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往生关要修心直指讲记

《净土之道》 ︱ 西琼·赤诚桑波尊者 撰著 智圆法师 译讲 ︱

当务之急,须先退秽土耽著

末法时代的我们,往往受到常颠倒、乐颠倒的长期熏习,以至于中毒太深,善根机制已经僵化、麻木,因此,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契而不舍地修学,才可能达成转化。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热爱这个世界,家庭、学校、社会都有意地展示美好、快乐、有意义的一面,鼓吹爱情、名誉、事业、钱财、感官享乐、影视、歌舞、体育、竞争、科技等,鼓励我们应该争取。在长期、反复的熏习下,人们的心一直都是扑向这些幻境,时时发起强烈的求取心、附著心。在几十年里熏习成千上万次的乐颠倒执,人心充满了为自我求乐的欲望,使我们破除它的难度也非常大。

我们往生净土最大的障难就在于此。只要还承许现世法有乐,还承许娑婆有永恒、有实义,就说明不死心,而且以种种伪装来矫饰所谓的快乐或实义,殊不知这些跟正理完全相反。乐颠倒一日未退,我们的净土修行就仍然是障碍重重。

如上所述,第一步的重点就是修厌离,虽然处理方式有略、中、广的差别,但重点没有变化,也不会有变化,我们应当一直在这方面努力。只要用心学修,就会发现自己的观念在松动、转变,逐渐认同人世间之苦;接着不断地串习,观念越来越清晰,就能引发厌患心;厌患引发得越强烈,耽著就退得越彻底。

退舍世间,才有向往西方净土的可能,心才会开始转移,思考自己真正的需求和目标等。这种考虑较为深远,如果不是具备深厚的善根、宽广的心量,就不可能出现。一般人被现世的乐执封锁自心,即使为来世着想的念头都不曾生起,这就是我们目前的状态,是每个人都应当正视之处。在正视自己善根浅薄的情况后,更应该主动、加紧串习。

化解对现世的耽著后,还要进一步消退对来世的耽著,这种见解就更为深远。毕竟,人天善趣是苦的本性,加上学习《念处经》以及四谛、十二缘起等的教法,从中不难扩大眼光,断绝对三界果报的希求。通过细致地学习几百页《念处经》,详细了解上界天的情形之后,也不会再去希求天界。天人往往是过去励力行善的人,然而,他们第一世修善,第二世享福,第三世堕落,没有谁能逃出无常、苦的结局。无论如何,只是行持人天善法,没有回向解脱成佛,就没有很大意义,终究还是败亡,落到苦中。

只有积极扩展视野、多次了解,才会发生这些观念;只有看穿三界本质,对三界普遍发生厌患,才有希望摆脱轮回,厌离心也就有了内涵。

这些轮回里的事实,社会教育不可能提供,世间文化不可能提供,儒道两家也没有讲述,其他更不可能,只有在佛的经教里能找到。

即生解脱,唯在极乐净土

如果通过比量看清三界情形,深刻认定这种一无是处的苦性没有任何安乐和实义可得,当然就不会再希求。由此,自然发出全分的厌患,生起到量的厌离心,不再心系轮回。再者,我们是处在轮回状况中的可怜人,无法以自力很快解决自身业惑的问题,于是,转而对极乐世界生起欣求心。也就是说,按照缘起理道,开发出对轮回苦的胜解,把对娑婆的耽著断得一干二净,极力想改变秽土的错乱苦相续,才会一心一意寻求解脱、寻求净土,继而对极乐发生全分的欣求,希求回到能真正安身立命的极乐世界。内心其实是有着这样一种正反面的发生机制。

继厌离生死之后宣说解脱的利益,容易引生一心向往。在解脱道中,有单以自力成办解脱和兼仗他力成办解脱两种。对比之下,不难发现单凭自力行道其实非常困难。尤其是当今时代的我们,观察自己在十年当中的修行进展,没退步就已经不错了,可以说是非常艰难,不知何时才能完成修行,而且一旦堕落下界,就又失去了希望。因此,一定要去净土,依仗他力来完成佛道。

通过全面的分析、理智地抉择,发现阿弥陀佛的净土最合适,其中的甚深缘起或需要观察处就是自方条件够不够。也就是说,离开娑婆秽土以后,虽然五方佛的刹土都可以选择,或者可以去往十方世界任何一个清净刹土,但并不是无因就能往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行。我们该如何选择?又为何要选择极乐净土呢?衡量自身的条件,作为末法时期障深慧浅的凡夫,唯一应选择西方极乐世界;再者,除了极乐世界,往生其他界外刹土的条件都相当高,不可能凭着个人的想象来达成。恰美仁波切在《选择刹土文》中,对于佛的报身刹土、化身刹土,以及此世界的各种殊胜刹土,都做了明确的介绍。随顺诸大祖师们的诚谛之语乃至佛的教量,尤其是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一再强调,就能发现往生极乐世界最为容易,往生后的功德也非常殊胜。总之,以容易生和生后得大利这两点而言,西方极乐世界是我们的首选。

在所有清净刹土中,它的门槛最低,只要具足深信切愿,行门上的要求并不高,下至临终十念都可以往生。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说到观经三福——世福、戒福、行福(即世间、小乘和大乘三类福),只要具备一类就可以往生,所以特别容易。之后,再根据佛的教量了解往生后得到的殊胜利益,就会生起“我一定往西方去”的愿望。

理性抉择之后认定的判断才不容易变动。一心欣求极乐,以信愿的力量才能摄持自心唯一归向净土。

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耽著退下几许,如是对于清净刹土的具大力的愿欲之心就有尔许出生,所以,如是对于不清净刹土的过患思维后耽著力小的话,如果再对清净刹土的处、身及受用的功德方面,依于如《无量寿经》之类的教量数数作意而思维,那么将会获得对彼等功德深信不疑的坚固胜解。

通过前行的修法或者学习佛的经教,仔细思维我们所居秽土的过患之后,对三千大千娑婆世界的耽著力就会减弱,从而容易接受净土的功德。再详细听闻、作意净土经教,心就能够随顺教法去思维。

法界中只有净土和秽土两种刹土,后者完全是属于苦性、无实义、不清净,一旦认识到这一点,我们马上会重新寻找希望,寻找另外的净土。净土在身、处、受用等功德方面与秽土完全相反,秽土有多少过患,净土就有多少功德。只要不是持断灭论,以人类的灵性自然会思维:既然此者是假,就肯定另有真实;既然此者是苦,就肯定另有安乐。通过净土经教恍然发现,原来自己真正需要的就是净土,所有希望、想要实现的利益全都包括在净土中。

相反,此秽土的一分、一点、一滴无不是苦。“身”是不净、苦性,是盛载苦的容器,整天病恼不断。如果取受地狱身,更是迎来漫无边际地受刑。即使取受上界身,也只是庸俗度日,毫无实义。再观察“处”,大劫的三灾、四季的变化等诸多苦难,使器世界也非常不理想。再者,“受用”色声香味触时,这些对境刹那变坏、完全虚假,我们却像疯子一样拼命追求。即使是天界似乎美妙的五尘,实际也只是诳惑性。

认识五欲等毫无实义,求乐就唯一寄望于净土。也就是说,对于秽土观察得越多就越是心灰意冷,简直没办法再待下去,全部是苦;换一个方向去观察净土,就发现有了前途、希望,所有的美好、实义都在彼土,于是发起全心的向往。之后,我们可以按照净土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以及净土大论典——《往生论》等来思维西方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了解其中的一水、一花、一风、一香都是何等殊胜,它们是从佛的无漏心中显现,能赐给我们佛法上的无量受用。

如是通过对比观察认识秽土的过患,对净土的功德就能越来越胜解。譬如,懂得人间八苦并对此生起厌患,再观察到净土丝毫没有八苦,从而生起欣求。这种对比非常明显:若居此土,解脱无望,往生彼土,必定成佛;此土身苦,彼土身乐;此土有多少苦,彼土就有多少乐,两者在每一处都是截然相反。

如果没有思维轮回苦来引发厌离,欣乐净土的心就难以生起;如果在生死苦上思维得多,看得真切,就容易依靠佛陀宣说净土的教量使自心非常敏感、有接受力,也就容易产生胜解。譬如,在此秽土取受有漏身,无法脱离各种生死苦患;一旦生到西方世界,得受莲花化身,就能以清虚之身、无极之寿、光明之身、金刚之体等彻底解脱业苦,永享无漏大乐。经过对比,明显看出极乐净土的功德,如同一者黑色、一者白色一般,了知此土苦难后,即使还不清楚净土到底美好到什么程度,以教量也容易对阿弥陀佛的慈悲生信——从累劫精勤为我们修积福慧二资,创立极乐世界,到为我们免除生、老、病、死苦等。更何况,往生净土以后是无比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能让我们彻底脱出大苦海,到达大乐洲。

再对比五欲:每次接触秽土的色声香味触就往往会起贪婪、嗔恚等,引生烦恼和业,使我们无数次地惨败;然而,净土的五境却是能够寂灭苦患,引发菩提善根并增进道业,无论见色、闻声、触风、嗅香、饮水等,净秽二土的差别明显可见。或者,一旦堕入此土的三恶趣,就意味着饱受长劫剧苦;极乐世界却连恶趣的名字都没有,同时也没有天界的堕落苦,解决了无常之患,从而成为无量寿。不仅没有无常、苦,而且不会生起一切起惑造业的根源——我执我见,如经中所说,凡是往生的人,连一刹那计著我和我所的念头都没有,当然就不会造下任何有漏业等。一旦往生净土就是登入无漏的大乐洲,是解脱轮回而不是再次堕入生死苦流。