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安乐集卷下

《安乐集讲记》 ︱ 唐并州玄中寺道绰禅师 撰丨智圆法师 讲解 ︱

是时十方诸佛,从空而下,放千光明,显现色身白毫相光。各各皆坐释迦佛床,告阿难言:‘汝知释迦文佛,无数精进,百千苦行,求佛智慧,报得是身。今为汝说,汝持佛语,为未来世天龙大众、四部弟子,说观佛相好及念佛三昧。’说是语已,然后问讯释迦文佛。问讯讫已,各还本国。”

当时十方诸佛从虚空下来,放千道光明,显现色身白毫相光,个个都坐在释迦佛的床座上,告诉阿难说:“你要知道,释迦文佛以无数精进,百千苦行寻求佛智慧,结果感得了现在的佛身。现在为你宣说,你要持住佛的圣言,为未来世的天龙大众、四部弟子,宣说这部观佛相好和念佛三昧的大法。”这样说了后,问讯释迦文佛,随后各自回返本国。

可见,以观佛、念佛、赞佛就能够见佛、成佛,这就是缘起的必然道理。因此我们应当深信,这样来念阿弥陀佛,一定会在临终见佛,而且往生后速疾成佛,这是绝对不会空过的。

第五大门当中,有四番料简:前三个内容分别从修道难易、禅观胜劣和有漏无漏的对比来显示净土法门的殊胜;第四、引圣教证成观佛、念佛容易成佛。由此劝导后代行者都应当深信,求愿往生。

第六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较;第二、义推;第三、辨经住灭。

第六大门有三段内容:第一、拿十方净土与西方净土做比较;第二、以义理推断;第三、辨明经典住世和灭没的情况。

第一、十方净土共来比较者,有其三番:

一、如《随愿往生经》云:“十方佛国,皆悉严净,随愿并得往生。虽然,悉不如西方无量寿国。”何意如此?但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先发心时,从此界去,于此众生,偏是有缘。是故释迦处处叹归。

第一、拿十方净土与西方净土做比较,又有三番内容。

一、按照《随愿往生经》所说:“十方佛国普皆庄严清净,都能随着众生的意愿而得以往生。虽如此,都不如西方无量寿佛国。”为什么这么讲?只是因为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宿世发心的时候,是从此界过去的,对于此界的众生特别有缘。所以释迦处处赞叹西方、劝导众生归向西方。

二、据《大经》,法藏菩萨因中,于世饶王佛所,具发弘愿,取诸净土。时佛为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天人善恶,国土精粗,悉现与之。于时法藏菩萨,愿取西方成佛,今现在彼。是二证也。

第二、依据《无量寿经》,以西方圆摄百亿佛国精妙的缘故,极其殊胜。经中说:法藏菩萨在因地于世饶王佛面前,发了圆满的弘大誓愿,愿摄取诸方净土的精妙于一体。当时佛为他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天人善恶的状况、国土精粗的情形,而且都显现给他看。当时法藏菩萨愿取西方国土、在那里成就佛果,现在功行已满,正处在西方佛国说法度众。这是第二个证明。

三、依此《观经》中,韦提夫人复请净土,如来光台为现十方一切净土。韦提夫人白佛言:“此诸佛土虽复清净,皆有光明,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是其三证。故知诸净土中,安乐世界最胜也。

第三、依这部《观经》,韦提夫人请示净土,如来在光明台中为她显现十方一切净土的情形。韦提夫人启白佛说:“这些佛土虽然也都清净,又有光明,我现在乐欲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这是第三个证明,证明国土相当殊胜。所以知道在诸净土中,安乐世界最为殊胜。

第二、义推者

问曰:何故要须面向西坐礼念观者?

第二、以义理推断

问:为什么必须面向西方端坐、礼拜、持念、观修呢?

答曰:以阎浮提云,日出处名生,没处名死。藉于死地,神明趣入,其相助便。是故法藏菩萨愿成佛在西,悲接众生。

这时要以缘起来回答:因为此方阎浮提都说日出的地方叫做生,日没的地方叫做死。也就是东方是生长方,西方是归宿方,按照缘起来看,如果我们一直观西、这样一个表示死亡的方所,我们的心就容易趣入,就相当容易往生到佛国。所以法藏菩萨为了在临终时接引众生,愿成佛于西方,以悲心接引众生。

由坐观礼念等面向佛者,是随世礼仪。若是圣人,得飞报自在,不辨方所。但凡夫之人,身心相随,若向余方,西往必难。

“坐观礼念等面向佛”,这是随顺世间缘起的礼仪。如果是圣人就不受这限制了,因为他已经得到了神通自在,不必克定什么方所。但是凡夫身心是连带的,身向着西方,心也朝着西方。身老是往西方想的时候就会想到死,想到归宿,想到自己未来要到那里去。如果向着余方,心也就在余方,往西就一定困难。

所以,我们要顺着世间缘起,对修净土的人来说,应当常常面向西方,向西顶礼、向西忆念等等。古来大德很多都是这样做的,他们背不朝西方,不向西方吐唾液等,这都是表示尊重西方,也表明自己的心意所在。不要以为这只是一个执相的行为,其实在缘起上有很大的关要。

是故《智度论》云:“有一比丘,康存之日,诵《阿弥陀经》,及念般若波罗蜜。临命终时,告弟子言:‘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今在我前。’合掌归依,须臾舍命。于是弟子依火葬法,以火焚尸。一切烧尽,唯有舌根一种,与本不异。遂即收取,起塔供养。”龙树菩萨释云:“诵《阿弥陀经》故,是以垂终佛自来迎;念《般若波罗蜜》故,所以舌根不尽。”以斯文证,故知一切行业,但能回向,无不往也。

以缘起有不虚作用故,《智度论》里说到:“有一个比丘,在他康存之时,诵《阿弥陀经》和念般若波罗蜜。临终他告诉弟子说:‘阿弥陀佛和圣众现在现我面前,来接我往生了。’于是合掌归依,须臾间安详舍报往生净土。当时弟子依火葬法,用火焚烧遗体。一切都烧完了,剩下舌根完整,跟在生时一样。这样收取舌根,起塔供养。”龙树菩萨解释:“诵《阿弥陀经》的缘故,所以临终佛亲自来迎接;念《般若波罗蜜》的缘故,所以舌根不坏。”以这段经文证明,只要把一切行业都回向西方,就无不往生,因为心系西方的缘故。

刚才是间接证明,因为这比丘在生时一直诵《阿弥陀经》,当心里忆念《阿弥陀经》,心上的缘起或者欲乐的运转方式,就一直向着西方。以这个缘起力,临终的时候佛就来接引。那么以同等理遍推到一切处都是这个道理,你的心常常做了功德,就至心回向西方,那你缘起的方向就是把善根全部用在了往生上,当然临终的时候,佛就来接引。平常面向西方,也是这个道理。

故《须弥四域经》云:“天地初开之时,未有日月星辰,纵有天人来下,但用项光照用。尔时人民,多生苦恼。于是阿弥陀佛遣二菩萨,一名宝应声,二名宝吉祥,即伏牺、女娲是。此二菩萨共相筹议,向第七梵天上取其七宝,来至此界,造日月星辰二十八宿,以照天下,定其四时,春秋冬夏。时二菩萨,共相谓言:‘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西行者,一切诸天人民,尽共稽首阿弥陀佛。是以日月星辰,皆悉倾心向彼,故西流也。’”

所以在《须弥四域经》有一段很好的对此因缘的叙述,说到:“此界天地初开时,没有日月星辰,纵然有天人下到人间,也只是用颈项后面的光明来照明。当时人民处在漆黑当中,生很多苦恼。于是阿弥陀佛派遣二位菩萨,一个叫宝应声,一个叫宝吉祥,也就是伏牺、女娲。这二位菩萨共同商量,向第七梵天上取了七宝,来到这世界,造了日月星辰二十八宿,照明天下,确定四季的时辰,所谓春夏秋冬。当时二位菩萨共同说:‘之所以日月星辰二十八宿都是向西运行,那是因为一切诸天人民,都共同稽首礼拜阿弥陀佛。所以日月星宿,也都倾心向着西方,因此表现为往西运行。’”

这就知道,对此间众生来说,的确应当归往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我们生命的归宿。因此,平时念念要向西方、念西方、礼西方。

第三、辨经住灭者

谓“释迦牟尼佛一代,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众生灭尽,诸经悉灭。如来悲哀,痛烧众生,特留此经,止住百年。”以斯文证,故知彼国虽是净土,然体通上下。知相无相,当生上位。凡夫火宅,一向乘相往生也。

第三、辨明释迦经教住灭的情形

《无量寿经》说:释迦一代教法,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到了众生善根隐没的时候,诸经纷纷在世间消失。如来悲悯最后时期为五烧、五痛所逼恼的众生,特意留这部《无量寿经》再住世一百年。以这段经文证明,就知道西方佛国虽是净土,但是他的体性通于上下。也就是说,上下任何品类的众生都可以被佛愿力摄受而生入佛国。西方佛国是普开方便门,法门广大,下至蜎飞蠕动、上至地上菩萨,全部都可以回向往生。上等的了知相而无相,即正现的这一切相本来无相,就会生到上品。那么其余火宅里的普通凡夫,一向都是乘相而往生,也就是心里要一直住在所缘相上,或者念弥陀、或者观国土等,就跟阿弥陀佛的愿海联络上了,也就能被佛力摄受而得以往生。并不是说一定要无相才能往生,那毕竟是很高的条件,普通凡夫就没有份了。但是此法门极其简易,只要能念六个字就有往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