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真实光显圣教者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 ——善法堂天鼓妙音讲记

《圣者法王如意宝广传讲记 (一)》 ︱ 丹增嘉措活佛 ◎ 撰写丨益西彭措堪布 ◎ 译讲 ︱

在各种经续论的教典中,都记载着诸佛菩萨祖师们所宣说的甚深广大的正法心要。然而在通达之前,这些都是留待要通过的扼要。军事上常说的咽喉重地,就是指这个地方如果过去了,那就彻底地击败了对方;如果没有过去,那就被挡在关外,所以它又叫“关口”。那么在学教的时候,最头痛的、抉择不了的很多难题,很多甚深秘要之处、难解之处,这些就叫“扼要”,或者它是根本处。

对此一旦解开了以后,那当然就豁然开解了,对于大的要义一下子贯通;如果没有解开扼要,这里学一点,那里记一点,好像学了很多,但实际根本没有出现通达的智慧。那么在因缘聚合时,豁然间就像结打开了一样,或者疑团消失了,一下子青天朗日现前一样,这种就叫“开解”。当然这上面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地方。譬如,从最开始的对于无常、业果、四谛等等,这上面都要一层层地开解,或者对于空性、对于甚深的法界等等,有各种要开解的地方。

怎样开解呢?就是运用现量、比量、教量三种观察的一种神妙的力量。三观察当然要有如来的教,要有无误的理,这个理也是本来法性上的理、缘起上的理,还要有根识的现量、瑜伽的现量,这些都聚合起来,在法王身上就叫“神力”,不是常人的力量。超出常人的智力范畴,这就叫“神”。就好像一个非常神妙的钥匙,一下子就把门打开来了,打开来以后,整个领域的事情都完全清楚了。我们都知道,在童话里常常会讲到有一个钥匙,一打开大门以后,那么大的殿堂,对里面的一切都见得清清楚楚的。就像法王当年对于《释量论》,睡了几天以后豁然开解,《释量论》里大大小小的内容全数都贯通了。就像这样,有非常多的这上面的解悟、开悟。

开解的结果当然是出现了很大的智慧力,无论见到什么都是清清楚楚的,要说什么,尘说、刹说、横说、纵说无不自在。或者开解又像开了眼,所谓“大开圆解”“广开群解”,在深广的各个层面,智慧的眼目已经极其开阔了,洞然明白,这样就有了智慧明照无碍的力量。

这样的大智慧力的境界如何呢?接着要认识第二点。

二、无等任运圆满胜乘音善巧演说

这里扣住“无等”二字。在什么上无等呢?在任运圆满上无等。佛法的智慧有两种:一、根本智;二、差别智。开悟见了本性就得到根本智了,但是差别智还有待开启。大差别智一出来,那就像开门见山一样,对于万法各种各样的体性、种类,各种甚深的法理、广大的法相都了了明见,由此能够无碍地说法,这就叫开了差别智。

那么法王在这上达到了任运圆满的地步。因为法王是大证量者,他已经达到了证量的顶峰,所以出现的不是一般成就者的相,也不是一般大法师的相。《华严经》里讲,九地菩萨才成真正的法师。那么他说法是丝毫不费劲的,要解答某个法义,要辨析某个差别,要开演某种法教,任运就圆满了。“任运”两字,是指不需功用。比如,这个问题我还要想一想,我再翻一翻书、问一问、再琢磨琢磨等等,这些都丝毫不需要,在后得位的时候可以无碍地说法。从喉间的受用轮已经打开的角度来讲,是滔滔不绝无障碍地说法,这就是四无碍的大辩才,在这上是无与伦比的。别人碰到这种问题时非常费劲,而他是一点都不费劲,别人只看到非常狭小的地方,而他像大日轮普照群品一样,就像这样,是无与伦比的。

那么,在这个无等的说法境界,或者大的差别智打开的境界里面,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就这样任运流出来,而且浑然天成。每当出来一篇法句言教时,不必经过分别,自然成篇,而且是没有错误的、圆满的、精深的、微妙的、具加持的。殊胜乘的妙法音声就是差别智的境界,对于大乘、密乘等各个乘,来表诠它法句的音声,就这样从大智慧海中流出来了,这就叫“善巧演说”,这是说法的境界。

由以上根源和境界两个方面合起来,就会真正地体认到法王是语自在尊者。由此,从内心深处无比地敬仰,而赞叹为当今时代的大善知识、无量群生的大导师。

思考题

1、 赞颂法王前世:

(1) 法王前世得到了何者的摄持?

(2) 由此出现了何种事业相?

(3) 如是忆念法王宿生功德,引生信心而由衷礼敬。

2、 赞颂妙缘尊胜:

(1) 由对比法思惟:活佛由“妙缘”开显了法王的何种功德?

(2) 结合譬喻思惟:活佛由“尊胜”开显了法王的何种功德?

(3) “俱生天成”如何体现了法王德相的不共之处?

(4) 如是思惟法王俱生天成的功德,引生信心而由衷礼敬。

3、 赞颂释迦教善说贤:

(1) 解释“海”“搅拌”“月亮”“自在天头髻”所对应的意义。

(2) 颂中赞德部分讲了怎样的比喻?此比喻所指示的意义是什么?

(3) 如是思惟法王持戒圆满的功德,引生信心而由衷礼敬。

4、 依赞颂无等智语自在偈文思惟:

(1) 学法时需要于何处开解?

(2) 法王是怎样开解的?开解后出现了什么结果?

(3) 法王说法达到了怎样无与伦比的境界?

(4) 如是思惟法王语自在的功德,引生信心而由衷礼敬。

(4)赞颂莲花大灌欢喜金刚 分二:1)念德;2)礼敬。

第四个名字是“班玛旺钦寂巴多吉”,翻译为“莲花大灌欢喜金刚”,这是法王上师取莲师的普巴金刚法门伏藏等时用的名号。

莲花生心精华大王位,倾顶明体力用大灌顶,

传心大密意藏极开解,持密欢喜金刚我思念。

念德,是以莲花生佛心的精华的大王位,从顶上灌下得到明体力用自在的大灌顶,从而传了心,极大地开解了心意的大秘密藏,从此持着秘密藏就成了欢喜金刚。对此思惟而忆念是礼敬的方式。

所谓的“灌顶”,按照古印度授王位的仪式,要给太子灌顶,之后他就接受了王权。跟这个譬喻相似,这里的“得灌”,就是得了心地大国土的王权,得灌就是得了自在、得了权利。这是怎样一个心地的大的王位或者王权呢?这是指莲花生佛心的精华的大王位,所谓“心地法门诞生王”。这个是本来的心地上具有自在的,就叫做“心地之王”。而莲花生佛意的心要,不是在这些外在虚妄的法上,它透到最秘密的层面上就是法界本来的面目,就是本来安住的法界的地位,就是这一念没有无明、没有一念落入能所二取妄相之前,这就是本来的心地,称它为“大心要”。

所谓的“精华”,不是说有个什么精华的东西,而是就一切法真妄的层面来说,那些由虚妄分别所现出来的能所二相,无论是境还是心等等,都是不具精华义的,因为它是个错乱;而这些错乱消失了,那就是本来清净的地位,它是一个坚实之地。比如《首楞严经》里面说“一切事究竟坚固”,或者讲一真法界,或者讲秘密心地的庄严殿,或者法界的本地,或者本来的常寂光土,或者妙明真心等等,都是指这个本来的心地,这就叫做“精华之义”,或者叫“心要”,或者叫“一切事究竟坚固之处”。在这上自在了,就叫做“王”,这是最大的王。

这个王位怎么才能传给具信心的人呢?他是作一个明体力用的、得大自在的一种灌。“灌”的意思就是说给你一个自在,就像印度国王作灌顶的时候,就是给你一个王权的自在,从此以后你就是王。在心地的王国里,由于得了明体力用的灌顶,它这个本来的明自然起用的时候已经自在了,从此之后从虚妄的圈脱出来,回到了本来。在这之前,自己是一直随着虚妄分别在转的,都是无明力在起作用。如果得了灌以后,心一传的时候,明了心以后,这个就占据主要地位了,它就成了心地国土的王,所以说“心地法门诞生王”,其他的都是外围功勋位。这个灌已经得到了,就是已经在这上得了自在,或者说莲花生佛的心已经传给了法王,法王的心也就是莲花生佛的心,没有两样。

以这个力量从此就大开密藏。这有两层。第一层,“意”指心意,是指真心的层面,不是虚妄的心,它有一个大秘密藏,这是有待发现的。一切众生都有,但没有见到它的面目的时候,无论是凡夫、外道、二乘,或者没见本性的菩萨,所有的这些人都是在门外,没看到它,所以称为“秘密”。它是由于妄识达不到,所以叫“深”;还没解开,就叫“密”;里面是无尽的本来心地的宝藏,所以就称为“藏”。但是已经传心,心开了以后,对此就大开密藏。第二层,就是开悟以后,这样的意的伏藏就可以开出来了。

由此成了持密的欢喜金刚。因为这个秘密义已经持住了,说“持明”也是持住了本明,不会忘失。因为念念之中不是随着妄分别去走,而是天然的本性,这个光明的本性不迷失掉。到了任运的地步,无论是醒觉位还是在梦里,各种的境界里都不会放掉,对这个秘密持了以后是真正的欢喜金刚。好比登了极喜地是大欢喜,为什么呢?因为他见了法界。已经见到了心的大秘密藏,就是本来面目,他就成了欢喜金刚,这种欢喜是不会退的。因此,他就是真实地到了大安乐之地、大休歇之地、大自在之地。那么这是说法王的证量,在心这个上面已经是大开密藏了。

思惟法王的功德,想到他是彻证本性者、大开密藏者、持秘密意者、欢喜大金刚,这样看到上师胜义的层面,并非世俗上的这种虚妄心识运行的状况。这样心里在甚深的层面忆念,叫做“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