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净土之道》 ︱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撰著 智圆法师 译讲 ︱

这类人的内心实际非常自以为是,或者是非常好谈高调。在什么时候会暴露出来呢?比如,罹患绝症,没几天可活,就寻思“有什么方法能让我活下去呢?我还不想往生”,他第一个念头是求生,而不是求往生。

或者,这类人在面临去净土还是得现世享乐的关头,会选择现世享乐。比如,面对娇妻爱子、豪宅名车、歌舞娱乐、网络影视、体育旅游、吃喝玩乐等,他绝对会选择这些。从等起上百分之百可以断定,他是沉迷于现世。他对于现世乐和来世乐这些苦性的、有剧毒的、非常糟糕的法,从来都乐此不疲,似乎不曾感觉到轮回法可厌。由于邪胜解炽盛,他把这些认作是最心爱的东西,对轮回的幻想无穷无尽。

对世间乐的胜解既然根深蒂固、无人能夺,在欲方面自然会对世间法充满热情。为了得到所欲法,三天三夜努力求取都可以,或者说,他在欲的驱使下发起真实的邪精进,毫不懈怠地用尽心力去拼搏。然而在净业的修行上,只见他成天不做功课,也不念佛、不诵咒、不修任何净土行门,不去阅读净土经论。他只是非常自信地认为自己临终十念念佛就能往生。可是,不必说临终那样危急的关头,即使是现世生一点小病都特别惊慌,第一个念头都是“怎么才能把病治好?”他想不到阿弥陀佛,也从来不生真正的归依心,怎么会轻易往生呢?面对危难,往往是特别焦虑、恐慌、无法面对,稍微有一点病痛就显得无比脆弱。比如,发生大地震时,别人念观世音菩萨求救,他就说:“现在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念这个?”可见,他根本没有什么归依心,心里播植的都是唯物论思想,认为祈祷没有用,或者并不相信佛菩萨降临这种事,又怎么可能在临终向阿弥陀佛求救呢?

还有一些人,看起来似乎有信心,一直说“我要生净土”,但实际上也根本靠不住。内在具有少许善根,听课的时候偶尔有些触动,其实并不代表量上已经足够。要知道,一般人经过二十年不懈努力,信愿才会逐渐生根,心才逐渐稳定。按一般情况来看,表面化地听听开示,就自诩“我已经具足往生条件”,这种人往往都是妄语习气,是喜欢说大话而已。

真正的坚固胜解,意味着刀架在脖子上也丝毫不会改变。善导大师讲深信之相时说:即使一到十地菩萨全部来劝说,乃至诸佛都来劝说,说“没有这回事,不必求往生”等,他也绝不改变,这就是胜解的相。凡是在修心上发展到一定程度,明确认识到缘起的事实、自身的状况、往生的大义、弥陀的慈悲等并由此开启观察慧的人,他能以确定的、深广的见识进而产生胜解。

但是,现代人心浅薄,往往轻易承许,到实际面对时又说“不信,我不想去了”。例如,民国时期有个人念佛很不错,临终时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都现前了,可是,小老婆一哭,他随即心软,不肯往生。因为感觉世间好,还要待在世间,爱老婆胜过爱弥陀,才导致关键时刻做出这种反应。还有些人前一天才说“净土法太好了,我信”,今天却说“净土法太低,我不信了”,或者说“我现在不想去了”等等。这些表明什么呢?表明他所谓的“信”都是虚假。又有很多“跑跑居士”,整天东奔西跑,好像做过很多功德,但在修心上丝毫没有进展。他其实是喜欢搞活动、随大流,等到年纪大了,跑不动了,就整天捧着电视看。别人问他,他会说“极乐世界很好啊,希望阿弥陀佛快点接引我去!”但这只是表面说好听话。因为碍于面子,说“不想去”似乎不太合适,他也不肯把自己定位太低。然而,假使突然中风、脑溢血或者跌倒在地,在昏迷前的紧要关头,他压根不会想“生死多可怕,我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等等。

正面的往生公案,我们可以阅读《往生传》,我本人也读了将近一千个往生实例,发现没有一个不是认真修行。很多人常常举张善和、张钟馗、吴琼等例子,说他们造大恶业,临终仅以十念就往生了。但要知道,他们是大根器,前世有过很多修集,今生以习气妄动而迷惑,干些杀鸡宰牛的行当,但一到临终马上醒悟过来,生起非常猛利的信愿心求生净土。相比之下,我们不必说临终,仅仅一个牙疼就能把弥陀抛到九霄云外去。或者出现男女情爱、生活享受、升官发财、自我实现等时,巴不得一头扎进去,哪里还想到弥陀呢?这种人高兴的时候心里没弥陀,痛苦的时候心里更没弥陀。

总之,心里始终没有建立信愿行,怎么能说轻而易举就往生呢?没必要做这种白日梦。如果缘起上尚未集聚,就如蕅益大师所说: “若无信愿,纵将名号持至风吹不入、 雨打不湿,如银墙铁壁相似,亦无得生之理。”这是决定的。为什么敢下如此断语呢?要知道,无因不可能有果。或者说,因上光有佛力、没有自力怎么可能往生呢?否则,以佛的大慈大悲周遍入一切众生心的缘故,应当救度全法界的一切众生,在一刹那间空尽轮回。然而,茫茫业海、芸芸众生照样无边无际,可见自力必不可少。再说,自力上要出现的信愿行难道不需要量吗?如果没有量的积累,轻飘飘地念两句就能往生,就应该所有念佛人都往生。如果结上缘就能很快往生,为什么有些待到他世方才成熟往生果?由此表明,往生是有量的要求,不是撒下种子就必定全部开花。

要想让自身具备到量的因,就要具备胜解、欲、精进,以自己火热、红通通的心,无比真实地愿求往生。如《往生传》中那些出家在家、士农工商、高低贵贱、智者愚者等人,他们的各种身份差别悬殊,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信切愿。当然,信愿也分很多等级,总的来说,都是下决心“我一定要去极乐世界”。如同男女的爱恋有真有假,如果是真心的,他可以很朴素,也从来不说什么甜言蜜语,但心里是真的爱你,这一点不会虚假。如果他心中另有所爱,只不过应付应付你,虽然可以说得漂亮、做些表面功夫,但根本没有真心的这种关系在缘起上已经完全虚假。我们以此对照净土法就不难清楚地了知:是不是有真信切愿,关键在于对西方净土的热爱程度如何,用佛法的语言说,是在于你有没有真正的胜解和愿;如果有信愿摄持,就必定会发起稳定的净业修作。

过去,天台山国清寺有个小和尚念佛境界很高,每次念佛,周围环境的风、雨等声音全是佛号声,但后来他却自杀了 [1] 。先前不断地念,由于念心所发展猛烈、相续不断,这股连绵的力量使意识里出现的都是佛号;由于没有信愿,所以结局悲惨。又有人念佛时拼着一股劲,内在的信愿行却没有如理发展,有时是为了竞赛,或者在某个道场、某个法会里想要念出一种数量、声音来。他是受名利心驱使,或者以执著心、躁妄心去念,结果念出一些幻觉、魔境。这些也都是少有信愿摄持,导致方向出现偏差等诸多问题。又有人一生念佛,临终突然起嗔心、起邪见,马上退失信愿,别人以念佛提醒,他还特别心烦,不让别人助念等。或者稍微吃一点苦头时,发现内心根本不往阿弥陀佛靠拢。

另有个往生传记,讲明朝的闻启初居士 [2] 念佛相当有水平,生病时还很坚定地说:“我应当直接往生净土,这点病算不了什么。”然而临终时业障现前,精神错乱,控制不住。但他信愿的力量很强,关键时刻直接到佛前燃臂忏悔,向佛哀求了一整夜。面对这场真正的考验,他生起强烈的忏悔心,才终于转危为安,顺利往生。也就是说,在往生这条路上,自身的各种业障、烦恼、习气等会现前阻碍,我们切不可把往生看得太简单。如果真实的信愿没有在内心充实起来并再再串习到量,往生是没有保障的。

由前行精修出离心

所以,当思维难遇教示正道的殊胜善知识的道理,以及暇满难得的情形,得则义大的情形。又要思维:此暇身也是不常住的,而为无常变易之自性的道理;此人身又是如果未入于积善累德之正轨的话,就要被恶业之力他自在转后,连续不断地取恶趣的生。进而思维:在那种阶段除了苦难受之外,得不到机会修解脱方便之正道。又思维:假使以久远之前积集的善业力一二次得到善趣,然而彼中如现在般时时积集又积集不善业后,连生善趣的机会也无有,而须在恶趣中永远流浪,是会这样出现的,还有较此更大的恶事吗?

“所以”,意为如果没修好欣厌二心,决定会落入上述表面化的状况中。如此一来,由于没有信、欲、勤或者信、愿、行的内涵,只是以一些非常肤浅甚至颠倒的认识,毕竟不可能积累有力量的、能成办大义的因。以此缘故,首先思维前行引生出离心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如何思维呢?其中有别有总。“别”,指对于每个部分,首先由闻思发起定解,之后分项进行思择修,在每一处都达到一定的量。“总”,是指把依止善知识、暇满、无常、业果、生死苦等串起来思维,最后就能对于轮回退耽著心,对解脱生希求心。继续加强它的量,一次又一次地发起,达到猛利、恒常、相续的地步,就可以管制自心不再欣恋娑婆世界,而是一心求取往生极乐。在猛利的信愿摄持下,任做一分善根都能成为具力量的、实现往生的因。这正是我们需要修证之处。

此处简要地按照大师的理路做一些解释,具体各方面的修法还需结合《大圆满前行》或《菩提道次第广论》等。

首先思维:跟能宣说大小乘圆满道要的殊胜善知识值遇其实非常困难。这是一种因缘事件,从自身来说,必须得到人身;有相当的信心和恭敬的善根;有缘遇到具足戒定慧、通达经教、具有悲愍、又能精勤说法等,如《大乘庄严经论》所说具足十德,或者最低也具足十德的八分之一的殊胜善知识。如果自身没有足够的信心和恭敬,见面也如隔山,会失之交臂。然而,我们这一生最多只是个善恶夹杂的人,说的不好听,也有很多狐疑不信、骄慢不恭敬或者懈怠等心态,不算具有上好的弟子德相,只有少许的信心、恭敬等等,与善知识有一分值遇其实都非常困难。同时,善知识有能力给我讲解发展菩提道最终成佛的一切道的主体和支分,这在人间也是稀有少见。所以要把握目前这非常难得的机会。

把握机会是要修学什么呢?要修学的是最大意义的解脱、成佛之道。从暇满难得开始思维,并进一步认定、跟随善知识来修学圆满的道法,特别是即生往生极乐世界的法门。

暇满人身无论从因、喻、数量哪一方面观察都是极其难得。因上是以持五戒等作为根本,以上供下施等积福作为助伴,还要跟清净的发愿结合,才能得到人身;在修法上有机会、有条件的暇满人身就更为难得。观察自己或别人生起的善心和恶心的比例,也会发现恶心、邪行非常多,而端正的心念、品行特别少,因此,为什么是“得人身者如爪上尘,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也就不难理解。我们珍惜此身,就一定要好好地用它来修行,特别是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来解决轮回这个最大的苦患。


[1] 出自黄念祖居士的《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2] 出自《净土圣贤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