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安乐集卷下

《安乐集讲记》 ︱ 唐并州玄中寺道绰禅师 撰丨智圆法师 讲解 ︱

第六大门里的三番料简:此界众生跟极乐净土的因缘较其他净土为近;如能心心念念向往西方,必定归往西方;本师一代时教最后留《无量寿经》住世百年。这些都说明,我们此世界的众生特别适合求生西方净土。所以,不应失去这极为相应的解脱、成佛之法,今生就要决定求生西方而得到不退转位。

第七大门中,有两番料简:第一门中、此彼取相,料简缚脱;第二、次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故劝向彼。

第七大门有两层内容:第一门中,说明此方和彼方的取相,有系缚和解脱的差别。也就是于此方秽土取相就受系缚,于彼方净土取相则得解脱,缘起上有极大的差别。其次,说明缘于此土修道用功重而获报伪、缘于彼土修道用功轻而获报真,因此劝导行者趣向西方,这也是缘起上的重大差别。

第一、此彼取相,料简缚脱者。

若取西方净相,疾得解脱,纯受极乐,智眼开朗。若取此方秽相,唯有妄乐、痴盲、厄缚、忧怖。

第一、此土彼土取相的系缚与解脱的差别。

如果我们的心取西方净相而修行,就能快速得解脱。一生西方就纯受极度的无漏之乐,而且智眼开明,速得大道。如果心取此方的秽相,只能得到妄乐、痴盲、厄缚、忧怖的结果。

“妄乐”,就是只得到一种虚假的乐,就好比皮肤病瘙痒得到一点舒服那样。其实这是一种病态,过后又会落入苦中。所以,此界的乐是虚假的显现。如果耽著在这上面,就会有难言的失落之苦,或者会陷在很深的过患里。而且它是“痴盲”状态,也就是越缘着此土各种五欲等虚诳的相,越会变得愚痴、盲目,看不清真相。比如对于此世界显现的各种快乐、温馨、成功、幸福、有意义等虚诳假相,本来毫无实义如空花水月,众生都痴迷不休,从而更加重他愚痴的障碍。

“厄缚”,就是会因为贪欲造很多生死的业,以这种业力牵制,将来会遭遇各种厄难,比如生、老、死、病的苦,器界上各种地、水、火、风的灾难,人世间各种纠纷、争扰、战争等,始终从这种因上的惑业、果上的取蕴苦当中摆脱不出来。“忧怖”就是常常充满各种担心、忧虑、恐怖,例如对生存的担忧、死亡的惧怕,各种所求不得的苦闷……如果是堕在三恶趣就更加苦不堪言。

所以,取此土的相跟取彼土的相,在缘起上截然不同。智者明达了缘起的差别后,在此土就一心缘想西方清净的相。我们时时处处把自己的环境都观成西方:屋子是西方的无量宫,听到的音声、鸟声都是西方的水鸟宝树所宣法音,光明是佛的无漏净光,我们自己的身也观成西方莲花化现的清虚之身、光明之体,我们吃的饭就观成是西方百味具足的妙味珍馐,我们穿的衣就想成是西方柔软的天衣,我们经行就好像在西方的净土里行走,睡觉也想就是在净土当中休息……在在处处都这样缘想西方,就能快速得到往生。一旦往生,就真实领受极度的无漏之乐,打开智慧眼目而能速得大道。

问曰:依大乘诸经,皆云无相乃是出离要道,执相拘碍,不免尘累。今劝众生,舍秽忻净,是义云何?

对此,有人就问:依照大乘经都说无相是出离的要道,执相是妄自拘缚,自己陷在妄执当中,不免有各种尘缘障累。现在你反而劝导众生舍秽求净,你看又有秽、又有净、又有舍、又有取,都是著相的修行,这有什么用意?

答曰:此义不类。何者?凡相有二种:一者、于五尘欲境,妄爱贪染,随境执著。此等是相,名之为缚。二者、爱佛功德,愿生净土,虽言是相,名为解脱。

答:虽然都是取相修行,但是缘起上有截然不同的差别:一个是往系缚的方向走,不断地流落生死;一个是往解脱的方向走,终究会证得大涅槃。善导大师说“住相证果”,是具有大义的。

具体有哪两种相呢?

一、对于世间的五欲境界生起了一种虚妄的贪染爱心,就随着这些五欲的境执著,像这些能所的相就叫做系缚。由于粘著在世间尘境里,不断地起惑造业,之后一定是落在这个三界里。所谓“爱不重不生娑婆”,有一爱就必生此界。就十二缘起来讲,一旦有了“爱”这一支,就有了能生因,之后发展到“取”,势力加强到达“有”支,必然要生在三界里。当然,这里的爱,是特指三有爱。

二、爱佛的功德,愿生净土,虽然也是相,但这叫做解脱。也就是以这样的法爱或者说对于佛功德、对于净土的爱,会生到净土,然后得佛力加被后,会开发心性而解脱。以下对这个问题再细致地解释。

何以得知?如《十地经》云:“初地菩萨,尚自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先依相求,终则无相,以渐增进,体大菩提。尽七地终心,相心始息。入其八地,绝于相求,方名无功用也。”是故论云:“七地已还,恶贪为障,善贪为治;八地已上,善贪为障,无贪为治。”

怎么知道取净相是解脱呢?就像《十地经》所说:“初地菩萨尚且分开来别观二谛,励心作意,先依着相求,终究达到无相,这样渐次增进,契会大菩提。一直到七地最后一刹那心,这个取相的心才真正停止了。入到八地不会有任何取相之心时,才叫做到了无功用地。”所以论中说:“七地以下,以恶贪为障碍,以善贪为对治;八地以上,以善贪为障碍,以无贪为对治。”所以不要说得太早,一开始就要修无相心,这是不了解次第。就像不能今天看到孵蛋,明天就要出小鸡,它是有过程的。七地以下要利用善贪来修道,而不是舍掉。八地以上才去解决善贪的问题,要用无贪来对治。我们现在相差太远,善贪发起尚且困难,还谈不到对治。

况今愿生净土,现是外凡,所修善根,皆从爱佛功德生,岂是缚也!

我们现在愿生净土是一个外凡的地位,所修的善根都是从爱乐佛功德而生的,哪里是系缚!就当前位来说,它正是恶欲的对治。

故《涅槃经》云:“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者、善爱;二者、不善爱。不善爱者,唯愚求之;善法爱者,诸菩萨求。”

所以《涅槃经》说:“一切众生有二种爱:一是善爱(善法欲);二是不善爱(不善法欲)。不善的爱只有愚痴的人才会去希求。因为这个没有一点好处,对于各种不善法或者说世间染境的贪爱,只会使人系缚在生死中受苦,它的方向完全是向下坠落的。而善法的爱是菩萨所希求处。”

一开始不能什么爱都没有,心里无动于衷,那就不对了。首先,你要对善法有一种欲乐,特别希求它,这样你才有精进。在这上面精进地修习时,它就能对治过去恶的习性,变成善的习性。之后才是把善的取相心拿掉,那就能变成完全清净。这个修道是有次第的,不能一开始就说:我不要爱乐善法、不要精进修行。那就完全堕在一个顽空里了。

是故《净土论》云:“观佛国土清净味,摄受众生大乘味,类事起行愿取佛土味,毕竟住持不虚作味。”有如是等无量佛道味,故虽是取相,非当执缚也。

所以《净土论》中说:“这里有观佛国土的清净法味、有摄受众生的大乘法味、有仿效诸佛功德而发起修行愿取佛土的法味,有为佛力毕竟住持而不空过的法味。”像这样,在这个取相观修当中,就有无量的佛道法味。先以有相行作为前方便,而能在法道上不断地升进。所以,这虽然是取相,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它全是执相的束缚、在当前位就要舍掉。当然,它也是一种细的束缚,但这是需要在后后位再作遣除的。

又彼净土所言相者,即是无漏相,实相相也。

而且西方净土所说的相是无漏相、实相相,并非此土的有漏相或者虚诳相。也就是说,它纯粹是由佛法身智慧所流现的,所以即相即性,不可思议。

第二段中,明此彼修道用功轻重,而获报真伪者。

这里在比较此土和彼土修道差别上,可以看到,缘于此土用功重却获报伪,缘于彼土用功轻却获报真。懂得这个差别后,我们会一心向往西方。

若欲发心归西者,单用少时礼观念等,随寿长短,临命终时,光台迎接,迅至彼方,位阶不退。是故《大经》云:“十方人天,来生我国,若不毕至灭度,更有退转者,不取正觉。”

首先看心缘取西方修行的状况。如果你已经发了心把生命归向西方,只要用少许时间礼拜、观想、缘念等,随着你的寿命或长或短,一旦到了临命终时,佛就现身以光明台来迎接,须臾间就到了西方,就入了不退转地。所以《无量寿经》上说:“十方人天来生我国,如果不毕竟到达灭度之境、还有退转,我就不取正觉。”

这说明缘取西方修道,只要用短短的时间做一些修行,这一生一结束就生到了西方,得到的果报是永远不会退转,所谓一得永得、一了百了。从此之后,毕竟证到大涅槃为止,绝不会有落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