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净土之道》 ︱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撰著 智圆法师 译讲 ︱

还可以从神通上比较。天人们出生时有宿命通,知道以前世造下何种善业而生天,但过不了多久,天女们一来他就忘了,之后的一辈子也都是在五欲中放逸,这些情形从《念处经》中不难了知。天人最后死衰相现时,他们又会知道自己将堕落到何处,从而感受极大的痛苦。然而,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开发了极广大的宿命通,一直能现见百千亿那由他世之前的事。

再说天眼。生到极乐世界所得到的天眼是在百千亿那由他以上的世界范围内,清清楚楚、明察秋毫地现见非常微细的色法,这些岂是四天王天乃至顶层天的天子天帝们能够相比的?由此,不难得出它们各自的量级所在,以及净土的不可思议。

再看受用五欲的情形。天人们看到光明感到特别悦意,听到音乐也格外舒心,到浴池里洗澡也觉得非常舒服等等,在天界的任何地方都能得到快乐,然而,享受五欲就会生贪,会增上放逸苦;在极乐世界,以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无论到哪里都是生起无漏乐,它的深度、寂静度等超过了天人们的想象,更何况,接触五尘时丝毫不生贪念,唯一增上修行的觉受证量。净土是如此不可思议,结合《往生论注》就能产生很深的体会。论中讲到这一系列不可思议都是如意宝性,尤其以昙鸾大师处处切中要害的解释,不断地感叹“焉可思议!焉可思议!”,也就是说,没办法用我们的思维、语言来思维、讲说它。

我们虽然不知道净土的庄严到底如何,但这并不妨碍对它发生胜解。如何生起胜解呢?相信佛的教量,跟随佛陀首先观察秽土的情形,包括受苦的情形和享受有漏安乐的状况。进一步来说,喜好安乐、喜好高档,不应当只是跟恶趣比高,我们何不相比真正的高层境界——净土。也就是说,不仅对于轮王、一层层天人的受用、处所、身体等都要有详细、具体的认识,而且还要以此作为衬托,来显示出净土的高档。

再看主尊、眷属的情形。比如三十三天的帝释天王,可以掌管三十三处天人的区域,但对于上界并没有管理权,而且最终还会下堕。往昔的诸多凡夫天王也都是落得来生不如意,长劫在黑漆漆的下界受苦。然而,弥陀教主住持国土无量无数阿僧祇劫,整个国土都无衰无变,他的眷属都是清净海众菩萨,以及无量的一生补处菩萨,他的世界清净无比,完全是自在地随法运行,可说是远远超胜三界人天。

如是以《念处经》、《阿含经》等作为基础,再从方方面面逐级比较,极乐世界的殊胜性就不难突显出来。我们只要在心中一分一分地去认识、发起胜解,经过长期的努力、积累、逐步成长,就会凝成一股强大的胜解力量,届时不必再着重思维净秽的差别或进行很多比较。因为这些转心的步骤都已经经历,即使不去思维,也会自然产生一种具体的欣求力量,或者说已经修成了具相的信愿。

也就是说,信愿是具体的,是由修心的缘起而出现,是闻思的结晶、是思维修的结晶,我们应当如是认知。

全苦与全乐的对比

在四谛、十二缘起、空性等方面,也可以对比染净两土,从而显示出净土的功德,人们会更容易发起坚固的胜解。

譬如,思维五取蕴苦可以让我们了知整个世间界无不是苦的相续。由于脱不开有漏蕴,凡夫再再地由前蕴结生后蕴,不断地在三有处受生,每受一生又必定死亡,整个过程就是如此一步步走向刑场,无法避免苦的本性。

五取蕴是苦苦器、坏苦器、行苦器。从中会出现一切人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苦,还会出现修罗战争苦,天界放逸苦、死堕苦等;它又是坏苦器,出现的一切乐受都将变坏而暴露出苦的本性;它又是行苦器,永远处于苦因状态,携带着无数烦恼种子和苦种子,遇境即会现起苦和苦因,并且,以蕴的机制不自在地在三有六道中连续受生、无法停歇。它成为迁流的生死相续而无法截断,就如同黄河从源头源源不断地奔流,又如跑道之中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竞赛,苦的机制无法停止,这就是整个三有轮回的苦性。由此断定,世间唯一是苦,毫无安乐可得。

如何才能摆脱呢?只有断除产生惑业苦的根源——萨迦耶见或我执。负面的能量逐渐退减,才能彻底寂灭苦的相续,这就意味着必须以现证空性来解决。一旦证空,支持无尽生死之流的动力源泉消失,狂乱的能量逐渐停歇,整个错乱机制也就退减、止息下来,最终出现涅槃的寂静。然而,在短暂的一生中现证空性或跳出轮回非常困难,必须要断尽三界所摄的一切粗细烦恼,但按照浊世末法时期人们的一般情况来说,几乎不可能。

之后,结合极乐世界来思维。由于阿弥陀佛特别的愿力,一个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就会被摄受到极乐世界。彼土情形如何呢?五取蕴的相续之流中断,那里是纯乐无苦的境地。往生到极乐世界的当下,便成就净土的清净蕴身。生是“莲花化生”,力是“金刚那罗延力”,相续是“乐的相续”、“法的相续”,将来的方向是“不退转”,结局是“毕竟当得一生补处”、“毕竟成佛”。从开发度来说,是逐渐开发出智悲力的大用,完成普贤行愿等。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特殊缘起所支配的事件,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创立的大缘起。

弥陀无限的智悲力、不可思议的威神力,使往生者完全转换相续。在此清净蕴中,不会发生生老病死等任何苦,同时也断尽了恶趣,断尽了人天一切苦受。再者,一切乐受出现时都不会引起贪染,也就不会变为苦,因此它跟苦不相连接,国中人民没有坏苦。国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人民寿命无极,无衰无老,也没有死亡。而且,它不成为苦因,烦恼种子、苦种子丝毫不会现行。蕴的每一刹那都不是苦因状态,不会“病发”,只会越来越好,最终连最微细的二障习气都灭尽,完全是不断上升,从乐到乐、从明到明的状况。因此,清净的蕴相续成为乐因,彻底远离行苦等,非常殊胜。

五蕴在娑婆世界作为苦因时,就如同一个人携带着无数难以治愈的疾病细胞,其中包含了三种情况:第一种非常苦,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病发状态,叫做“苦苦”;第二种属于病情缓解的状况,有假相的乐受,感觉舒服一点;第三种是没有感觉的平庸状态,即是舍受,如同酣睡或者被麻醉,然而具眼者知道,内在的病因、苦的缘起机制并没有被改变或根除。这就是轮回的状态。

一旦往生极乐世界,就不再会生起执著我和我所的念头,也不生贪嗔等烦恼,不以我执造下任何有漏业,处处都是以法加持相续而出现功德。所以,每一刹那都是去往还归的方向、证入实相的方向、开发大乐的方向,每一刹那都是沿着正确的方向积累无漏安乐之因或成佛之因。从之前娑婆世界的行苦状况、苦蕴相续不断的状况,转为直线趣向佛道的不退转状况或“乐因状况”,相续不断地从乐入乐,很快消尽一切分别执著的错乱而毕竟成佛,所以说,阿弥陀佛的宏愿叫做“一乘大誓愿海”。由对极乐世界纯乐无苦的功德海产生认识而发生胜解,有了胜解,自然发生希求的欲。

胜解量化的过程

胜解的量化有从了解到胜解、从胜解到坚固胜解的历程。最初依从善知识,听闻有关暇满、无常、苦、业果的修心道理是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还要了解净土的处、身、受用、眷属等各方面的功德;然后要引发胜解,使它强大到不被他缘所夺、无法引转的地步(“胜”意为强胜,“胜解”指特别强大、无法夺走的理解);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生起坚固的胜解,这就是闻思的结晶品或者思择修的成果,以现在的话来说,是已经有了观念牢固的基础。

“数数”指长期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作意”是有意识地把心引向所缘境。也就是对于四外前行以及净土经教等法类,要常常把心引入所缘境中进行思维。其中所包含的大量工程必须在自身上完成,才能促使内心的变动。历代祖师或者最切近为我们传授佛法的善知识,只能告知一种道轨、方法,或者举出一两个例子,却无法把胜解直接植入学人心中。胜解需要自己不断地串习,往往是多年努力才可能得到坚固的胜解。

坚固的胜解是道的命根,它能出现道的生命。欲、精进、轻安,各种黑品的舍离、白品的修集,逐渐向净土靠近等等,整条法道的根本或者说命根、根源在何处呢?在于胜解。具备坚固的胜解,就如同具备了法道生命的胚胎,之后不断地按照缘起律去发展,将会出现道上的一切功德,所以,胜解至关重要。

但是,“胜解”这一主题非常大,牵涉到的内容也非常多。目前我们对于轮回秽土应当胜解“唯一是苦的自性”,对于西方净土应当胜解为“唯一是乐的自性”,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取得胜解,就是具备了发生欲、精进等的根源。但是,我们从无知、狭窄,充满疑惑、邪解等状态,换为如理的欣厌其实非常不易,一般来说,没有多年的闻思就不可能办到。古德常用女人怀孕作譬喻,最初只有胚胎的初始位——名色位,经过十个月的孕育,胎儿才能成形。又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定是经过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达成。还有铁杵磨成针、聚沙成塔、聚滴成流等譬喻,都是说明必须逐渐积累,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教法只是告诉我们修持的轨范,却没办法让我们在听闻的当下一定产生胜解,以上也已经举出诸多例子。同样,对轮回苦产生定解需要我们按照道轨的指示,结合大量的佛语经教,逐个体会、逐渐变动,从而有所收获;只要坚持不懈就会生起胜解;之后还要不断作意、思维,从方方面面开展,才可能开发坚固的胜解。

其实,暇满、无常、苦、业果等都是巨大的主题。比如说,无常遍于一切有为法,娑婆世界的所有法全是无常性,既然是无常就要变灭,终归消失殆尽。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如果能按照经教多方面展开思维,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就会出现坚固的胜解;如果一直以依赖心处在简单处理的状态,就只不过是自我欺骗,由于自身没经过切实努力的缘故,很难得到有力量的胜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