹那没动过,然而在无数众生前都现无数影相。也就是他与法界无二,没有丝毫的动摇,因此没有一点刹那心的迁动,所以在时间上本来没有生灭性,但他是念劫圆融的相,也就是一念跟三世是平等的,因而就在不动的同时,能出现无数时间海的事业相。或者在空间上,他也没有丝毫妄动,然而在一个微尘里能转大法轮,在一尘中能现刹海等等。或者说,没有时间和空间的相,因此在一个音声里能圆演一切音。这是第一个。再者,你说他是多吗?他是不二的;你说他是一吗?他散身无数。或者说,根本没有分别妄动,然而应一切众生的心会这样说、那样示现,而且能够引导众生。他是大随求性,没有分别、没有造作,但是,随着你的祈求就会赐与相应的利乐。就像这样,要知道全是不可思议的奇特之事。

以上尽十方三世无数刹海、无数群生、无数因缘的舞台,而出现的所有节目,就是法王大解脱圣传海,称为“传海庄严”。

(二)发起立传的心路历程 分十一:

1、传海难诠;2、百度怯畏;3、如实一滴;

4、勤苦寻觅;5、勇悍奋举;6、欣喜满足;

7、心潮涌发;8、智情启动;9、传海兴澜;

10、天音欲宣;11、同伦请闻。

1、传海难诠

恒河沙数尚可极轻渺,师尊三密事业至何边,

彼诸大慧菩萨尚无能,凡庸之人如我何须言。

连恒河里不可计数的微细沙子的量都成了极可轻渺,至尊上师身语意三密大解脱的事迹到了哪种边际的量?连那些具有天眼、慧眼、法眼等的大智慧的勇士们,也对此丝毫测不到量,何况我这样的凡夫平庸之辈,哪里说得了呢?

这里要由两个方面来认识:一、境界无量;二、慧心难诠,这两方面又都要透过比较法来发生定解。

一、境界无量

“恒河沙数尚可极轻渺,师尊三密事业至何边”。

用对比法来认识。就好比两个法比数量,一个是法王大解脱传海的数量,一个是地球印度大恒河里微细沙子的数量,在比较的时候,用拟人的方式表达,前者会说:“你那点算得了什么,实际比较下来,我是你的无量无数倍,恒河沙数再乘恒河沙数也是没办法比的。”

这意思是说,普贤法王上师身语意极其深密的境界,是遍法界量、应无数的机而作无数的流现。这里面连一色、一音,都是由法界心而现的,他功德的边际都是测不到的,而他神妙的境界完全超越了思惟、语言的行境。因此,这样尽法界量的事事无碍的大解脱行传之海,完全不是数量可及的。说到“极轻渺”,就是恒河沙数跟它比都可以忽略不计了。应当说,它是无量无数不可说不可说的恒河沙数也都没办法比的,因此说“尚可极轻渺”。

二、慧心难诠

“彼诸大慧菩萨尚无能,凡庸之人如我何须言”。

还是用比较法来认识。衡量者指的是无量无数的大智慧萨埵,这些勇士们在智慧的能力上、宣说的能力上,已经出现了极其深广的境界。譬如到了初地,出现了十二类百功德,眼界极其宽阔,智慧的诠解能力也是非常大的。然后二地、三地、四地步步增上的时候,他的量又是极大地在扩展,一直到十地之间。然而,这无数有学位的菩萨合集在一起,以极广阔的天眼、慧眼、法眼等,以不可思议的无碍宣说的辩才,对于普贤法王上师的大解脱传海,一直到尽无数劫之间,连一分都说不到,可见是怎样大的量!由此作者谦虚:那我呢,只是一个凡庸之辈,以我的分别心和语言怎么可能达得到呢?这是讲,传海全体超出语言和思惟的行境,由此也是揭示法王深密的大解脱境界。

2、百度怯畏

如细针孔欲纳虚空界,依此辛劳幼稚孩童般,

欲说不可思议尊之德,我心进止怯畏百度难。

有个小孩想在很细的针孔里纳入无边的虚空界,他在那里不断地做啊做,依止这样的辛劳,真是白白辛苦!我就是那个小孩,想宣说超出思量范畴的您的大行传海,我的心是该进还是该停,总是很怯畏、害怕、退缩,经历一百次的难。“百度难”,就是心里非常难决定。要做吗?小小的针眼里,怎么纳入无边的虚空?不做吗?这么大的事就这样放弃吗?常常都是:“难啊!这到底该进还是该退?”心里反反复复,非常难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