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安乐集卷下

《安乐集讲记》 ︱ 唐并州玄中寺道绰禅师 撰丨智圆法师 讲解 ︱

何以故?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摄、六度,通行通伴故。

为什么菩萨、二乘、凡夫,凡是求生,这一切人等都需要念佛?这是因为念佛三昧中具足了一切四摄、六度等行持和功德,这一个法贯通了正行和助伴的缘故。也就是,念佛三昧是总持法,其中含摄了三乘的无量法门,所谓“一门即是普门”,这就是它圆的特点。

第五、问曰:初地已上菩萨,与佛同证真如之理,名生佛家,自能作佛,济运众生,何须更学念佛三昧,愿见佛也?

初地以上的菩萨和佛同等证得了真如妙理,称为“生佛家”。自己能够现身作佛,就是在世间能实现八相成道,救济运度无量众生,何必再学念佛三昧愿见佛呢?

这里问者想不通,那么高的菩萨还要再学念佛三昧吗?还有必要愿见佛吗?好比龙树菩萨这样的大智者,为什么还要愿生极乐、愿见阿弥陀佛呢?这里面也有它的必然性。

答曰:论其真如,广大无边,与虚空等,其量难知。譬如一大暗室,若然一灯二灯,其明虽遍,犹为暗也。渐至多灯,虽名大明,岂及日光?菩萨所证智,虽地地相望,自有阶降,岂得比佛如日明也?

答:就真如而言,这是广大无有边际,等若虚空,真如本来的量是很难测知的,唯有证穷了法界才能彻知真如。所以,在证真如上,只有佛才穷到了它的底源。这就好比一间很大的漆黑房子,如果点燃一盏灯、两盏灯,它的光明虽然遍满了屋子,但还是比较暗淡。逐渐点燃了五盏灯、十盏灯,乃至一百盏灯,虽然说非常明亮,但是哪里比得上日光呢?因为日光极其明朗,彻照四天下,所以虽然都叫做“燃起了灯光”,但是还有照明度的差别。意思是,登地以上就证到了真如,但是在证的量上的确有高下的差别。菩萨所证的智慧虽然一地一地相比,自然是有高下的差别,这些哪里能比无上果位佛的遍智、如同日轮般明朗彻照的境界呢?因此,地上菩萨一样要学念佛三昧,得佛力加被,也一样发愿常见诸佛,以期能迅速完成佛道。

所以要知道,果位力用上大有差别。就像玄沙禅师说:初悟心的人只是因位佛,不是果位佛。也就是从他的道力上来看,与果位佛相差很远。因此,开悟或者登地的圣者也有必要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弥陀本愿里很多愿是为圣者菩萨发的,那些高位的、有成就的菩萨,一念弥陀名号,顿时能够证到极其甚深的三昧。这也就是佛力能够很快缩短他成佛的进程,因此有必要祈求佛力加被。

第四大门中,有三番料简,第一、举出精通圣教、具殊胜证德的数位大德,他们是如何赞叹并实修净土的,以此劝导后学趣向净土;第二、引经文证成:净土经及其余大乘诸部经典多数是以念佛三昧为修行宗旨的,并有极大必要,劝导行者求愿往生、时常念佛;第三、通过问答解释,显示念佛者能得种种不可思议功德利益,劝修净土。

第五大门中,有四番料简:第一、泛明修道延促,欲令速获不退;第二、此彼禅观比较劝往;第三、此彼净秽二境,亦名漏无漏比;第四、引圣教证成,劝后代生信求往。

第一、泛明修道延促者,

第一、讲明两种修道方式的长短差别,劝导众生走净土门,速疾获得不退转。

就中有二:一、明修道延促;二、问答解释。

一、明延促者,但一切众生,莫不厌苦求乐,畏缚求解,皆欲早证无上菩提者,先须发菩提心为首。此心难识难起,纵令发得此心,依经终须修十种行,谓信、进、念、戒、定、慧、舍、护法、发愿、回向,进诣菩提。然修道之身,相续不绝,迳一万劫,始证不退位。当今凡夫,现名信想轻毛,亦曰假名,亦名不定聚,亦名外凡夫,未出火宅。何以得知?据《菩萨璎珞经》,具辨入道行位法尔,故名难行道。又但以一劫之中,受身生死,尚不可数知,况一万劫中,徒受痛烧。

首先说明修道的延促或长短。这里先标明通途的修道进程,再说明特别求生净土的进程。只要是众生,无不厌苦求乐,畏惧生死的系缚,希求解脱,都希望能早日证得无上菩提,得到大安乐的境界。为此,首先需要以发菩提心作为先导。但这菩提心很难认识,又很难发起。纵然你能发得起菩提心,按照经教,终究需要修十种行,所谓信心、精进、正念、持戒、禅定、智慧、施舍、护法、发愿、回向,这样来进趣菩提。要一直保持修道的身而不失掉,生生世世相续不断地修,经过一万劫才证得不退位。

当今的凡夫现在叫做“信想轻毛”,也叫“虚假名字的人”,也叫做“不定聚”,就是处在修行不定的状态,也叫做“外凡夫”,没有出离火宅。怎么知道呢?依据《菩萨璎珞经》,具体地辨明了法尔应有的入道的修行地位,因此就能认定,一般的凡夫就处在这种地位上。在这个地位起修,连菩提心都很难认识、很难发起,何况发起以后,还要生生世世保持修习,不失掉暇满身,经过一万劫才能证得不退的地位,这就非常悬了,也非常难以达到,这叫“难行道”。

而且在一劫当中就已经受了不可计数那么多的生死,何况一万劫,要受那么多的生死,其中不知道要无意义地受多少五烧五痛等的苦。以下再说明易行道的状况。

若能明信佛经,愿生净土,随寿长短,一形即至,位阶不退,与此修道一万劫齐功。诸佛子等,何不思量,不舍难求易也!

现在换一种方式来求证。只要你心里能够非常明白地相信佛经,或者世尊在净土经里的教导。佛那么说,你就那么相信,佛叫你发愿求生,你就发愿求生。像这样,你只要深信了佛,这么去做,那必然就会这样实现,而且非常快,非常便当、容易。也就是随着你这一生的寿命,或长或短,只要你尽了这一个形寿,当即就生到净土,登上了不退转。所以这十分容易,而且你所得到的成果跟前者修道一万劫达到相同的效果。前者保证那些条件后,一万劫达到,如果没保证,那更加不知道需要多少劫了。而后者就相信佛说的话,相信弥陀愿海,而且持佛名号发愿求生,就一定能往生。这个条件一般都能做得到。而且即生当中不过短暂的几十年或者几年,命一断就生到了弥陀净土,登上不退转地。这么看来,的确非常容易。

佛子等为什么不思量两者的差别,为自己抉择好一条道路呢?为什么不舍难求易呢?这么便当,阿弥陀佛累劫的功行,就为我们成办这件事。弥陀大愿已经圆满成就,你只要踏上佛的慈航,当即就生入净土,以佛力的住持就再也不会退。净土的因缘极其殊胜,它汇聚了无数不可思议的因缘,能使我们的心完全被摄持住,所以是以佛力故,速得不退转。

讲到这里,已经一再强调要依靠佛、得佛力加被非常重要。更要晓得,登地以后每一地都不离念佛。就是说,我们处在迷梦中,要让它彻底觉醒,一定要依靠大觉世尊的加被,这是唯一一个疾速的途径。

如《俱舍论》中,亦明难行、易行二种之道。难行者,如论说云:“于三大阿僧祇劫,一一劫中,皆具福智资粮,六波罗蜜,一切诸行,一一行业。皆有百万难行之道,始充一位,是难行道也。”易行道者,即彼论云:“若由别有方便有解脱者,名易行道也。”

又如《俱舍论》中也说到了难行、易行两种行道的方式。难行,如同论中所说:在三大阿僧祇劫每一个劫当中,都要具足福智资粮、六波罗蜜、一切诸行、一一行业,都有百万难行的道,这样满足了才圆满一位,这就叫难行道。易行道,在该论中说:如果有特别的方便而得解脱,这叫易行道。

结合净土法来说,这个特别的方便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成就的方便。好比,今天的科技发达,成就了各种方便,你只要愿意使用,瞬间就能达到过去很长时间才能达到的效果。同样,只要借助弥陀愿海这一方便,就能得到极大、难以想象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