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十金刚句

《辨中边论颂讲记(未定稿)》 ︱ 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 智圆法师/讲授 ︱

庚四、离二边正行分二: 一、第一类七种二边 二、第二类七种二边

辛一、第一类七种二边

异性与一性,外道及声闻,

增益损减边,有情法各二,

所治及能治,常住与断灭,

能取所取边,染净二三种。

七种二边为:异性边与一性边;外道边与声闻边;有情及法的增益边与损减边;所治边与能治边;常住边与断灭边;能取边与所取边;杂染边与清净边。(所谓二三种,即有三种杂染及对应的三种清净。)

一、异性边与一性边

二边:执我与色等异性是一边,执我与色等一性是另一边。外道计蕴外有我,凡夫计蕴是我,为分别二边。

能断中观道:即《宝积经》所说“无我乃至无儒童”。所谓的“我”,唯是依五蕴假立的,除了假立外,并没有我的自性。假如我实有,可安立我和蕴是一体或异体,无我的缘故,我与蕴没有任何一体、异体的关系。如果我是蕴,我便成为多体、无常;如果我和蕴是异体,也成蕴外有我、我与蕴无关等等,这都不成立。总之,像龟毛和柱子不能说是一体和异体,我和蕴也不是一性和异性。

二、外道边与声闻边

二边:执色等常,是外道边;执色等无常,是声闻边。如顺世派执极微是常,数论派执色等自性是常,都是外道边。小乘执著诸法初生即灭,决定无常,是声闻边。

能断中观道:经中说“色非常非无常”等,于色等不分别常,也不分别无常,修习离戏,是能断二边的中观道。

三、有情及法的增益边与损减边

二边:执有情及心等法实有的增益边,和执有情及法无有的损减边。就有情而言,执有情自性有,认为有实有的补特伽罗,是增益有情边;执名言中有情显现也无有,连三世的相续也没有,是损减有情边。就法而言,执诸法自性有(如小乘有部,执诸法是实有体,甚至过去、未来也是实法),是增益边;执诸法名言中显现也无有,是损减边。

能断中观道:于有情增益损减二边能断的中观之道,如经中说:“我无我二边中智。”于法增益损减二边能断的中观之道,如经中说:“无心无思无意无识。”心指第八识,意指第七识,识指前六识,合为心王八识。思指思心所,代表一切心所。以心王、心所代表一切诸法。无有遍计所执的实有心与心所诸法,故说“无心无思无意无识”,由此遣除增益边。名言中并非无有心王和心所法的显现,由此遣除损减边。

四、所治边与能治边

二边:执著所治不善与杂染是一边,执著能治善与清净是一边。

能断中观道:即经中所说:“于二边不许无说无言。”能治与所治是互相观待的。离开能治,则无所治。离开所治,亦无能治。成立能治和所治的差别相,是由因缘的对待关系,而不是实有能治和所治的自体。如果认为实有能治和所治,则堕入二边执著中。(这是按太虚大师讲记解释的。)

五、常住边与断灭边

二边:于有情和法执著有,是常住边;于有情和法执著非有,是断灭边。也就是执著有情和法相续断尽,是断灭边。

能断中观道:即经中所说“常断二边中智”。以智慧观察有情与法既非常住,也非相续断灭,由此能遣除常断二边。

六、能取边与所取边

二边:一、杂染十二支的能取所取二边,也就是对于从无明至老死的十二支执著能取所取,比如执著有无明所取能取,各是一边(无明是能取,行等是所取);二、清净十二支的能取所取二边,即对于从无明灭至老死灭的十二支执著能取所取,比如执著有明所取能取,各是一边(能灭的明或智是能取,所灭的行等是所取)。

能断中观道:如经中所说“明与无明无二”乃至广说。也就是,明中无有二,也无有二分;无明中无有二、无有二分。“无二”指无有二体;“无二分”指不能分成能所二分。其他十一支都如是说。由染净诸法无二、无二分,就能断除能所二边执著。

七、杂染边与清净边

分三:

(一)释杂染和清净;

(二)释杂染和清净的关系;

(三)二边和能断中观道。

(一)杂染和清净

杂染有三:烦恼杂染、业杂染和生杂染。以能治、所治解释。

1、烦恼杂染

包括诸见、贪嗔痴相和后有愿三者。“诸见”指种种执著见。“贪嗔痴相”是指以三根本烦恼为代表的一切烦恼。“后有愿”即后有爱,以贪、欲二法为体。三者中,前二者是现前存在的染污烦恼,第三者是染著未来的烦恼。能对治有三,即空智、无相智和无愿智。空智能遣除我见、我所见等恶见;无相智能对治取相分别,由此遣除贪嗔痴相;无愿智能对治后有愿,于三界不起愿求故。

2、业杂染

包括善业和恶业。能对治为不作智。

3、生杂染

也有三种:后有生;生后至死之间,心与心所念念起;后有相续。依次为死有、生有、后有。能对治分别为无生智、无起智、无自性智。

以下说清净。三种杂染除灭,即是三种清净。清净之体如何呢?世亲菩萨说:“空等智境,谓空等法。”从空智乃至无自性智这七种智的境,即是空等,实际是一个真如,分别称为空、无相、无愿乃至无自性。这就是清净之体。

(二)杂染和清净的关系

世亲菩萨说:“三种杂染随其所应,非空等智令作空等,由彼本性是空性等,法界本来性无染故。”这是说,在三种杂染各自获得灭除时,并不是由空等七智作成空等(不是空智令作空,不是无相智令作无相,乃至不是无自性智令作无自性)。为什么呢?因为:“由彼本性是空性等,法界本来性无染故。”由于三杂染的本性即空、无相、无愿等,或三杂染本性为法界,法界的自性本来无染故。因此,并非以对治使法界从杂染变为清净。

(三)二边和能断中观道

二边:于法界执著杂染或执著清净,各是一边。法界本来不垢不净,如果执著法界成为杂染,或者成为清净,即是执著染净二边。

能断中观道:如经中说“不由空能空于法,法性自空”,乃至广说。“不由空能空于法”,就是不由空智能空诸见法。理由是“法性自空”:见杂染法本性自空故,并不是由空智而令诸见转变为空。以此为例,广说无相智乃至无自性智,都是如此。比如,并不是由无相智能令贪嗔痴无相,贪嗔痴本自无相故。由通达诸法本自空乃至无自性等,便能远离执著三种杂染与清净的二边。

全知麦彭仁波切开示说:“乃至有这所断与对治、空与不空等边之间,定已堕入遍计所执、世俗及名言的境界。空性胜义自性中,本不成立任何边,不可言说之故,不由空能空于诸法,而本来以离一切戏论的方式为空性。”

辛二、第二类七种二边分二: 一、略说 二、广说

壬一、略说

分别二边性,应知复有七。

除了第一类七种二边之外,应知还有七种分别二边。

壬二、广说

谓有非有边,所能寂怖畏,

所能取正邪,有用并无用,

不起及时等,是分别二边。

七种分别二边为:有边与非有边;所寂边与能寂边;怖边与畏边;所取边与能取边;正边与邪边;有用边与无用边;不起边与时等边。

一、有边与非有边

二边:分别有事是一边,分别无事是一边。

能断中观道:即经中云:“不为灭补特伽罗方立空性,然彼空性本性自空,前际空,后际亦空。”乃至广说。“空”和“有”并非割裂为二,一切人法本性自空,空有本自双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